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迹建筑—博格达沁古城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小 中 大】【收藏】
位于巴音郭楞北部,焉耆回族自治县四十里城子乡,东经86°30',北纬41°57',海拔高度1051米,1962年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博格达沁是维吾尔语言:“高大宏伟的城”。
博格达沁古城是汉代焉耆国都员渠城,也是唐代焉耆都督府的治所,唐朝开元七年设置的焉耆镇也在这里,中国考古学家黄文弼在《塔里木盆地考古记》中说:“审是形势和军事设备,或为唐焉耆镇所在地。”
博格达沁古城是焉耆盆地最大的一座古城,周长3088米,古城略呈正方形,残墙高约3.5─4.5米,墙基宽约10米─20米,墙基础完整,城墙为夯筑干打垒建筑物,夯层为10─20厘米不等,城中有两处较大的土堆其上有土坯砌筑残迹,最大的一处周长为143米,可能是古代重要的建筑物。 城内西北角有一座夯土堆,高约4米,是正方形,4面城墙有豁口8处, 其每面城墙中均有一豁口,外突以为城门,城外四周低洼有河道残迹,以为护城河。验证城墙上,可以看出上为垛泥建筑和下层夯土建筑有明显地不同,其垫层拉筋材料下为树枝,上为芦苇,从中化验下为汉朝建筑物的遗迹,上为唐代重修的遗迹,汉唐两代城池的建筑材料和两个鼎盛朝代所表现的规模,均有所不同,其城占地达6 平方公里多,与唐玄奘的《大唐西域记》中“城周六七里记载相符,城墙之厚实,城池之雄气”,也反映了汉唐两代统治西域坚实的基础。
古城周围,约1─5公里范围内,有7处防卫建筑, 当地人因土色不同分别名以黑、青、白疙瘩,在古城东约0.5公里处, 有卫星城一座,周长约1400米,再看其幅射,古城北有天山做护卫,西有霍拉山为屏障,南有库鲁克山为扼咽喉的×,东有博斯腾湖为依托,其势有挟焉耆绿洲以会西域三十六国,屯富足以制天山南北之雄心勃勃,这真是一块攻可胜,退可守的重地。从城池的选点,建筑设计规划,无不看出了统治者的良苦用心和建筑师的匠心独运。
博格达古城城内风蚀严重,而遗物却相当丰富,曾出土过陶罐、陶杯、金铜饰件、料珠、石珠、东汉五铢钱币,东汉的开元通宝,乾元重宝和大历元宝,以及波斯萨珊王朝的银币,还有一件极为精美的三耳红陶罐,器壁很薄,制作精细,烧成火候高,在每个耳上都有一个模制的头像,有的神情安详,有的态势欲站,有的庄重严肃,虽然规模之小,但是造型十分精美,脸形圆润,功底厚重,形式别致,可以看出已经摆脱了隋代初期的造型模式,面相比例已向头大额方发展,已向唐代灿烂辉煌的写实造型艺术过程迈进。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