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中国风情>> 人文地理

人文地理

云南石梓

繁体】  作者: 冯志舟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泼水节是我国云南西双版纳地区傣族的传统节日。节日期间,如果你到傣族人家做客,好客的主人会端出一盘风味独特的傣味食品——毫糯索招待客人。
    所谓毫糯索,是将每年3—4月开花的云南石梓花晒干、磨细.将糯米泡软磨细,压成干浆;然后将石梓花、鱼、糯米干浆、红糖、芝麻、花生等混合在一起拌匀,切成块状,用芭蕉叶包好,最后放在甑子里蒸熟。由于云南石梓花有食用和染色的双重功能,所以,毫糯索不仅味道香甜,而且色泽诱人。
    形态特征
    云南石梓Gmelinaarborea为马鞭草科石梓属植物,又名大叶石梓、甑子树。因为该植物被砍开的树皮具有浓烈的酸味,所以它又被人们称作“酸树”、“埋索(傣语)”等。其拉丁学名中的Gmelina是“石梓属”的意思,为的是纪念一位德国植物学家和科学探险家;种附加词Arborea的意思是“乔木状的”,表明石梓属在多为草本植物的马鞭草科中却为乔木。该属植物约有35种,主要分布于热带非洲、大洋洲和亚洲东部,我国有7种。
    云南石梓为半落叶乔木,高达30米,胸径80厘米。树皮呈不规则块状脱落。嫩枝扁平,有毛和白色皮孔。叶对生,宽卵形,近基部有两个至数个不等的明显盘状腺体,叶下面密被绒毛。聚伞状圆锥花序顶生,花萼钟状,外面有黑色盘状腺体,裂片5,三角形;花冠黄色,间有褐色斑块,外面密被黄褐色绒毛,唇形,由于它的花好像猫的耳朵,所以又名“猫耳朵花”;其花萼裂片大,尖三角形,子房无毛,常宿存,结果时增大而呈现鲜艳色彩。核果倒卵状椭圆形,熟时黄色。花期在每年的3—4月,果期在5~6月。
    地理分布
    由于云南石梓只分布于热带地区,因而我国的滇南和滇西南是本种自然分布区的北缘,它仅分布于云南西双版纳、德宏以及思茅、临沦等州(市)和金平、屏边县,生于海拔1400米以下的南向河谷山坡树林中及林缘。东南亚的印度、孟加拉、斯里兰卡、缅甸、泰国、老挝、越南和马来西亚等国亦有分布。
    其分布区属高温、高湿、静风环境,无冬季,年降水量较多,可达1500—1700毫米。分布区土壤是赤红壤和淋溶石灰(岩)土。作为阳性树种,云南石梓在季节性雨林中常构成上层林分。其伴生的主要树种有合果木、绒毛紫薇、印度锥等高大乔木。
    保护价值及现状
    作为我国的稀有珍贵树种,云南石梓具有较高的综合利用价值。对研究热带植物区系的分布、发展,有一定学术价值。
    云南石梓的木材性能与世界名贵用材树种——柚木相似,其结构细致,人工干燥状况良好,干后不易变形,具有耐磨损、抗腐蚀、防虫蛀、白蚁不蚀等优点,适用于高级家具、室内装饰及供造船、建筑、军工等用。傣族佛寺内的神像、神龛常用此木雕刻而成,佛寺中用其制作的神像和神龛往往历数十年乃至百年仍完好。当地群众还用云南石梓木制作乐器,如象脚鼓等。它也是一种优良的造纸原料。
    西双版纳的少数民族喜欢用云南石梓木制成的木甑子蒸饭。虽然当地的夏天十分炎热,但如果把蒸出的米饭放在云南石梓木制成的木甑子内,可保证米饭数日不变味、变坏。因此缘故,在当地,云南石梓木又被称为“甑子木”。
    云南石梓的花是云南热带野生蔬菜之一,具有特殊的香味,还可用来提取食用色素和香料,用溶剂萃取后得到的香料味道纯正,很适宜用作给烟丝喷香。用石梓花提取出的色素无异味,着色力强,能够用来为糕点、饮料、果酒等食品着色。
    云南石梓还是基诺族、哈尼族的民间常用药,其用药历史悠久,具有除风止痒、清火解毒的功效。每年春季,云南石梓刚发新叶时,哈尼族群众砍下它的树皮,晒干后研成药粉,此药外用,具有治疗刀枪外伤、止血、消炎、消肿等功效。基诺族则以其树皮和叶煎服或配方使用,能治疗脱肛等症。
    作为一种速生树种,在正常自然条件下,30年树龄的云南石梓,树高可达30米,其旺盛生长期能持续60年以上,是我国南方地区极有发展前途的树种之一。
    由于长年不合理的采伐和近年来毁林开荒,云南石梓的生长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现存的天然野生植株已明显减少,目前处于稀有状态。

    相关链接
    海南石梓
    海意石梓Gmelinahaina-nensis,别名苦梓、石积、个片公、石梓。其种附加词ha/n-anensis为海南之意,表示海南石梓的模式标本是从我国海南采集到的。
    海南石梓与云南石梓的区别在于:海南石梓的嫩枝为圆柱形,花萼裂片大,阔三角形,子房有毛。
    海南石梓主要生长在我国海南省。历史上,儋县、昌江、屯昌、琼中、东方、乐东、保亭、崖县、陵水、万宁等县,均曾有关于海南石梓的记载;但由于该植物木材优良,连年遭受砍伐,多数地区的野生植株随着垦殖、过度采伐而逐渐消失。如今,在交通发达的地方,海南石梓已极为罕见,仅偶见于尖峰岭、坝王岭等林区海拔250~500米的丘陵季雨林中。
    目前,在海南石梓的分布区内,已建立了尖峰岭、坝王岭等自然保护区。广东、广西、江西、福建、浙江等省也已开始引种栽培。
    1984年,由当时的国家环境保护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发布的《中国植物红皮书》中,云南石梓和海南石梓均被列为二级稀有濒危植物。在1996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中,海南石梓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
 


手机扫码阅读本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