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墨精要>>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吴文化

吴文化

古迹寻踪—水磨昆腔枕山塘

以稿换稿】  作者:佚名   发布:2015年04月15日   阅读: 次  【繁体中文】【   

在山塘河东首第二座桥―――通贵桥西南堍,旧时有一座山塘戏园。这里原为明嘉靖间大学士吴一鹏(1460-1542)的故居,主厅玉涵堂,系明代原构,当地百姓称为“阁老厅”。它被改建成山塘戏园应是清道光、咸丰年间的事。

然而旧宅厅堂改建成戏园之类的事在阊门山塘一带恐怕并不十分罕见。吴一鹏的另一处别业―――真趣园,雍正年间归赵氏,“乾嘉间已改戏园,为居人演剧觞宾之便”(顾禄《桐桥倚棹录》卷八)。更早,雍正年间,已有人将原属明嘉靖间御史郭仁的郭园改建成戏园,这通常被认为苏城创设戏园之始。

在苏、杭、宁、扬四都会中,惟独苏州有“戏馆之设”的根本原因在于苏州出“优伶”,以及苏州人爱看戏。戏馆乃是苏州昆曲演出市场发展到一定水平的必然产物。而山塘河上的船台演出,一直是最负盛名的旅游项目之一。船名卷梢,重檐走轳,体制宽大,船头作戏台,船舱作戏房。看戏者可在岸上或另唤沙飞、牛舌等小船近泊观看。

七里山塘,街河平行,虹梁相望。其中“最著名之处”首推桐桥。桥跨十字洋口,每年端午,竞渡龙舟多集于是,时人有“三春红烛夜,一片画船歌”(李其永《桐桥舟中得句》)之句咏其繁华。因而清人顾禄以《桐桥倚棹录》命名其所撰记述山塘虎阜人文风物之书。在徐扬《姑苏繁华图》上,这是一座小小的带木栏杆的石板桥,在它的南面,横跨山塘河上的那座高大的石拱桥则是半塘桥,顾名思义,这儿正当七里山塘之半。光绪三十四年(1908),沪宁线全线开通,一座雄伟的铁路桥几乎贴着半塘桥跨越山塘河,山塘街被无情地拦腰截断。

所幸半塘桥西边的普济桥完好无恙,它也是山塘河上规模最大的古桥。

普济桥往西不多远,就是著名的五人墓和葛将军墓。这儿安息着明末市民英雄颜佩韦、杨念如、周文元、沈扬、马杰五义士以及机工领袖葛成,分别由张溥和陈继儒撰写的《五人墓碑记》、《吴葛将军墓碑》早已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吴门戏曲家更将他们的故事翻为《清忠谱》、《万民安》传奇并搬上了昆曲舞台。苏州人真是别出心裁,这五人墓和葛将军墓的墓园就选在当初阉党毛一鹭为魏忠贤所建造的普惠生祠的原址上,而墓门前的两块立碑,“有吴葛贤之墓”为天启状元、崇祯宰相文震孟所题,“五人之墓”则系当时年仅七岁的学童韩馨所题,寓意是十分深刻的。

【来源:网络整理】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