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中国风情>> 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

纳西族居住建筑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纳西民族,不仅在其他方面卓有成就,在建筑方面也颇具贡献。纳西族的民居,居住习俗和其建筑艺术都表现出其本民族的特色。

纳西民居如果说傣、德昂等民族的“干栏式”民居给人一种古朴、灵巧、实用大方、造型优美之感,那么,居住在玉龙雪山脚下的纳西族民居又别具风格,给人以浑厚、轻盈、富于变化、绚丽精致之感。

丽江纳西族多伴水而居,民居房屋规模视家庭人口、经济条件及地形地貌而建。住房形式有“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两坊房”和“一坊房”等。其中最常见、最为人们喜爱的形式是“三坊一照壁”。这种形式的房屋多为土木结构,由一坊比较高的正房、两边各为一坊稍低的厢房与次低的围墙(照壁)组成院落(内院)。其平面为长方形或正方形,正房与厢房的厦子为共用一根柱,梁柱断面尺寸较大。在外观上,厚实的封火板和别具一格的山墙构成了纳西民居建筑外观优美、浑厚的特点。封火板正中的“悬鱼”,一般长80厘米,大方朴实,纳西族人视为“吉庆有余”的象征,起到盖缝及装饰作用,是区别纳西族与白族民居的明显标志。而呈阶梯状的外墙既起到了抗震、增加房屋稳定性的作用,又使房屋显得别致、美观。在院内装饰方面,纳西族人极为讲究。一般民居的正房有宽敞的檐廊,正面是六扇或四扇雕有多层象征吉祥的花禽鸟兽镂空图案,窗亦为镂空花饰图案,十分华丽、精细。有的房屋石柱础上、梁头上亦雕刻画饰,而廊、厦及天井地面则用瓦片、卵石、碎砖石嵌成各种图案。在小巧玲珑的庭院内,家家户户都有栽种花草的习惯,“丽郡从来喜植树,山城无户不养花”,清新宜人,赏心悦目,有“庭院中的花园”之美誉。

居住习俗永宁地区由于保留母系大家族的残余,反映在民居上的特点是:人多、家禽多、房屋多。有的家庭人口多达三四十人,居住空间必然要求宽敞。如正房为一家人就餐及节日团聚的地方,进深可达10米以上。每年正月初一,满十三岁的孩子举行成年礼,亦在正房举行。举行仪式时,女孩子站在右边的“女柱”下,男孩子站在左边的“男柱”下,他们一脚踏粮食,一脚踏猪膘,手中拿着银元,分别由舅舅及母亲穿上裤子和百褶裙,就算完成了成年礼。

纳西族村寨都有一个平坦方整的广场称为“四方街”,这里是商业和集贸市场的中心,由此向四周延伸的小街小巷,座落着具有民族风格的纳西族民居。“三坊一照壁”式的住宅,正房为一坊,两侧各有一坊厢房,三坊与正房对面的照壁组成一个院落。庭院内十分重视种植果树花木或置放盆景,加之花鸟图案的木雕门窗点缀其中,整座民居清幽宜人。

在纳西族民间,经济困难的人家,也有修建“两坊房”和“一坊房”的,待经济好转之后,再逐步扩充。

祖庙建筑纳西族一般设祭祖台于正屋的墙上,平时不设偶像。各个家庭在房屋附近设有一个存放祖灵的蔑萝,箩内放三个大若杯状的祖灵石,象征祖灵的依托物,每个祖灵即代表一代祖灵。每年阴历6月和冬月就将祖灵石迎请至祭祖台上进行祭祀。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