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文化艺术—西夏的民俗音乐(一)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小 中 大】【收藏】
第二节、用于礼仪的音乐
1.《金史》卷—三四《外国传?西夏》载:
五代之际,朝兴夕替,制度礼乐荡为灰烬,唐节度使有鼓吹,故夏国声乐清厉顿挫.犹有鼓吹之遗音焉。
唐代礼乐制度在五代时,已荡为灰烬。但唐代节度使的鼓吹乐却还保藏在西夏,至使西夏音乐深受唐代鼓吹乐之影响,保藏了清厉顿挫的风格。
2.元吴立国后,据《西夏书事J卷十三载。西夏的:
正朔朝贺,杂用唐宋典式。
《礼大传》“疏”对“正朔”的解释是:
正谓年始,朔为月初。言王者得政,示从我始,政故用新,随寅、丑、子所损[建]也。
这是每一个新帝王所颁布的新历法,这种做法始自夏禹,后来历代帝王沿用。元昊建西夏,他的朝贺礼仪“杂用唐宋典式”。唐宋典式是元旦、五月初一、冬至“引大朝会礼,群臣上寿,设宫县万舞”。据《宋史》卷———六《礼志》载:
大朝会正月朔,始受朝贺,群臣上寿用教坊乐。……“设宫县万舞”。
“冬至受朝贺于文明殿,……群臣上寿始用雅乐登歌二舞”。“宫县”即“宫悬”。《周礼?春官小胥》云:“正乐县之位,王宫县”。《注》曰:“言此皆天子之礼也。宫县,四面县也”。就是帝王县挂的钟磬等乐器要四面,象征宫室四面的墙壁,故名宫悬。
由此看出,西夏自元昊开始在每年的正月初一、五月初一和冬至的朝贺礼仪中,使用“教坊乐”和“雅乐登歌二舞”,元昊所用之“教坊乐”和“雅乐登歌二舞”有多大规模、演奏什么曲目、与宋制乐曲有何区别,等等,都未见详载。
3.经过与汉文化的长期交流,党项羌贵族封建化了,他们崇尚儒学,倾慕唐宋中原文化,他们早究典谟,通经同文,对中原的经典著述都十分精通。如世掌西夏国史的斡扎箦,其子朵尔赤“年十五通占注《论语》《孟子》《尚书》”注1。斡扎箦的祖父斡道冲是西夏名儒,位至中书宰相,八岁时以《尚书》中童子举,长通《五经》,为蕃汉教授,译《论语注》,用西夏文著《解义》二十卷,曰《论语小义》,又作《周易卜筮断》,亦《百中歌》等注2。元灭西夏“得儒者数千人”注3。由此证之,党项羌的统治者都精通汉族儒学,具有很高的汉学素养。《姑溪居士后集》卷二刊《折渭州慕志铭》曰:西夏儒者为文长于叙事,作诗有唐人风格。
《秋涧先生大全文集》卷五一所载《大元故大名路宣差李公神道碑铭》说西夏统治者通儒释,洞晓音律。《西夏书事》卷三三说西夏宗室子仁忠二人尚幼,及长,俱通蕃汉字,有才思,善歌咏。他们吸收了许多中原与西域、北狄的音乐文化。
4.西夏降元后的遗民察罕,其父曲也法律是西夏的朝臣,官至金紫官禄大夫、平章政事,《元史》载述了他用于儒礼的的音乐歌舞。曰:
察罕武勇过人,幼牧羊于野,植杖于地。脱帽置杖端,跪拜歌舞,太祖出猎,见而问之。察罕对日:“独行则帽在上而尊,二人行则年长者尊,今独行,故致敬于帽。且闻有大官至, 先习礼仪耳”注4。
就是平时“少长相坐”也是“以齿(年岁)不以爵(官阶)”。党项羌推崇儒教,从其始祖拓跋赤辞于贞观九年(635)归顺唐朝始,就“始习”唐朝礼乐注5,到李德明时“遵依宋制” 注6。
西夏第一代国主李元昊以西夏文译《孝经》《尔雅》《四言杂字》,设蕃学,让其贵族子弟接受儒家思想的教育注7。第二代,国主谅祚,“令国人皆不用蕃礼,明年当以此迎朝使” 注8。第三代国主秉常“下令国中悉去蕃仪,复行汉礼” 注9。第四代国主乾顺“尊行儒教,崇尚诗书”,以儒教为西夏“立养贤务” 注10。第五代国主仁孝“立大汉太学”,“尊孔子为文宣帝” 注11。第六代国主纯祐和第八代国主遵顼,都十分“重儒学”“尊儒教”。西夏历代都设“学校列于都邑,设进士科以取人”,“文风亦赫然昭著矣哉”注12。因此,察罕能很自然地施儒家礼仪,“跪拜歌舞”。
注1《元史》卷134《列传?朵儿赤传》,《二十五史》第7610页。
注2《虞文靖公道园全集》卷17。《元文类》卷18。
注3《重建高文忠公祠记》,《道园类藁》卷25。
注4《元史》卷120《列传?察罕传》,《二十五史》第7577页。
注5吴广成《西夏书事》卷12。
注6吴广成《西夏书事》卷12。
注7吴广成《西夏书事》卷13。
注8吴广成《西夏书事》卷20。
注9吴广成《西夏书事》卷24。
注10吴广成《西夏书事》卷31。
注11吴广成《西夏书事》卷36。
注12《重建高文忠公祠记》,《道园类藁》卷25。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 上一篇:西夏文化艺术—西夏文化与河陇文化
- 下一篇:西夏文化艺术—西夏的民俗音乐(二)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