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文化艺术>> 文学文艺

文学文艺

《花眼》渐欲迷人眼?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死水微澜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1995年,导演李欣拍了他的第一部影片《谈情说爱》,这部影片由于对都市以及都市中的情感的深刻把握和形式上的大胆创新而被称为是第六代导演相对来说比较完整的一部影片。之后,李欣从中国影坛就销声匿迹了。事隔5年,李欣带着他的《花眼》出现了。
影片以青年武刚在公园等候一个阳光下的约会而展开想象空间,其中交错穿插了五个各具特色的爱情故事。在阵容上更是有王学兵、梅婷、徐静蕾、著名录音师武啦啦,音乐人窦唯等人的加盟,这架势不可谓不强大。同时还有精致的平面化的影象。有象征意义的、童话般的故事以及环环相扣的叙事结构,然而所有的这些搭配起来却让观众也看花了眼。
应该说近些年的韩流横扫全世界怕是不争的事实,但在中国影片中如此大胆借鉴的倒也不多,同时我们还能找到其他诸如《罗拉快跑》等的影子,其实借鉴归借鉴,总该有些创新。不能既没有学到人家的精髓又丢了自己的精气神。影片讲解的是都市中关于爱情的种种想象,原本也是有些深刻、有些无奈而美好。但影片形式上的铺陈掩盖了人们对于其内容的认识,如此一来,让人除了在影象上欣赏到了一部矫情的MTV外,似乎其他的感觉都和爱情擦身而过了。
同时其他媒体关于这部影片的宣传,笔者读到如此一句,“这部带有魔幻现实主义色彩影片的问世从某种意义上预示著中国电影已进入一个崭新的多元化时代,标志著中国电影新浪潮运动的开端。”突然觉得多元化在许多人那里已经成为一个误区了,多元化应该是一种创作态度、创作方法和观念上的“百家争鸣”,而如今人们已逐渐在多元化的旗帜下为自己找到了更多的生存理由,似乎“一切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就可以轻松的解决掉所有的问题,于是鱼龙混杂,于是有些作品离多元化也就越来越远了,当然他们也会渐渐消失的。
而中国电影的新浪潮也绝对不会先从模仿开始。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