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秦陇文化

秦陇文化

古迹建筑—奇兰烽燧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烽燧位于柯坪县阿恰乡新奇兰村西南1.5公里的戈壁上。烽燧西约六公里处为多埃梯木烽燧。奇兰烽燧现残高约16米,是目前阿克苏地区境内唐代烽燧中保存最完整,高度最高的烽燧。如果我们坐车沿314国道西行,您坐在车内向南望,可以看见在一片树木掩映中奇兰烽燧雄伟壮观的的烽姿。

  烽燧底部呈方形,其外表呈梯形。烽燧顶部西南角已塌毁,东西和北面保存完好。烽燧的构筑方式采用分体二次构筑,先用黄泥土夯筑高约3米的夯土层作为烽燧的基础,夯层之间夹有平铺的柴枝层。夯土层与柴枝层之间间距15-20厘米。在夯土层上部用黄土坯砌筑烽燧的主体,土坏规格为35×24×28厘米,土坯层厚约60厘米,每层土之间又平铺一层柴枝层以加固烽燧。在烽燧主体完成后,在烽燧的外墙再用黄泥土夹柴枝层夯筑一圈,以保护烽燧主体土坯层经久坚固。奇兰烽燧的这种建筑方式是阿克苏地区唐代烽燧构建中的又一种方式。从目前烽燧保存调试和状态来看,这种建筑样式起了关键的作用,使烽燧主体在历经一千多年的风雨侵蚀之后依然完好地矗立于戈壁荒原上。它充分说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西域边陲这块自然环境恶劣的地方,为适应环境而产生的杰出建筑智慧和建筑艺术。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