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秦陇文化

秦陇文化

节日饮食—美味纵横在库车老城的深巷里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去库车前,朋友特意安顿了,别光顾着看龟兹的美女,错过了库车的美味,他还穷尽腹中辞藻描绘了一番库车老城里的小吃。其实也无非是些烤包子、烤肉之类的传统×饭,但经他一番口水直流地演绎,我就决定火车上的16个小时干脆颗粒不进了。下了火车,眼前新城的繁华缭绕,我却不能多作盘桓,抗着重度饥饿,径直去了老城。

  库车县城被划为新旧两个城区,老城里完全传统的×人的民风民俗,和高楼林立的新城比,这里像是一个安静的从容的小村落。出入全仗驴车马车等旧式交通工具,套着鲜艳的驴嘴套的小“驴的”咯噔咯噔地奔跑在老城的柏油路上,坐在晃晃悠悠的车板上吹着风,找饭馆的心情变得刺激起来。

  门帘越黑味越美

  在库车老城,想要找到类似餐馆之类的标志,那只有挨饿的份。因为这里的馆子都是一扇敞开的门,一面垂下的门帘,门口一个简易的音箱,传出委婉悠扬的歌声,就像图像里绘出的美味飘飘的烟带。“门帘越脏的馆子,味道越好”,这是朋友的美食经验,据他说,门帘越脏表明光顾的人越多,在那里很多饭馆的老板故意不洗门帘,以示自己顾客盈门的迹象。我们在一个油腻得发黑的门帘前停住,掀开粘手的布帘走进去。果然,在黑洞洞的烟熏火燎的饭馆里,十几张桌子已经坐满了客人。老城里的服务员似乎都很腼腆,不像首府的一些×人的馆子,老远就有人热情地喊着:“来来来,吃啥有啥”。他们只是很迅速地把玫瑰茶给你倒好,然后揉搓着裤子两侧,期待地看着你,这时候,你不用想着拿菜单点饭,只要在大脑里翻阅一下你所知道的×饭,这里基本都能供应。

  汤饭里也有玉米粒

  就像老城里所有的饭馆不像饭馆一样,我敢说,库车的汤饭是所有饭食里最不像“馆子饭”的一种。在那家“油门帘”的馆子里要了一碗汤饭,等服务员端上来的时候,我以为他端错了。那不是我所熟悉的面被揪成指头大的酸汤揪片子,而是一碗稍显“囊”的汤面条。面是手工拉的细面,几块羊肉和菠菜漂在上面,几滴辣椒油点色。拨开浮在表层的绿菜,看到汤里还有一些玉米粒。确信服务员没有端错饭,我开始壮着胆吃这个不伦不类的家伙。面入口,是劲道弹滑,不是预想中的“囊”,味道是微辣还有蒜香,喝口汤是浓浓的羊肉老汤,嚼两颗玉米粒,清香甘甜,食欲大增。待我将这一老碗面拿下,开始和做饭师傅买合拜唠嗑,方才知道,这碗不地道的汤饭,做起来却很讲究,首先选用新鲜羊羔子肉煮成老汤备用。把拉成细如丝的面盛在碗里,放上葱花、菠菜,用肉汤烫面,加蒜泥、放熟羊肉片、蛋丝、加肉汤,淋醋和辣椒油,再撒些胡椒粉即成。面要细而不粘,汤要老而不腻,肉要鲜而不膻。不过,这碗汤饭吃完,一定要喝烫茶,否则,一会口腔里的洋油就会腻在嘴巴里了。

  “咕嘟”着的缸缸肉

  在老城入口处,一个小伙子正一边迎着客人,一边招呼着他的烤炉摊子,在烤炉上搭着一排网状铁丝架。架子上,七八个印着牡丹红双喜的白色搪瓷缸子正咕嘟咕嘟地冒着烟气。这让我想起小时候,爷爷把酥油冰糖茶放在火炉上煮的样子。我凑到跟前,忍不住想揭开看看是不是一码事。那个叫阿不都的小伙子赶紧先我下手,把盖子打开,一面还善意地责备我“热得很”,我知道,他是怕我烫着。缸子里是有点混的羊肉汤,里面滚着两大块羊肉和两大块青萝卜,香味四溢,令人垂涎。我说,来一份肉多的。阿不都热情地把缸子盖都打开,拿了铁勺捞起肉来让我“验货”,我厚着脸皮挑了一罐,抱到一边埋头吃起来。肉是嫩嫩的羊羔子肉,慢火煨的汤浓香中还带着嫩羊的特有的膻。萝卜把肉里的油气和味道全都吸到肚子里,吃一口,好像咬到另一块羊肉上,只是味道更清新了。吃完一罐,回味时才觉得舌尖多了几个小泡,原来刚才如狼似虎地吞咽,忘了等凉。不过如此美味,就是嘴上再多几个泡泡又有何妨。以后的几天里,那几个搪瓷缸子、一团火、几块肉成了我胃里的牵挂,这样简单而营养丰富的吃食,在我们日益奢华的饮食里,好像不着粉脂的清丽佳人。

  从库车老城的巷子里出来,我的肚子已经不能再盛下一粒米了。等第二天再来轰炸这里的美味小吃,我得出一个结论,这里不论是抓饭还是薄皮包子,或者烤肉拌面,都是淳朴的×味道,少了那些商业气息的装点,吃的是那分难得的“原生态”。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