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秦陇文化

秦陇文化

古迹建筑—阿斯塔那墓葬群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这里出土的干尸与埃及的木乃伊比肩。

  这里的土地,依旧挥洒着高昌人奢靡生活的气息。

  沿着高昌故城东北再延伸到西北,有一个神秘的阿斯塔那墓葬群遗址,矜持地躺在10平方公里的狭长戈壁旷野上。

  这里有为死者陪葬的各类象征享乐、富有、权力的物品。从衣食住行到文化娱乐,从金银珠宝到账目地契,从闺秀描红到盔甲兵戈,从世俗文字,到经书典籍,应有尽有。

  它是誉为高昌历史的秘密资料库、西域文化的地下博物馆。

  阿斯塔那(是突厥语“京都”或“首府”的意思)墓葬群所在地名叫阿斯塔那村(汉名叫三堡),它与东北方向不远哈拉和卓古墓群(即二堡)相连结。因此也称阿斯塔那一哈拉和卓墓葬群。

  进人的墓穴是一个双人合葬的坟墓,两具仰面而卧的干尸赫然在目——夫妻合葬墓。——高昌历来与汉文化相通,盛行夫妻合葬或家庭成员数人合葬。

  其中有一座是著名高昌大将军张雄夫妇的合葬墓。

  另外,还有两个墓室,其中—个墓室墙壁上绘有色彩鲜艳的花鸟图,花鸟图上面的云彩之间,还画了一些南归的大雁,为6幅屏风式花鸟画构成的组画。

  唐代中原花鸟画很发达,但只见记载难觅真迹。这6幅唐墓中的花鸟画,仿照中原流行的6面屏风式样,无大的突破,但却是唐代花鸟画的真迹,亦是迄今见到的最早的一组独立的花鸟画珍品。

  另一个墓穴里有两具干尸躺在木板床上。据说有一个中亚一带远道而来的外族人,因穷困客死异乡,葬于此,只躺在一张破芦席上,没有任何随葬品。

  在这个巨大的墓葬群中有500多座坟墓,墓穴中的许多干尸和大量文物。

  如果你想了解高昌的历史文化,这里最适合,因为这里出土了数以万件计的西晋至唐代文书,被誉为百科全书。

  此外,出土的丝织品大部分来自中原。

  锦袍、锦被上有青底绛红花纹和图案,由四种、如意、树叶、文吏头像组成的四面,放射出神秘之光,锦纹图案中的对兽对鸟、联珠鹿纹是中原常用的题材;而那些用纬线显花的孔雀、异鸟则是中亚、西亚流行的一些图案。

  最引人注目的是这里出土的丝织品还有西域出产的“琉勒锦”、“龟兹锦”、“高昌所作龟兹锦”,标志着晋至唐代,西域已经有了本地的丝绸纺织业了。

  出土的木制品有木案、木牛、木马、木猪、木鸭、木牛车、本佰、代人木牌,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陶器中,图案多为佛救祟尚的莲花纹;而那些纸鞋、纸帽和纸扎人形的四肢,暗藏着许多历史的奥秘。

  在阿斯塔那墓穴中,除壁画外,还有大量的纸画、绢画、麻布画、木版画作品,其中不少墓穴顶上钉倍受世人关注着华夏始祖“伏羲女娲图”;出土的泥塑俑、木雕俑,特则是那些载歌载舞百戏俑,再现了西域和吐鲁番盆地舞台表演艺术多彩多姿的生动景象。

  其实看看这里出土的汉五铢钱、唐开元通宝.还有本地流通的高昌吉利钱,还有相当数量的波斯银币和罗马金币。不难想想丝绸之路那时的繁荣。

  到了这里,不妨看看那时的食、住、行以及游玩娱乐,因为这里从亭台楼阁到车马、绸缎,从琴棋书画到五谷、果品,葡萄瓜果种类繁多,糖果、点心、水饺、馄饨、面饼、粽子等样样俱全。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