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中国风情>> 人文地理

人文地理

水乡乌镇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江南水乡是非常吸引人们向往的去处,周庄之类的水乡久负盛名,但一直没有亲临其地的机会。最近我的故乡浙江也有一处水乡进入了人们的视野,那就是浙北的茅盾故乡乌镇。有人在传述她的秀美动人,屏幕上也在放映着它的景色,颇为引人入胜,动人神魂,总想能有一览其胜的良机。终于在2001年11月初旬,我应浙江省图书馆学会第11届年会之邀,到杭州与会。日程中有安排去乌镇观光的内容,真是天随人愿。

乌镇是座具有千年悠久历史的古镇,位于浙江省北部,京杭大运河绕镇而过。我们一行6人,从杭州乘中巴出发,路经南浔镇,访问了嘉业堂藏书楼,并在镇上进了午餐后,约行1小时,即到达乌镇。那天,天朗气清,游人特多。而入口处像一座山寨门那样,把守甚严,游客排队鱼贯而入。进镇以后,确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一条笔直的青石板路贯穿全镇。青石板路像久别的故人那样,把我带回到70多年前住在外婆家的旧镇时,那年我9岁,在镇上读小学。每逢雨天,我撑着桐油布伞,穿着钉鞋,踏着青石板路,叮叮作响,有时为了多听几遍,我竟然会在青石板路上多走两个来回。十几年前回到旧镇,青石板路已改成一般马路,再也听不到悦耳的叮叮响声了。乌镇的青石板路,虽依然在脚下,但再也没有钉鞋的敲打声,与青石板协奏出那种撩人乡思的余音了。

这条青石板路有它自己的名字,叫作大东街。由东到西大约有千余米,街的两旁是一些传统作坊和旧式平房或两层楼的民居,南侧的民居依傍着通贯全镇的东市河而建,水阁、廊棚,仅靠几根石柱依托而突出在河面上,民居的倒影在水面上晃动,与地面民居相映成趣。这条千米小街似乎有一种不甚明显的区划,进镇后迎面见到的是街北一些传统作坊。这些作坊仍在按着传统方式生产并出售产品,一家名为公生糟房的造酒作坊,从远处就能闻到浓郁的酒香,诱人寻访。这是一家前店后厂的酒厂,穿过店堂,就是作坊,只见几个赤膊汉子正围着大木槽操作,不远处有一口大缸,储存着新酿出来的酒,可以随时用木勺舀来品尝,的确味道醇厚,没有掺兑,厂家自题名曰“三白酒”。因为行旅不便,我只采购了1斤装的小瓶。再有一家生产有当地特色的蓝印花布作坊,也是前店后堂,穿过店堂,还要走一段青石板的染店弄,方见有一座大院落。高高的晾架上,飘荡着成匹的蓝印花布,好像电影《菊豆》里的场景。厅堂里展出着蓝花印布的历史和生产状况,让游客增长了不少有关蓝印花布的知识。旁有一小屋,有人在为游客表演染前刮浆的工序。店堂里陈列着蓝印花布产品,据说这种蓝印花布制成妇女服装,颇有韵味。所以让不少人解囊,买一些回去,作为对亲友的馈赠和对家人的慰藉。

走过作坊区,便进入这条街的民居区。无论是临河的平房,还是街北的二层楼,都把门板擦洗得非常干净,纹理毕现。虽然镇政府不准民居设店,以免破坏旧街风貌,但还有个别民户在门槛里摆个小摊,倒也无伤大雅。探身室内,虽然采光差些,却收拾得井井有条。有一户4位老妇正围坐一起,作竹城之戏,笑语悠闲,其乐融融,令人艳羡!民居前面就是文化区的地段,有江南木雕陈列馆、余榴梁(藏者名)钱币馆、修真×和戏台等等,形成当地一种文化氛围,而最引动游客的文化亮点,则是"茅盾故居"。茅盾以其在当代文学史上的不争地位,给故乡争得照人的光辉。故居是一套院落式住房,够不上豪宅的格局,各屋的陈设比较简单,一间书房据说是茅盾生前自己布置的,也不过是书桌、书柜和几把椅子而已,足足称得上是书香门第。

文化区的尽头,也就是东市街的尽头,由北南拐,走过一座名曰应家桥的拱形桥,便是商业区,有一些新商店,而不是什么老字号。唯一一家老字号是汇源典当,柜台有一人多高,我踮起脚,还看不到柜台里面。记得10来岁时,因家长失业,年关时拿了一包衣服去当,连跳几次,够不着柜台口,后来有个小学徒从里面出来接过去,当时还很诅咒了一番,现在仔细想想,可能含有一种防抢劫的作用。全镇的观光点也到此为止,应该沿着南街往回走。但是漫步两里多地,感到有点疲劳;同时到水乡似乎应该走一下水路,众议佥同。恰好应家桥头也正是这条东市河的船埠,大家都在此登船。游船只是一般船只,容量也较小,所以我们其中一人只好在岸上傍河而行。船驶行得很慢,河水虽算不上清澈,但还没有污染过甚的异味,岸上疾行的朋友,不时大声报道南街民居的状况,没有太多的特色。只是快到东头时,见有一家加工丝绵店,在长案子的两侧,有人在抻长丝绵,很有点像唐人的"捣练",只不过唐人《捣练图》上是两位银盆大脸、低胸长裙的美女,而眼前所见,则是两位练达老妪在辛勤地劳作。她们的手工加工品或许不致有伪劣假冒,我很想能买件丝绵坎肩的成品,通过岸上朋友的联系,没有成品,都需要量体裁衣定做,只好作罢。

船渐渐地靠拢东头的财神湾码头,正是原来入口处附近,天色苍茫,似乎已到“净园”的时候,游客都簇拥着离开这独具韵致的江南水乡。我们一行人乘原车在越来越暗的暮色中驶返杭州。一路上,大家仍在不停地议论水乡见闻,似乎游兴未尽,真希望还有再来的机会!但我却在想,未尽和缺憾,甚至只是向往,才是真正美的境界;如果一切圆满和完整,那就会有“不过如此”的感觉而索然无味了!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