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中国风情>> 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

仫佬族饮食习惯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仫佬族聚居地山峦起伏,奇峰耸立,山多地狭,可耕田面积较少,农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红薯、小麦等。所以仫佬山乡的饮食以玉米、大米为主,家家腌制酸菜,仫佬人喜欢饮酒吸烟,不吃动物心。

家常饭菜仫佬族以稻米为主食,麦类、薯类、玉米、豆类辅之。稻米有粘米和糯米,粘米作为日常的正餐,糯米作为节日的食品原料。

仫佬人家日食三餐。早餐吃粥,晚餐吃干饭。大多数家庭午餐也都吃粥。

麦类的煮食方法:将麦类磨制成粉,烤作烙饼或作团子吃;有时把红薯煮熟,除去外皮,捣成糊状,与麦粉混合煮食,香甜可口。

特色饮食狗舌糍粑“狗舌糍粑”用糯米制成,后用桐叶包住,形状似狗舌,其名由此得来。它松软可口,味道甜美,再撒上香香的芝麻糖粉,那更令人回味无穷了。它还具有特殊的意义,要不然山歌怎么将它与爱情唱在一起呢!原来八月十五和八月社日,正是仫佬族男女青年“走坡”时节。坡场上青年男女唱罢山歌后,便围坐在一起相互交换各自带来的“狗舌糍粑”,意味着爱情像芝麻糖那样香甜。枕头粽逢年过节,仫佬山乡家家户户都包枕头粽欢度佳节。传说,枕头粽是一群砍柴的壮家儿童传教给放牛的仫佬族儿童的。枕头粽每只有五、六斤重,往往是一家人共吃一个就够了。其做法是:先把糯米浸泡几个小时,捞出晾干后放些碱水拌匀;然后把粽叶背面一层层地摊开约一尺多宽,放上糯米到一定高度再加叶子围边,叠上一层叶子,铺放一层米,像谷围围谷子一样。最后用绳子绑紧绹牢,放进锅里边去煮一个昼夜。包枕头粽的季节在二月社日。白炠肉白炠肉是仫佬山乡的一种风味食品。其做法是:将整块的猪肉或整个的鸡鸭(去毛和内脏)放入水中白煮,肉熟后取出切成小块,然后配以调味汁食用。白炠肉很讲究火候,八成熟时就捞离煮锅。因而每当切开肉时往往近骨处还夹着血丝,这样烹调出来的肉鲜嫩味美。

鸭酱鸭酱是仫佬山乡味美色鲜的调味佳品,杀鸭时留下鸭血(不凝固),配上自家酸坛内的酸水,用筷子拌匀,以血液变成略为乌黑为适度,然后加入少许食盐和姜末。有的不煮,认为这样保留“血鲜”;大多略煮一下,一滚即得。用鸭酱调味而吃白炠肉,其味无比。

酒文化重阳酒是仫佬山乡农家最喜欢的传统饮料。重阳酒醇香扑鼻,越喝越想喝,往往哪时醉了都不晓得,醒来头不晕。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仫佬山乡家家户户选出一部分上好的糯米熬酒。重阳酒的制作方法与汉、壮族地区的甜酒制法相似,封密窖藏一段时间后才开坛饮用。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