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墨精要>>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秦陇文化

秦陇文化

伏羲文化—羲皇故都—拜谒“天下第一城”平粮台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翻开中原的历史,你会发现许多遗迹都只是一堆黄土,这是群雄“逐鹿中原”连年征战的结果。其实,一次次的摧残和毁灭都是具体的,很多美丽的传说是否值得怀疑暂且不说,不必怀疑的是结果。淮阳县境内的平粮台如今只是一座突兀而立的大土丘,与周围的黄土地并无大的区别。 

初冬的一天下午,天气阴冷,雾霭淡淡。远处的村庄和道路笼罩在一层薄雾中,有几分神秘,亦有几分庄重。记者走出了现代文明城市,踏上了探访平粮台之路,去拜谒4600年前一座曾经辉煌的古老城市。 

出淮阳县城往东南,穿过烟波浩淼的东湖,大约4公里的路程,就到了一个叫大朱庄的普通村庄,平粮台就在大朱庄西南角。这里的一切都显得那么平和宁静,只有土丘四周的围墙和一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在提醒着人们,这是一处文化内涵相当丰富的龙山文化遗址。这处遗址的核心是一座古老城堡的遗迹。这座城堡的发现,证明了距今4600多年前中原地区的古代居民,已知道构筑用于防御和安居的城市。

眼前的衰草瓦砾间,承载的是一部多么厚重的历史。

平时在郊外游玩,常常看着那荒坟发怔,尤其是那些占地很宽、气势宏伟的荒坟,居然也蔓草覆盖,路断碑坍,让人不能不猜想墓主的家族承传已经中断了。而面对这样一堆黄土,该用怎样的心情去抚摸它连同它的层层叠叠的伤痕呢?

平粮台博物馆朱家兴副馆长与记者交谈时,显示出几分自豪。因为这位土生土长的淮阳县大朱庄人与平粮台几代为邻,一路之隔。日出日落,冬去春来,就像与家乡的水和家里的人一样,自然有难以割舍的情缘。朱家兴告诉记者,1979年9月,河南省文物局举办文物工作人员训练班,在这里进行考古实习时,在平粮台周围发现了几段古代夯土城墙的遗迹。1980年平粮台设立了考古工作站,对古城墙作重点试掘。当时朱家兴刚好高中毕业,在家闲着没事天天跑过去看热闹,后来干脆在里面找个活儿干,参与了发掘工作。

也正是那一年,一向平静的小村庄突然间沸腾起来。原本不起眼的一片“高地”被圈住了,外面搭起了花花绿绿的帐篷,来来往往的陌生人让大朱庄人既感到惊喜,又觉得自豪。一位在村头闲坐的老人谈到当时的场景,仍掩饰不住兴奋的心情:“那是多大的事啊,几辈人也没见过,只知道是省里也来人,北京也来人,在那挖宝贝哩!那地下的宝贝多着哩。”老人所说的“宝贝”可能是指文物。据村民讲,发现遗址以前,有人在这里取土烧窑,无意中挖出了陶器、铜器等文物。而平粮台博物馆的副馆长刘杰对村民所说的“宝贝”也有一番认识:平粮台可以说是一部厚重的书,只不过你得从最下一页往上翻,就这一片不起眼的土堆,浓缩的是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啊!从下往上,层层叠叠,从原始社会的古城遗址到楚、汉时期的墓地……

平粮台,又名“平粮冢”、“贮粮台”、“宛丘”。面积百亩,高出地面3至5米。古城址为正方形,城内居住面积达3.4万平方米。它不仅是我国也是世界目前发掘出的最古老的城堡之一。它的发掘标示着在公元前2500年前后,我国已有过大规模的城市建设。据说平粮台古城堡较欧洲的罗马城要早1800年,因此,有“天下第一城”之说。

是够厚重的文明史,即使是铜锈斑驳的欧洲,一个个国家数过去,绝大多数话题也只在千年之内。

据说早在氏族社会时期,太昊伏羲氏就在宛丘建都,也就是在平粮台建都。宛丘的得名,据说是由于“四方高、中央凹”,像倒扣着的碗状的大土丘。

历史总是这样:星转斗移,沧海变成了桑田。站在这座古城遗址上面,放眼四周,一马平川,在没有钢筋水泥摩天大楼的远古时期,真的是居高临下傲骨铮铮。此情此景让我想起了一首宋词:“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

刘杰副馆长指着脚下这片废墟说,通过对遗址考古发现,城墙上宽10米,下宽17米,夯土筑成。4个城角呈弧形,南城墙中间有城门,门道两侧有土坯垒砌的门卫房。城门下埋有倒“品”字形的陶质排水管道,科学地解决了城内污水排泄问题。管道上饰蓝纹、方格纹和绳纹。城内东南部,发现有3排用土坯垒砌的龙山文化时期高台建筑,在台上用土坯垒墙建房,房内是红烧土地面,还有陶窑3座。在大量出土文物中,有石斧、石锛、石镰、骨鱼钩、石网坠、石箭头、陶鼎、陶罐、陶壶、石、瓮、碗、盆等。遗址上,还残留着烧过的木炭和未完全燃烧的树枝,烧烤过的动物骨骼如蛤蚌、贝壳、鱼牙、鱼骨等俯拾皆是。经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所所作的碳——14测定,这座古城当建于距今4600年左右,其下压着的大汶口文化遗址的时代则在6000年左右。也就是说,太昊伏羲在平粮台定居若干年后,不仅在此渔猎畜牧、繁衍人类、创造文化,而且他还带领自己的部族,用勤劳的双手和智慧挖壕筑城,创造着中国的古老文明。平粮台古城址形状,不仅像丘上有丘,而且四方高中间凹。它东临蔡河,西濒城湖,有鱼蚌可罟,大地上林木繁茂,有禽兽可猎。这种土丘之上自然是人类最理想的聚居之处。

平粮台古城博物馆馆长、副研究员张志华特别自豪地告诉我,平粮台堪称国宝,名副其实,因为它具有四个中国之最:一、它是中国有中外文书记载的最早的帝王级都城;二、是中国方形城的“鼻祖”;三、是中国最早铺设地下陶排水管道的城市;四、是中国最早设置警卫房的都城。因此,平粮台古城的发现,对中国古代城市的出现、国家的起源、早期奴隶制的形成以及青铜冶炼的历史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文明之所以称为文明,是与它周围的生态相比较而言,因此,它注定了与野蛮和落后为邻。如果两方面属于不同的政治势力,必定时时起战火。相传伏羲氏曾在宛丘“画八卦”、“作网罟”、“定姓氏”、“制嫁娶”、“造琴瑟”,肇始了华夏的早期文明。

到了周武王封舜后妫满于陈为胡公时,胡公便将陈国国都陈城建于宛丘之侧。宛丘便成了他祭祀先王的圣地。《诗经》中有“东门之木分,宛丘之栩”的描述,说是东门有白皮榆树多么的茂盛,宛丘的柞木树绿叶成荫。胡公夫人大姬无子,好祭鬼神,敲鼓跳舞,进行祭祀。“子之汤兮,宛丘之上兮;洵有情兮,而无望兮!坎其击鼓,宛丘之下;无冬无夏,值其鹭羽。坎其击缶,宛丘之道;无冬无夏,值其鹭羽。”《诗经·陈风·宛丘》中的这段文字便是生动的写照。这时的宛丘,既是祭祀先王的地方,又是我国早期的规模宏大的露天歌舞场。

歌舞升平与血腥杀戮是历史的必然。宛丘古城废弃以后,历经2000多年,又成楚、汉时期的墓地。因此,在发掘古城的同时,已发掘了200多座楚、汉墓葬,出土了越王剑、巴蜀剑、玻璃料珠、玉璧等数千件珍贵文物。

对于荒凉的土丘等这些古老而又不太平常的东西,老百姓习惯于用各种神奇的传说来解释,这也是常情。故事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虽然有不少演绎,但合情合理,通俗易懂,合乎老百姓的口味,自然代代相传。淮阳境内至今仍流传着包拯下陈州(今淮阳县),铡了米里掺沙的四国舅,将粮中沙子筛出来,堆成了平粮台的故事。

从平粮台和它的故事中走出来,从布满泥泞的乡间小路上走出来,前面的城市已是华灯初上。再回首,一座曾经辉煌的古城已淹没在一片黑暗之中。最令人忐忑不安的是,这次采访并没有划上赞美的感叹号或判断的句号,而一个大大的问号却无法删去。人类文明史还远远没到可以爽然解读的时候,我们现在可以翻来覆去讲述的话语,其实都是近一个多世纪考古学家们在废墟间爬剔的结果,与早已毁灭和尚未爬剔出来的部分比,只是冰山一角。更重要的是现在世界上生龙活虎的年轻文明,过多少时间,会不会重复多数古代文明的兴亡宿命?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