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献经典>> 子部>> 道家类

道家类

庄子集释卷七(二)

繁体中文】  作者:(清)郭庆藩   发布:2016年06月01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
  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材与不材之间(一),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一】。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二】。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三】,与时俱化【四】,而无肯专为【五】;一上一下,以和为量【六】,浮游乎万物之祖【七】;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八】!此神农黄帝之法则也【九】。若夫万物之情,人伦之传,则不然【一○】。合则离,成则毁;廉则挫,尊则议【一一】,有为则亏,贤则谋【一二】,不肖则欺,胡可得而必乎哉【一三】!悲夫!弟子志之【一四】,其唯道德之乡乎【一五】!」
  【一】【注】设将处此耳,以此未免于累,竟不处。
  【疏】言材者有为也,不材者无为也。之间,中道也。虽复离彼二偏,处兹中一,既未遣中,亦犹人不能理于人,雁不能同于雁,故似道而非真道,犹有斯患累也。
  【二】【疏】夫乘玄道至德而浮游于世者,则不如此也。既遣二偏,又忘中一,则能虚通而浮游于代尔。
  【三】【疏】訾,毁也。龙,出也。蛇,处也。言道无材与不材,故毁誉之称都失也。
  【释文】《无誉》音余。《无訾》音紫,毁也。(余)〔徐〕(二)音疵。
  【四】【疏】此遣中也。既遣二偏,又忘中一,遣之又遣,玄之又玄。
  【五】【疏】言既妙遣中一,远超四句,岂复谄情毁誉,惑意龙蛇!故当世浮沈,与时俱化,何肯偏滞而专为一物也!
  【六】【疏】言至人能随时上下,以和同为度量。
  【释文】《一上》如字,又时掌反,《为量》音亮。◎俞樾曰:此本作一下一上,以和为量,上与量为韵;今作一上一下,失其韵矣。古书往往倒文以协韵,后人不知而误改者甚多。秋水篇无东无西,始于玄冥,反于大通,亦后人所改,庄子原文本作无西无东,与通为韵也。
  【七】【疏】以大和而等量,游造物之祖宗。
  【八】【疏】物不相物,则无忧患。
  【九】【注】故庄子亦处焉。
  【疏】郭注云,故庄子亦处焉。
  【一○】【疏】伦,理也。共俗物传习,则不如前也。
  【释文】《人伦之传》直专反。司马云:事类可传行也。
  【一一】【疏】合则离之,成者必毁,清廉则被剉伤,尊贵者又遭议疑。世情险陂,何可必固!又:廉则伤物,物不堪化,则反挫也。自尊(财)〔贱〕物,物不堪辱,反有议疑也。
  【释文】《则剉》子卧反。本亦作挫,同。◎卢文弨曰:今本作挫。◎庆藩案挫当为剉,今本作挫,后人误改也。说文:剉,折伤也。吕览必已篇高注:剉,缺伤也。淮南修务篇顿兵挫锐,高注:剉,折辱。(亦后人所改。)剉非挫辱之义。此作挫,非。◎俞樾曰:议当读为俄。诗宾之初筵篇侧弁之俄,郑笺云:俄,倾貌。尊则俄,谓崇高必倾侧也。古书俄字,或以义为之,说见王氏经义述闻尚书立政篇。亦或以议为之,管子法禁篇法制不议,则民不相私。议亦俄也,谓法制不倾邪也。又或以仪为之,荀子成相篇君法仪,禁不为。仪亦俄也,谓君法倾邪,则当禁使不为也。
  【一二】【疏】亏,损也,有为则损也。贤以志高,为人所谋。
  【一三】【疏】言己上贤与不肖等事何必为也!必则偏执名中,所以有成亏也。◎家世父曰:乘道德而浮游,出世者也;万物之情,人伦之传,则方以身入世。合则离,成则毁,(巧)〔交〕相待也;廉则挫,尊则议,有为则亏,互相因也;贤则谋,不肖则欺,各相炫也。不可必者,莫知祸福生死之所自来也。廉则挫,嶢嶢者易缺;尊则议,位极者高危;有为则亏,非俊疑杰,固庸态也。旧注失之。
  【一四】【疏】悲夫,叹声也。志,记也。
  【一五】【注】不可必,故待之不可以一方也,唯与时俱化者,为能涉变而常通耳。
  【疏】言能用中平之理,其为道德之乡也。
  【释文】《之乡》如字,一音许亮反。
  【校】(一)赵谏议本此句不重。(二)徐字依世德堂本改。
  市南宜僚见鲁侯【一】,鲁侯有忧色。市南子曰:「君有忧色,何也?」
  【一】【疏】姓熊,名宜僚,隐于市南也。
  【释文】《市南宜僚》了萧反,徐力遥反。司马云:熊宜僚也,居市南,因为号也。李云:姓熊,名宜僚。案左传云市南有熊宜僚,楚人也。◎俞樾曰:高注淮南主术篇云:宜辽,姓也,名熊。疑名姓字互误。
  鲁侯曰:「吾学先王之道,脩先君之业;吾敬鬼尊贤【一】,亲而行之,无须臾离居【二】;然不免于患,吾是以忧。」
  【一】【疏】先王,谓王季文王;先君,谓周公伯禽也。
  【二】【疏】离,散也。居,安居也。
  【释文】《无须臾离》力智反。绝句。崔本无离字。《居然》崔读以居字连上句(一)。◎俞樾曰:崔譔本无离字,而以居字连上句读,当从之。吕览慎人篇胼胝不居,高诱训居为止。无须臾居者,无须臾止也,正与上句行字相对成义。学者不达居字之旨,而习于中庸不可须臾离之文,遂妄加离字,而居字属下读,失之矣。下文居得行而不名处,亦以居与行对言。郭注曰居然自得此行,非是。
  【校】(一)原误移下节,今改正。
  市南子曰:「君之除患之术浅矣【一】!夫丰狐文豹【二】,栖于山林,伏于巖穴,静也;夜行昼居,戒也;虽飢渴隐约,犹旦(一)胥疏(二)于江湖之上而求食焉【三】,定也;然且不免于罔罗机辟之患。是何罪之有哉?其皮为之灾也【四】。今鲁国独非君之皮邪?吾愿君刳形去皮,洒心去欲,而游于无人之野【五】。南越有邑焉,名为建德之国【六】。其民愚而朴,少私而寡欲;知作而不知藏,【七】与而不求其报;不知义之所适,不知礼之所将【八】;猖狂妄行【九】,乃蹈乎大方【一○】;其生可乐,其死可葬【一一】。吾愿君去国捐俗,与道相辅而行【一二】。」
  【一】【注】有其身而矜其国,故虽忧怀万端,尊贤尚行,而患虑愈深矣。
  【疏】言敬鬼尊贤之法,其(法)〔患〕未除也。
  【释文】《尚行》下孟反。
  【二】【疏】丰,大也。以文章丰美,毛衣悦泽,故为人利也。
  【释文】《丰狐》司马云:丰,大也。
  【三】【疏】戒,慎也。隐约,犹斟酌也。旦,明也。胥,皆也。言虽飢渴,犹斟酌明旦无人之时,相命于江湖之上,扶疏草木而求食也。
  【释文】《胥疏》如字。司马云:胥,须也。疏,菜也。李云:胥,相也,谓相望疏草也。◎家世父曰:释文引司马云,胥,须也,疏,菜也,李云,胥,相也,谓相望疏草也。今案江湖之上,舟车之所辏也,廛閈之所都也。丰狐文豹,未尝求食江湖之上,故曰定。胥疏,疏也,言足迹之所未经也。旧注似皆失之。◎庆藩案胥疏二字,古通用,胥即疏也。宣十四年左传车及于蒲胥之市,吕氏春秋行论篇作蒲疏;史记苏秦传东有淮、颖、煮枣、无胥,魏策作无疏。是其证。
  【四】【疏】机辟,罝罘也。言斟酌定计如此,犹不免罝罘之患者,更无余罪,直是皮色之患也。
  【释文】《机辟》婢亦反。
  【五】【注】欲令无其身,忘其国,而任其自化也。
  【疏】刳形,忘身也。去皮,忘国也。洒心,忘智也。去欲,息贪也。无人之野,谓道德之乡也。郭注云,欲令无其身,忘其国,而任其自化。
  【释文】《刳形》音枯。广雅云:屠也。《去皮》起吕反。下去欲去君同。《洒心》先典反。本亦作洗,音同。《去欲》如字。徐音欲。《欲令》力呈反。章末同。
  【六】【注】寄之南越,取其去鲁之远也。
  【疏】言去鲁既遥,名建立无为之道德也。
  【七】【疏】作,谓耕作也。藏,谓藏贮也。君既怀道,民亦还淳。
  【八】【疏】义,宜也。将,行也。
  【九】【疏】猖狂,无心也。妄行,混迹也。
  【一○】【注】各恣其本步,而人人自蹈其方,则万方得矣,不亦大乎!
  【疏】〔方〕,道(方)也。猖狂恣任,混迹妄行,乃能蹈大方之道。
  【一一】【注】言可终始处之。
  【疏】郭注云,言可以终始处之也。
  【释文】《可乐》音洛。
  【一二】【注】所谓去国捐俗,谓荡除其胸中也。
  【疏】捐,弃也。言弃俗,与无为至道相辅导而行也。
  【校】(一)世德堂本作且。(二)唐写本疏下有草字。
  君曰:「彼其道远而险,又有江山,我无舟车,柰何【一】?」
  【一】【注】真谓欲使之南越。
  【疏】迷悟性殊,故致鲁越之隔也。
  市南子曰:「君无形倨【一】,无留居【二】,以为君车【三】。」
  【一】【注】形倨,踬碍之谓。
  【疏】勿恃高尊,形容倨傲。
  【释文】《无形倨》音据。司马云:无倨傲其形。《踬》之实反,又知吏反。《碍》五代反。
  【二】【注】留居,滞守之谓。
  【疏】随物任运,无滞荣观。
  【释文】《无留居》司马云:无留安其居。
  【三】【注】形与物夷,心与物化,斯寄物以自载也。
  君曰:「彼其道幽远而无人,吾谁与为邻?吾无粮,我无食,安得而至焉【一】?」
  【一】【疏】未体独化,不能忘物也。
  【释文】《我无食》一本我作饿。
  市南子曰:「少君之费,寡君之欲,虽无粮而乃足【一】。君其涉于江而浮于海【二】,望之而不见其崖,愈往而不知其所穷【三】。送君者皆自崖而反【四】,君自此远矣【五】!故有人者累【六】,见有于人者忧【七】。故尧非有人,非见有于人也【八】。吾愿去君之累,除君之忧,而独与道游于大莫之国【九】。方舟而济于河,【一○】有虚船来触舟,虽有惼(一)心之人不怒【一一】;有一人在其上,则呼张歙之;一呼而不闻,再呼而不闻,于是三呼邪,则必以恶声随之。【一二】向也不怒而今也怒,向也虚而今也实。人能虚己以游世,其孰能害之!【一三】」
  【一】【注】所谓知足则无所不足也。
  【疏】言道不资物成,而但恬淡耳。
  【二】【疏】江,谓智也;海,谓道也。涉上善之江,游大道之海。
  【三】【注】绝情欲之远也。
  【疏】宁知穷极哉!
  【四】【注】君欲绝,则民各反守其分。
  【疏】送君行迈,至于道德之乡,民反真自守素分。崖,分也。
  【五】【注】超然独立于万物之上也。
  【疏】自,从也。君从此情高,道德玄远也。
  【六】【注】有人者,有之以为己私也。
  【疏】君临鲁邦,富赡人物,为我己有,深成病累也。
  【七】【注】见有于人者,为人所役用也。
  【疏】言未能忘鲁,见有于人,是以敬鬼尊贤,矜人恤众,为民驱役,宁非忧患!
  【八】【注】虽有天下,皆寄之百官,委之万物而不与焉,斯非有人也;因民任物而不役己,斯非见有于人也。
  【疏】郭注云,虽有天下,皆寄之百官,委之万物而不与焉,斯非有人也;因民任物而不役己,斯非见有于人也。
  【释文】《不与》音预。
  【九】【注】欲令荡然无有国之怀。
  【疏】大莫,犹大无也,言天下无能杂之。
  【释文】《大莫》莫,无也。
  【一○】【疏】两舟相并曰方舟。
  【释文】《方舟》司马云:方,并也。
  【一一】【疏】褊,狭急也。不怒者,缘舟虚故也。
  【释文】《惼心》必善反。尔雅云:急也。
  【一二】【疏】恶声,骂辱也。
  【释文】《则呼》火故反。下同。《张歙》许及反,徐许辄反,郭疏猎反。张,开也。歙,歛也。
  【一三】【注】世虽变,其于虚己以免害,一也。
  【疏】虚己,无心也。
  【校】(一)赵谏议本惼作褊。
  北宫奢【一】为卫灵公赋敛以为钟,为坛乎郭门之外【二】,三月而成上下之县【三】。
  【一】【疏】姓北宫,名奢。居北宫,因以为姓。卫之大夫也。
  【释文】《北宫奢》李云:卫大夫,居北宫,因以为号。奢,其名也。
  【二】【疏】钟,乐器名也。言为钟先须设祭,所以为坛也。
  【释文】《为卫》于伪反。《赋敛》力艳反。《为坛》但丹反。李云:祭也;祷之,故为坛也。
  【三】【疏】上下调,八音备,故曰县。
  【释文】《上下之县》音玄。司马云:八音备为县而声高下。
  王子庆忌见而问焉,曰:「子何术之设【一】?」
  【一】【疏】庆忌,周王之子,周之大夫。言见钟坛极妙,怪而问焉。
  【释文】《王子庆忌》李云:王族也。庆忌,周大夫也。怪其简速,故问之。◎俞樾曰:论语皇疏,王孙贾,周灵王之孙,名贾,是时仕卫为大夫。然则此王子庆忌,疑亦周之王子而仕卫者。齐亦有王子成父,见文十一年左传。
  奢曰:「一之闲,无敢设也【一】。奢闻之,『既彫既琢,复归于朴【二】。』侗乎其无识【三】,傥乎其怠疑【四】;萃乎芒乎,其送往而迎来【五】;来者勿禁,往者勿止【六】;从其强梁【七】,随其曲(传)〔傅〕(一)【八】,因其自穷【九】,故朝夕赋敛而毫(二)毛不挫【一○】,而况有大涂者乎【一一】!」
  【一】【注】泊然抱一耳,非敢假设以益事也。
  【疏】郭注云:泊然抱一耳,非敢假设以益事也。
  【释文】《泊然》步各反。
  【二】【注】还用其本性也。
  【疏】郭注云,还用本性。
  【三】【注】任其纯朴而已。
  【疏】侗乎,无情之貌。任其淳朴而已。
  【释文】《侗乎》吐功敕动二反,无知貌。字林云:大貌。一音恸。
  【四】【注】无所趣也。
  【疏】傥,无虑也。怠,退也。言狐疑思虑之事,并已去矣。
  【释文】《傥》敕荡反。
  【五】【注】无所忻说。
  【疏】萃,聚也。言物之萃聚,芒然不知,物之去来,亦不迎送,此下各任物也。又:芒昧恍忽,心无的当,随其迎送,任物往来。
  【释文】《萃乎》在醉反。《芒乎》莫郎反。《忻说》音悦。
  【六】【注】任彼也。
  【疏】百姓怀来者未防禁,而去者亦无情留止也。
  【七】【注】顺乎(梁)〔众〕(三)也。
  【释文】《强梁》多力也。
  【八】【注】无所系也。
  【疏】传,张恋反。刚强难赋者,从而任之;人情曲传者,随而顺之。
  【释文】《曲傅》音附。司马云:谓曲附己者随之也。本或作传,张恋反。
  【九】【注】用其不得不尔。
  【疏】因任百姓,各穷于其所情(四)也。◎家世父曰:赋敛以为钟,犹左传昭公二十九年遂赋晋国一鼓铁以铸刑鼎,名为赋敛而听民之自致,故曰因其自穷。说文:穷,极也。言殚竭所有以输纳之也。惟不敢设术以求,而纯任自然,民亦以自然应之。今之赋敛,任术多矣,而固无如民巧遯于术何也!故曰,既彫既琢,复归于朴。
  【一○】【注】当故无损。
  【疏】虽设赋敛,而未尝抑度,各率其性,是故略无挫损者也。
  【释文】《不挫》子卧反。
  【一一】【注】泰然无执,用天下之自为,斯大通之涂也,故曰经之营之,不日成之。
  【疏】涂,道也。直致任物,己无挫损,况资大道,神化无为,三月而成,何怪之有!
  【校】(一)傅字依释文及世德堂本改。(二)赵谏议本毫作豪。(三)众字依世德堂本改。(四)情字疑当作穷。
  孔子围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一】。
  【一】【疏】楚昭王召孔子,孔子自鲁聘楚,涂经陈蔡二国之间。尼父徒众既多,陈蔡之人谓孔子是阳虎,所以起兵围之。门人飢馁,七日不起火食,窘迫困苦也。
  大公任往吊之曰:「子几死乎?」曰:「然。」
  「子恶死乎?」曰:「然(一)【一】。」
  【一】【注】自同于好恶耳,圣人无好恶也。
  【疏】太公,老者称也。任,名也。几,近也。然,犹如是也。尼父既遭围绕,太公吊而问之曰:「子近死乎?」答云:「如是。」曰:「子嫌恶乎?」答云:「如是也。」
  【释文】《大》音泰。《公任》如字。李云:大公,大夫称。任,其名。◎俞樾曰:广韵一东公字注:世本有大公〈{土未}页〉叔。然则大公迺复姓,非大夫之称。《子几》音祈,又音机。《子恶》乌路反。注及下同。《于好》呼报反。章内同。
  【校】(一)赵谏议本无子恶死乎曰然六字。
  任曰:「予尝言不死之道。东海有鸟焉,其(一)名曰意怠。其为鸟也,翂翂翐翐,而似无能;引援而飞,迫胁而栖;【一】进不敢为前,退不敢为后【二】;食不敢先尝,必取其绪【三】。是故其行列不斥【四】,而外人卒不得害,是以免于患【五】。直木先伐,甘井先竭【六】。子其意者饰知以惊愚,脩身以明污,昭昭乎如揭日月而行,故不免也【七】。昔吾闻之大成之人曰:『自伐者无功,功成者堕,名成者亏【八】。』孰能去功与名而还与众人【九】!道流而不明【一○】,居得行而不名处【一一】;纯纯常常,乃比于狂【一二】;削迹捐势,不为功名【一三】;是故无责于人,人亦无责焉。【一四】至人不闻,子何喜哉【一五】?」
  【一】【注】既弘大舒缓,又心无常系。
  【疏】试言长生之道,举海鸟而譬之,翂翂翐翐,是舒迟不能高飞之貌也。飞必援引徒侣,不敢先起;栖必戢其胁翼,迫引于群。
  【释文】《翂翂》音纷。字或作〈氵盼〉。《翐翐》音秩,徐音族。字或作〈氵目失〉。司马云:翂翂翐翐,舒迟貌。一云:飞不高貌。李云:羽翼声。《迫胁而栖》李云:不敢独栖,迫胁在众鸟中,纔足容身而宿,辟害之至也。
  【二】【注】常从容处中。
  【释文】《从容》七容反。
  【三】【注】其于随物而已。
  【疏】夫进退处中,远害之至,饮啄随行,必依次叙。
  【释文】《其绪》绪,次绪也。◎王念孙曰:释文曰:绪,次绪也。案陆说非也。绪者,余也,言食不敢先尝,而但取其余也。让王篇其绪余以为国家,司马彪曰:绪者,残也,谓残余也。楚词九章欸秋冬之绪风,王注曰:绪,余也。管子弟子职篇奉椀以为绪,尹知章曰:绪,然烛烬也。烬亦余也。(见方言、广雅。)
  【四】【注】与群俱也。
  【释文】《行列》户刚反。下乱行同。《不斥》音尺。
  【五】【注】患害生于役知以奔竞。
  【疏】为其谦柔,不与物竞,故众鸟行列,不独斥弃也,而外人造次不得害之,是以免于人间之祸患。
  【释文】《卒不》子恤反,终也。又七忽反。
  【六】【注】才之害也。
  【疏】直木有材,先遭斫伐;甘井来饮,其流先竭。人衒才智,其义亦然。
  【七】【注】夫察焉小异,则与众为迕矣;混然大同,则无独异于世矣。故夫昭昭者,乃冥冥之迹也。将寄言以遗迹,故因陈蔡以托(患)〔意〕(二)。
  【疏】谓仲尼意在装饰才智,惊异愚俗;修莹身心,显他污染;昭昭明察,炫燿己能;犹如揭日月而行,故不免于祸患也。
  【释文】《饰知》音智。《明污》音乌。《揭》其列其谒二反。◎庆藩案文选沈休文齐安陆昭王碑注引司马云:揭,担也。释文阙。《为迕》五故反。
  【八】【注】恃功名以为已成者,未之尝全。
  【疏】大成之人,即老子也。言圣德弘博,生成庶品,故谓之大成。伐,取也。堕,败也。夫自取其能者无功绩,而功成不退者必堕败,名声彰显者不韬光必毁辱。
  【释文】《者堕》许规反。
  【九】【注】功自众成,故还之。
  【疏】夫能立大功,建鸿名,而功成弗居,推功于物者,谁能如是?其唯圣人乎!
  【释文】《去功》起吕反。
  【一○】【注】昧然而自行耳。
  【疏】道德流行,遍满天下,而韬光匿耀,故云不明。
  【一一】【注】彼皆居然自得此行耳,非由名而后处之。
  【疏】身有道德,盛行于世,而藏名晦迹,故不处其名。
  【释文】《居得行》如字,又下孟反。注同。◎家世父曰:得,犹德也。集韵:德,行之得也。言其道周流乎天下,而不显然以居之,其德之行,亦不藉之为名而以自处。郭象居然自得此行,非由名而后处之,以居得行断句,恐误。
  【一二】【注】无心而动故也。
  【疏】纯纯者材素,常常者混物,既不矜饰,更类于狂人也。
  【一三】【注】功自彼成,故势不在我,而名迹皆去。
  【疏】削除圣迹,捐弃权势,岂存情于功绩,以留意于名誉!
  【一四】【注】恣情任彼,故彼各自当其责也。
  【疏】为是义故无名誉,我既不谴于人,故人亦无责于我。
  【一五】【注】寂泊无怀,乃至人也。
  【疏】夫至德之人,不显于世,子既圣哲,何为喜好声名者邪?
  【释文】《泊》步各反。
  【校】(一)世德堂本无其字。(二)意字依明中立四子本改。
  孔子曰:「善哉!」辞其交游,去其弟子,逃于大泽;衣裘褐,食杼栗【一】;入兽不乱群,入鸟不乱行【二】。鸟兽不恶,而况人乎【三】!
  【一】【注】取于弃人间之好也。
  【疏】孔子既承教戒,善其所言,于是辞退交游,舍去弟子,离析徒众,独逃山泽之中,损缝掖而服絺裘,弃甘肥而食杼栗。
  【释文】《衣裘》于既反。《褐》户割反。《杼》食汝反,又音序。
  【二】【注】若草木之无心,故为鸟兽所不畏。
  【三】【注】盖寄言以极推至诚之信,任乎物而无受害之地也。
  【疏】同死灰之寂泊,类草木之无情,群鸟兽而不惊,况人伦而有恶邪!
  孔子问子桑雽(一)曰:「吾再逐于鲁,伐树于宋,削迹于卫,穷于商周,围于陈蔡之间。吾犯此数患,亲交益疏,徒友益散,何与?【一】」
  【一】【疏】姓桑,名雽,隐者也。孔子为鲁司寇,齐人闻之,遂选女乐文马而遗鲁君,间构鲁君,因而被逐。宋是殷后。孔子在宋及周,遂不被用,故偁穷也。遇此忧患,亲戚交情,益甚疏远,门徒朋友,益甚离散,何为如此邪?
  【释文】《子桑雽》音户。本又作雽,音于。李云:桑,姓;雽,其名;隐人也。或云:姓桑雽,名隐。◎俞樾曰:疑即大宗师之子桑户。雽音户,则固与子桑户同矣。其或作雽,即雩字。说文,雩,或作{羽亏}。愚以为古今人表之采桑羽,即子桑户,说在大宗师篇。羽或{羽亏}之坏字乎。《伐树于卫》一本作伐树于宋,削迹于卫。◎卢文弨曰:今本卫作宋,陆氏(与)〔谓〕下句宋卫当互易。《此数》所主反。《何与》音余。下放此。
  【校】(一)赵谏议本雽作雩,世德堂本作虖。
  子桑雽曰:「子独不闻假人之亡与?林回弃千金之璧,负赤子而趋。或曰:『为其布与?赤子之布寡矣;【一】为其累与?赤子之累多矣;弃千金之璧,负赤子而趋,何也?【二】』林回曰:『彼以利合,此以天属也。』夫以利合者,迫穷祸患害相弃也;以天属者,迫穷祸患害相收也。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三】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四】,小人甘以绝【五】。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离【六】。」
  【一】【注】布,谓财帛也。
  【释文】《假》古雅反。李云:国名。◎庆藩案文选王仲宝褚渊碑文注引司马云:假,国名也。释文阙。《林回》司马云:殷之逃民之姓名。◎庆藩案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注引司马云:林回,人姓名也。与释文小异。◎俞樾曰:上文假人之亡,李注:假,国名。然则林回当是假之逃民。盖假亡而其民逃,故林回负赤子而趋也。殷乃假字之误。《为其》如字。下同。又皆于伪反。《布与》布,谓货财也。
  【二】【疏】假,国名,晋下邑也。姓林,名回,假之贤人也。布,财货也。假遭晋灭,百姓逃亡,林回弃掷宝璧,负子而走。或人问之,谓为财布,然亦以为财则少财,以为累(重)则多累。轻少负多,不知何也?
  【三】【疏】宝璧,利合也。赤子,亲属也。亲属,急迫犹相收;利合,穷祸则相弃。弃收之情,相去远耳。◎庆藩案文选王仲宝褚渊碑文注引司马云:属,连也。释文阙。
  【四】【注】无利故淡,道合故亲。
  【释文】《淡》如字,又徒暂反。
  【五】【注】饰利故甘,利不可常,故有时而绝也。
  【疏】无利故淡,道合故亲,有利故甘,利尽故绝。
  【六】【注】夫无故而自合者,天属也,合不由故,则故不足以离之也。然则有故而合,必有故而离矣。
  【疏】不由事故而合者,谓父子天属也,故无由而离之。孔子说先王陈迹,亲于朋友,非天属也,皆为求名利而来,(此)则是有故而合也;见削迹伐树而去,是则有故而离也。非是天属,无故自亲,无故自离。
  孔子曰:「敬闻命矣!」徐行翔佯而归,绝学捐书,弟子无挹于前,其爱(一)益加进【一】。
  【一】【注】去饰任素故也。
  【疏】的闻高命,徐步而归,翱翔闲放,逍遥自得,绝有为之学,弃圣迹之书,不行华藻之教,故无揖让之礼,徒有敬爱,日加进益焉。
  【释文】《无挹》音揖。李云:无所执持也。《去饰》起吕反。
  【校】(一)敦煌本爱作受。
  异日,桑雽又曰:「舜之将死,真泠禹曰:『汝戒之哉!形莫若缘,情莫若率【一】。缘则不离,率则不劳【二】;不离不劳,则不求文以待形【三】;不求文以待形,固不待物【四】。』」
  【一】【注】因形率情,不矫之以利也。
  【疏】缘,顺也。形必顺物,情必率中。昔虞舜将终,用此真教命大禹,令其戒慎,依语遵行,故桑雽引来以告孔子。亦有作泠字者,泠,晓也,舜将真言晓示大禹也。
  【释文】《真》司马本作直。《泠》音零。《禹》司马云:泠,晓也,谓以真道晓语禹也。泠,或为命,又作令。命,犹教也。◎王引之曰:释文曰,真,司马本作直,泠,音零。司马云,泠,晓也,谓以直道晓语禹也。泠,或为命,又作令,命,犹教也。案直当为(  )。(),籀文乃字,隶书作迺。()形似直,((释)〔峄〕(一)山碑乃今皇帝,乃字作(),形似直字。)故讹作直,又讹作真。命与令,古字通,(周官司仪则令为坛三成,觐礼注引此令作命。僖九年左传令不及鲁,令本又作命。庄子田子方篇先君之令,令本或作命。周官大卜注以命龟也,命亦作令。)作命作令者是也。()令禹者,乃命禹也。
  【二】【注】形不假,故常全;情不矫,故常逸。
  【疏】形顺则常合于物,性率则用而无弊。
  【三】【注】任朴而直前也。
  【疏】率性而动,任朴直前,岂复求假文迹而待用饰其形性哉!
  【四】【注】朴素而足。
  【疏】既不求文(籍)〔迹〕(二)以饰形,故知当分各足,不待于外物也。
  【校】(一)峄字依读书杂志改。(二)迹字依上文改。
  庄子衣大布而补之,正緳系履而过魏王。魏王曰:「何先生之惫邪【一】?」
  【一】【疏】大布,犹粗布也。庄子家贫,以粗布为服而补之。緳,履带也,亦言腰带也。履穿故以绳系之。魏王,魏惠王也。惫,病也。衣粗布而着破履,正腰带见魏王。王见其顦顇,故问言:「先生何贫病如此耶?」
  【释文】《庄子衣》于既反。《大布》司马云:麤布也。《正緳》贤节反,又苦结反。司马云:带也。《系履》李云:履穿,故系。◎家世父曰:释文引司马云:緳,带也。带之名緳,别无证据,正带系履,亦不得为惫也。说文:絜,麻一耑也。〔絜〕与緳字通,言整齐麻之一端,以纳束其履而系之。履无绚,系之以麻,故曰惫。《而过》古禾反。《魏王》司马云:惠王也。《惫》皮拜反,又薄计反。司马本作病。
  庄子曰:「贫也,非惫也。士有道德不能行,惫也;衣弊履穿,贫也,非惫也;此所谓非遭时也。王独不见夫腾(一)猿乎?其得柟梓豫章也,揽蔓其枝而王长其间,虽羿、蓬蒙不能眄睨也。【一】及其得柘棘枳枸之间也,危行侧视,振动悼栗;此筋骨非有加急而不柔也,处势不便,未足以逞其能也。【二】今处昏上乱相之间,而欲无惫,奚可得邪?此比干之见剖心征也夫!【三】」
  【一】【注】遭时得地,则申其长技,故虽古之善射,莫之能害。
  【疏】柟梓豫章,皆端直好木也。揽蔓,犹把捉也。王长,犹自得也。羿,古之善射人。逢蒙,羿之弟子也。睥睨,犹斜视。字亦有作眄字者,随字读之。言善士贤人,遭时得地,犹如猿得直木,则跳踯自在,虽有善射之人,不敢举目侧视,何况弯弓乎!
  【释文】《螣》音腾。本亦作腾。◎卢文弨曰:今本作腾。《柟》音南,木名。《揽》旧历敢反。《蔓》音万。郭武半反。《而王》往况反。司马本作往。《长》丁亮反。本又作张,音同。司马直良反,云:两枝相去长远也。◎俞樾曰:郭注曰,遭时得地,则申其长技,是读长为长短之长,然于本文之义殊为未合。司马云,两枝相去长远也。则就树木言,义更非矣。此当就猿而言,谓猿得柟梓豫章,则率其属居其上而自为君长也,故曰王长其间。释文:王,往况反;长,丁亮反。颇得其读。《羿》音诣,或户系反。《蓬蒙》符恭反,徐扶公反。司马云:羿,古之善射者。蓬蒙,羿之弟子。《眄》莫练反,旧莫显反。本或作睥,普计反。《睨》音诣,郭五米反。李云:邪视(反)〔也〕(二)。《长技》其绮反。
  【二】【疏】柘棘枸枳,并有刺之恶木也。夫猿得有刺之木,不能逞其捷巧,是以心中悲悼而战栗,形貌危行而侧视,非谓筋骨有异于前,而势不便也。士逢乱世,亦须如然。
  【释文】《柘棘》章夜反。《枳》吉氏反,又音纸。《枸》音矩。《悼》如字,又直吊反。◎庆藩案说文:悼,惧也,陈楚谓惧曰悼。吕览论威篇敌人悼惧惮恐,即此振动悼栗之意。《不便》婢面反。注同。◎王念孙曰,古者谓所居之地曰处势,史记蔡泽传翠鹄犀象,其处势非不远死也。或曰势居,逸周书周祝篇曰,势居小者不能为大;贾子过秦篇至于秦王二十余君,常为诸侯雄,其势居然也;淮南原道篇形性不可易,势居不可移也。或言处势,或言势居,其义皆同。汉书陈汤传曰:故陵因天性,据真土,处(执)〔埶〕(三)高敞。
  【三】【注】势不便而强为之,则受戮矣。
  【疏】此合谕也。当时周室微弱,六国兴盛,于是主昏于上,臣乱于下。庄生怀道抱德,莫能见用,晦迹远害,故发此言。昔殷纣无道,比干忠谏,剖心而死,岂非征验!引古证今,异日明镜。
  【释文】《乱相》息亮反。《见心》贤遍反。◎卢文弨曰:今本作见剖心。《强为》其丈反。
  【校】(一)赵谏议本作螣。(二)也字依释文原本及世德堂本改。(三)埶字依读书杂志及汉书改。
  孔子穷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左据槁木,右击槁枝,而歌猋氏之风,有其具而无其数,有其声而无宫角,木声与人声,犁然有当于人之心【一】。
  【一】【疏】焱氏,神农也。孔子圣人,安于穷通,虽遭陈蔡之困,不废无为,故左手击槁木,右手凭枯枝,恬然自得,歌焱氏之淳风。木乃八音,虽击而无曲;无声惟打木,宁有于宫商!然歌声木声,犁然清淡而乐正,心故有应,当于人心者也。
  【释文】《槁木》苦老反。下同。《猋氏》必遥反。古之无为帝王也。《犁然》力兮反,又力之反。司马云:犁然,犹栗然。《有当》丁浪反。
  颜回端拱还目而窥之。仲尼恐其广己而造大也,爱己而造哀也,【一】曰:「回,无受天损易【二】,无受人益难【三】。无始而非卒也【四】,人与天一也【五】。夫今之歌者其谁乎【六】?」
  【一】【疏】颜生既见仲尼击木而歌,于是正身回目而视。仲尼恐其未悟,妄生虞度,谓言仲尼广己道德而规造大位之心,爱惜己身遭穷而〔规〕造哀叹之曲。虑其如是,故召而诲之。
  【释文】《还目》音旋。《而窥》徐起规反。《造大》司马云:造,适也。
  【二】【注】唯安之故易。
  【释文】《损易》以豉反。注、下同。
  【三】【注】物之傥来,不可禁御。
  【疏】夫自然之理,有穷塞之损,达于时命,安之则易。人伦之道,有〔爵〕(一)禄之益,傥来而寄,推之即难。此明仲尼虽击木而歌,无心哀怨。
  【四】【注】于今为始者,于昨为卒,则所谓始者即是卒矣。言变化之无穷。
  【疏】卒,终也。于今为始者,于昨为终也。欲明无始无终,无生无死。既无死无生,何穷塞之有哀乎!
  【五】【注】皆自然。
  【疏】所谓天损人益者,犹是教迹之言也。若至凝理处,皆是自然,故不二也。【六】【注】任其自尔,则歌者非我也。
  【疏】夫大圣虚忘,物我兼丧。我既非我,歌是谁歌!我乃无身,歌将安寄也!
  【校】(一)爵字依下正文爵禄并至补。
  回曰:「敢问无受天损易。」
  仲尼曰:「飢渴寒暑,穷桎不行,天地之行也,运物(一)之泄也【一】,言与之偕逝之谓也【二】。为人臣者,不敢去之。执臣之道犹若是,而况乎所以待天乎【三】!」
  【一】【注】不可逃也。
  【疏】前略标名,此下解义。桎,塞也。夫命终穷塞,道德不行,此犹大地虚盈,四时转变,运动万物,发泄气候也。
  【释文】《穷桎》之实反。◎家世父曰:穷桎不行,言飢渴寒暑足以梏桎人,而使不自适。然而飢渴以驱之,寒暑以运之,不能抗而不受也,与之俱逝而已矣。《运物》司马云:运,动也。《之泄》息列反。司马云:发也。徐以世反。
  【二】【注】所谓不识不知而顺帝之则也。
  【疏】偕,俱也。逝,往也。既体运物之无常,故与变化而俱往,而无欣恶于其间也。
  【释文】《言与之》言,我也。
  【三】【注】所在皆安,不以损为损,斯待天而不受其损也。
  【疏】夫为人臣者,不敢逃去君命。执持臣道,(由)〔犹〕自如斯,而况为变化穷通,必待自然之理,岂可违距者哉!
  【校】(一)阙误引江南古藏本物作化。
  「何谓无受人益难?」
  仲尼曰:「始用四达【一】,爵禄并至而不穷【二】,物之所利,乃非己也【三】,吾命其在外者也【四】。君子不为盗,贤人不为窃。吾若取之,何哉!【五】故曰,鸟莫知于鷾鸸,目之所不宜处,不给视,虽落其实,弃之而走【六】。其畏人也,而袭诸人间【七】,社稷存焉尔【八】。」
  【一】【注】感应旁通为四达。
  【二】【注】旁通,故可以御高大也。
  【三】【注】非己求而取之。
  【疏】始,本也。乃,宜也。妙本虚寂,迹用赴机,傍通四方,凝照九表,既靡好爵,财德无穷,万物利求,是其宜也。
  【四】【注】人之生,必外有接物之命,非如瓦石,止于形质而已。
  【疏】孔子圣人,挺于天命,运兹外德,救彼苍生,非瓦石形质也。
  【五】【注】盗窃者,私取之谓也。今贤人君子之致爵禄,非私取也,受之而已。
  【疏】夫贤人君子,尚不为盗窃,况孔丘大圣,宁肯违天乖理而私取于爵禄乎?傥来而寄,受之而已矣,盖无心也。
  【六】【注】避祸之速。
  【疏】鷾鸸,燕也。实,食也。智能远害全身,鸟中无过燕子。飞入人舍,欲作窠巢,目略处所不是宜便,不待周给看(咏)〔视〕,即远飞出。假令衔食落地,急弃而走,必不复收,避祸之速也。
  【释文】《莫知》音智。《鷾》音意。《鸸》音而。或云:鷾鸸,燕也。《目之所不宜处》昌吕反。言不可止处,目已罗络知之,故弃之。
  【七】【注】未有自疏外于人而人存之者也。畏人而入于人舍,此鸟之所以称知也。
  【疏】袭,入也。燕子畏惧于人而依附人住,入人舍宅,寄作窠巢,是故人爱而狎之,故得免害。亦(由)〔犹〕圣人和光在世,混迹人间,戒慎灾危,不溺尘境,苍生乐推而不厌,故得久视长(全)〔生〕(一)。
  【八】【注】况之至人,则玄同天下,故天下乐推而不厌,相与社而稷之,斯无受人益之所以为难也。
  【疏】圣德遐被,群品乐推,社稷之存,故其宜矣。所谓人益,此之谓乎!◎家世父曰:有土而因有社,有田而因有稷。社者,所以居也;稷者,所以养也。鸟亦有其居,鸟亦有其养,鷾鸸之袭诸人间,不假人以居而因自为居,不假人以养而因自为养也。
  【校】(一)生字依老子改。
  「何谓无始而非卒?」
  仲尼曰:「化其万物而不知其禅之者【一】,焉知其所终?焉知其所始?正而待之而已耳【二】。」
  【一】【注】莫觉其变。
  【疏】禅,代也。夫道通生万物,变化群方,运转不停,新新变易,日用不知,故莫觉其代谢者也。既(无)日新而变,何始卒之有耶!
  【释文】《其禅》市战反。司马云:授予也。
  【二】【注】日夜相代,未始有极,故正而待之,无所为怀也。
  【疏】夫终则是始,始则是终,故何能定终始!既其无终与始,则无死与生,是以随变任化,所遇皆适,抱守正真,待于造物而已矣。
  【释文】《焉知》于虔反。下同。
  「何谓人与天一邪?」
  仲尼曰:「有人,天也;有天,亦天也【一】。人之不能有天,性也【二】,圣人晏然体逝而终矣【三】!」
  【一】【注】凡所谓天,皆明不为而自然。
  【疏】夫人伦万物,莫不自然;爱及自然也,是以人天不二,万物混同。
  【二】【注】言自然则自然矣,人安能故有此自然哉?自然耳,故曰性。
  【疏】夫自然者,不知所以然而然,自然耳,不为也,岂是能有之哉!若谓所有,则非自然也。故知自然者性也,非人有之矣。此解前有天之义也。
  【三】【注】晏然无矜,而体与变俱也。
  【疏】晏然,安也。逝,往也。夫圣人通始终之不二,达死生之为一,故能安然解体,随化而往,汎乎无始,任变而终。◎家世父曰:孟子,口之于味也,目之于色也,耳之于声也,鼻之于臭也,四肢之于安佚也,性也,有命焉。庄子之云人之不能有天,即孟子所谓性焉有命者也。庄子以其有物有欲者为人而自然为天,于是断声色,去臭味,离天与人而二之。其曰人与天一,犹之去人以就天也。圣人尽性以知天,其功不越日用饮食。性也有命,而固不谓之性,命也有性,而固不谓之命,是之谓天与人一。
  庄周游于雕陵之樊,睹一异鹊自南方来者,翼广七尺,目大运寸,感周之颡而集于栗林【一】。庄周曰:「此何鸟哉,翼殷不逝,目大不睹?」蹇(一)裳躩步,执弹而留之【二】。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蜋执翳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三】;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四】。庄周怵然曰:「噫!物固相累【五】,二类相召也【六】!」捐弹而反走,虞人逐而谇之【七】。
  【一】【疏】雕陵,栗园名也。樊,蔺也,谓游于栗园蔺篱之内也。运,员也。感,触也。颡,额也。异常之鹊,从南方来,翅长七尺,眼圆一寸,突着庄生之额,仍栖栗林之中。
  【释文】《雕》徐音彫。本亦作彫。《陵之樊》音烦。司马云:雕陵,陵名,樊,藩也,谓游栗园藩篱之内也。樊,或作埜。埜,古野字。《翼广》光浪反。《运寸》司马云:可回一寸也。◎王念孙曰:司马彪曰,运寸,可回一寸也。案司马以运为转运之运,非也。运寸与广七尺相对为文,广为横则运为从也。目大运寸,犹言目大径寸耳。越语,句践之地广运百里,韦注曰:东西为广,南北为运。是运为从也。西山经曰,是山也广员百里。员与运同。周官大司徒,周知九州之地域广轮之数;士丧礼记,广尺,轮二尺;郑注并曰:轮,从也。轮与运,声近而义同,广轮即广运也。《感周之颡》息荡反。李云:感,触也。
  【二】【疏】殷,大也。逝,往也。躩步,犹疾行也。留,伺候也。翅大不能远飞,目大不能远视。庄生怪其如此,仍即起意规求,既而举步疾行,把弹弓而伺候。
  【释文】《翼殷不逝目大不睹》司马云:殷,大也,曲折曰逝。李云:翼大逝难,目大视希,故不见人。《蹇》起虔反。《躩》李驱碧反,徐九缚反。司马云:疾行也。案即论语云足躩如也。《执弹》徒旦反。《留之》力救反。司马云:宿留伺其便也。
  【三】【注】执木叶以自翳于蝉,而忘其形之见乎异鹊也。
  【释文】《螳》音堂。《蜋》音郎。《执翳》于计反。司马云:执草以自翳也。《搏之》郭音博,徐音付。《之见乎》贤遍反。
  【四】【注】目能睹,翼能逝,此鸟之真性也,今见利,故忘之。
  【疏】搏,捕也。真,性命也。庄生执弹未放,中间忽见一蝉,隐于树叶,美兹荫庇,不觉有身;有螳蜋执木叶以自翳,意在捕蝉,不觉形见异鹊;异鹊从螳蜋之后,利其捕蝉之便,意在取利,不觉性命之危,所谓忘真矣。
  【释文】《其真》司马云:真,身也。
  【五】【注】相为利者,恒相(二)为累。
  【疏】既睹蝉鹊徇利忘身,于是怵然惊惕,仍(言)〔发〕噫叹之声。故知物相利者,必有累忧。
  【释文】《怵然》肇律反。
  【六】【注】夫有欲于物者,物亦有欲之。
  【疏】夫有欲于物者,物亦欲之也。是以蝉鹊俱世物之徒,利害相召,必其然也。
  【七】【注】谇,问之也。
  【疏】捐,弃也。虞人,掌栗园之虞候也。谇,问也。既觉利害相随,弃弹弓而反走,虞人谓其盗栗,故逐而问之。
  【释文】《谇之》本又作讯,音信,问也。司马云:以周为盗栗也。
  【校】(一)阙误作褰,云:张本作蹇。(二)赵谏议本相作常。
  庄周反入(一),三月不庭。蔺且从而问之:「夫子何为顷间甚不庭乎【一】?」
  【一】【疏】庄周见鹊忘身,被疑盗栗,归家愧耻,不出门庭。姓蔺名且,庄子弟子,怪师顷来闭户,所以从而问之。
  【释文】《三月不庭》一本作三日。司马云:不出坐庭中三月。◎王念孙曰:释文曰,三月不庭,一本作三日。司马云:不出坐庭中三月。案如司马说,则庭上须加出字而其义始明。下文云,夫子何为顷间甚不庭乎,若以甚不庭为甚不出庭,则尤不成语。今案庭当读为逞。不逞,不快也;甚不逞,甚不快也。忘吾身,忘吾真,而为虞人所辱,是以不快也。方言曰:逞,晓,快也。自关而东,或曰晓,或曰逞;江淮陈楚之间曰逞。桓六年左传今民馁而君逞欲,周语虢公动匮百姓以逞其违,韦杜注并曰:逞,快也。逞字古读若呈,声与庭相近,故通作庭。(张衡思玄赋怨素意之不逞,与情名声营平峥祯鸣荣宁为韵。说文:逞,从辵,呈声。僖二十三年左传淫刑以逞,释文逞作呈。方言:逞,解也。广雅作呈。)三月不庭,一本作三日,是也。下文言夫子顷间甚不庭,若三月之久,不得言顷间矣。《蔺》力信反。一本作。《且》子余反。司马云:蔺且,庄子弟子。◎庆藩案文选郭景纯江赋注引司马云:顷,久也。谢灵运入华子洞是麻源第三谷诗注引司马云:顷,常久也。释文阙。
  【校】(一)阙误引江南古藏本入下有宫字。
  庄周曰:「吾守形而忘身【一】,观于浊水而迷于清渊【二】。且吾闻诸夫子曰:『入其俗,从其(俗)〔令〕(一)【三】,』今吾游于雕陵而忘吾身,异鹊感吾颡,游于栗林而忘真,栗林(二)虞人以吾为戮,吾所以不庭也【四】。」
  【一】【注】夫身在人间,世有夷险,若推夷易之形于此世而不度此世之所宜,斯守形而忘身者也。
  【释文】《夷易》以豉反。《不度》直落反。
  【二】【注】见彼而不明,即因彼以自见,几忘反鉴之道也。
  【疏】我见利徇物,爱守其形,而利害相召,忘身者也。既睹鹊蝉,归家不出门庭,疑亦自责,所谓因观浊水,所以迷于清泉,虽非本情合真,犹存反照之道。
  【释文】《自见》贤遍反。
  【三】【注】不违其禁令也。
  【疏】庄周师老聃,故称老子为夫子也。夫达者同尘入俗,俗有禁令,从而行之。今既游彼雕陵,被疑盗栗,轻犯宪纲。悔责之辞。
  【四】【注】以见问为戮。夫庄子推平于天下,故每寄言以出(三)意,乃毁仲尼,贱老聃,上掊击乎三皇,下痛病其一身也。
  【疏】意在异鹊,遂忘栗林之禁令,斯忘身也。字亦作真字者,随字读之。虞人谓我偷栗,是成身〔之〕耻(之)辱如此,是故不庭。夫庄子大人,隐身卑位,遨游(末)〔宋〕国,养性漆园,岂迷目于清渊,留意于利害者耶!盖欲评品群性,毁残其身耳。
  【释文】《上掊》普口反。
  【校】(一)令字依阙误引成玄瑛本改,郭注亦作令。(二)阙误引文如海、张君房本栗林俱作□□。(三)赵谏议本无言以出三字。
  阳子之宋,宿于逆旅。逆旅人(一)有妾二人,其一人美,其一人恶,恶者贵而美者贱。阳子问其故,逆旅小子对曰:「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其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一】
  【一】【疏】姓阳,名朱,字子居,秦人也。逆旅,店也。往于宋国,宿于中地逆旅。美者恃其美,故人忘其美而不知也;恶者谦下自恶,故人忘其恶而不知也。
  【释文】《阳子》司马云:阳朱也。
  【校】(一)阙误引刘得一本人作之。
  阳子曰:「弟子记之!行贤而去自贤之行,安往而不爱哉【一】!」
  【一】【注】言自贤之道,无时而可(一)。
  【疏】夫种德立行而去自贤轻物之心者,何往而不得爱重哉!故命门人记之云耳。
  【释文】《而去》起吕反。《之行》下孟反。
  【校】(一)赵谏议本可下有也字。
   

【来源:作者原创】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