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文化艺术>> 谜语灯谜

谜语灯谜

谜史略考(三)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雷夏冰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谜语发展到明末,出现了灯谜谜格。由于谜语的普及,尤其是文义谜的盛行,不仅元宵、七夕和中秋有张灯街巷的猜谜风俗,而且在其它节日和空闲时间也有猜谜凑趣,谜事活动一频繁,谜语素材就显得紧缺,又鉴于一些文人故弄玄虚,喜欢钻牛角尖,在这些情况下,谜坛上兴起了创格新潮,据《韵鹤轩笔谈》所载,明末马苍山在整理和研究的基础上,首创了"广陵十八格",即卷帘格、徐妃格、会意格、谐声格、典雅格、传神格、碑阴格、寿星格、粉底格、虾须格、燕尾格、比干格、双钩格、钓鱼格、含沙格、锦屏格、碎锦格和回文格。谜格的创立,标志着灯谜的成熟,它已经跟民间谜语分开,自成体系了。

清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如同当时的小说戏剧一样,谜事活动也非常活跃,谜风远远胜于明朝。清朝初期,谜语因袭的多,创新的少,如褚学稼的"尹"字谜:"伊无人,羊口是其群,斩头笋,灭口君,缩尾便成丑,直脚半开门,一根长轿杠,打个死尸灵。"句句成扣,可见东汉以来离合体、增损体的遗风。清自中叶以后,灯谜向前迈了一大步,虽然谜面和谜底的素材仍以四书五经居多,但在制作技艺上已益加新奇精巧,力求别解传神。如以"人在人情在"猜《诗经》句"逝不相好",以"绝代有佳人"猜《左传》句"美而无子",又以"霍去病卒"猜《礼记》句"疾止复故"。

晚清以来,谜语,特别是以文义为特征的灯谜达到了空前的普及,谜格不断增加,谜学上有很大的突破,谜语行家们勇于改革,开创了一些新颖别致的谜艺,如梁章钜设红虎,张起南设外文谜。据《归田杂记》记载,梁章钜曾以朱笔写一字"词",猜古文二句,谜底:未同而言,观其色赧赧然。谜底首句紧扣谜面,而后一句呼应书写谜面所用的色彩。灯谜大师张起南有一外文谜见于他的力作《橐园春灯话》,以"GOODMORNING"为谜面,猜"谭"字,意为"西方言早"。晚清的谜语以灯谜见多见长,当时灯谜的取材范围十分广泛,有文字、俗语、成语、诗词、人名、国名、地名、花卉和中药等。

清代谜风之盛,在当时的一些文学作品中也有反映,五色石主人《八洞天》、曹雪芹《红楼梦》、李汝珍《镜花缘》、陈森《品花宝鉴》、尹湛纳希《一层楼》、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魏子安《花月痕》,以及韩邦庆《蕊珠宫仙史小引》等书,都有不少关于制谜猜谜谈谜活动的描写。以理论为主的谜话和以作品为主的谜集,这一时期也有大量出版,刊行于世,如周亮工《字触》、毛际可《灯谜》、费星田《拟猜隐谜》、俞樾《隐书》、张文虑《廋词偶存》、高超汉《心园谜屑》、杨小湄《围炉新话》、顾震福《谜隐初编》、唐景崧《十八家灯谜》、张玉笙《百二十家谜钞》、拙园老人《揉园灯谜草》、张起南《橐园春灯录》、薛凤昌《邃汉斋谜话》等近百册,这些谜籍是清朝谜语大发展的见证和总结,是我国古代谜语遗产异彩纷呈的一部分。

自南宋临安出现了南北垢斋和西斋后,谜社经历了元明两代,到了清末民初,已是遍布各地,蓬勃发展,当时最为著名的有竹西后社,北平射虎社和上海萍社三个灯谜组织。竹西后社是清光绪年间成立的,寄寓扬州的福建籍谜家高乃超,利用在校场开设的酒家,为竹西后社的组建立下了汗马功劳。该社人多势众,高手云集,拥有马趾仁、王绍俞、孔剑秋、周亮工、张剑南、陈天一、李伯雨等数十位专门从事灯谜研究和创作的行家,实力强大。他们每每以茶馆酒肆或自家私宅作为灯谜活动的场所,或聚首商榷切磋,探讨谜艺;或张灯悬谜招引猜射,娱乐民众。北平射虎社是由樊樊山、韩少衡、高步瀛、刘春林、薛少卿、易实甫等谜界上流人物发起的,于光绪三十二年在北平徽州会馆成立,韩少衡为社长。该社有社员三百余人,中坚人物有顾震福、陈屯、吴玉林、张起南、张超南、俞赞侯、金子乾、吴颖人、宋敦甫、张郁庭、钱南扬、高阆仙等一批谜坛豪杰。他们除了召开月会、年会外,每逢重大节日都要举办大规模的谜会,能人高手,设坛征射,参观者数以万计。与北平射虎社同时成立的,南方谜坛影响深远的上海萍社,其浩大声势并不亚于北平射虎社。该社由孙玉声和王均卿主持,团结了陈逸石、况蕙风、谢不敏、王毓生、朱觉厂、张子良、黄楚九、汪闲闲、朱染尘、刘介玉、徐枕亚、施济群等一大批谜界精英。他们在新世界、大世界等游乐场所大张旗鼓,或互制互猜,自娱自乐;或轮流张灯悬虎,设擂征打。

清末到民初的灯谜组织多如繁星,全国较有影响的谜社还有扬州的竹西春社、北平隐秀社、学余社和丁卯社、上海的玉泉轩谜社、大中谜社和松江隐社、苏州的西亭谜社、厦门的萃新谜社、晋江的谈虎楼、龙海的文虎社和龙门社、兰州的水晶谜社、枫溪的浣花谜社、潮州的莲社和谜学俱乐部等等。众多的灯谜组织,在普及灯谜知识,促进灯谜创作和培养灯谜人才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使灯谜由文人阶层扩展到有一定文化的平民阶层,大大加快了灯谜的发展和繁荣。

民国初期,灯谜形成了两种不同风格的派别--南宗和北派。当时,谜学家张郁庭提倡以平仄协律的五言或七言近体诗句为谜面的灯谜,主张谜带诗意,独树一帜。一时间,北平地区呼应附和的谜人甚多,因而形成北派。为了便于区别,人们把运用传统的灯谜技艺的表现手法称为南宗。一般来说,南宗的主要特点是虚拢大意,注重典雅,而北派的主要特点则是字字紧扣,注重叶韵。如以"蜜月旅行"猜五言唐诗句"此去随所偶",又如以"一弯旗影动龙蛇"猜聊目《尸变》,前者属南宗,后者属北派。灯谜技艺的表现手法虽有南宗北派之别,但在实际创作中,却是南中有北,北中有南的,彼此之间相辅相成,互为补充。民国期间,谜社谜家所编撰的谜书相当丰富,如张郁庭《谜格释略》、蔡三省《商灯初步》、许德邻《文虎》、韩振轩《古今谜语集成》、孔剑秋《心向往斋谜语》、钱南扬《春灯余话》、徐枕亚《谈虎录》、韩少衡《莺嘤社谜集》、谢云声《灵箫阁谜话》、谢会心《韵谜三百则》、汪雨人《嬉春阁廋词》、邢楚樵《款月轩谜稿》、孙玉声《萍社谜粹》和顾震福《跬园谜刊》等一百六十余册,是十分珍贵的谜语文献。

新中国成立以后,人们对灯谜这一古老的传统文化发生了浓厚的兴趣,灯谜活动蓬勃发展,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雅俗共赏,寓教于乐。在节日或联欢晚会上,猜谜已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文娱项目。近年来,灯谜爱好者的队伍日益壮大,全国众多城市和乡镇企事业单位的群众性灯谜活动频繁,灯谜组织纷纷组建,谜协林立。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989年5月,全国规模较大的灯谜组织已近二百个。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