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墨精要>>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秦陇文化

秦陇文化

西夏军事科技—西夏国实行的役法考略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西夏的包括兵役、职役、夫役三项。

  1、兵役。据《宋史·夏国传》记载,西夏兵制规定:“其民一家号一帐,男年登十五为丁,率二丁取正军一人。每负担一人为一抄,负担者,随军杂役也。四丁为两抄,余号空丁。愿隶正军者,得射他丁为负担,无则许射正军之疲弱者为之。”又据宋曾巩《隆平集·西夏传》记载:“凡年六十以下,十五以上,皆自备弓矢甲胄而行。”西夏仁宗时期《天盛改旧新定律令》卷五则把在籍的丁壮称为“正军”、“铺主”与“负担”三类。在卷六《抄分合除籍门》中规定:男子十至十四岁就要登记注册,十五岁成丁,丁年限至七十岁。丁壮“目盲、耳聋、躄挛、病弱等者,本人当于大人面前检校,医人当看检,是实,则可使请只关、担保者,应转入弱中”。对未成丁男子谎报死亡,壮丁称病转入老弱者都要处罪。特别是对“诸人现在,而入死者注销,及丁则当绞杀”。可见服兵役对西夏之重要。

  西夏实行全民皆兵制度,凡成丁者都要承担兵役。其中“正军”是直接参加战斗者,“负担”则担负军中劳役。“正军”除国家给予很少的军事装备外,还要自备弓箭、盔甲、承担补充“长生马”、驼。宋朝西北边帅范仲淹说:“西夏建官置兵,不用食禄。每举众犯边,一毫之物,皆出其下。”宋朝大臣张方平在给宋仁宗的奏章中也指出:“今羌戎乃汉唐郡县,非以逐水草射猎为生,皆待耕获而食。贼每点集,资粮器用,人自为备,须岁年计,乃能大举。终西夏一朝,战争不断,而每次战争,都“点集”签发数万乃至十数万的丁壮,兵役成为西夏广大下层人民最深重的灾难。崇宗乾顺的御史大夫谋宁克任指出:“点集则害农时,争斗则伤民力,星辰示异,水旱造灾,山界数州非侵即削,近边列堡有战无耕,于是满目疮痍,日呼庚癸,岂所安民命乎!”繁重的兵役负担是造成西夏日趋贫困、国势衰退的原因之一。

  2、职役。西夏的职役汉文史籍未见记载。职役即差役,是各级政权机构中不可或缺的人事,其担负课督赋税,逐捕盗贼,奔走驱使,各种差遣杂役者实际存在于各种部门。《天盛改旧新定律令》卷十三《遣差人门》中规定:“诸司遣差人时,小监者注册方可行……依地程远近而量之,给以限期”;“彼差人往唤有罪人,对有罪人及其他知情当事人等若强行无理取其主贿,或释放以取贿等时,以枉法贪赃罪判断”;“差人司内已派,不来而逃匿,寻而猎之”者处罪;“被告人本人打差人……依被告人打差人之以犯法判断。”《春开渠事门》规定:“春挖渠事大兴者,二十人中当抽派一‘和众’,一‘支头’等职人”;《渠水门》规定:“诸沿渠干察水渠头、渠主、渠水巡检、伕事小监等,于所属地界沿线巡行,检视渠口等,当小心为之”;“当值渠头并未无论昼夜在所属渠口,放弃职事,不好好监察,渠口破而水断时”,按损失大小处罪。

  3、夫役。又称徭役或力役。西夏夫役极其繁重。从西夏建国前的李继迁时期到李元昊建国后,西夏王朝统治者都大规模征调民夫兴修黄河水利,历朝皇帝更不惜民力,役民修筑都城、宫室、陵寝、寺庙及州城堡寨。如史载,李德明时“役民夫数万于鏊子山,大起宫室,绵亘二十余里,颇极壮丽”。其后又“遣贺承珍督役夫,北渡河城之,构门阙、宫殿及宗社、籍田,号为兴州,逐定都焉。景宗元昊时,于兴庆府东一十五里,役民夫建高台寺及诸浮图,俱高数十丈”,“大役丁夫数万,于(贺兰)山之东营离宫数十里,台阁高十余丈。此外,西夏建国初为加强对宋朝的防卫,在沿边地区修筑大量的堡寨。据宋朝大臣田况奏称:元昊为了对宋朝用兵,在临近宋朝边境的山险之地修筑堡寨三百余处。”

  西夏中期仁宗仁孝时期颁行的《天盛改旧新定律令》中规定多有调拨役夫条款,如修治河渠、桥道,修造宫室、寺庙、堡寨等。如卷四《修城应用门》中规定:“城墙修缮涂泥,守城绳索,板门、石炮的修理,城壕的开掘都需要大量的人工劳役。又如卷一五《桥道门》规定:“大渠中唐徕、汉延等上有各大道、大桥,有所修治时,当告转运司,遣人计量所需笨工多少,依官修治,监者、识信人中当遣十户人”。此中的“笨工”即指夫役。同卷《地水杂罪门》中规定:“春开渠发役夫中,当集唐徕、汉延等上二种役夫,分其劳务,好好令开,当修治为宽深。”即必须合乎规定标准,不合格者还要处罪。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