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春秋—“煤铁大王”周舜卿
【以稿换稿】 作者:佚名 发布:2015年04月15日 阅读: 次 【繁体中文】【小 中 大】
周廷弼,字舜卿。清代咸丰二年(1852)出生在东小园里。父亲是一位贫穷的私塾教师,生活迫使他在16岁时离开家庭,跟随叔父周晓廷去了上海,在同乡丁明奎开设的利昌铁号当学徒。当时屈辱的《南京条约》已签订10年,“五口通商”条文使大批外国殖民主义者涌进了中国大地。周廷弼深深感到自己必须学会外语,才能立足于租界林立的上海。于是,他白天工作,晚上进夜校,经过几年刻苦努力,终于掌握了英语会话。
有一次,他在路上拾到了一张1000元的巨额支票,失主是英商大明洋行的大班帅初。这位贫困家庭出身的孩子,诚实地登门奉还。这使帅初非常惊奇,十分器重他的高尚品德,便聘任他为大明洋行雇员。这件事使周廷弼的命运发生了决定性的变化。
光绪四年(1878),帅初交给他500两银子,在四川路桥附近开设升昌五金煤铁号,专为大明洋行销售钢铁器材。
不久,帅初回国,周舜卿将所有利润存入银行,自己不动分毫。3年后,帅初因病去世,小帅初来上海料理遗产,见到存款后十分钦佩他的人品,便将大部分存款赠给周廷弼。
周廷弼有了巨额资金以后,精心经营企业,发展工商业务。他长袖善舞,既在升昌号旁边开设震昌煤铁号,又到沈阳的牛庄、湖北的汉口以及家乡无锡创办了7家分号,在浙江的温州也开设同昌铁号。这样铺开商业网络后,业务发展迅速,获得了丰厚的利润,他顿时成了全国性的“煤铁大王”。
周廷弼并不满足于已有成就,在光绪十八年(1892),来到故乡东又创办裕昌祥茧行,并在无锡城乡设立几家分行,代怡和洋行收购蚕茧,扩大出口业务。1895年,他又看到各地对铁锅的需求量很大,市场供不应求,立即在上海南市创办新昌冶坊,继而和同乡胡德培开设的“源来冶坊”合并,成立“新源来冶坊”,从而一举名列江苏全省的八大冶坊之首。在蚕茧方面,他又和无锡巨子薛南溟合股,在上海七浦路创办永泰丝厂,还和末代状元陆润庠合作,在苏州开设苏经丝厂,又开苏纶纱厂。
周廷弼经营有方,手头积累了大量的钱财,便决心投资振兴家乡。他建街道,筑桥梁,兴学校,开店铺,使一个冷落而不著名的无锡东农村,顿时兴起了一片热闹景象的新型集镇。
从光绪二十六年(1900)起,这里便喊出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周新镇。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我国生丝在国际市场上供不应求。经营目光敏锐的周廷弼迅速将丝厂收回,自主经营。
顿时,业务迅猛发展,缫丝车增加到330台。他又增开企业,有无锡金钩桥的慎昌丝厂、周新镇的筒管厂、大连的油厂,还投资开发锑矿。1923年因病在周新镇去世,享年72岁。
【来源:网络整理】
- 上一篇:人物春秋—丝业巨子薛南溟
- 下一篇:人物春秋—无锡最早的报人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