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穆朗玛峰为何要不断测量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刘宁宁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小 中 大】【收藏】
2011年7月底,尼泊尔政府宣布,该国将用2年的时间自主测量世界最高山峰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此一消息尽管在世界上并未引起太多反响,但却反映了两个问题。一是珠峰的高度究竟有多高,二是世界上有无公认的珠峰高度。
珠峰高度的历史
珠峰的名称来源于中国清朝。1714年清政府从北京派出曾在钦天监学过数学的理藩院主事胜住、喇嘛楚尔沁藏布和兰本占巴,专程进入西藏地方测绘地图。胜住等人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采用经纬图法和梯形投影法,对珠峰的位置和高度进行了初步测量。1717年(清康熙五十六年),清政府绘制的《皇舆全览图》明确标注了珠峰的位置,并正式命名为“朱姆朗马阿林”(“阿林”满语为大山)。但是,清廷对珠峰的描述只是以满、汉、法等不同文字出现并确定了名称,并没有提到珠峰的高度。
西方称珠峰为埃菲勒斯峰(GeorgeEverest),是以当时在任的英属印度测量局局长的名字命名的。在埃菲勒斯任上的1852年,该局组织以英国人华夫为首的测量队用大地测量法,对珠峰高度测量,这可能是目前已知最早的对珠峰的高度测量。此一测量是在印度平原上测定珠峰,确认珠峰为8840米。这也是首次确定珠峰为世界最高峰。1858年英国皇家地理学会批准,将珠峰定名为埃菲勒斯峰,这不仅在于当时埃菲勒斯是测量局长,而且大地三角测量法的发明人就是埃菲勒斯。
继英国人首次对珠峰测高后,又有一些国家运用了不同的测量方式对珠峰进行测量,得出了不同的珠峰高度。1954年,印度测量局在1852年英国人测量基础上再次从南坡测定珠峰,宣布珠峰高度为8847.6米。
1975年,中国在登山、测绘、科考一体的行动下,首次在珠峰设置3.5米的觇标,测定珠峰高度为8848.13米。1987年,意大利人阿迪托•德希奥带队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测得珠峰高度为8872米。不过,这一高度被认为误差较大。
1992年,乔治•普瑞迪带领的意大利科学家和登山家来到中国,在峰顶设立觇标,测得雪面高度之后,意大利人使用了将拇指粗的钢钎插入雪层的方法来测定覆雪厚度,获得的结果是2.55米。经过计算,意大利人宣布珠峰高度为8846.5米。1999年5月,美国“千禧年珠峰测量”计划实施。11月,总策划人和组织实施者布兰德福特•沃斯本在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的年会上宣布珠峰高度为8850米。
显然,上述测量的结果并不相同,人们也难以得到珠峰准确高度的数值。在一段历史时间,国际上还是以中国1975年测量的珠峰高度为准,即8848.13米,但是这一高度也面临很多质疑。那么,珠峰到底有多高?
中国再次测量珠峰
珠峰位于中国和尼泊尔国境交界处,显然,对珠峰高度的正本清源应当由这两个国家来做。双方曾于1978年、1988年和2006年先后进行三次边界联合勘察。不过,在珠峰高度上并没有取得一致意见。
为了获得更为准确的珠峰高度,中国于2005年再次对珠峰测定高度。对珠峰重测高度的原因除了国际上有不同的测量高度外,还在于随着自然环境的变化和地壳的运动,珠峰的高度也是在随时间而变化,只是人们并不知道珠峰是变高了还是低了。
另外,中国1975年所测的珠峰高度8848.13米一直受到国外质疑,主要有三大原因。一是起算面也就是海拔原点的选择不同。地球海平面也存在高低差别,例如,我国珠峰高度起算面黄海海平面与印度洋海平面就相差约20厘米;二是珠峰冰雪层的变化。已经公布的珠峰高度均为珠峰冰雪层高。但随着季节变化,珠峰顶部的冰雪层厚度会有1~2米的变化。这也意味着不同季节测量,所得的数据也会有不同;三是测量精度。由于采用不同的测量方法,测得的高度精度差别可达50厘米左右。
2005年,为了保证测量的准确,中国测量队使用了两种测量方法,一种是传统的测量方法,就是以三角高度测量方法为基础,配合水准测量、三角测量、导线测量等方式;二是GPS卫星大地测量法。用第一种方法的起算面是西藏拉孜县,测量队员从拉孜开始,徒步向珠峰测量,路程约500千米,测量点超过10000个。测量的时间从2005年3月持续到6月15日。同时,第一种方法还需要采用“六点联测”的方式,也就是参照珠峰峰顶的觇标,运用三角几何学中“勾股定理”的基本原理,推算出珠峰峰顶相对于这几个点的高度差。最后,所有高度数据要进行重力、大气等多方面的修正计算,最终确定珠峰高度测量的有效数据。
1975年中国第一次测量珠峰时没有采用GPS卫星大地测量法,因而对珠峰的高度测量可能并非很准确。这种方法是,利用太空中环绕地球飞行的卫星,GPS仪器可以测得珠峰相对于地球参考椭圆的准确的三维坐标。只要确定了参考椭圆与真实地球在珠峰最高点上的高度差,就能够得到珠峰准确的高度。
同时,为了解决有争议的起算面问题,中国测绘队以青岛验潮站的黄海海水水面为海拔零起始点(水准原点),而测绘人员已取得西藏拉孜县相对青岛水准原点的精确高度,因此测绘队只需要从拉孜起测。为了准确测量雪深,2005年测量时,中国携带了冰雪深雷达探测仪在峰顶测量。同时将测量的精度提高到0.25米左右,而1975年的测量精度是0.35米。
2005年测量后,中国国家测绘局局长陈邦柱公布了珠穆朗玛峰新高度为8844.43米,原1975年公布的高度数据8848.13米停止使用。这也意味着珠峰比1975年降低了3.7米。
珠峰测量可能一再重复
珠峰的测量在未来还会一再重复,原因有很多。但主要原因一是政治的,二是技术的,三是自然环境的变化。重测珠峰的技术原因,上文已经充分解释了。现在可以从政治和环境的角度来阐述。
政治的原因在于,一个国家测量珠峰的高度是否为世界承认,除了测量的高度是否准确外,还在于该国的科技水平是否获得国际认可。而一旦获得国际认可就表明该国的技术水准得到承认,也因而提升了该囯的国际地位。正因为如此,与珠峰有关的国家一直在争夺珠峰高度的话语权。尼泊尔这次宣布重新测量珠峰显然有政治因素在里面。
2010年4月,中尼边界第三次联检团中方代表团访问尼泊尔,经过双方代表协商,就珠峰高度达成了一个妥协意见:由于峰顶雪量的不同,承认珠峰有两个不同的高度。双方决定互相承认对方的数据,即山顶岩层高度为2005年中国研究人员测量的8844.43米;积雪高度为1954年印度测量、尼泊尔长期认定的8848米。这次尼泊尔要自己单独测量珠峰高度,显然也是为了证明自己有能力和技术测得珠峰的准确高度,并进而获得世界承认。
自然环境是随时间的流逝而变化的。由于全球变暖的日益加剧以及地壳的变化,珠峰的高度显然也在发生变化。这也意味着需要每隔一段时间对珠峰进行重新测量,以了解其真正的高度。这种了解对于人们掌握环境变化对珠峰高度的影响,以及珠峰高度的改变反过来对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例如,一些研究人员发现,珠峰这些年在降低。1966年~1975年间,珠峰顶部降低得比较快,接近每年0.1米;1975年~1992年间,降低过程减弱,只有0.01米;而1992年~1998年间,降低过程又快速增大,接近0.1米;1998年~1999年,达到了0.13米。虽然用全球气候变暖来解释珠峰冰雪层高度降低可能解释得通,但是珠峰顶上的雪和冰的厚度到底是多少,峰顶的物质是如何损失的,仍有待深入的研究来探明。所以,每隔一定的年头对珠峰进行测量可以获得珠峰准确的高度,从而为研究珠峰高度为何降低提供准确的信息。
另一方面,对珠峰的重复测量高度也是全面研究青藏高原的组成部分。珠峰高度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它是世界屋脊,而且也在于它和极地一样,是全球环境的“试纸”。青藏高原被称为除北极、南极之外的地球“第三极”,面积达250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近5000米,是全球海拔最高也是极其独特的一个地域单元。青藏高原的隆升是印度和欧亚板块在大约5000万年前碰撞的结果,伴随地壳的增厚和缩短,青藏高原平均厚度是正常地壳厚度的两倍,最大厚度达80千米。多年来,伴随着大陆板块漂移、频繁的地震和岩浆活动,青藏高原的地质活动频频发生,珠峰高度的变化也是一种必然。
青藏高原的存在对亚洲乃至全球的气候变化造成很大的影响,它改变了地球风系,引发了季风,大气降水发生了重组,使得亚洲的中央地域变干,而东部地域变得温暖湿润,否则中国的华中地区就会与非洲的撒哈拉沙漠一样干燥。所以,了解珠峰的准确高度可以预测珠峰高度的增加或降低对中国和整个亚洲乃至全球气候的影响。
相关链接
珠峰的历史高度
1852年,英国人在印度平原上测定珠峰为8840米。
1954年,印度对珠峰进行测量,宣布为8847.6米。
1975年,中国对珠峰测量,公布珠峰高度为8848.13米。
1992年,意大利科学家乔治•普瑞迪等人测出珠峰高度为8846.5米。
1999年,美国探险队测量珠峰积雪覆盖的顶峰高度为8850米。
2005年,中国第二次测量珠峰高度,宣布珠峰峰顶岩石面海拔高度为8844.43米。
2011年,尼泊尔宣布,将单独重测珠峰高度。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