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秦陇文化

秦陇文化

民间传说—馕与神灵的故事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从至今流传在×阿克苏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一带的题为《谁更伟大》的传说故事中,我们也可以清楚地看到×的崇馕观念。

“一位毛拉成天手捧《古兰经》向人们宣教,说明其的伟大,能够给人现世的安逸和来世的幸福.人们不以为然,且想试试是《古兰经》伟大,还是自己的馕伟大.于是把这位毛拉关进了一间除了房梁上悬挂着的一个馕外,再没有任何食物和依托物的房子里.第一、二天,毛拉都是在高颂《古兰经》中度过。 到了第三天,毛拉的颂经声已经听不到了。此时他已饿得头昏眼花、再也无力颂读经书。因为没有任何依托物,最终只好脚踩圣书取得了悬挂的食物,从而也维持了自己的生命.”物质决定人的意识,这是社会发展的规律,《古兰经》固然是伊斯兰教的圣典,是×群众信仰的依据,但是人在生命受到饥饿威胁之时,当然首先要保护生命,只有生命得到保障,人才能有心于信仰.所以,《古兰经》中也要求信徒首先要保证自己的生命和健康,这才能算是信奉安拉的保证。馕作为一种食物,包括了维吾尔人整个食物的概念,有了馕才有生命,也才会有信仰,传说中的这种观念深刻总结了维吾尔民族的唯物主义世界观。    “馕就是生命”、“馕就是信仰”,这就是维吾尔人对馕的认识和理解,也是他们崇馕观念的直接表现.“谁有馕,谁就有生命”,馕在维吾尔人的思想观念当中是生命的象征.他们认为:有了馕,人的生命才会有保障,才会有生命的存在。没有它,则表示人的生命的终结。

维吾尔人日常生活观念中,对那些与人的生命息息相关的东西均给予了相当特殊的关照,馕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由于对馕的神化和崇敬观念的影响,也就形成了一套有关馕的禁忌。有人在和面做馕,或者是在用馕坑烤馕时,是绝对禁止有人来为馕数数,或是在一旁盯着馕看。他们认为人的目光具有一种邪恶的超自然的神秘力量,如果家里心爱的器物,乃至弱小的儿童触及到这种目光,就可能导致种种意想不到的厄运。馕也会因此目光的影响还没有熟就掉进火灰里,或者根本就做不熟.他们还绝对禁止把馕乱堆、乱放,甚至连馕渣也不允许擞落在人能够踩着的地方。一般对那些已经无法食用、霉变或弄污了的馕,要收拾起来放在人们无法涉足的地方存储,或者直接给牛羊等家畜食用。自家剩余的馕都要用干净的餐布包好,或用篮子盛着置于高处.维吾尔人绝对禁止浪费食物,尤其禁止践踏食物,禁止在有馕渣、食物残余的地方泼污水,大小便,认为这样会招致来自神灵方面的报应,或是长疮,或是生病瞎眼。

古代维吾尔人相信自然物和自然现象具有一定的神奇力量,能够影响人类的命运,给人类带来吉凶祸福,因而产生了对自然的恐惧和崇敬感.这种观念后来渐渐演变成了赌咒.在日常生活中,维吾尔人常常用一些伦理道德观念所不容的事作为誓言,以表示某种决    心,或对一定的事物做出某种程度的保证.如果事关重大,则会一反常态脚踩着幢或者盐等来宣誓,让神灵作证,让神灵来裁决.由于在人们的心目中,无论馕,盐都是神圣的,是神物,凭借着这些神圣之物发出的誓言,是有绝对说服力的,如果敢于违背,那么就等于亵渎和欺骗神灵,日后定会受到神灵的严历惩罚,不是走路摔成残废,就是喝水、吃饭时被噎死,即使到了另一个世界,也将受到地狱里烈焰的煎熬与铁锤的锻打。

维吾尔人的崇馕观念还表现在他们的相互交往和伦理道德之中.维吾尔人有一条谚语说:“如果没有白面馈给人吃,希望有白面馕一样的语言”这条谚语意思是,即使没有好的东西给予别人,或招待客人,但希望有好的话、美好的语言来代之,这使人感觉到高兴和满足,就如同吃到了美味佳肴一样使人兴奋.

在别人需要帮助时,你虽然拿不出实物来解除对方的困难,但也应有好的话语给人以安慰和理解.还有一条谚语,“吃了人家的馕,还往人家的头上拉屎拉尿”,是遣责那些忘思负义的人和事。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