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秦陇文化

秦陇文化

古迹建筑—卓哩克图汗府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卓哩克图汗府,巴音郭楞人又称“满汗王府”或“满楚克加布汗王府”,卓哩克图汗是蒙语“英勇的汗”。汗是一种封号,清朝时封爵蒙古,一个是中国北部的大汗,即成吉思汗的后裔士谢图汗。乾隆三十六年(1771),土尔扈特等部落在渥巴锡的率领下东归祖国,乾隆为表彰他的爱国气节,又封他为中国西部蒙古的大汗。渥巴锡汗的第八代孙满楚克加布任汗时他的叔叔帮他建造了现在这座汗府,所以受到世人的青睐,慕名前来赡仰拜访的中外游人非常之多。

  卓哩克图汗府地处和静县城中心,在库尔勒市东北部,相距80公里。

  这是一座青灰色砖木结构的宫殿式王宫,坐北朝南,有大小房60间,内设正大殿和东西两宫,正大殿分两层,二楼供奉祖宗的神位,东西两宫有卧室、膳房、娱乐室、客厅、储藏室,整座王府宏大壮观,建筑面积为633平方米,由西藏戈拉丁院的生钦五世活佛(土尔扈特有史记载以来第二十八世的四王子)和工程技术人员亲自设计,取土尔扈特人认为最吉利的数字633为基数建造,由焉耆回族工匠承揽建筑工程。其砌体采用跑砖、顶砖砌砖法,一般为24墙和37墙,承重墙为37墙,隔墙为24墙,使用了汉族人民单砌只挤,横平竖直的砌砖方法。屋顶为坡形尖屋顶,其构造简单明快,颇具俄罗斯和西方建筑艺术的风格。门窗结构宽敞高大,又符合回族人的厅厦房门窗的结构,最为精巧的是梁架的处理,设计了梁檩纵横建筑特色,采用了蒙古族人民搭建蒙古包许多精湛的技术,整座王宫都体现了中西文化融合,中国各民族建筑特色的展示,其博大渊源的民族底蕴和民族风格,令建筑专家无不佩服而忍不住击节赞叹。其1927年建成后,成为满楚克加布汗和其子居住及从事各种政治经济活动的场所,一度又是土尔扈特部落和从事各种文化活动与×活动的中心。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最后一位卓哩克图汗恭本德吉特将汗王府交给巴音郭楞各族人民,此处辟为中国西部的一大旅游胜地。恭本德吉特汗要求劳动自立,到中央音乐学院学了一套本领,成为巴音郭楞的音乐指挥。

  卓哩克图汗府以前曾建立过以下三座衙门:

  1、胡青衙门:1775年10月在和静哈拉莫墩竣工,清政府拨银一万两建造名为胡青衙门,1832年因胡青衙门阴湿较重,盐碱厚,多处坍塌,几位汗王命不及寿。后奏清道光帝允准,拨款一万两在巴音布鲁克重建。

  2.巴音衙门:1833年在巴音布鲁克的乌兰恩根镇建成,1867年阿古柏侵略军占领巴音布鲁克,对巴音衙门毁坏严重,1885年清政府拨银5000两在和通村(现在和静县城)重建。

  3、查汗衙门:1887年建成,规模太小,土尔扈特人民办事极为不便,甚至从几百里草原上来办事露宿街头,人民怨声载道,1926年民国政府允准拨大洋一万两重建了现在的卓哩克图汗府即奎克衙门。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