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文化艺术>> 文学文艺

文学文艺

影视频道扫描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张引弘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前几年播出的《走向共和》穿帮太多,断断续续的看,结尾的旁白损害主题。但我认为孙中山是个仁者,正因为他讲仁义道德,才没有真正成功,孔子说:“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世是三十年,就是说,改朝换代成功的人,至少要三十年以后才达成仁的境界,孙文过于克己复礼,注定失败。
    这方面,朱元璋是师傅,他杀人不眨眼,连美女诗人也杀,假惺惺地竖一块罪己碑也掩盖不了他残暴的本质,我对《传奇皇帝朱元璋》的反感倒不是他杀人事实,而是导演的倾向,替老朱粉饰,说是不慎呀——TMD,连人命都不慎,那还有什么值得他慎?乱世用重典呀——这是一切暴君都用得上的杀人的筐!知错就改呀——狼能改掉吃羊?后来杀功臣蓝玉等,就很好理解了,电视剧改成蓝玉与朱元璋争情人造反被诛,导演太偏心了。
    里面的演员我不喜欢,陈宝国是左撇子,演一回皇帝倒也罢了,问题是此前他还演了《汉武大帝》。我不讨厌《汉武大帝》,甚至还比较喜欢,因为刘彻打匈奴,扭转了帝国时代对外作战屡战屡败的屈辱史,卫青、霍去病是民族英雄啊,可惜不知道去哪里祭拜他们。
    因此《康熙大敌》我就不喜欢了,还有后来的《乾隆大抵》,都没看,他们是鞑靼。《雍正王朝》看了,因为先于那两个大敌播出,看得有点意思,看完后,大失所望,故事开始是国库有700万两银子,结束的旁白是5000万两银子,所有的努力就是国库的节余增加了。国家兴旺的标志是什么?难道可以仅仅这样用财政结存来表达?如果国库充实,百姓贫困呢?难道不可以藏富于民,子若说:“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难道不应该还重视人口、教育、刑 事案 件、粮食产量、水利设施、公路里程、钢铁产量、船舶制造、对外贸易?
    我不看帝王剧的另一个原因是里面的君臣礼占用了太多胶片,稀释了信息密度的同时令人厌倦,导演舍不得用剪刀,什么理由呢?剪切不是一门艺术吗,也许他爱这样表现君臣礼,而且这样拍起来省事,油不够,水来凑,戏不够,三呼万岁来凑。
    看看将相吧,《沧海百年》讲台湾的,在清朝也是台人治台,有民主环境,开始看得津津有味,后来技术上的疑问越来越多,主要是因为它煞有介事地拍成历史事件,但时间跨度太经不起推敲(《大敦煌》补救了这类毛病,问题是不惜从宋跨到清,清跨到民国,矫枉过正,大敦煌变成老敦煌,尽管有陈好领衔,我还是没耐心看下去),再就是里面说到的福建的海匪竟然占据了内地多座城市。海匪从哪里来,道光年间的长毛还没有起事,海上的水匪势力哪里有那么大,海匪是抢了就跑的,他才懒得跟你守城硬战呢。里头提到了男一号殉国于千松关,前年我出差到福建,看见一个隧道口的名称是万松关,当时就乐了。
    还是看红军的吧,《陈赓大将》。陈赓追求发妻王根英的情节比较有趣,窈窕淑女,君子好俅,显示了陈赓的机灵和韧性,甚至可以说是老练。后来追求继配傅涯就大为逊色了,居然变成了迂腐的呆子,这人若在50岁以前会越活越笨,也就不能再带兵了。哎哎,可能是拍大将有所顾忌吧,那就看看虚构的故事《亮剑》吧。
    《亮剑》太假,假若真实,完全可以凭借我们一国的力量将倭寇打败,而且不需要八年,历史是战胜者写的,也得靠谱。拍战争剧,要么真实的战役,如平型关战役、台儿庄会战、武汉会战、昆仑关战役,国外的如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战役、D日,要么虚构一支小分队,如拯救大兵雷恩、铁道游击队、平原游击队、地道战、地雷战。《亮剑》的武侠情结也太重,我不喜欢,如果是古龙来写,或许更好。该剧还有一处我受不了,就是倭语说得太多,不要跟我扯淡说真实感,那是纪录片的义务。美国人的原声电影《中途岛战役》,让倭寇说英语,根本不把倭语当一回事,佩服。下面引葛红兵语:
    “文学重虚构、重修饰,强调主观情感与理念的表达;史学的本分则是秉笔直书,忠于事实本身。这两种迥然不同的叙事文体纠缠不清的直接后果是:最需要想象力自由挥洒的小说往往煞有介事、一本正经得活象人物传记;最讲究真实可靠、叙述严谨周详的史书每每写成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传奇故事。”
    电视剧也有这些个毛病,包括下面说到的,起初我是看哪些可能是假的,后来是想凭逻辑关联还原历史,再后来认为电视剧99%是虚构的,有兴趣可以去找那1%的可能的真实。
    《雄关漫道》里战斗英雄也有武侠倾向,被贺龙批评,我不明白,贺龙什么出身,他会不喜欢勇敢的军人?将军怕的就是部下畏缩。那剧主要的戏分在下级军官,虚构是很显然的,不要以鸟瞰的角度去拍,或许会更好,作者总是舍不得大场面,似乎不借帝王将相的光,出版都困难。
    顺便说一下《长征》,没看,但很喜欢《十送红军》那首歌,开初听到的不是宋祖英版,后来听宋祖英唱的,觉得不如第一次听到的好。
    《代号021》是讲新四军间谍的,还不错,只是觉得黄海滨的美男计运用得还不够大胆。
    和平年代的军人剧坚决不看,《垂直打击》每天都在电视报上,视而不见。我以前看过电影《冲出亚马逊》,倒尽了胃口,这独舞和对练有什么好看,要就真刀真枪地干。
    还是看看过去的,讲小人物的,《上海风云》里的寇世勋演得很好,故事情节也吸引人,毕竟是有小说原形。有一处毛病,里头办大事的人们过于不慎,密件太容易丢失,尽管不认识犹太文字,但先拍照备份下来就该懂吧,只是这样一来,大部分情节不成立。
    《范府大院》的丫鬟铃子(苗圃)演得好,人也漂亮(可惜她在《青河绝恋》里戏份太少,该剧也不堪看)。毛病也是时间跨度经不起推敲,从1911年到1949年,跨帝国、民国、共和国。人的心总是很大,恨不得古往今来东西南北大宇宙大一统,但破绽百出。该剧体现在人物的年龄上不能圆场,蒙混过关,在男一号的命运安排上更肆无忌惮,1945年北平光复后,男一号被国民政府作大汉奸定罪,要执行枪决,却拖到傅作义投诚,整整四年啊,难道仅仅是为了一个“好人有好报”的因果?
    《乔家大院》没有那些大毛病,胸无大志的人也就浅陋,商场上的计谋过于简单且华而不实,对手如此容易上当也就说明是三脚猫的功夫,对流动资产的组成缺乏基本常识。男一号陈建斌演得难看,动不动就发狂、使性子、摔东西,演来全不费功夫,随便叫哪个流氓无赖也可以演成他那样。导演偷懒,一个草原的背景多次使用,连那几只羊都没有动一下。导演有毛病,迷恋男人的脚——陈建斌的光脚丫,七番八次,既无三寸金莲的秀美,又无姚明60码的雄壮,恶心死了。
    《康定情歌》好,胡军、陶红、翁虹联袂主演,爱情悲剧,尽管我一直等待结局,希望能逆转,但其实在中途的化妆舞会上就定了调子,胡军戴着面具为陶红和张生的婚礼助兴,唱起了那首康定情歌,陶红知道就是失踪的情人,但她抓不住他,她已经是千金小姐,他已经是匪帮首领,最震撼我的一幕。
    《狄仁杰探案二》没有震动,有点感动,情节电视剧,好看,当然绝对不会想看第二遍,好不容易有李元芳大将军和如燕的爱情,但导演专心营造破案的进程,抛弃了爱情,使得直到剧终两人的爱情也没有发展,也正如里面的人物形象无发展。武打场面好,详略得当,古龙风格,但不喜欢里面的易容术。看小说我也怕看易容术,弄得不知道谁是谁,太混乱,开初还好奇,多了就厌倦。
    看来脚本比较重要,《中华传奇故事》很多来源于三言二拍,情节更经得起推敲,更象文学艺术,很多据此拍成的电影我也喜欢看。
    《农民代表》没看,不看,标题不好,还算编剧多少有点分寸,没有说是代表农民。
    《东北金王》在看,播了12集,口传故事改编,农民义军,战斗抄袭《三十六计》,低档,武打没创意,我不要求,只是拖沓不流畅,损害了重点。为了男一号三心二意,一个老婆一个情人,编排过于勉强,不合逻辑之处明显。总体上还是觉得比较好,男一号、女双号都演得自然感人。即使是些小角色也演得出彩,管家吃里扒外,典型的奸而不忠;孙老把子叫男一号另择良木而栖的时候说:“我老了,不中用了。”男一号只好告辞,令我想起了《论语》中——卫灵公曰:“吾老矣,不能用也。”孔子行——
    《甘肃米案》是我所推崇的,四星级。破案的情节好,钱沣与雪奴的婚恋感人,武打的场景比较节制,让人惊奇一下又回到剧情。后来的《云南铜案》还是钱沣与雪奴的故事,演员换了,差劲了不少,剧情也大为逊色,主题也很想与当代结合,过于做作。
    《大宋提刑官》好,五星级。提刑官从小地方的得心应手,到大都会的步履维艰,到帝国中心的功亏一篑,在展限宋慈的德才的同时,描述了环境之复杂,今天的人是这样说:这里的水很深啊。英姑(罗海琼饰)在肉体上没有做宋慈的随妾,生活上是丫鬟,工作上却是助手、秘书,业务上是知己,精神是妻子。
    《三十六计》好,五星级。军事、谋略、爱情都是一流的艺术创造。
    《江塘集中营》好,五星级。抗战时期,其实整个沦陷区就是一座倭寇控制的大集中营,整个人民都是战俘,你可以打败我,但不能征服我,高度浓缩了抗战八年,伟大的象征主义手法。有人说里面没有强奸镜头,不真实,我说这才叫艺术,《羊脂球》有没有强奸?《红樱桃》有没有强奸?照样有表现力,震撼力。剧中小鸽子也是亮点,他才五六岁吧,漂亮,慎言,言必有中。最后一集才越狱成功,压抑了三十九集啊,这才叫做华夏民族的韧性。
    《紫玉金砂》好,五星级。故事好,传奇。人物好,秦汉演得好,朱砂、灵玉演得好,爱情自然而美。情操好,有小节,有大义。我对它的评价是完美。
    《大宋提刑官》和《江塘集中营》重播多次,遗憾的是《紫玉金砂》没有重播过,原因不明,我不爱看的《任长霞》倒是多次重播,电视台说是应广大观众要求,天知道。
    中央电视台大概是事业编制,企业化管理,所以政治经济两条腿走路。应宣传要求,播,讲政治;应广大观众要求,播,讲效益。所以亚运会的比赛转播无定律,中国队有夺冠军实力的比赛,如曲棍球,当然播,讲政治;没实力夺冠但大家喜欢的,如足球,也播,讲效益。当然象男篮、刘翔,既政治又经济,那是毫无疑问要播。只是没人看的藤球、垒球拼命播,既不政治又不经济,则是为了什么呢?想到一个解释,给2008奥运会的冷门项目做宣传,否则到时候没人去看,门票收入大打折扣。相比之下,围棋就可怜了,一千万棋迷竟然看不到比赛直播,想到这,恨死马国力了。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