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墨精要>>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秦陇文化

秦陇文化

丝绸之路—千古之谜—草原鹿石承载青河千古秘密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青河县文物局局长伊永红每次前往该县查干郭勒乡三道海子夏牧场时,内心都会被震撼。那些散落在草原上的鹿石,多少年来一直那样站立着,它们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呢?

10月30日,记者在青河县采访时,伊永红对鹿石的解说让人浮想联翩。

鹿石,顾名思义就是刻着鹿的石头,然而这个称谓还只是一个统称。有很多鹿石上既没有鹿的图案,也没有任何与鹿有关的标识,但也叫鹿石。青河虽然地域偏远,但却拥有如此多的鹿石,有近60通。

“通”,为什么要用这个字来计量野外的一块块鹿石呢?伊永红也未能给出确切的答案,只说,自古以来,当地就是这样称谓鹿石的。

据伊永红介绍,鹿石在×境内,主要分布于青河县和富蕴县,阿勒泰市、吉木乃县、昭苏县、温泉县、吉木萨尔县等地也有少量遗存。它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具图案化鹿形象的,二是具写实性静态动物形象的,三是上部仅刻圆圈及点线纹、下部有兵器图案的。其中第一种通常被认为是青铜时代晚期的遗存,另外两类则被推断为铁器时代的遗存。鹿石的形状分为方石柱形、刀形和不规则形等。

伊永红说,从世界范围内来看,鹿石的分布极其广泛,几乎遍及整个欧亚草原。现已发现可称作鹿石的碑状石刻有近600通之多,尤以蒙古国最为集中。它历史悠久,可追溯至3000年以前。

青河县曾是西域游牧民族活动的区域之一,也是成吉思汗大军的所经之地,文物资源十分丰富,遗留下众多诸如草原石人、鹿石、岩画、石堆墓等文物古迹,其中,三道海子古墓群及鹿石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这里的草原鹿石大小不一,有人形或石面浅刻动物形等类别,占全疆鹿石总数的2/3以上。

从伊永红提供的图片来看,青河县境内的草原鹿石年代久远,制作粗糙,好像属于墓石一类的石头。我想,青河县曾是古战场,成吉思汗西征时在此屯兵,当年肯定有不少叱咤风云的将士永眠此地,鹿石是不是为他们设立的纪念碑呢?

当然这只是我的猜测。曾去过三道海子古墓群的青河县委宣传部工作人员杨彪也对鹿石隐藏的秘密颇感兴趣。当地现存的19通鹿石在他眼里,是早期草原文化的代表性器物,表明三道海子夏牧场一带是古代游牧民族活动的重要场所,是欧亚草原文化交流的汇聚地。

在青河县什巴尔库勒湖畔,仔细观看12通鹿石,它们的质地多选用花岗岩等较的硬石材打磨而成,呈长方形石碑状。其中最大的一通为长方体,高300厘米,宽23厘米;还有一通鹿石,一面刻了6只鹿,一面刻了5只鹿;另外几通鹿石上还刻有马、野猪、剑等图案。

在青河县乌鲁肯达巴特墓地、塔斯特萨依墓地、托也勒萨依墓地、巴斯克阿克喀仁墓地,一通通高矮宽窄、图案不一的鹿石,任由风吹雨淋,缄默不语千年。它们究竟代表着怎样的含义呢?

有人说青河县境内的鹿石是图腾柱、始祖祭祀柱和神人拴马桩,有人则认为它代表着男性生殖器。还有一种说法:在古代游牧民族的心目中,鹿是地球上追随太阳跑得最快的动物,所以把它们敬献给太阳神就会五谷丰登。如果真是这样,那还有很多鹿石上雕刻着马等动物,这又表明什么呢?

记者又采访了青河县很多上了年纪的老人,他们认为“鹿角通天”,向天神敬献鹿能祈求福祉,是古人用来崇拜、纪念、信仰上天的一种方式。也许,隐藏在青河县境内众多鹿石身上的秘密,还不止这些吧。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