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献经典>> 子部>> 道家类

道家类

庄子集释卷九下

繁体中文】  作者:(清)郭庆藩   发布:2016年06月01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杂篇让王第二十八【一】
  【一】【释文】以事名篇。
  尧以天下让许由,许由不受。又让于子州支父,子州支父曰:「以我为天子,犹之可也。虽然,我适有幽忧之病。方且治之,未暇治天下也。」【一】夫天下至重也,而不以害其生,又况他物乎【二】!唯无以天下为者,可以托天下也【三】。
  【一】【疏】尧许事迹,具载内篇。姓子,名州,字支父,怀道之人,隐者也。尧知其贤,让以帝位。以我为帝,亦当能以为事,故言犹之可也。幽,深也。忧,劳也。言我滞竟幽深,固心忧劳,且欲脩身,庶令合道,未有闲暇缉理万机也。
  【释文】《子州支父》音甫。李云:支父,字也,即支伯也。《幽忧之病》王云:谓其病深固也。
  【二】【疏】夫位登九五,威跨万乘,人伦尊重,莫甚于此,尚不以斯荣贵损害生涯,况乎他外事物,何能介意也!
  【三】【疏】夫忘天下者,无以天下为也,唯此之人,可以委托于天下也。
  舜让天下于子州支伯。子州支伯曰:「予适有幽忧之病,方且治之,未暇治天下也【一】。」故天下大器也,而不以易生,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者也【二】。
  【一】【疏】舜之事迹,具在内篇。支伯,犹支父也。◎俞樾曰:汉书古今人表有子州支父,无支伯,则支父支伯是一人也。
  【二】【疏】夫帝王之位,重大之器也,而不以此贵易夺其生,自非有道,孰能如是!故异于流俗之行也。
  舜以天下让善卷,善卷曰:「余立于宇宙之中,冬日衣皮毛,夏日衣葛絺;春耕种,形足以劳动;秋收敛,身足以休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吾何以天下为哉【一】!悲夫,子之不知余也!」遂不受。于是去而入深山,莫知其处。【二】
  【一】【疏】姓善,名卷,隐者也。处于六合,顺于四时,自得天地之间,逍遥尘垢之外,道在其中,故不用天下。
  【释文】《善卷》卷勉反,居阮反,又音眷。李云,姓善,名卷。◎俞樾曰:吕览下贤篇作善绻。《衣皮》于既反。下同。
  【二】【疏】古人淳朴。唤帝为子。恨舜不识野情,所以悲叹。
  【释文】《其处》昌虑反。
  舜以天下让其友石户之农,石户之农曰:「卷卷乎后之为人,葆力之士也【一】!」以舜之德为未至也,于是夫负妻戴,携子以入于海,终身不反也【二】。
  【一】【疏】户字亦有作后者,随字读之。石户,地名也。农,人也,今江南唤人作农。此则舜之友人也。葆,牢固也。言舜心志坚固,〔筋〕力勤苦,腰背卷卷,不得归休,以此勤劳,翻来见让,故不受也。
  【释文】《石户》本亦作后。《之农》李云:石户,地名。农,农人也。《卷卷》音权,郭音眷,用力貌。《葆力》音保,字亦作保。
  【二】【疏】古人荷物,多用头戴,如今高丽犹有此风。以舜德化,未为至极。故携妻子,不践其土,入于大海州岛之中,往而不返也。
  【释文】《以入于海》司马云:凡言入者,皆居其海岛之上与其曲隈中也。
  大王亶父居邠,狄人攻之【一】;事之以皮帛而不受,事之以犬马而不受,事之以珠玉而不受,狄人之所求者土地也。大王亶父曰:「与人之兄居而杀其弟,与人之父居而杀其子,吾不忍也。子皆勉居矣!为吾臣与为狄人臣奚以异!【二】且吾闻之,不以所用养害所养。」因杖筴而去之。民相连而从之,遂成国于岐山之下。【三】夫大王亶父,可谓能尊生矣。能尊生者,虽贵富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今世之人居高官尊爵者,皆重失之,见利轻亡其身,岂不惑哉!【四】
  【一】【疏】亶父,王季之父,文王之祖也。邠,地名。狄人。猃狁也。国邻戎虏,故为狄人攻伐。
  【释文】《大王》音太。下同。《亶》丁但反。《父》音甫。下同。《邠》笔贫反,徐甫巾反。
  【二】【疏】事,奉也。勉,励也。奚,何。狄人贪残,意在土地,我不忍伤杀,汝勉力居之。
  【三】【疏】用养,土地也。所养,百姓也。本用地以养人,今杀人以存地,故不可也。因拄杖而去,民相连续,遂有国于岐阳。
  【释文】《不以所用养害所养》地,所以养人也。今争以杀人,是以地害人也。人为地养,故不以地故害人也。《因杖》直亮反。《筴》初革反。《相连》力展反。司马云:连,读曰辇。《岐山》其宜反,或祁支反。
  【四】【疏】夫乱世浇伪,人心浮浅,徇于轩冕以丧其身,逐于财利以殒其命,不知轻重,深成迷惑也。
  【释文】《不以养伤身不以利累形》王云:富贵有养,而不以(味)〔昧〕(一)养伤身,贫贱无利,而不以求利累形也。
  【校】(一)昧字依释文原本改。
  越人三世弒其君,王子搜患之,逃乎丹穴。而越国无君,求王子搜不得,从之丹穴。王子搜不肯出,越人薰之以艾。乘以王(一)舆【一】。王子搜援绥登车,仰天而呼曰:「君乎君乎!独不可以舍我乎!」王子搜非恶为君也,恶为君之患也。若王子搜者,可谓不以国伤生矣,此固越人之所欲得为君也【二】。
  【一】【疏】搜,王子名也。丹穴,南山洞也。玉舆,君之车辇也。亦有作王字者,随字读之,所谓玉辂也。越国之人,频杀君主,王子怖惧,逃之洞穴,呼召不出,以艾薰之。既请为君,故乘以玉辂。
  【释文】《弒其》音试。《王子搜》素羔反,又悉遘反,又邀遘(二)反。李云:王子名。淮南子作翳。◎俞樾曰:释文云:搜,淮南子作翳。然翳之前无三世弒君之事。史记越世家索隐以搜为翳之子无颛。据竹书纪年,翳为其子所弒,越人杀其子,立无余,又见弒而立无颛。是无颛以前三君皆不善终,则王子搜是无颛之异名无疑矣。淮南子盖传闻之误,当据索隐订正。《丹穴》尔雅云:南戴日为丹穴。《以艾》五盖反。《王舆》一本作玉舆。
  【二】【疏】援,引也。绥,车上绳也。辞不获免,长叹登车,非恶为君,恐为祸患。以其重生轻位,故可屈而为君也。
  【释文】《援》音爰。《而呼》火故反。本或作叹。《以舍》音舍。《非恶》乌路反。下及下章真恶同。
  【校】(一)赵谏议本王作玉。(一)邀遘疑悉邀之误。
  韩魏相与争侵地。子华子见昭僖侯,昭僖侯有忧色【一】。子华子曰:「今使天下书铭于君之前,书之言曰:『左手攫之则右手废,右手攫之则左手废,然而攫之者必有天下。』君能(一)攫之乎【二】?」
  【一】【疏】僖侯,韩国之君也。华子,魏之贤人也。韩魏相邻,争侵境土,干戈既动,胜负未知,怵惕居怀,故有忧色。
  【释文】《子华子》司马云:魏人也。◎俞樾曰:吕览贵生篇引子华子曰:全生为上,亏生次之,死次之,迫生为下。又诬徒篇引子华子曰:王者乐其所以王,亡者乐其所以亡。高注并云:子华子,古体道人。知度、审为两篇注同。《昭僖侯》司马云:韩侯。◎俞樾曰:韩有昭侯,有僖王,无昭僖侯。
  【二】【疏】铭,书记也。攫,捉取也。废,斩去之也。假且书一铭记投之于前,左手取铭则斩去右手,右手取铭则斩去左手,然取铭者必得天下,君取之不?(以)取〔以〕譬(谕)〔喻〕,借问韩侯也。
  【释文】《攫》俱碧俱缚二反,又史虢反。李云:取也。◎卢文弨曰:旧作俱碧反,俱缚反,或又史虢反。讹。今皆从宋本改正。《废》李云:弃也。司马云:病也。一云:攫者,援书铭;废者,斩右手。
  【校】(一)高山寺本君下无能字。
  昭僖侯曰:「寡人不攫也。【一】。」
  【一】【疏】答云:不能斩两臂而取六合也。
  子华子曰:「甚善【一】!自是观之,两臂重于天下也,身亦重于两臂。韩之轻于天下亦远矣【二】,今之所争者,其轻于韩又远。君固愁身伤生以忧戚不得也【三】!」
  【一】【疏】叹君之言,甚当于理。
  【二】【疏】自,从也。于此言而观察之,则一身重于两臂,两臂重于天下,天下又重于韩,韩之与天下,轻重(之)〔亦〕(一)远矣。
  【三】【疏】所争者疆畔之间,故于韩轻重远矣,而必固忧愁,伤形损性,恐其不得,岂不惑哉!
  【释文】《其轻于韩又远》绝句。
  【校】(一)亦字依正文改。
  僖侯曰:「善哉!教寡人者众矣,未尝得闻此言也。」子华子可谓知轻重矣【一】。
  【一】【疏】顿悟其言,叹之奇妙也。
  鲁君闻颜阖得道之人也,使人以币先焉【一】。颜阖守陋闾,苴布之衣而自饭牛【二】。鲁君之使者至,颜阖自对之。使者曰:「此颜阖之家与?」颜阖对曰:「此阖之家也。」使者致币,颜阖对曰:「恐听者(一)谬而遗使者罪,不若审之。」使者还,反审之,复来求之,则不得已。【三】故若颜阖者,真恶富贵也。
  【一】【疏】鲁侯,鲁哀公,或云,鲁定公也。姓颜,名阖,鲁人,隐者也。币,帛也。闻颜阖得清廉之道,欲召之为相,故遣使人賷持币帛,先通其意。
  【释文】《鲁君》一本作鲁侯。李云:哀公也。
  【二】【疏】苴布,子麻布也。饭,饲也。居疏陋之闾巷,着粗恶之布衣,身自饭牛,足明贫俭。
  【释文】《苴》音麤。徐七余反。李云:有子麻也。本或作麤,非也。《饭牛》符晚反。
  【三】【疏】遗,与也。不欲(授)〔受〕币,致此矫词以欺使者。◎俞樾曰:上者字衍文。恐听谬而遗使者罪,恐其以误听得罪也。听即使者听之,非听者一人,使者一人也。吕氏春秋贵生篇正作恐听缪而遗使者罪。
  【释文】《之使》所吏反。下及下章同。《家与》音余。《而遗》唯季反。下皆同。《复来》音服,或音扶又反。下章皆同。
  【校】(一)阙误引张君房本者作囗。
  故曰,道之真以治身,其绪余以为国家,其土苴以治天下。由此观之,帝王之功,圣人之余事也,非所以完身养生也【一】。今世俗之君子,多危身弃生以殉物,岂不悲哉!凡圣人之动作也,必察其所以之与其所以为【二】。今且(一)有人于此,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则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轻也。夫生者,岂特随侯之重哉!【三】
  【一】【疏】绪,残也。土,粪也。苴,草也。夫用真道以持身者,必以国家为残余之事,将天下同于草土者也。
  【释文】《绪余》并如字。徐上音奢,下以嗟反。司马李云:绪者,残也,谓残余也。◎庆藩案文选司马子长报任少卿书注引司马云:绪,余也。视释文较略。《土》敕雅反,又片贾行贾二反,又音如字。《苴》侧雅反,又知雅反。司马云:土苴,如粪草也。李云:土苴,糟魄也,皆不真物也。一云:土苴,无心之貌。
  【二】【疏】殉,逐也。察世人之所适往,观黎庶之所云为,然后动作而应之也。
  【释文】《必察其所以之》王云,圣人真以持身,余以为国,故其动作必察之焉。所以之者,谓德所加之方也。所为者,谓所以待物也。动作如此,不必察也。
  【三】【疏】随国近濮水,濮水出宝珠,即是灵蛇所衔以报恩,随侯所得者,故谓之随侯之珠也。夫雀高千仞,以珠弹之,所求者轻,所用者重,伤生殉物,其义亦然也。
  【释文】《所要》一遥反。◎俞樾曰:随侯下当有珠字。若无珠字,文义不足。吕氏春秋贵生篇作夫生岂特随侯珠之重也哉,当据补。
  【校】(一)高山寺本今下无且字。
  子列子穷,容貌有飢色。客有言之于郑子阳者曰:「列御寇,盖有道之士也,居君之国而穷,君无乃为不好士乎?」【一】郑子阳即令官遗之粟。子列子见使者,再拜而辞【二】。
  【一】【疏】子阳,郑相也。御寇,郑人也,有道而穷。子阳不好贤士,远游之客讥刺子阳。
  【释文】《子阳》郑相。《不好》呼报反。
  【二】【疏】命召主仓之官,令与之粟。御寇清高,辞谢不受也。
  【释文】《即令》力呈反。
  使者去,子列子入,其妻望之而拊心曰:「妾闻为有道者之妻子,皆得佚乐,今有飢色。君过而遗先生食,先生不受,岂不命邪(一)!【一】」
  【一】【疏】与粟不受,天命贫穷,嗟惋拊心,责夫罪过。故知御寇之妻,不及老莱之妇远矣。
  【释文】《拊心》徐音抚。《得佚》音逸。《乐》音洛。《君过》古卧反。本亦作遇。
  【校】(一)高山寺本岂不命邪作岂非命也哉。
  子列子笑谓之曰:「君非自知我也。以人之言而遗我粟,至其罪我也又且以人之言,此吾所以不受也。」其卒,民果作难而杀子阳。【一】
  【一】【疏】子阳严酷,人多怒之。左右有误折子阳弓者,恐必得罪,因国人逐猘狗,遂杀子阳也。
  【释文】《作难》乃旦反。下章同。《杀子阳》子阳严酷,罪者无赦。舍人折弓,畏子阳怒责,因国人逐猘狗而杀子阳。◎俞樾曰:子阳事见吕览适威篇、淮南泛论训。至史记郑世家则云,繻公二十五年,郑公杀其相子阳。二十七年,子阳之党共弒繻公骀,又与诸书不同。
  楚昭王失国,屠羊说走而从于昭王【一】。昭王反国,将赏从者,及屠羊说。屠羊说曰:「大王失国,说失屠羊;大王反国,说亦反屠羊。臣之爵禄已复矣,又何赏之有!」
  【一】【疏】昭王,名轸,平王之子也。伍奢伍尚遭平王诛戮,子胥奔吴而耕于野,后至吴王阖闾之世,请兵伐楚,遂破楚入郢以雪父之雠。其时昭王窘急,弃走奔随,又奔于郑。有屠羊贱人名说,从王奔走。奔走之由,置在下文。
  【释文】《楚昭王》名轸,平王子。《屠羊说》音悦,或如字。
  王曰:「强之!」
  屠羊说曰:「大王失国,非臣之罪,故不敢伏其诛;大王反国,非臣之功,故不敢当其赏。」
  王曰:「见之!」
  屠羊说曰:「楚国之法,必有重赏大功而后得见,今臣之知不足以存国而勇不足以死寇。吴军入郢,说畏难而避寇,非故随大王也。今大王欲废法毁约而见说,此非臣之所以闻于天下也。」
  王谓司马子綦曰:「屠羊说居处卑贱而陈义甚高,子綦为我延之以三旌之位【一】。」
  【一】【疏】三旌,三公也。亦有作珪字者,谓三卿皆执珪,故谓三卿为珪也。◎俞樾曰:子綦为我延之以三旌之位句,此昭王自与司马子綦言,当称子,不当称子綦。綦字衍文。
  【释文】《从者》才用反。《强之》其丈反。《见之》贤遍反,下同。《之知》音智。《入郢》以井反。《毁约》如字。徐于妙反。《而见》如字,亦贤遍反。《为我》于伪反。《三旌》三公位也。司马本作三珪,云:谓诸侯之三卿皆执珪也。◎庆藩案白帖、御览二百二十八,并引司马本三旌作三珪,云:诸侯三卿,皆执三珪。与释文小异。
  屠羊说曰:「夫三旌之位,吾知其贵于屠羊之肆也;万锺之禄,吾知其富于屠羊之利也;然岂可以贪爵禄而使吾君有妄施之名乎【一】!说不敢当,愿复反吾屠羊之肆。」遂不受也。
  【一】【释文】《妄施》如字,又始豉反。
  原宪居鲁,环堵之室,茨以生草;蓬户不完,桑以为枢;而瓮牖二室,褐以为塞;上漏下溼,匡坐而弦(一)【一】。
  【一】【疏】原宪,孔子弟子,姓原,名思,字宪也。周环各一堵,谓之环堵,犹方丈之室也。以草盖屋,谓之茨也。褐,粗衣也。匡,正也。原宪家贫,室唯环堵,仍以草覆舍,桑条为枢,蓬作门扉,破瓮为牖,夫妻二人各居一室,逢雨溼而弦歌自娱,知命安贫,所以然也。
  【释文】《茨》徐疾私反。李云:盖屋也。◎庆藩案生草,新序节士篇作生蒿,蒿亦草也。生者,谓新生未干之草,即牵萝补屋之意也。《蓬户》织蓬为户。《桑以为枢》尺朱反。司马云:屈桑条为户枢也。《瓮牖》音酉。司马云:破瓮为牖。《二室》司马云:夫妻各一室。《褐》下葛反,郭音葛,字或作(褐)〔褐〕。《为塞》悉代反。司马云:以褐衣塞牖也。《匡坐而弦》司马云:匡,正也。案弦谓弦歌。
  【校】(一)阙误引张君房本弦下有歌字。(二)褐字依释文原本及世德堂本改。
  子贡乘大马,中绀而表素,轩车不容巷,往见原宪【一】。原宪华冠縰履,杖藜而应门【二】。
  【一】【疏】子贡,孔子弟子,名赐,能言语,好荣华。其轩盖是白素,(裹)〔里〕为绀色,车马高大,故巷道不容也。
  【释文】《中绀》古暗反。李云:绀为中衣,加素为表。
  【二】【疏】縰,蹑也。以华皮为冠,用藜藿为杖,贫无仆使,故自应门也。
  【释文】《华冠》胡化反。以华木皮为冠。◎庆藩案华,(樗)〔〈木虖〉〕(一)也。说文:(樗)〔〈木虖〉〕木也,以其皮裹松脂,读若华。或作檴。玉篇:檴(樗)〔〈木虖〉〕,并胡霸胡郭二切。字通作华。司马相如上林赋华枫枰栌,张揖曰:华皮可以为索。《縰履》所倚反,或所买反。本或作〈縰,去"彳"〉。并下曳縰同。三苍解诂作躧,云:蹑也。声类或作屣。韦昭苏寄反。通俗文云:履不着跟曰屣。司马本作践。李云:縰履,谓履无跟也。王云:体之能蹑举而曳之也。履,或作屦。《杖藜》以藜为杖也。司马本作扶杖也。《应门》自对门也。
  【校】(一)〈木虖〉字依段氏说文改。
  子贡曰:「嘻!先生何病?」
  原宪应之曰:「宪闻之,无财谓之贫,学而不能行谓之病。今宪,贫也,非病也。」子贡逡巡而有愧色【一】。
  【一】【疏】嘻,笑声也。逡巡,却退貌也。以俭系奢,故怀惭愧之色。
  【释文】《嘻》许其反。《逡巡》七旬反。
  原宪笑曰:「夫希世而行,比周而友,学以为人,教以为己,仁义之慝,舆马之饰,宪不忍为也【一】。」
  【一】【疏】慝,奸恶也。饰,庄严也。夫趋世候时,希望富贵,周旋亲比,以结朋党,自求名誉,学以为人,多觅束脩,教以为己,托仁义以为奸慝,饰车马以衒矜夸,君子耻之,不忍为之也。
  【释文】《希世而行》司马云:希,望也。所行常顾世誉而动,故曰希世而行。《比周》毗志反。《为人》于伪反。下为己同。《教以为己》学当为己,教当为人,今反不然也。《仁义之慝》吐得反,恶也。司马云:谓依托仁义为奸恶。
  曾子居卫,縕袍无表,颜色肿哙,手足胼胝【一】。三日不举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衿而肘见,纳屦而踵决【二】。曳縰而歌商颂,声满天地,若出金石。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三】。故养志者忘形,养形者忘利,致道者忘心矣【四】。
  【一】【疏】以麻縕袍絮,复无表里也。肿哙,犹剥错也。每自力作,故生胼胝。
  【释文】《縕袍》纡纷反。司马云:谓麻縕为絮,论语云衣敝縕袍是也。《种》本亦作肿,章勇反。◎卢文弨曰:今书作肿。《哙》古外反,徐古活反。司马云:种哙,剥错也。王云:盈虚不常之貌。◎庆藩案释文引司马云,种哙,剥错也。王云,盈虚不常之貌。据说文:哙,咽也;一曰嚵,哙也。疑字当为癐,病甚也。通作殨,肿决曰殨。说文:瘣,病也,一曰肿旁出。哙殨瘣,并一声之转。《胼》薄田反。《胝》竹尼反。
  【二】【疏】守分清虚,家业穷窭,三日不营熟食,十年不制新衣,绳烂正冠而缨断,袖破捉衿而肘见,履败纳之而(根)〔跟〕后决也。
  【释文】《肘》竹久反。《见》贤遍反。
  【三】【疏】〔响〕歌商颂(响),韵叶宫商,察其词理,雅符天地,声气清虚,又谐金石,风调高素,超绝人伦,故不与天子为臣,不与诸侯为友也。
  【四】【疏】夫君子贤人,不以形挫志;摄卫之士,不以利伤生;得道之人,(志)〔忘〕心知之术也。
  孔子谓颜回曰:「回,来!家贫居卑,胡不仕乎?」
  颜回对曰:「不愿仕。回有郭外之田五十亩,足以给飦粥;郭内之田十亩,足以为丝麻;鼓琴足以自娱,所学夫子之道者足以自乐也。回不愿仕。」
  孔子愀然变容曰:「善哉回之意!丘闻之,『知足者不以利(一)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怍。』丘诵之久矣,今于回而后见之,是丘之得也。」【一】
  【一】【疏】飦,麋也。怍,羞也。夫自得之士,不以得丧骇心;内修之人,岂复羞惭无位!孔子诵之,其来已久,今劝回仕,岂非失言!因回反照,故言丘得之矣。
  【释文】《飦》之然反。字或作饘。广雅云:糜也。一云:纪言反。家语云:厚粥。一音干,谓干〈食弁〉。◎卢文弨曰:〈食弁〉,旧讹饼,今改正。《粥》之六反,又音育。《自乐》音洛。《愀》七小反,徐在九反,又七了子了二反,又资酉反。李音秋,又七遥反。一本作欣。◎卢文弨曰:旧作七了反,子了反,今改正。下七遥反,旧脱七字,亦补正。《行修》下孟反。《不怍》在洛反。尔雅云:惭也。又音昨。
  【校】(一)阙误引江南李氏本利作羡。
  中山公子牟谓瞻子曰:「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柰何【一】?」
  【一】【疏】瞻子,魏之贤人也。魏公子名牟,封中山,故曰中山公子牟也。公子有嘉遁之情而无高蹈之德,故身在江海上而隐遁,心思魏阙下之荣华,既见贤人,借问其术也。
  【释文】《公子牟》司马云:魏之公子,封中山,名牟。《瞻子》贤人也。淮南作詹。《魏阙》淮南作騩。司马本同,云:騩,读曰魏。象魏观阙,人君门也,言心存荣贵。许慎云:天子两观也。◎卢文弨曰:案今淮南亦作魏。
  瞻子曰:「重生。重生则利轻【一】。」
  【一】【疏】重于生道,则轻于荣利,荣利既轻,则不思魏阙。
  【释文】《重生》李云:重存生之道者,则名利轻,轻则易绝矣。此人身居江海,心贪荣利,故以此戒之。
  中山公子牟曰:「虽知之,未能自(一)胜也【一】。」
  【一】【疏】虽知重于生道,未能胜于情欲。
  【释文】《能胜》音升。下同。
  【校】(一)世德堂本无自字。
  瞻子曰:「不能自胜则从,神无恶乎【一】?不能自胜而强不从者,此之谓重伤。重伤(一)之人,无寿类矣。【二】」
  【一】【疏】若不胜于情欲,则宜从顺心神,亦不劳妄生嫌恶也。
  【释文】《不能自胜则从》绝句。一读至神字绝句。◎俞樾曰:释文曰,不能自胜则从绝句,此读是也。又曰:一读至神字绝句,则失之。吕氏春秋审为篇亦载此事,作不能自胜则纵之,神无恶乎?文子下德篇、淮南子道应篇并叠从之二字,作从之从之,则从神之不当连读明矣。又案从,吕氏春秋作纵,则当读子用反,而释文无音,亦失之。《无恶》如字。又乌路反。《乎》绝句。一读连下不能自胜为句。
  【二】【疏】情既不胜,强生抑挫,情欲已损,抑又乖心,故名重伤也。如此之人,自然夭折,故不得与寿考者为侪类也。
  【释文】《重伤》直用反。下同。◎俞樾曰:重伤,犹再伤也。不能自胜,则已伤矣;又强制之而不使纵,是再伤也。故曰此之谓重伤。吕氏春秋审为篇高诱注曰:重读复重之重。是也。释文音直用反,非是。
  【校】(一)赵谏议本无此重伤二字。
  魏牟,万乘之公子也,其隐巖穴也,难为于布衣之士;虽未至乎道,可谓有其意矣【一】。
  【一】【疏】夫大国王孙,生而荣贵,遂能巖栖谷隐,身履艰辛,虽未阶乎玄道,而有清高之志,足以激贪励俗也。
  【释文】《万乘》绳证反。
  孔子穷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藜羹不糁,颜色甚惫,而弦歌于室【一】。颜回择(一)菜,子路子贡相与言曰:「夫子再逐于鲁,削迹于卫,伐树于宋,穷于商周,围于陈蔡,杀夫子者无罪,藉夫子者无禁。弦歌鼓琴,未尝绝音,君子之无耻也若此乎?【二】」
  【一】【疏】陈蔡之事,外篇已解。既遭飢馁,营无火食,藜菜之羹,不加米糁,颜色衰惫而歌乐自娱,达道圣人,不以为事也。
  【释文】《不火食》元嘉本无火字。《不糁》素感反。《甚惫》皮拜反。
  【二】【疏】仕于鲁而被放,游于卫而削迹,讲于宋树下而司马桓魋欲杀夫子,憎其坐处,遂伐其树。故欲杀夫子,当无罪咎,凌藉之者,应无禁忌。由赐未达,故发斯言。
  【释文】《伐树于宋》孔子之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宋司马桓魋欲杀孔子,伐其树,孔子遂行。《藉》藉,毁也。又云:凌藉也。一云:凿也。或云:系也。
  【校】(一)赵谏议本择作释。
  颜回无以应,入告孔子。孔子推琴喟然而叹曰:「由与赐,细人也。召而来,吾语之。」
  子路子贡入。子路曰;「如此者可谓穷矣!」【一】
  【一】【疏】喟然,嗟叹貌。由与赐,细碎之人也。命召将来,告之善道。如斯困苦,岂不穷乎!
  【释文】《喟》去愧反,又苦怪反。《语之》鱼据反。
  孔子曰:「是何言也!君子通于道之谓通,穷于道之谓穷。今丘抱仁义之道以遭乱世之患,其何穷之为!故内省而不穷于道,临难而不失其德,天寒既至,霜雪(一)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二)。陈蔡之隘,于丘其幸乎!」【一】
  【一】【疏】夫岁寒别木,处穷知士,因难显德,可谓幸矣。◎庆藩案何穷之为,为,犹谓也。古谓为二字义通。吕氏春秋慎人篇作何穷之谓。吕氏春秋精谕篇胡为不可,淮南原道、道应篇作胡谓不可。汉书高帝纪郦食其为里监门,史记为作谓,皆其证。(案左传一之谓甚,韩诗外传王欲用何谓辞之,新序杂事篇何谓至于此也,谓字并与为同义。)
  【释文】《临难》乃旦反。◎俞樾曰:天乃大字之误。国语鲁语大寒降,韦昭注曰:谓季冬建丑之月,大寒之后也。若作天寒既至,失其义矣。吕氏春秋慎人篇亦载此事,正作大寒。《之隘》音厄,又于懈反。
  【校】(一)赵谏议本雪作露。(二)阙误引江南古藏本茂也下有桓公得之莒,文公得之曹,越王得之会稽十六字。
  孔子削然反琴而弦歌,子路扢然执干而舞【一】。子贡曰:「吾不知天之高也,地之下也。」
  【一】【疏】削然,取琴声也。扢然,奋勇貌也。既师资领悟,彼此欢娱也。
  【释文】《削然》如字。李云:反琴声。亦作梢,音消。◎卢文弨曰:宋本梢作俏。《扢》许讫反,又巨乙反,鱼乙反。李云:奋舞貌。司马云:喜貌。《执干》干,楯也。
  古之得道者,穷亦乐,通亦乐。所乐非穷通也,道德(一)于此,则穷通为寒暑风雨之序矣。【一】故许由娱(二)于颍阳而共伯得乎共首(三)【二】。
  【一】【疏】夫阴阳天地有四序寒温,人处其中,何能无穷通否泰耶!故得道之人,处穷通而常乐,譬之风雨,何足介怀乎!
  【释文】《亦乐》音洛,下同。◎俞樾曰:德当作得。吕览慎人篇作道得于此,则穷达一也,为寒暑风雨之序矣。疑此文穷通下,亦当有一也二字,而今夺之。
  【二】【疏】共伯,名和,周王之孙也,怀道抱德,食封于共。厉王之难,天子旷绝,诸侯知共伯贤,请立为王,共伯不听,辞不获免,遂即王位。一十四年,天下大旱,舍屋生火,卜曰:厉王为祟。遂废共伯而立宣王。共伯退归,还食本邑,立之不喜,废之不怨,逍遥于丘首之山。丘首山,今在河内。颍阳,地名,在襄阳,未为定地名也。故许由娱乐于颍水,共伯得志于首山也。
  【释文】《虞于颍阳》广雅云:虞,安也。安于颍阳。一本作娱(四)。娱,乐也。《共伯》音恭,下同。《得乎共首》司马云:共伯名和,脩其行,好贤人,诸侯皆以为贤。周厉王之难,天子旷绝,诸侯皆请以为天子,共伯不听,即干王位。十四年,大旱屋焚,卜于太阳,兆曰:厉王为祟。召公乃立宣王。共伯复归于宗,逍遥得意共山之首。共丘山,今在河内共县西。鲁连子云:共伯后归于国,得意共山之首。纪年云:共伯和即干王位。孟康注汉书古今人表,以为入为三公。本或作丘首。◎卢文弨曰:案今蜀书作摄行天子事。◎庆藩案路史发挥二注引司马云:共伯和脩行而好贤。厉王之难,天子旷绝,诸侯知共伯贤,立为天子。共伯不听,弗获免,遂即王位。一十四年,天下大旱,舍屋焚,卜于太阳,兆曰:厉王为祟。召公乃立宣王。共伯还归于宗,逍遥得意于共丘山之首。与释文小异。◎藩又案释文引司马云,共伯逍遥得意于共山之首,而不详共山属某所,疑共首即共头也。荀子儒效篇至共头而山隧,杨倞注:共,河内县名,共头盖共县之山名。卢云:共头即庄子之共首。吕氏春秋诚廉篇亦作共头。此首字亦当为头之误。(头从页,页即首字也。古头首字通用。)
  【校】(一)高山寺本德作得。(二)阙误引江南古藏本娱作虞。(三)阙误引江南古藏本得乎共首作得志乎丘首。赵谏议本共作丘。(四)今本作娱。
  舜以天下让其友北人无择,北人无择曰:「异哉后之为人也,居于畎亩之中而游尧之门!不若是而已,又欲以其辱行漫我。吾羞见之。」因自投清泠之渊【一】。
  【一】【注】孔子曰:士志于仁者,有杀身以成仁,无求生以害仁。夫志尚清遐,高风邈世,与夫贪利没命者,故有天地之降也。
  【疏】北方之人,名曰无择,舜之友人也。后,君也。垄上曰亩,下曰畎。清泠渊,在南阳西崿县界。舜耕于历山,长于垄亩,游尧门阙,受尧禅让,其事迹岂不如是乎?又欲将耻辱之行污漫于我。以此羞惭,遂投清泠也。◎俞樾曰:广韵二十五德北字注:古有北人无择。则北人是复姓。汉书古今人表作北人亡择。
  【释文】《畎》古犬反。《亩》司马云:垄上曰亩,垄中曰畎。◎卢文弨曰:亩字俗,说文作畮,亦作(  )为正。《辱行》下孟反。下章同。《漫我》武谏反,徐武畔反。下章同。《清泠》音零。《之渊》山海经云:在江南。一云:在南阳郡西崿山下。
  汤将伐桀,因卞随而谋,卞随曰:「非吾事也。」
  汤曰:「孰可?」
  曰:「吾不知也。」
  汤又因瞀(一)光而谋,瞀光曰:「非吾事也。」
  【校】(一)赵谏议本作务,下同。
  汤曰:「孰可?」
  曰:「吾不知也。」
  汤曰:「伊尹何如?」
  曰:「强力忍垢,吾不知其他也。」【一】
  【一】【疏】姓卞,名随,姓务,名光,并怀道之人,隐者也。汤知其贤,因之谋议。既非隐者之务,故答以不知。姓伊,名尹,字贽,佐世之贤人也。忍,耐也。垢,耻辱也。既欲阻兵,应须强力之士;方将弒主,亦藉耐羞之人,他外之能,吾不知也。
  【释文】《瞀光》音务,又莫豆反。本或作务。《强力》李云:阻兵须力。◎卢文弨曰:旧阻讹徂,今改正。《忍垢》司马云:垢,辱也。李云:弒君须忍垢也。
  汤遂与伊尹谋伐桀,克之,以让卞随。卞随辞曰:「后之伐桀也谋乎我,必以我为贼也;胜桀而让我,必〔以〕(一)我为贪也。吾生乎乱世,而无道之人再来漫我以其辱行,吾不忍数闻也。」乃自投(稠)〔椆〕(二)水而死。【一】
  【一】【疏】漫。污也。稠水,在颍川郡界。字又作桐。
  【释文】《数闻》音朔。《(稠)〔椆〕水》直留反。本又作桐水。徐音同,又徒董反,又音封。本又作稠。司马本作洞,云:洞水在颍川。一云:在范阳郡界。
  【校】(一)以字依世德堂本补。(二)椆字依世德堂本及释文原本改。下释文同。
  汤又让瞀光曰:「知者谋之,武者遂之,仁者居之,古之道也。吾子胡不立乎?」
  瞀光辞曰:「废上,非义也;杀民,非仁也;人犯其难,我享其利,非廉也【一】。吾闻之曰,非其义者,不受其禄,无道之世,不践其土。况尊我乎!吾不忍久见也。」乃负石而自沈于庐水【二】。
  【一】【疏】享,受也。废上,谓放桀也。杀民,谓征战也。〔人〕(一)犯其难,谓遭诛戮也。我享其利,谓受禄也。
  【释文】《知者》音智。《其难》乃旦反。
  【二】【注】旧说曰:如卞随务光者,其视天下也若六合之外,人所不能察也。斯则谬矣。夫轻天下者,不得有所重也,苟无所重,则无死地矣。以天下为六合之外,故当付之尧舜汤武耳。淡然无系,故(汛)〔汎〕(二)然从众,得失无{既木}于怀,何自投之为哉!若二子者,可以为殉名慕高矣,未可谓外天下也(三)。
  【疏】庐水,在辽西北平郡界也。
  【释文】《庐水》音闾。司马本作卢水,在辽东西界。一云在北平郡界。《淡然》徒暂反。《无{既木}》古代反。
  【校】(一)人字依正文补。(二)汎字依世德堂本改。(三)赵谏议本无也字。
  昔周之兴,有士二人处于孤竹,曰伯夷叔齐。二人相谓曰:「吾闻西方有人,似有道者,试往观焉【一】。」至于岐阳,武王闻之,使叔旦往见之,与(一)盟曰:「加富二等,就官一列。」血牲而埋之【二】。
  【一】【疏】孤竹,国名,在辽西。伯夷叔齐,兄弟让位,闻文王有道,故往观之。夷齐事迹,外篇已解矣。
  【释文】《孤竹》司马云:孤竹国,在辽东令支县界。伯夷叔齐,其君之二子也。令,音郎定反。支,音巨移反。
  【二】【疏】岐阳是岐山之阳,文王所都之地,今扶风是也。周公名旦,是武王之弟,故曰叔旦也。其时文王已崩,武王登极,将欲伐纣,招慰贤良,故令周公与其盟誓,加禄二级,授官一列,仍牲血衅其盟书,埋之坛下也。
  【释文】《血牲》一本作杀牲。司马本作血之以牲。
  【校】(一)世德堂本与下有之字。
  二人相视而笑曰:「嘻,异哉!此非吾所谓道也。昔者神农之有天下也,时祀尽敬而不祈喜(一);其于人也,忠信尽治而无求焉。【一】乐与政为政,乐与治为治,不以人之坏自成也,不以人之卑自高也,不以遭时自利也【二】。今周见殷之乱而遽为政,上谋而下(二)行货,阻兵而保威,割牲而盟以为信,扬行以说众,杀伐以要利,是推乱以易暴也【三】。吾闻古之士,遭治世不避其任,遇乱世不为苟存。今天下闇,(周)〔殷〕(三)德衰,其并乎周以涂吾身也,不如避之以絜吾行。」二子北至于首阳之山,遂饿而死焉。若伯夷叔齐者,其于富贵也,苟可得已,则必不赖。高节戾行,独乐其志,不事于世,此二士之节也。【四】
  【一】【疏】祈,求也。喜,福也。神农之世,淳朴未残,四时祭祀,尽于恭敬,其百姓忠诚信实,缉理而已,无所求焉。
  【释文】《嘻》许其反,一音于其反。《祈喜》如字。徐许记反。◎俞樾曰:喜当作禧。尔雅释诂:禧,福也。不祈禧者,不祈福也。吕氏春秋诚廉篇作时祀尽敬而不祈福也,与此字异义同。《尽治》直吏反。
  【二】【疏】为政顺事,百姓缉理,从于物情,终不幸人之灾以为己福,愿人之险以为己利也。
  【三】【疏】遽,速也。速为治政,彰纣之虐,谋谟行货以保兵威,显物行说以化黎庶,可谓推周之乱以易殷之暴也。◎王念孙曰:上谋而下行货,下字后人所加也。上与尚同。上谋而行货,阻兵而保威,句法正相对。后人误读上为上下之上,故加下字耳。吕氏春秋诚廉篇正作上谋而行货,阻兵而保威。
  【释文】《扬行》下孟反。下吾行、戾行同。《以说》音悦。《以要》一遥反。
  【四】【注】论语曰: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之下,不言其死也。而此云死焉,亦欲明其守饿以终,未必饿死也。此篇大意,以起高让远退之风。故被其风者,虽贪冒之人,乘天衢,入紫庭,犹时慨然中路而叹,况其凡乎!故夷许之徒,足以当稷契,对伊吕矣。夫居山谷而弘天下者,虽不俱为圣佐,不犹高于蒙埃尘者乎!其事虽难为,然其风少弊,故可遗也。曰:夷许之弊安在?曰:许由之弊,使人饰让以求进,遂至乎之哙也;伯夷之风,使暴虐之君得肆其毒而莫之敢亢也;伊吕之弊,使天下贪冒之雄敢行篡逆;唯圣人无迹,故无弊也。若以伊吕为圣人之迹,则伯夷叔齐亦圣人之迹也;若以伯夷叔齐非圣人之迹邪?则伊吕之事亦非圣〔人〕(四)矣。夫圣人因物之自行,故无迹。然则所谓圣者,我本无迹,故物得其迹,迹得而强名圣,则圣者乃无迹之名也。
  【疏】涂,污也。若与周并存,恐污吾行,不如逃避,饿死于首山。首山在蒲州城南近河是也。
  【释文】《故被》皮义反。《贪冒》亡北反,或亡报反。下同。《稷契》息列反。《之哙》音快。《篡》初患反。唐云:或曰:让王之篇,其章多重生,而务光二三子自投于水,何也?答曰:庄书之兴,存乎反本,反本之由,先于去荣;是以明让王之一篇,标傲世之逸志,旨在不降以厉俗,无厚身以全生。所以时有重生之辞者,亦归弃荣之意耳,深于尘务之为弊也。其次者,虽复被褐啜粥,保身而已。其全道尚高而超俗自逸,宁投身于清泠,终不屈于世累也。此旧集音有,聊复录之,于义无当也。
  【校】(一)高山寺本作熹。(二)高山寺本无下字。(三)殷字依高山寺本及阙误引江南古藏本李氏本改。(四)人字依赵谏议本补。
  杂篇盗跖第二十九【一】
  【一】【释文】以人名篇。
  孔子与柳下季为友,柳下季之弟,名曰盗跖。盗跖从卒九千人,横行天下,侵暴诸侯,穴室枢(一)户,驱人牛马,取人妇女,贪得忘亲,不顾父母兄弟,不祭先祖。所过之邑,大国守城,小国入保,万民苦之。【一】
  【一】【疏】姓展,名禽,字季,食采柳下,故谓之柳下季。亦言居柳树之下,故以为号。展禽是鲁庄公时,孔子相去百余岁,而言友者,盖寓言也。跖者,禽之弟名也,常为巨盗,故名盗跖。穿穴屋室,解脱门枢,而取人牛马也。亦有作空字、驱字者。保,小城也。为害既巨,故百姓困之。
  【释文】《孔子与柳下季为友》柳下惠姓展,名获,字季禽。一云:字子禽,居柳下而施德惠。一云:惠,谥也。一云:柳下,邑名。案左传云,展禽是鲁僖公时人,至孔子生八十余年,若至子路之死百五六十岁,不得为友,是寄言也。《盗跖》之石反。李奇注汉书云:跖,秦之大盗也。◎俞樾曰:史记伯夷传正义又云,跖者,黄帝时大盗之名。是跖之为何时人,竟无定说。孔子与柳下惠不同时,柳下惠与盗跖亦不同时,读者勿以寓言为实也。《从》才用反。《卒》尊忽反。下同。《枢户》尺朱反,徐苦沟反。司马云:破人户枢而取物也。《入保》郑注礼记曰:小城曰保。
  【校】(一)阙误引刘得一本枢作抠。
  孔子谓柳下季曰:「夫为人父者,必能诏其子;为人兄者,必能教其弟。若父不能诏其子,兄不能教其弟,则无贵父子兄弟之亲矣。今先生,世之才士也,弟为盗跖,为天下害,而弗能教也,丘窃为先生羞之。丘请为先生往说之。」
  柳下季曰:「先生言为人父者必能诏其子,为人兄者必能教其弟,若子不听父之诏,弟不受兄之教,虽今先生之辩,将柰之何哉!且跖之为人也,心如涌泉,意如飘风,强足以距(一)敌,辩足以饰非,顺其心则喜,逆其心则怒,易辱人以言。先生必无往。」
  孔子不听,颜回为驭,子贡为右,往见盗跖。盗跖乃方休卒徒(二)大(三)山之阳,脍人肝而餔之【一】。孔子下车而前,见谒者曰:「鲁人孔丘,闻将军高义,敬再拜谒者。」
  【一】【疏】餔,食也。子贡骖乘,在车之右也。
  【释文】《能诏》如字,教也。《窃为》于伪反。下请为、为我、窃为、使为皆同。《说之》始锐反。《飘风》婢遥反,徐扶遥反。《易辱》以豉反。《大山》音太。《脍》古外反。《餔》布吴反,徐甫吴反。字林云:日申时食也。
  【校】(一)世德堂本距作拒。(二)阙误引江南古藏本徒下有于字。(三)赵谏议本大作太,阙误同。
  谒者入通,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曰:「此夫鲁国之巧伪人孔丘非邪?为我告之:『尔作言造语,妄称文武【一】,冠枝木之冠,带死牛之胁【二】,多辞缪说,不耕而食,不织而衣,摇脣鼓舌,擅生是非,以迷天下之主,使天下学士不反其本,妄作孝弟(一)而儌幸于封侯富贵者也【三】。子之罪大极重,疾走归!不然,我将以子肝益昼餔(二)之膳!』」
  【一】【疏】言孔子宪章文武,祖述尧舜,刊定礼乐,遗迹将来也。
  【释文】《发上》时掌反。《此夫》音符,又如字。
  【二】【疏】胁,肋也。言尼父所戴冕,浮华雕饰,华叶繁茂,有类树枝。又将牛皮用为革带,既阔且坚,又如牛肋也。
  【释文】《冠》古乱反。《枝木之冠》如字。司马云:冠多华饰,如木之枝繁。《带死牛之胁》许劫反。司马云:取牛皮为大革带。
  【三】【疏】儌幸,冀望也。夫作孝弟,序人伦,意在乎富贵封侯者也。故历聘不已,接舆有凤兮之讥;弃本滞迹,师金致刍狗之诮也。
  【释文】《缪说》音谬。《孝弟》音悌。本亦作悌。《而儌》古尧反。◎俞樾曰:极当作殛。尔雅释言:殛,诛也。言罪大而诛重也。极殛古字通。书洪范篇鲧则殛死,多士篇大罚殛之,僖二十八年左传明神殛之,昭七年传昔尧殛鲧于羽山,释文并曰:殛,本作极。
  【校】(一)赵谏议本弟作悌。(二)赵本餔作脯。
  孔子复通曰:「丘得幸(一)于季,愿望履幕下【一】。」
  【一】【疏】言丘幸其得与贤兄朋友,不敢正睹仪容,愿履帐幕之下。亦有作綦字者。綦,履迹也。愿履綦迹,犹看足下。
  【释文】《复通》扶又反,下同。《愿望履幕下》司马本幕作綦,云:言视不敢望跖面,望履结而还也。
  【校】(一)赵谏议本幸下有然字。
  谒者复通,盗跖曰:「使来前!」
  孔子趋而进,避席反走,再拜盗跖。盗跖大怒,两展其足,案剑瞋目,声如乳虎,曰:「丘来前!若所言,顺吾意则生,逆吾心则死。」【一】
  【一】【疏】趋,疾行也。反走,却退。两展其足,伸两脚也。
  【释文】《反走》小却行也。◎庆藩案文选谢灵运〔从〕斤(行)〔竹〕涧越岭溪行注引司马云:展,申也。释文阙。《瞋》赤真反,徐赤夷反。广雅云:张也。《如乳》如树反。
  孔子曰:「丘闻之,凡天下(一)有三德:生而长大,美好无双,少长贵贱见而皆说之,此上德也;知维天地,能辩诸物,此中德也;勇悍果敢,聚众率兵,此下德也。凡人有此一德者,足以南面称孤矣。今将军兼此三者,身长八尺二寸,面目有光,脣如激丹,齿如齐贝,音中黄锺,而名曰盗跖,丘窃为将军耻不取焉【一】。将军有意听臣,臣请南使吴越,北使齐鲁,东使宋卫,西使晋楚,使为将军造大城数百里,立数十万户之邑,尊将军为诸侯,与天下更始,罢兵休卒,收养昆弟,共祭先祖。此圣人才士之行,而天下之愿也。」
  【一】【疏】激,明也。贝,珠也。黄锺,六律声也。
  【释文】《少长》诗召反,下丁丈反。《皆说》音悦。下同。《知维》音智。《勇悍》户旦反。《激丹》古历反。司马云:明也。《齐贝》一本作含贝。《音中》丁仲反。《南使》所吏反。下三字同。《数百》所主反。下同。《罢兵》如字。徐扶彼反。《共祭》音恭。《之行》下孟反。下同。
  【校】(一)张君房本有人字。
  盗跖大怒曰:「丘来前!夫可规以利而可谏以言者,皆愚陋恒民之谓耳。今长大美好,人见而悦之者,此吾父母之遗德也。丘虽不吾誉,吾独不自知邪?
  且吾闻之,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今丘告我以大城众民,是欲规我以利而恒民畜我也,安可久长也【一】!城之大者,莫大乎天下矣。尧舜有天下,子孙无置锥之地【二】;汤武立为天子,而后世绝灭;非以其利大故邪【三】?
  【一】【疏】言大城众民,不可长久也。
  【释文】《恒民》一本作顺民。后亦尔。《吾誉》音余。下同。《好面》呼报反。下同。《背》音佩。下同。
  【二】【疏】尧让舜,不授丹朱,舜让禹而商均不嗣,故无置锥之地也。
  【三】【疏】殷汤周武,总统万机,后世子孙,咸遭篡弒,岂非四海利重所以致之!
  且吾闻之,古者禽兽多而人少,于是民皆巢居以避之,昼拾橡栗,暮栖木上,故命之曰有巢氏之民。古者民不知衣服,夏多积薪,冬则炀之,故命之曰知生之民。神农之世,卧则居居,起则于于【一】,民知其母,不知其父,与麋鹿共处,耕而食,织而衣,无有相害之心,此至德之隆也。然而黄帝不能致德,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流血百里【二】。尧舜作,立群臣【三】,汤放其主【四】,武王杀纣。【五】自是之后,以强陵弱,以众暴寡。汤武以来,皆乱人之徒也。【六】
  【一】【疏】居居,安静之容。于于,自得之貌。
  【释文】《橡》音象。《炀》羊亮反。◎庆藩案于于,广大之意也。方言:于,大也。礼文王世子于其身以善其君,郑注曰:于读为迂。迂,犹广也,大也。檀弓于则于,正义亦训于为广大。于于,重言也。
  【二】【疏】至,致也。蚩尤,诸侯也。涿鹿,地名,今幽州涿郡是也。蚩尤造五兵,与黄帝战,故流血百里也。
  【释文】《蚩尤》神农时诸侯,始造兵者也。神农之后,第八帝曰榆罔。世蚩尤氏强,与榆罔争王,逐榆罔。榆罔与黄帝合谋,击杀蚩尤。汉书音义云:蚩尤,古之天子。一曰庶人贪者。《涿鹿》音卓。本又作浊。司马云:涿鹿,地名,故城今在上谷郡西南八十里。
  【三】【疏】置百官也。
  【四】【疏】放桀于南巢也。
  【五】【疏】朝歌之战。
  【释文】《武王杀》音试。下同。
  【六】【疏】征伐篡弒,汤武最甚。
  今子脩文武之道,掌天下之辩,以教后世【一】,缝衣浅带,矫言伪行,以迷惑天下之主,而欲求富贵焉,盗莫大于子。天下何故不谓子为盗丘,而乃谓我为盗跖?【二】
  【一】【疏】孔子宪章文武,辩说仁义,为后世之教也。
  【二】【疏】制缝掖之衣,浅薄之带,矫饰言行,诳惑诸侯,其为贼害,甚于盗跖。
  【释文】《摓衣》本又作缝,扶恭反,徐扶公反,又音冯。◎卢文弨曰:今书作缝衣。◎庆藩案摓衣浅带,向秀注曰:儒服宽而长大。(见列子黄帝篇注。)释文摓,又作缝。缝衣,大衣也。或作逢,书洪范子孙其逢吉,马注曰:逢,大也。礼儒行逢掖之衣,郑注:逢,犹大也。荀子非十二子篇其衣逢,儒效篇逢衣浅带,杨注并曰:逢,大也。亦省作綘,墨子公孟篇:綘衣博袍。綘博,皆大也。(集韵:缝,或省作綘。汉丹阳太守郭旻碑弥綘衮口,綘即缝字。)《浅带》缝带使浅狭。《矫言》纪表反。
  子以甘辞说子路而使从之,使子路去其危冠,解其长剑,而受教于子,天下皆曰孔丘能止暴禁非【一】。其卒之也,子路欲杀卫君而事不成,身菹于卫东门之上,是子教之不至也【二】。
  【一】【疏】高危之冠,长大之剑,勇者之服也。既伏膺孔氏,故解去之。
  【释文】《说子路》始锐反,又如字。《去其》起吕反。《危冠》李云:危,高也。子路好勇,冠似雄鸡形,背负豭(牛)〔斗〕(一),用表己强也。◎卢文弨曰:今书音义作豭斗,案史记作佩豭豚。
  【二】【疏】仲由疾恶情深,杀卫君蒯瞶,事既不逮,身遭菹酰,盗跖故以此相讥也。
  【释文】《其卒》子恤反。《身菹》庄居反。
  【校】(一)斗字依世德堂本及释文考证改。
  子自谓才士圣人邪?则再逐于鲁,削迹于卫,穷于齐,围于陈蔡,不容身于天下。子教子路菹此患,上无以为身,下无以为人,子之道岂足贵邪?
  世之所高,莫若黄帝,黄帝尚不能全德,而战涿鹿之野,流血百里。尧不慈【一】,舜不孝【二】,禹偏枯【三】,汤放其主,武王伐纣,文王拘羑里【四】。此六(一)子者,世之所高也,孰论之,皆以利惑其真而强反其情性,其行乃甚可羞也【五】。
  【一】【疏】谓不与丹朱天下。
  【释文】《以为》于伪反,下同。《尧不慈》不授子也。
  【二】【疏】为父所疾也。
  【三】【疏】治水勤劳,风栉雨沐,致偏枯之疾,半身不遂也。
  【四】【疏】羑里,殷狱名。文王遭纣之难,戹于囹圄,凡经七年,方得免脱。
  【释文】《文王拘羑里》纣之二十年,囚文王。
  【五】【疏】六子者,谓黄帝尧舜禹汤文王也。皆以利于万乘,是以迷于真道而不反于自然,故可耻也。
  【释文】《而强》其丈反。《可羞》如字。本又作恶,乌路反。
  【校】(一)阙误引江南古藏本六作七。
  世之所谓贤士,伯夷叔齐。伯夷叔齐(一)辞孤竹之君而饿死于首阳之山,骨肉不葬。鲍焦饰行非世,抱木而死。【一】申徒狄谏而不听,负石自投于河,为鱼鳖所食【二】。介子推至忠也,自割其股以食文公,文公后背之,子推怒而去,抱木而燔死【三】。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此六(二)子者,无异于磔犬流豕操瓢而乞者,皆离(三)名轻死,不念本养寿命者也【四】。
  【一】【疏】二人穷死首山,复无子胤收葬也。姓鲍,名焦,周时隐者也。饰行非世,廉洁自守,荷担采樵,拾橡充食,故无子胤,不臣天子,不友诸侯。子贡遇之,谓之曰:「吾闻非其政者不履其地,污其君者不受其利。今子履其地,食其利,其可乎?」鲍焦曰:「吾闻廉士重进而轻退,贤人易愧而轻死。」遂抱木立枯焉。
  【二】【疏】申徒自沈,前篇已释。谏而不听,未详所据。崔嘉虽解,无的谏辞。
  【释文】《负石自投于河》申徒狄将投于河,崔嘉止之曰:「吾闻圣人仁士民父母,若濡足故,不救溺人,可乎?」申徒狄曰:「不然。昔桀杀龙逢,纣杀比干,而亡天下;吴杀子胥,陈杀泄治,而灭其国。非圣人不仁,不用故也。」遂沈河而死。
  【三】【疏】晋文公重耳也,遭骊姬之难,出奔他国,在路困乏,推割股肉以饴之。公后还三日,封于从者,遂忘子推。子推作龙蛇之歌,书其营门,怒而逃。公后惭谢,追子推于介山。子推隐避,公因放火烧山,庶其走出。火至,子推遂抱树而焚死焉。
  【释文】《以食》音嗣。《燔死》音烦,烧也。◎庆藩案左传: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又曰:晋侯求之不得,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吕览曰:介推负釜盖簦,终身不见。史记曰:使人召之则亡。闻其入绵上山中,于是环绵上之山中而封之,以为介推田,号曰介山。遍查经传,并无介推燔死之事。自屈子为立枯之说,(楚辞九章惜往日:介子推而立枯兮。)庄生有燔死之文,(容斋三笔云始自新序,非也。)而东方朔七谏、汉书丙吉传皆承其误。今当以左传吕览正之。
  【四】【疏】六子者,谓伯夷叔齐鲍焦申徒介推尾生。言此六人,不合玄道,矫情饰行,苟异俗中,用此声名,传之后世。亦何异乎张磔死狗,流在水中,贫病之人,操瓢乞告!此闲人物,不许见闻,六子之行,事同于此,皆为重名轻死,不念归本养生,寿尽天命者也。豕字有作死字者,乞字有作走字者,随字读之。豕,猪也。
  【释文】《尾生》一本作微生。战国策作尾生高,高诱以为鲁人。《磔》竹客反。广雅云:张也。《操》七曹反。《瓢》婢遥反。《而乞者》李云:言上四人不得其死,犹猪狗乞儿流转沟中者也。乞,或作走。《离名》力智反。《念本》本,或作卒。
  【校】(一)世德堂本伯夷叔齐四字不重。(二)阙误六作四,引江南古藏本云:四作六。(三)阙误引张君房本离作利。
  世之所谓忠臣者,莫若王子比干伍子胥。子胥沈江,比干剖心,此二子者,世谓忠臣也,然卒为天下笑。【一】自上观之,至于子胥比干,皆不足贵也。
  【一】【疏】为达道者之所嗤也。
  【释文】《剖心》普口反。
  丘之所以说我者,若告我以鬼事,则我不能知也;若告我以人事者,不过此矣,皆吾所闻知也。
  今吾告子以人之情,目欲视色,耳欲听声,口欲察味,志气欲盈【一】。人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除病瘦死丧忧患,其中开口而笑者,一月之中不过四五日而已矣。天与地无穷,人死者有时,操有时之具而托于无穷之闲,忽然无异骐骥之驰过隙也【二】。不能说其志意,养其寿命者,皆非通道者也。
  丘之所言,皆吾之所弃也,亟去走归,无复言之!子之道,狂狂汲汲(一),诈巧虚伪事也,非可以全真也,奚足论哉【三】!」
  【一】【疏】夫目视耳听,口察志盈,率性而动,禀之造物,岂矫情而为之哉?分内为之,道在其中矣。
  【释文】《以说》如字,又始锐反。
  【二】【疏】夫天长地久,穷境稍赊,人之死生,时限迫促。以有限之身,寄无穷之境,何异乎骐骥驰走过隙穴也!
  【释文】《上寿》音受,又如字。下同。《瘦》色又反。◎王念孙曰:释文,瘦,色又反。案瘦当为瘐,字之误也。瘐,亦病也。病瘐为一类,死丧为一类,忧患为一类。瘐字本作瘉。尔雅曰:瘉,病也。小雅正月篇胡俾我瘉,毛传与尔雅同。汉书宣帝纪今系者或以掠辜若飢寒瘐死狱中,苏林曰:「瘐,病也,囚徒病,律名为瘐。师古曰:瘐,音庾,字或作瘉。王子侯表曰:富侯龙下狱(庾)〔瘐〕(二)死。
  【三】【疏】亟,急也。狂狂,失性也。伋伋,不足也。夫圣迹之道,仁义之行,譬彼蘧庐,方兹刍狗,执而不遣,惟增其弊。狂狂失真,伋伋不足,虚伪之事,何足论哉!
  【释文】《能说》音悦。《亟去》纪力反,急也。本或作极。《无复》扶又反。《狂狂》如字,又九况反。《汲汲》本亦作伋,音急,又音及。《诈巧》苦孝反,又如字。
  【校】(一)赵谏议本作伋伋。(二)瘐字依汉书改。
  孔子再拜趋走,出门上车,执辔三失,目芒然无见,色若死灰,据轼低头,不能出气。归到鲁东门外,适遇柳下季。柳下季曰:「今者阙然数日不见,车马有行色,得微往见跖邪?」【一】
  【一】【疏】轼,车前横木,凭之而坐者也。盗跖英雄,盛谈物理,孔子慴惧,遂至于斯。微,无也。
  【释文】《上车》时掌反。《三失》息暂反,又如字。《芒然》莫刚反。《有行》如字。
  孔子仰天而叹曰:「然【一】。」
  【一】【疏】然,如此也。
  柳下季曰:「跖得无逆汝意若前乎?」
  孔子曰:「然【一】。丘所谓无病而自灸也,疾走料虎头,编虎须,几不免虎口哉【二】!」
  【一】【疏】若前乎者,则是篇首柳下云:「逆其心则怒,无乃逆汝意如我前言乎?」孔子答云:「实如所言也。」
  【二】【注】此篇寄明因众之所欲亡而亡之,虽王纣可去也;不因众而独用己,虽盗跖不可御也。
  【疏】几,近也。夫料触虎头而编虎须者,近遭于虎食之也,今仲尼往说盗跖,履其危险,不异于斯也。而言此章大意,排摈圣迹,嗤鄙名利,是以排圣迹则诃责尧舜,鄙名利则轻忽夷齐,故寄孔跖以摸之意也。即郭注意,失之远矣。
  【释文】《自灸》久又反。《疾走料》音聊。《扁虎》音鞭,又蒲显反,徐扶显反。本或作编,音同。《(  )》一本作料头编虎须。◎卢文弨曰:今书作编虎须。旧亦作须,今从宋本作()。《几不》音祈。《可去》起吕反。
  子张问于满苟得曰:「盍不为行【一】?无行则不信,不信则不任,不任则不利。故观之名,计之利,而义真是也。【二】若弃名利,反之于心,则夫士之为行,不可一日不为乎【三】!」
  【一】【疏】子张,孔子弟子也,姓颛孙,名师,字子张,行圣迹之人也。姓满,名苟得,假托为姓名,曰苟且贪得以满其心,求利之人也。盍,何不也。何不为仁义之行乎?劝其舍求名利也。
  【释文】《满苟得》人姓名。《盍》胡腊反。《为行》下孟反。下、注同。盍,何不也。劝何不为德行。
  【二】【疏】若不行仁义之行则不被信用,不被信用则无职任,无职任则无利禄。故有行则有名,有名则有利,观察计当,仁义真是好事,宜行之也。
  【三】【疏】反,乖逆也。若弃名利,则乖逆我心,故士之立身,不可一日不行仁义。
  满苟得曰:「无耻者富,多信者显。夫名利之大者,几在无耻而信。故观之名,计之利,而信真是也。【一】若弃名利,反之于心,则夫士之为行,抱其天乎【二】!」
  【一】【疏】多信,犹多言也。夫识廉知让则贫,无耻贪残则富;谦柔静退则沈,多言夸伐则显。故观名计利,而莫先于多言,多言则是名利之本也。
  【二】【疏】抱,守也。天,自然也。夫脩道之士,立身为行,弃掷名利,乃乖俗心,抱守天真,翻合虚玄之道也。
  子张曰:「昔者桀纣贵为天子,富有天下,今谓臧聚曰,汝行如桀纣,则有怍色(一),有不服之心者,小人所贱也。仲尼墨翟,穷为匹夫,今谓宰相曰,子行如仲尼墨翟,则变容易色称不足者,士诚贵也。【一】故势为天子,未必贵也;穷为匹夫,未必贱也;贵贱之分,在行之美恶【二】。」
  【一】【疏】桀纣孔墨,并释于前。臧,谓臧获也。聚,谓擥窃,即盗贼小人也。以臧获比(夫)〔天〕子,则惭怍而不服;以宰相比匹夫,则变容而欢慰;故知所贵在行,不在乎位。
  【释文】《臧聚》司马云:谓臧获盗滥窃聚之人。《有怍》音昨。《宰相》息亮反。下相而同。
  【二】【疏】此复释前义也。
  【校】(一)高山寺本作则作色,阙误引张君房本作则有作色。
  满苟得曰:「小盗者拘,大盗者为诸侯,诸侯之门,义士存焉。昔者桓公小白杀兄入嫂而管仲为臣,田成子常杀君窃国而孔子受币。论则贱之,行则下之,则是言行之情悖战于胸中也,不亦拂乎!【一】故书曰:『孰恶孰美?成者为首,不成者为尾。』【二】」
  【一】【疏】悖,逆也。拂,戾也。齐桓公名小白,杀其兄子纠,纳其嫂焉。管仲贤人,臣而辅之,卒能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田成子常杀齐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受其币帛。夫杀兄入嫂,弒君窃国,人伦之恶莫甚于斯,而夷吾为臣,尼父受币。言议则以为鄙贱,情行则下而事之,岂非战争于心胸,言行相反戾耶?
  【释文】《入嫂》先早反。司马云:以嫂为室家。《为臣》臣,或作相。《杀君》申志反。《论则》力顿反。《悖战》布内反。《亦拂》扶弗反。
  【二】【疏】成者为首,君而事之;不成者为尾,非而毁之。以此而言,只论成与不成,岂关行(以)〔与〕无行,故不知美恶的在谁也。所引之书,并遭烧灭,今并无本也。
  子张曰:「子不为行,即将疏戚无伦,贵贱无义,长幼无序;五纪六位,将何以为别乎【一】?」
  【一】【疏】戚,亲也。伦,理也。五纪,祖父也,身子孙也,亦言金木水火土五行也,仁义礼智信五德也。六位,君臣父子夫妇也,亦言父母兄弟夫妻。子张云:「若不行仁义之行,则亲疏无理,贵贱无义,长幼无次叙,五纪六位无可分别也。」
  【释文】《长幼》丁丈反。《五纪》司马云:岁、日、月、星辰、历数。《六位》君、臣、父、子、夫、妇。◎俞樾曰:五纪,司马云岁日月星辰历数,然与疏戚贵贱长幼之义不相应,殆非也。今案五纪即五伦也,六位即六纪也。白虎通三纲六纪篇曰:六纪者,谓诸父、兄弟、族人、诸舅、师长、朋友也。此皆所以为疏戚贵贱长幼之别。不曰五伦而曰五纪,不曰六纪而曰六位,古人之语异耳。家语入官篇群仆之伦也,王肃注曰:伦,纪也。然则伦纪得通称矣。《为别》彼列反。下同。
  满苟得曰:「尧杀长子,舜流母弟,疏戚有伦乎【一】?汤放桀,武王杀纣,贵贱有义乎【二】?王季为适,周公杀兄,长幼有序乎【三】?儒者伪辞,墨者兼爱,五纪六位将有别乎【四】?
  【一】【疏】尧废长子丹朱,不与天位,(又)〔故〕(一)言杀也。舜封同母弟象于有庳之国,令天下吏治其国,收纳贡税,故言流放也。废子流弟,何有亲疏之理乎?
  【释文】《尧杀长子》崔云:尧杀长子考监明。《舜流母弟》弟,谓象也。流,放也。孟子云:舜封象于有庳,不得有为于其国,天子使吏治其国,而(封)纳〔其〕(二)贡税焉。故谓之放也。
  【二】【疏】殷汤放夏桀于南巢,周武杀殷纣于汲郡,君臣贵贱,其义安在?
  【三】【疏】王季,周大王之庶子季历,即文王之父也。太伯仲雍让位不立,故以小儿季历为适。管蔡,周公之兄,泣而诛之,故云杀(之)〔兄〕(三)。废适立庶,弟杀其兄,尊卑长幼,有次序乎?
  【释文】《为适》丁历反。
  【四】【疏】夫儒者多言,强为名位;墨者兼爱,周普无私;五纪六位,有何分别?
  【校】(一)故字依下文改。(二)纳其依孟子及世德堂本改。(三)兄字依正文改。
  且子正为名,我正为利。名利之实,不顺于理,不监于道【一】。吾日(一)与子讼于无约曰:『小人殉财,君子殉名。其所以变其情,易其性,则异矣;乃至于弃其所为而殉其所不为,则一也【二】。』故曰,无为小人,反殉而天;无为君子,从天之理【三】。若枉若直,相而天极;面观四方,与时消息【四】。若是若非,执而圆机;独成而意,与道徘徊【五】。无转而行,无成而义,将失而所为。【六】无赴而富,无殉而成,将弃而天【七】。
  【一】【疏】监,明也,见也。子张心之所为,正在于名;苟得心之所为,正在于利。且名利二途,皆非真实,既乖至理,岂明见于玄道!
  【释文】《且子正为名》假设之辞也。为,音于伪反。下为利同。《不监》本亦作鉴,同。
  【二】【疏】讼,谓论说也。约,谓契誓也。弃其所为,舍己;殉其所不为,逐物也。夫殉利谓之小人,殉名谓之君子,名利不同,所殉一也。子张苟得,皆共谈玄言于无为之理,敦于莫逆之契也。
  【释文】《吾日》人实反。《无约》如字。徐于妙反。
  【三】【疏】而,尔也。既不逐利,又不殉名,故能率性归根,合于自然之道也。
  【四】【疏】相,助也。无问枉直,顺自然之道,观照四方,随四时而消息。
  【五】【疏】徘徊,犹转变意也。圆机,犹环中也。执于环中之道以应是非,用于独化之心以成其意,故能冥其虚通之理,转变无穷者也。
  【六】【疏】所为,真性也。无转汝志,为圣迹之行;无成尔心,学仁义之道;舍己效他,将丧尔真性也。◎王念孙曰:无转而行,转读为专。山木篇云,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即此所谓无专而行也。此承上文与时消息,与道徘徊而言,言当随时顺道而不可专行仁义。若专而行,成而义,则将失其所为矣。故下文云,正其言,必其行,故服其殃,离其患也。必其行,即此所谓专而行也。秋水篇无一而行,与道参差。一亦专也。无专而行,犹言无一而行也。专与转,古字通。又通作抟。史记吴王濞传燕王抟胡众入萧关,索隐曰:抟,音专,谓专统领胡兵也。汉书抟作转。
  【七】【疏】莫奔赴于富贵,无殉逐于成功。必赴必殉,则背于天然之性也。
  【校】(一)阙误引张君房本日作昔。
  比干剖心,子胥抉眼,忠之祸也【一】;直躬证父,尾生溺死,信之患也【二】;鲍子立干,申(一)子不自理,廉之害也【三】;孔子不见母,匡子不见父,义之失也【四】。此上世之所传,下世之所语,以为士者正其言,必其行,故服其殃,离其患也【五】。」
  【一】【疏】比干忠谏于纣,纣云,闻圣人之心有九窍,遂剖其心而视之。子胥忠谏夫差,夫差杀之,子胥曰:「吾死后,抉眼县于吴门东以观越之灭吴也。」斯皆至忠而遭其祸也。
  【释文】《抉眼》乌穴反。
  【二】【疏】躬父盗羊,而子证之。尾生以女子为期,抱梁而死。此皆守信而致其患也。
  【三】【疏】鲍焦廉贞,遭子贡讥之,抱树立干而死。申子,晋献公太子申生也,遭丽姬之难,枉被谗谤,不自申理,自缢而死矣。
  【释文】《鲍子立干》司马云:鲍子,名焦,周末人,污时君不仕,采蔬而食。子贡见之,谓曰:「何为不仕食禄?」答曰:「无可仕者。」子贡曰:「污时君不食其禄,恶其政不践其土。今子恶其君,处其土,食其蔬,何志行之相违乎?」鲍焦遂弃其蔬而饿死。韩诗外传同。又云:槁洛水之上也。《胜子(二)自理》一本理作俚。本又作申子自埋。或云:谓申徒狄抱瓮之河也。一本作申子不自理,谓申生也。
  【四】【疏】孔子滞耽圣迹,历国应聘,其母临终,孔子不见。姓匡,名章,齐人也,谏诤其父,其父不从,被父憎嫌,遂游他邑,亦耽仁义,学读忘归,其父临终而章不见。此皆滞溺仁义,有斯过矣。
  【释文】《孔子不见母》李云:未闻。《匡子不见父》司马云:匡子,名章,齐人,谏其父,为父所逐,终身不见父。案此事见孟子。◎卢文弨曰:疑父母二字当互易。
  【五】【注】此章言尚(三)行则行矫,贵士则士伪,故蔑行贱士以全其内,然后行高而士贵耳。
  【疏】自比干已下,匡子已上,皆为忠信廉贞而遭其祸,斯皆古昔相传,下世语之也。是以忠诚之士,廉信之人,正其言以谏君,必其行以事主,莫不遭罹其患,服从其殃,为道之人深宜戒慎也。
  【释文】《所传》丈专反。
  【校】(一)世德堂本申作胜,释文亦作胜。(二)世德堂本子下有不字。(三)赵本尚作上。
  无足问于知和曰:「人卒未有不兴名就利者。彼富则人归之,归则下之,下则贵之。夫见下贵者,所以长生安体乐意之道也。今子独无意焉,知不足邪,意知而力不能行邪,故推正不忘邪?」【一】
  【一】【疏】无足,谓贪婪之人,不止足者也。知和,谓体知中和之道,守分清廉之人也。假设二人以明贪廉之祸福也。无足云:「世人卒竟未有不兴起名誉而从就利禄者。若财富则人归凑之,归凑则谦下而尊贵之。夫得人谦下尊贵者,则说其情,适其性,体质安而长寿矣。子独无贪富贵之意乎?为运知〔不〕足不求邪?为心意能知,力不能行,故推于正理,志念不忘,以遣贪求之心而不取邪?」
  【释文】《无足》一本作无知。《则下》遐嫁反。下同。《乐意》音洛。下同。《知不》音智。下知谋同。◎庆藩案意,语词也,读若抑。抑意古字通。论语学而篇抑与之与,汉石经抑作意。墨子明鬼篇岂女为之与,意鲍为之与。皆其证。《故推正不忘邪》(疏)忘,或作妄,言君臣但推寻正道不忘,故不用富贵邪?为智力不足,故不用邪?
  知和曰:「今夫此人以为与己同时而生,同乡而处者,以为夫绝俗过世之士焉;是专无主正,所以览古今之时,是非之分也,与俗化【一】。世去至重,弃至尊,以为其所为也;此其所以论长生安体乐意之道,不亦远乎【二】!惨怛之疾,恬愉之安,不监于体;怵惕之恐,欣懽之喜,不监于心【三】;知为为而不知所以为,是以贵为天子,富有天下,而不免于患也【四】。」
  【一】【疏】此人,谓富贵之人也。俗人,谓无知,贪利情切,与贵人同时而生,共富人同乡而住者,犹将己为超绝流俗,过越世人;况己之自享于富贵乎!斯乃专愚之人,内心无主,不履正道,不觉古今之时代,不察是非之涯分,而与尘俗纷竞,随末而迁化者也,岂能识祸福之归趣者哉!
  【释文】《过世之士焉》言人心易动,但人与贤人俱生,便自谓过于世人,况亲自为富贵者乎!
  【二】【疏】至重,生也。至尊,道也。流俗之人,捐生背道,其所为每事如斯,其于长生之道,去之远矣。
  【三】【疏】惨怛,悲也。恬愉,乐也。夫悲乐喜惧者,并身外之事也,故不能监明于圣质,照入于心灵,而愚者妄为之也。
  【释文】《惨》七感反。《怛》丹曷反。《之恐》丘勇反。
  【四】【疏】为为者,有为也;所以为者,无为也。但知为于有为,不知为之所以出自无为也。如斯之人,虽贵总万机,富赡四海,而不免于怵惕等患也。
  无足曰:「夫富之于人,无所不利,穷美究埶,至人之所不得逮,贤(一)人之所不能及【一】,侠人之勇力而以为威强,秉人之知谋以为明察,因人之德以为贤良,非享国而严若君父【二】。且夫声色滋味权势之于人,心不待学而乐之,体不待象而安之【三】。夫欲恶避就,固不待师,此人之性也。天下虽非我,孰能辞之!【四】」
  【一】【疏】穷,尽也。夫能穷天下善美,尽人间威势者,其惟富贵乎!故至德之人,贤哲之士,亦不能远及也。
  【释文】《穷美》穷,犹尽也。《究埶》音势。本亦作势。一音艺,究竟也。
  【二】【疏】夫富贵之人,人多依附,故勇者为之捍,智者为之谋,德者为之助,虽不临享邦国,而威严有同君父焉,斯皆财利致其然矣。
  【释文】《侠人》音协。
  【三】【疏】夫耳悦于声,眼爱于色,口嗛于味,威权形势以适其情者,不待教学而心悦乐,岂服法象而身安乎?盖性之然耳。
  【四】【疏】夫欲之则就,恶之则避,斯乃人物之常情,不待师教而后为之(哉)〔者〕,故天下虽非无足,谁独辩辞于此事者也!
  【释文】《欲恶》乌路反。
  【校】(一)世德堂本贤作圣。
  知和曰:「知者之为,故动以百姓,不违其度,是以足而不争,无以为故不求【一】。不足故求之,争四处而不自以为贪;有余故辞之,弃天下而不自以为廉【二】。廉贪之实,非以迫外也,反监之度【三】。势为天子而不以贵骄人,富有天下而不以财戏人。计其患,虑其反,以为害于性,故辞而不受也,非以要名誉也。【四】尧舜为帝而雍,非仁天下也,不以美害生也;善卷许由得帝而不受,非虚辞让也,不以事害己。此皆就其利,辞其害,而天下称贤焉,则可以有之,彼非以兴名誉也。【五】」
  【一】【疏】夫知慧之人,虚怀应物,故能施为举动,以百姓心为心,百姓顺之,亦不违其法度也。内心至之,所以不争,无用无为,故不求不觉也。
  【二】【疏】四处,犹四方也。夫凡圣区分,贪廉斯隔,是以争贪四方,驰骋八极,不自觉其贪婪,弃舍万乘,辞于九五,而不自觉其廉俭。
  【三】【疏】监,照也。夫廉贪实性,非过迫于外物也,而反照于内心,各禀度量不同也。
  【四】【疏】夫不以高贵为骄矜,不以钱财为娱玩者,计其灾患,忧虑伤害于真性故也。是以辞大宝而不受,非谓要求名誉者也。
  【释文】《要名》一遥反。
  【五】【疏】雍,和也。夫唐虞之化,宇内和平者,非有情于仁惠,不以美丽害生也;善卷许由被禅而不受,非是矫情于辞让,不以世事害己也。斯皆就其长生之利,辞其篡弒之害,故天下称其贤能,则可谓有此避害之心,实无彼兴名之意。
  无足曰:「必持其名,苦体绝甘,约养以持生,则亦(一)久病长阨而不死者也【一】。」
  【一】【疏】必固将欲修进名誉,苦其形体,绝其甘美,穷约摄养,矜持其生者,亦何异乎久病固疾,长阨不死,虽生之日,犹死之年!此无足之辞,以难知和也。
  【释文】《长阨》音厄,又乌卖反。
  【校】(一)阙误引江南古藏本亦下有犹字。
  知和曰:「平为福,有余为害者,物莫不然,而财其甚者也【一】。今富人,耳营钟鼓筦(一)籥之声,口嗛于刍豢醪醴之味,以感其意,遗忘其业,可谓乱矣【二】;侅溺于冯气,若负重行而上(也)〔阪〕(二),可谓苦矣【三】,贪财而取慰(三),贪权而取竭,静居则溺,体泽则冯,可谓疾矣【四】;为欲富就利,故满若堵耳而不知避,且冯而不舍,可谓辱矣【五】;财积而无用,服膺而不舍,满心戚醮,求益而不止,可谓忧矣【六】;内则疑刦请之贼,外则畏寇盗之害,内周楼疏,外不敢独行,可谓畏矣【七】。此六者,天下之至害也,皆遗忘而不知察,及其患至,求尽性竭财,单以反一日之无故而不可得也【八】。故观之名则不见,求之利则不得,缭意体而争此,不亦惑乎【九】!」
  【一】【疏】夫平等被其福善,有余招其祸害者,天理自然也。物皆如是,而财最甚也。
  【二】【疏】嗛,称适也。管籥,箫笛之流也。夫富室之人,恣情淫勃,口爽醪醴,耳聒宫商,取舍滑心,触类感动。性之昏爽,事业忘焉,无所觉知,岂非乱也!
  【释文】《筦》音管。本亦作管。《籥》音药。一本筦籥作壎篪。《口嗛》苦簟反。◎庆藩案嗛,快也。说文:嗛,口有所(快与)〔衔也〕(四)。赵策膳啗之嗛于魏,齐桓公夜半不嗛易牙,高注并曰:嗛,快也。荀子荣辱篇彼臭之而无嗛于鼻,杨倞读嗛为慊,云厌也。失之。《醪》力刀反。
  【三】【疏】冯气,犹愤懑也。夫贪欲既多,劳役困弊,心中侅塞,沈溺愤懑,犹如负重上阪而行。此之委顿,岂非苦困也哉!
  【释文】《侅溺》徐音碍,五代反,又户该反。饮食至咽为侅。一云:遍也。◎家世父曰:释文饮食至咽为侅,未免强以意通之。说文:奇侅,非常也。扬子方言:非常曰侅事。侅溺,犹言沉溺之深也。《于冯气》冯,音愤,愤满也。下同。言愤畜不通之气也。◎王念孙曰:释文曰,冯气,冯音愤,愤满也。言愤畜不通之气也。案冯气,盛气也。昭五年左传今君奋焉震电冯怒,杜注曰:冯,盛也。楚辞离骚冯不厌乎求索,王注曰:冯,满也,楚人名满曰冯。是冯为盛满之义,无烦改读为愤也。《而上》时掌反。
  【四】【疏】贪取财宝以慰其心,诱谄威权以竭情虑,安静闲居则其体沈溺,体气悦泽则愤懑斯生,动静困苦,岂非疾也!
  【释文】《取慰》慰亦作畏。◎庆藩案慰当与蔚通。淮南俶真篇五藏无蔚气,高注曰:蔚,病也。缪称篇侏儒瞽师,人之困慰者也,高注曰:慰,病也。是蔚慰二字,古训通用。
  【五】【疏】堵,墙也。夫欲富就利,情同壑壁,譬彼堵墙,版筑满盈,心中愤懑,贪婪不舍,不知避害,岂非耻辱耶!
  【释文】《不舍》音舍。下同。
  【六】【疏】戚醮,烦恼也。夫积而不散,冯而不舍,贪求无足,烦恼盈怀,(慤)〔榷〕而论之,岂非忧患!◎庆藩案服膺而不舍,即上文冯而不舍之义。服膺即凭也。文选汉高祖功臣颂有冯膺而尚缺。(文选膺误作应。李善注误以为凭依瑞应,失之。古应与膺同声通用。康诰应保殷民,周诰膺保民德,诗閟宫篇戎狄是膺,史〔记〕建元以来侯者年表膺作应。孟子滕文公篇戎狄是膺,音义曰:丁本膺作应。)服膺之为凭膺,犹伏轼之为凭轼,(史记郦生传伏轼下齐七十余城,汉书作冯轼。)伏琴〔之〕为凭琴,(史记魏世家中期凭琴,索隐曰:春秋后语作伏琴。)茵伏〔之〕为茵凭也。(史记酷吏传未尝敢均茵伏,汉书作茵冯。)《戚醮》在遥反。李云,顦顇也。又音子妙反。
  【七】【疏】疑,恐也。请,求也。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故在家则恐求财盗贼之灾,外行则畏寇盗滥窃之害。是以舍院周回,起疏窗楼,敞出内外,来往怖惧,不敢独行。如此艰辛,岂非畏哉!
  【释文】《疑刦》许业反,又曲业反。《内周楼疏》李云:重楼内匝,疏轩外通,谓设备守具。
  【八】【疏】六者,谓乱苦疾辱忧畏也。殚,尽也。天下至害,遗忘不察,及其巨盗忽至,性命惙然,平生贪求,一朝顿尽,所有财宝,当时并罄,欲反一日贫素,其可得之乎!
  【释文】《财单》音丹。本或作蕲,音祁。◎家世父曰:释文单本作蕲,音祁,今案释文非也。单当作(为)亶。史记历书单阏,崔駰注:单阏,一作亶安。单亶字通。汉书但字多作亶。贾谊传非亶倒悬而已,扬雄传亶费精神于此。说文:但,裼也。是但自为袒而儃为但。单以反一日之无故,犹言但以反一日之无故。玉篇:单,一也。一,犹单独也,与但字义亦近。
  【九】【注】此章言知足者常足。
  【疏】缭,缠绕也。巨盗既至,身非己有,当尔之际,岂见有名利耶!而流俗之夫,倒置之甚,情缠绕于名利,心决绝于争求,以此而言,岂非大惑之甚也!
  【释文】《缭》音了,又鱼吊反。理也。
  【校】(一)赵谏议本筦作管。(二)阪字依成疏改。阙误引张君房本作阪,与阪同。(三)张君房本慰作辱。(四)衔也二字依国策高注改。
   

【来源:作者原创】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