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中国风情>> 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

仫佬族节日风情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仫佬族山乡几乎每一个月都有节日。由农历正月初一春节开始到农历十二月二十四送灶王爷上天,十二月三十日(大年)或十二月二十九日(小年)的除夕,全年每个节日都有其活动的形式和内容。

春节春节为一年诸节日中时间最长的一个节,与除夕的活动联为一体。除夕是前一年的节日的终结,也是另一年节日的开端——春节的前奏。因此,就两者的关系来看,它们是同一个节日的两个部份,时间的界线把它们划为新年与旧年两半。大体说来,春节(即过农历年)为正月初一凌晨开始至正月十五元宵节结束。有的地方把年节与元宵节分开,年节从正月初一到初五(如大银村);或从正月初一到初八(如大梧树);有的地方正月初二为新年节,正月十五日为小年节(四把乡);……年节的活动内容丰富多彩。

二月春社二月春社日,家家户户舂糍粑,杀鸡祭祖,接新媳妇回家。全村进行春祭,各家各户凑钱买猪,抬到社王庙宰杀,每户派一位代表参加。敬祭社王时,将猪肉分成若干份,用竹子串联起来,一串一串地挂在竹竿上,分放在社王庙的两旁。祭完社王,各人将一串猪肉带回家。如果这一年春社在春分之前,民间认为年成好,有余有剩,代表们先饱吃一顿,剩下的串肉再分给各人带回去。如果春社在春分之后则年成不好,大家要省吃俭用,先分再吃,把猪肉全部分到各家各户去吃。煮黄花(一种灌木花)、煮花色糯米饭供神,全家食用,民间认为,可减少小红蚂蚁之害。

祭真武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家家包粽,门口挂菖蒲、艾枝;洒雄黄,洒在屋阶;放雄黄水缸,并用来擦手;用石灰水洒在屋外墙根。拾田螺煮吃,民间认为,可防治疮疖。村中请法师穿红色法衣到田垌驱虫保苗,在田边插“令”字三角彩旗。两人抬一只纸船前行,法师跟纸船后作法,游完田垌将纸船放在河边烧,将烧完时扔进河中。

农历五月初五,又是银姓仫佬人敬祭真武神的节日。这一天,家家户户杀鸡宰鸭,到真武庙里祭拜。从早到晚,香烟不断。

祖先节七月初七,杀鸭祭祖,接祖先回家,七月十四,再次杀鸭,祭祖送祖先。这七天里,家家户户香火台上早晚焚香、供酒肉,祭祀祖先后人才用餐。到了七月十四这天下午,备上三牲(猪肉、鸡、鸭)、酒菜,供于祖先牌位前。老年人写好“勤俭持家”、“好善乐施”等字,贴在纸钱包上,叫青年人跑到台前读完一个烧一个。做完之后把纸灰用南瓜叶或芭蕉叶包成两包,穿系在一根小竹木片上,称为“金银担”。再用厚纸折纸船一只,或用芭蕉杆扎成小排,将“金银担”放在上边,送到河边,放入水里,让它随波漂流,称为“送祖宗下船”,祖先就这样被送往冥府了。

安龙节农历十一月,仫佬山乡有的村寨选择吉日举行盛大的法事,过“安龙节”。请法师主持,安龙上位,请龙神保佑全村安康。“安龙”时,先在村子周围挖4个大坑,每个坑点一盏油灯,日夜点燃,给龙神引路。法师口中念念有词,一手拿宝剑,一手拿火把,挨家逐户,从房间到猪栏,处处赶鬼驱邪。然后用茅草结成一个耳朵形的草标插在大门口的上方。

走坡节八月十五中秋节。

青年人这一天祭月走坡。这天又称“走坡节”或“后生节”。节日前后的圩日,青年男女趁赶街之机,在路旁、山坡双双对对唱山歌。情人之间相互赠送月饼(称“同年饼”)、同年鞋(又称“鸳鸯鞋”)。十四、十五、十六的晚上,有的全村男女老少围成一堆堆地唱歌,同时推一个人来做“野敬”。其做法是:一女子坐在人堆中间,双手交叉塞住耳朵闭上双眼,四周的人不出一点声息,由一人念咒语,四、五分钟后场中的女子便“晕迷不醒了”,上半身摇晃不定。这时就可通过她来请神请鬼对话和唱歌了。活动往往通宵达旦。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