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秦陇文化

秦陇文化

节日饮食—新疆的面鱼拨鱼子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电视剧《历史的天空》中,姜必达和朱预道自从军抗日开始,到将军退休,40多年,麒麟山的面鱼,一直是他们爱不释口的家乡饭。不过在电视上,我们是看不到这“麒麟山的面鱼”到底是什么样的,只是觉得这两条汉子吃的过瘾。

  在我们×,也有一种象“面鱼”的饭,它叫“拨(音:bo)鱼子”。就是把揉好的面,放在碗的边缘,用筷子有棱角的那一头,把面削到滚烫的开水窝里,煮熟后再捞出来,做成汤饭、炒面、拌面、干扁或炖鱼、炖汤,味道都不错。

  它和西北人吃的“拨(音:bo)刀子面”是两回事,“拨刀子面”是西北穷困人家常吃的面食,它用少量的白面和大量的玉米面一起和(音:huo)成,因没办法拉,面擀平了后,放在面板上,再用菜刀切成一头大,一头小的,形状象小刀一样,放进开水里煮出来的。这种饭在“文革”时,家庭里吃的也比较多,现在我们这里只有一家饭店,挂这样的牌子在卖。去年一位外地的游客看了这家店的招牌,把“拨刀子”念成“拔刀子”,还引出一段笑话!他说你们×人就是豪放,怎么吃饭也拔刀啊?虽然后来当地的报纸还专门做了澄清,这也反映了我们×饮食文化的丰富。

  “拨鱼子”面的问世,是从咱们×人80年代前,家庭里做的“面糊糊”中得到的启示而研发出来的,80后的年轻人几乎不知道“面糊糊”的吃法,它是把面用水调好,然后用筷子一点点拨进烧开了水的锅里,用筷子不停的搅,最后烧开后成一锅“面疙瘩”,一锅面汤。这种原始的饭,现在还让我们回味。只是没有时间去忙忽了,因为它最后洗锅比较麻烦。

  现在我们×非常出名的“拨鱼子”是把和好的面用筷子削出的,面在开水锅里上下翻滚,好象咱们×的“蝌蚪鱼”,有位叫“哈克”(经名)的发明者就把它形象的称呼为——拨鱼子,这种面食的做法在中国的历史上没有,到现在也就27年,是这位老板的独家发明,它对我们×的面食文化是一个丰富和创新。

  现在他们的制作工艺还保密呢,后堂里是不让看的,要想吃就去找“哈克”吧!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