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墨精要>>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吴文化

吴文化

古迹寻踪—银渚港桥

以稿换稿】  作者:佚名   发布:2015年04月15日   阅读: 次  【繁体中文】【   

南泉镇的湖边港口有一座古桥,始建于清乾隆壬午年,即公元1702年。乡人对这座桥的雅名“普济桥”恐怕不怎么熟悉,但“银渚港桥”却因地、因港而得 名。

银渚港桥位于结籽湾东端的银春渚,遥对东太湖,横跨银渚港,西连山军嶂,北临梁溪。桥身不长,石结构,单孔拱形,桥体线条简约凝重,显得古朴端庄。桥面 两旁石柱对称,石柱之间又是整块的金山石作栏杆,矮矮的,可以让人倚坐歇息。桥南面的栏杆石外侧镌刻着“普济桥”三字,两行题款是“乾隆壬午年壬子月某日立”和 “咸丰丙辰年壬辰月某日立”。桥洞南北各有一副对联,其中南面一副“枕流横锁湖光绿,面水遥涵山色青”,最能生动描述其优美的地理环境。桥东堍沿湖驳岸经水冲浪 击,或松动,或坍塌,明显镂刻着岁月侵蚀的痕迹。桥西堍连接着一座庙宇,早作了乡镇企业的厂区。桥堍下有一广场,昔年,每逢傍晚,渔船归港,灯火闪烁,炊烟缭 绕,人声喧沸,是一处繁华的渔产品集市。“可嘉石拱萱亲臆,孕纳征帆诉远情”。桥洞像母亲的胸怀接纳着远方的船只,是与杭州、苏州、湖州、宜兴等地通航的重要港 口。

桥下流水无言,却也记录了关于西施的另一个传说:公元前473年,吴国为勾践所灭,西施即投湖自尽,尸体漂至南方泉银渚港,随浪转入后巷桥,为乡人发 现,经断信为吴妃无疑,遂葬于雪浪洪口墩。

锡南素有开化十二景之说,“银渚望月”就是其中之一。登临银渚港桥,皓月当空,波光粼粼,天低吴楚双轮月的景象十分迷人。但又何止于此呢!在这里,可以 与天水合,与日月合,与四季合。最好是春光明媚的日子,芳草如茵,黄花遍地,岸柳拂动。在紧张的工作之余,邀上一两知己,坐在桥栏石上,面对万顷浩瀚,远山横 黛,翠螺沉浮,群鸥惊起,征帆远驶,真可海阔天空,畅怀一叙,由人生、由理想抑或由历史、由传说。

如果是夏天,烈日当空的中午,随着大家去游水。站在高高的石柱上,纵身一跳,潜入水底,旋即在几十米外冒出湿漉漉的头来,这是童年时代最最难以忘怀的乐 趣。湖边的夏夜更是绚丽:湖中是远远近近的渔火,身边是细细小小的萤火,天上是稠稠密密的蓝星和明明亮亮的圆月。

登上石桥,顿觉湖风徐来,空气清新湿润,白日的烦躁闷热立刻烟消云散。最令人舒畅的是,这时几乎没有蚊虫,可以袒胸露腹,枕地盖天,仰望星空,遥指北 斗。

秋日郊行,芦花拂面,菽浪起伏,再看锦鳞浅底,翼尾拨水,在分享农人硕果之欢乐的同时,可以领略天高云淡、气爽水清、明净如妆的大自然美景。此时此 刻,你如登上石桥,心胸似洞开的石拱,不免振臂一呼,狂之,醉之,欢乐之,比任何时候望得高远,望得深邃,同时也想得高远,想得深邃。

即便是冬季,站在石桥上又是一番景象。天寒地冻,万物蛰伏,但寒风怒号下的千堆雪浪永久地呈现着青春的活力,给人一种欢欣鼓舞的力量。倘能扬扬洒洒下一 场大雪,那天上柔软的雪花和湖中刚健的雪浪一触即合,化成浩浩荡荡的大水翻卷撞击,其壮观不亚于千里冰封的北国风光。这时候,背对朔风刺骨,又何冷之有牽何趣之 无牽银渚港桥是一个晨夕各异、四季景迁、风景宜人的地方。登临极目,可得无限的乐趣和感受,或舒悦宁静,或驱烦抑躁,或辽阔空朦,或感怀振奋,或恬淡幽思。惜乎 哉,古桥拆毁于1993年,存世291载,它的名字只能作为沧海桑田的历史见证,有深有浅,是幻是梦地留在人们的心中。

【来源:网络整理】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