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河上公注:赞玄第十四
【繁体中文】 作者:河上公 发布:2016年06月01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视之不见名曰夷,无色曰夷。
言一无采色,不可得视而见之。
听之不见名曰希,无声曰希。
言一无音声,不可得听而闻之。
搏之不得名曰微。
无形曰微。
言一无形体,不可抟持而得之。
此三者不可致诘,三者,谓夷、希、微也。
不可致诘者,夫无色、无声、无形,口不能言,书不能传,当受之以静,求之以神,不可问诘而得之也。
故混而为一。
混,合也。
故合于三名之为一。
其上不皦,言一在天上,不皦。
皦,光明。
其下不昧。
言一在天下,不昧。
昧,有所闇冥。
绳绳不可名,绳绳者,动行无穷级也。
不可名者,非一色也,不可以青黄白黑别,非一声也,不可以宫商角征羽听,非一形也,不可以长短大小度之也。
复归于无物。
物,质也。
复当归之于无质。
是谓无状之状,言一无形状,而能为万物作形状也。
无物之象,一无物质,而为万物设形象也。
是谓惚恍。
一忽忽恍恍者,若存若亡,不可见之也。
迎之不见其首,一无端末,不可预待也。
除情去欲,一自归之也。
随之不见其后,言一无影迹,不可得而看。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圣人执守古道,生一以御物,知今当有一也。
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人能知上古本始有一,是谓知道纲纪也。
【来源:作者原创】
- 上一篇:老子河上公注:显德第十五
- 下一篇:老子河上公注:厌耻第十三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