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探源—绍兴、无锡与王羲之
【以稿换稿】 作者:佚名 发布:2015年04月15日 阅读: 次 【繁体中文】【小 中 大】
人们一说到绍兴,就会想到王羲之,可是又有多少人知道书圣王羲之与无锡也有着很深的一层关系呢?
王羲之原籍山东临沂,西晋永嘉元年(公元307年)因避战乱南迁,暂住江西,后随其父王旷来无锡长期定居。现今白水荡、城中公园、崇安寺这一带原是王氏府邸所在地。王家后将王府南部 捐出兴建“祝圣都道场”(宋代改名崇安寺,位于现在心族百货商场后面这一带地方),白水荡及城中公园一带仍存有“右军涤砚池”刻石。王羲之不仅在无锡城内有府第,据说在无锡乡下——洛社还有别墅。现在绍兴蕺山戒珠寺前“鹅池”,成为绍兴 有名的古迹之一。可是相传在无锡洛社早于绍兴“鹅池”10至20年就建有“观鹅亭”。王羲之在无锡居住了很多年,无锡可以说是他的第二故乡,王羲之后代现在还有人居住无锡城内。然而不要说 现在的外乡人,就是无锡本地人又有多少人知道王羲之在无锡的文化艺术活动?王羲之在无锡的知名度远远不如绍兴,推其原因,我看大致有如下几点:
其一,《兰亭集序》是王羲之的代表作。这不仅是一篇评价极高的散文,而且也是富有哲理的散文诗,至于其书法更是无价之宝,唐太宗对它几乎达到迷恋的程度,以至于死后还将兰亭墨宝 带到棺材里去陪葬。然而,这兰亭集会,《兰亭集序》都出自绍兴,人们一提到这一墨宝自然而然地便想到它的集会地点绍兴,这当然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其二,清代康、乾两代帝王的遗墨也给绍兴知名度增色不少。在绍兴兰亭有座御碑,正面碑文是康熙亲笔临摹的《兰亭集序》,碑文中出现的“之”字同样有多种写法,临摹王羲之墨宝神形 毕肖,可见康熙学写“兰亭”是花了很大力气的。碑阴有康熙的孙子乾隆手书镌石的一首诗,诗的末尾写道:“聚讼千秋不宜评”,表现了这位皇帝对王羲之的敬仰之情到了对其书法不敢妄加评 论的地步。
以上两点,是绍兴之所以能因王羲之而扬名中外的重要原因,无锡在这些方面当然是不能与之相比的。不过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绍兴人重视王羲之的艺术活动可能要超过无锡人。比如王 羲之同样在绍兴与无锡居住过较长时间,但在绍兴就有很多有关王羲之书法方面的民间故事,如“老妪书扇”几乎家喻户晓。有的故事还进入诸如李白这样大诗人的诗中,像《得房公池鹅》中写 道:“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如云,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就是借用王羲之在绍兴为道士写经换鹅的故事来表达李白对房王官赠鹅的感激之情。同样王羲之在无锡居住这么 多年,可是有关王羲之在无锡艺术活动的故事就很少听到。这难道不正是多数无锡人对王羲之感到陌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吗?
王羲之以书法见长而名扬天下,在绍兴居住创作的也只不过“兰亭”法帖出名而已。同样他在无锡居住时也创作了很多好的书法作品,有人说他在无锡写的“文章移造化,忠孝作良图”可以 誉为“天下第一条幅”,在这方面,我们无锡人又为发掘、整理王羲之艺术作品做了多少工作呢?对比之下,在绍兴因为王羲之创作“兰亭”书法而保存了兰亭古迹,可是在无锡我们却不能因为 王羲之对我国书法艺术所作贡献而保存王羲之曾居住的老宅的一个角落以为纪念。特别是在曾为王羲之老宅的旧址城中公园改造中,也不曾考虑过给这位书圣以一席之地,象征性地建造一座王羲 之纪念馆之类的建筑。我认为,在继承和弘扬文化传统方面,这确实是我们无锡人的一个极大疏忽啊!
【来源:网络整理】
- 上一篇:历史探源—皓首穷经探“勾吴”
- 下一篇:历史探源—推动吴地文化研究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