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献经典>> 子部>> 道家类

道家类

庄子集解卷八:杂篇盗跖第二十九

繁体中文】  作者:(清)王先谦   发布:2016年06月01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孔子与柳下季为友。柳下季之弟名曰盗跖。盗跖从卒九千人,横行天下,侵暴诸侯, 释文:「李奇注汉书云:『跖,秦之大盗也。』」俞云:「史记伯夷传正义云:『跖者,黄帝时大盗之名。』是跖之为何时人,竟无定说。孔子与柳下惠不同时,柳下惠与盗跖亦不同时,读者勿以寓言为实也。」 穴室枢户, 司马云:「破人户枢而取物也。」 驱人牛马,取人妇女,贪得忘亲,不顾父母兄弟,不祭先祖。所过之邑,大国守城,小国入保, 释文:「礼记郑注:『小城曰保。』」 万民苦之。孔子谓柳下季曰:「夫为人父者,必能诏其子;为人兄者,必能教其弟。若父不能诏其子,兄不能教其弟,则无贵父子兄弟之亲矣。今先生,世之才士也,弟为盗跖,为天下害,而弗能教也,丘窃为先生羞之。丘请为先生往说之。」柳下季曰:「先生言『为人父者必能诏其子,为人兄者必能教其弟』,若子不听父之诏,弟不受兄之教,虽今先生之辩,将奈之何哉?且跖之为人也,心如涌泉,意如飘风,强足以距敌,辩足以饰非,顺其心则喜,逆其心则怒,易辱人以言。先生必无往。」孔子不听,颜回为御,子贡为右,往见盗跖。盗跖乃方休卒徒太山之阳,脍人肝而餔之。 释文:「餔,字林云:『日申时食也。』」 孔子下车而前,见谒者曰:「鲁人孔丘,闻将军高义,敬再拜谒者。」谒者入通,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曰:「此夫鲁国之巧伪人孔丘非邪?为我告之:『尔作言造语,妄称文、武, 成云:「言宪章文、武。」 冠枝木之冠, 司马云:「冠多华饰,如木之枝繁。」 带死牛之胁, 司马云:「取牛皮为大革带。」 多辞缪说,不耕而食,不织而衣,摇唇鼓舌,擅生是非,以迷天下之主,使天下学士不反其本,妄作孝弟而儌幸于封侯富贵者也。子之罪大极重, 俞云:「极当作殛。释言:『殛,诛也。』言罪大而诛重也。极、殛古字通。书洪范、多士、左僖二十八年传、昭七年传释文并曰:『殛,本作极。』」 疾走归!不然,我将以子肝益昼餔之膳。』」孔子复通曰:「丘得幸于季,愿望履幕下。」 释文:「司马本幕作綦,云:『言视不敢望跖面,望履结而还也。』」 谒者复通,盗跖曰:「使来前!」孔子趋而进,避席反走,再拜盗跖。盗跖大怒,两展其足,案剑瞋目,声如乳虎,曰:「丘来前!若所言,顺吾意则生,逆吾心则死。」孔子曰:「丘闻之,凡天下有三德:生而长大,美好无双,少长贵贱见而皆说之,此上德也;知维天地, 释文:「知音智。」 能辩诸物,此中德也;勇悍果敢,聚众率兵,此下德也。凡人有此一德者,足以南面称孤矣。今将军兼此三者,身长八尺二寸,面目有光,唇如激丹, 司马云:「明也。」 齿如齐贝,音中黄钟,而名曰盗跖,丘窃为将军耻不取焉。将军有意听臣,臣请南使吴、越,北使齐、鲁,东使宋、卫,西使晋、楚,使为将军造大城数百里,立数十万户之邑,尊将军为诸侯,与天下更始,罢兵休卒,收养昆弟,共祭先祖。 共读曰供。 此圣人才士之行,而天下之愿也。」盗跖大怒曰:「丘来前!夫可规以利而可谏以言者,皆愚陋恒民之谓耳。今长大美好,人见而悦之者,此吾父母之遗德也。丘虽不吾誉,吾独不自知邪?且吾闻之:『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今丘告我以大城众民,是欲规我以利而恒民畜我也,安可久长也?城之大者,莫大乎天下矣。尧、舜有天下,子孙无置锥之地, 朱、均不嗣。 汤、武立为天子而后世绝灭〔一〕, 成云:「汤、武子孙咸遭篡弒。」 非以其利大故邪?且吾闻之:古者禽兽多而人少,于是民皆巢居以避之,昼拾橡栗,暮栖木上,故命之曰有巢氏之民。古者民不知衣服,夏多积薪,冬则炀之,故命之曰知生之民。神农之世,卧则居居, 成云:「居居,安静之容。」 起则于于, 郭庆藩云:「于于,广大之意。方言:『
  于,大也。』礼檀弓『于则于』,正义亦训于为广大。于于,重言。」 民知其母,不知其父,与麋鹿共处,耕而食,织而衣,无有相害之心,此至德之隆也。然而黄帝不能致德,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流血百里。尧、舜作,立群臣,汤放其主,武王杀纣。自是之后,以强陵弱,以众暴寡。汤、武以来,皆乱人之徒也。今子修文、武之道,掌天下之辩,以教后世, 成云:「辩说仁义,为后世之教。」 缝衣浅带, 释文「缝」作「摓」。郭庆藩云:「列子黄帝篇注引向秀云:『摓衣,儒服宽而长大。』释文:『摓,又作缝。』缝衣,大衣也。或作逢。礼儒行『逢掖之衣』,郑注:『逢,犹大也。』释文:『浅带,缝带使浅狭。』」 矫言伪行,以迷惑天下之主,而欲求富贵焉,盗莫大于子。天下何故不谓子为盗丘而乃谓我为盗跖?子以甘辞说子路而使从之,使子路去其危冠,解其长剑,而受教于子,天下皆曰『孔丘能止暴禁非』。其卒之也,子路欲杀卫君而事不成,身菹于卫东门之上,是子教之不至也。子自谓才士圣人邪!则再逐于鲁,削迹于卫,穷于齐,围于陈、蔡,不容身于天下。子教子路菹此患, 疑有夺文。 上无以为身,下无以为人,子之道岂足贵邪?世之所高,莫若黄帝,黄帝尚不能全德,而战涿鹿之野,流血百里。尧不慈,舜不孝, 成云:尧不授丹朱,舜为父所疾。」 禹偏枯, 成云:「治水勤劳致疾。」 汤放其主,武王伐纣,文王拘羑里。 句应在「武王」上而误倒。 此六子者,世之所高也,孰论之, 孰同熟。犹言精熟讨论之。 皆以利惑其真而强反其情性,其行乃甚可羞也!世之所谓贤士,伯夷、叔齐,伯夷、叔齐辞孤竹之君,而饿死于首阳之山,骨肉不葬。鲍焦饰行非世,抱木而死。 成云:「鲍焦,周时隐者,饰行非世,荷担采樵,拾橡充食。子贡遇之,曰:『吾闻非其政者不履其地,污其君者不受其利。今子履其地,食其利,其可乎?』焦曰:『吾闻廉士重进而轻退,贤人易愧而轻死。』遂抱木立枯焉。」 申徒狄谏而不听,负石自投于河,为鱼鳖所食。 成云:「谏而不听,未详所据。」 介子推至忠也,自割其股以食文公,文公后背之,子推怒而去,抱木而燔死。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此六子者,无异于磔犬、流豕、操瓢而乞者, 李云:「言人不得其死,犹猪、狗、乞儿流转沟中者也。」 皆离名轻死, 释文:「离,力智反。」 不念本养寿命者也。 不念本在养生,寿由天命者也。 世之所谓忠臣者,莫若王子比干、伍子胥,子胥沈江,比干剖心。此二子者,世谓忠臣也,然卒为天下笑。 成云:「为达道者所嗤。」 自上观之,至于子胥、比干, 二子以身殉国,在诸人中犹为最上。 皆不足贵也。丘之所以说我者,若告我以鬼事,则我不能知也;若告我以人事者,不过此矣,皆吾所闻知也。今吾告子以人之情:目欲视色,耳欲听声,口欲察味,志气欲盈。人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除病瘦、死丧、忧患, 王念孙云:「瘦当为瘐字之误也。病瘐一类,死丧一类,忧患一类。瘐字或作愈。」 其中开口而笑者,一月之中不过四五日而已矣。天与地无穷,人死者有时,操有时之具而托于无穷之间,忽然无异骐骥之驰过隙也。不能说其志意,养其寿命者,皆非通道者也。丘之所言,皆吾之所弃也,亟去走归,无复言之!子之道,狂狂汲汲, 成云:「
  狂狂,失性〔二〕也。汲汲,不足也。」 诈巧虚伪事也,非可以全真也,奚足论哉?」孔子再拜趋走,出门上车,执辔三失,目芒然无见,色若死灰,据轼低头,不能出气。归到鲁东门外,适遇柳下季。柳下季曰:「今者阙然数日不见,车马有行色,得微往见跖邪?」 成云:「微,无也。」 孔子仰天而叹曰:「然。」柳下季曰:「跖得无逆汝意若前乎?」 即篇首柳下所云也。 孔子曰:「然。丘所谓无病而自灸也,疾走料虎头, 释文:「料音聊。」成云:「料,触。」 编虎须,几不免虎口哉!」
  〔一〕此句原作「汤武立而天下后世绝灭」,据集释本改。
  〔二〕「性」原作「信」,据集释引成疏改。
  子张问于满苟得曰:「盍不为行? 何不行义乎? 无行则不信,不信则不任,不任则不利。故观之名,计之利,而义真是也。 若无所行,则人不见信,不见信则无人任用,不见任用则无利禄。故观之于名,计之于利,惟行义真是也。 若弃名利,反之于心,则夫士之为行,不可一日不为乎?」 上为殉名利言也。若弃名利而反之我心,士之为行,亦不可一日不为也。 满苟得曰:「无耻者富,多信者显。 成云:「多信,犹多言也。无耻贪残则富,多言夸伐则显。」 夫名利之大者,几在无耻而信〔一〕。故观之名,计之利,而信真是也。若弃名利,反之于心,则夫士之为行,抱其天乎!」 观之于名,计之于利,惟信真是也。若弃名利而反之吾心,则士之为行,惟抱其自然之道而可乎! 子张曰:「昔者桀、纣贵为天子,富有天下,今谓臧聚曰 司马云:「臧聚,谓臧获、盗滥、窃聚之人。」 『汝行如桀、纣』,则有怍色,有不服之心者,小人所贱也。仲尼、墨翟,穷为匹夫,今谓宰相曰『子行如仲尼、墨翟』,则变容易色称不足者,士诚贵也。故势为天子,未必贵也;穷为匹夫,未必贱也。贵贱之分,在行之美恶。」满苟得曰:「小盗者拘,大盗者为诸侯,诸侯之门,义士存焉。 四语又见胠箧篇,「义士」作「仁义」。 昔者桓公小白杀兄入嫂 司马云:「以嫂为室家。」 而管仲为臣,田成子常 常即恒。 杀君窃国而孔子受币。论则贱之,行则下之,则是言行之情悖战于胸中也, 言行相反而交战。 不亦拂乎! 成云:「拂,戾也。」 故书曰:『孰恶孰美?成者为首,不成者为尾。』」 宣云:「言贵于成事,不在矫饰。」 子张曰:「子不为行,即将疏戚无伦,贵贱无义,长幼无序,五纪六位将何以为别乎?」 俞云:「五纪即五伦,六位即六纪。白虎通:『六纪,谓诸父、兄弟、族人、诸舅、师长、朋友也。』不曰五伦而曰五纪,不曰六纪而曰六位,古人之语异耳。」 满苟得曰:「尧杀长子, 崔云:「尧杀长子考监明。」 舜流母弟, 释文:「弟,谓象也。流,放也。孟子曰:『封之也。或曰放焉。』」 疏戚有伦乎?汤放桀,武王伐纣,贵贱有义乎?王季为适,周公杀兄,长幼有序乎?儒者伪辞,墨者兼爱,五纪六位将有别乎?且子正为名,我正为利。名利之实,不顺于理,不监于道。 成云:「监,明也,见也。名利二途,既乖至理,岂明见于玄道!」 吾日与子讼于无约, 成云:「讼,谓论说也。」 曰: 宣云:「以下无约之言。」 『小人殉财,君子殉名。其所以变其情,易其性,则异矣;乃至于弃其所为 成云:「舍己。」 而殉其所不为, 成云:「逐物。」 则一也。』故曰:无为小人,反殉而天; 反己而求汝自然之道。 无为君子,从天之理。若枉若直,相而天极, 无问枉直,视汝自然以为极。 面观四方,与时消息。 成云:「观照四方,随四时而消息。」 若是若非,执而圆机, 成云:「圆机,犹环中也。执环中之道以应是非。」 独成而意,与道徘徊。 成云:「徘徊,犹转变。意用于独化之心以成其意,故能冥其虚通之理,转变无穷者也。」 无转而行,无成而义,将失而所为。 王念孙云:「转读为专。山木篇『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即此所谓『无专而行』也。承上文言当随时顺道,而不可专行仁义;若专而行,成而义,则将失其所为矣。秋水篇『无一而行,与道参差』,一亦专也。无专而行,犹言『无一而行』也。」 无赴而富,无殉而成,将弃而天。 成云:「无奔赴于富贵,无殉逐于成功,背于天然之性也。」 比干剖心,子胥抉眼,忠之祸也;直躬证父,尾生溺死,信之患也;鲍子立干,申子不自理,廉之害也; 释文作「胜子自理」,云:「本又作『申子自理』。或云:谓申屠狄抱瓮之河也。一本作『申子不自理』,谓申生也。」案:申生不得云「廉之害」,作「申子自理」者是。 孔子不见母,匡子不见父,义之失也。 释文:「孔子事,李云:『未闻。』司马云:『匡子,名章,齐人,谏其父,为父所逐,终身不见父。』案此事见孟子。」卢云:「疑父、母二字当互易。」案:卢说又非「义之失」。 此上世之所传,下世之所语,以为士者正其言,必其行,故服其殃,离其患也。」
  〔一〕「夫名利之大者,几在无耻而信」句,据集释本补。
  无足问于知和曰:「人卒未有不兴名就利者。彼富则人归之,归则下之,下则贵之。夫见下贵者,所以长生、安体、乐意之道也。今子独无意焉,知不足邪?意知而力不能行邪?故推正不忘邪?」 意同抑。古抑、意字通。言抑或知而不能行,故推求正道,念念不忘,而外富贵邪? 知和曰:「今夫此人以为与己同时而生、同乡而处者,以为夫绝俗过世之士焉,是专无主正,所以览古今之时,是非之分也, 此人,即上「兴名就利」之人。彼以为与己同时同乡,而有绝俗过世之士,是其专于无为,主于正道,足以览古今之时,是非之分也,胡不效之? 与俗化世。去至重,弃至尊,以为其所为也,此其所以论长生、安体、乐意之道,不亦远乎! 乃混同于俗,化合于世,其去绝俗过世之士远矣。去至重之生,弃至尊之道,以为其所谓富贵者,此其所以论长生之道,不亦远于事情乎! 惨怛之疾,恬愉之安,不监于体; 疾而悲,安而乐,体之真适与否,不见于此也。 怵惕之恐,欣欢之喜,不监于心。 恐而惧,喜而快,心之真适与否,不见于此也。 知为为而不知所以为,是以贵为天子,富有天下,而不免于患也。」 成云:「为为者,有为也;所以为者,无为也。知为之有为,不知其出于无为,故虽富贵,而不免忧患。」 无足曰:「夫富之于人,无所不利,穷美究埶, 释文:「音势。本亦作势。」 至人之所不得逮,贤人之所不能及, 贤,过也。 侠人之勇力而不为威强, 侠同挟。 秉人之知谋以为明察,因人之德以为贤良,非享国而严若君父。且夫声色、滋味、权势之于人,心不待学而乐之,体不待象而安之。夫欲恶避就,固不待师,此人之性也。天下虽非我,孰能辞之!」 言天下与我同欲。 知和曰:「知者之为,故动以百姓,不违其度, 知者之为天下,必以百姓而动,百姓亦不违背其法度。 是以足而不争,无以为故不求。 知足,故不争;无为,故无外求。 不足故求之,争四处而不自以为贪; 成云:「四处,犹四方也。」 有余故辞之,弃天下而不自以为廉。 此圣、凡之分。 廉贪之实,非以迫外也,反监之度。 廉贪之实,非外有所迫也,反视其度量何若而已知之矣。 势为天子而不以贵骄人,富有天下而不以财戏人。计其患,虑其反, 诗卫风:「思其反。」 以为害于性,故辞而不受也,非以要名誉也。尧、舜为帝而雍, 黎民时雍。 非仁天下也,不以美害生也; 竭美利以奉一己,是自害其生也。 善卷、许由得帝而不受,非虚辞让也,不以事害己。此皆就其利,辞其害,而天下称贤焉,则可以有之,彼非以兴名誉也。」 可以有此贤名而居之,非彼之欲兴贤名也。 无足曰:「必持其名,苦体绝甘,约养以持生,则亦久病长阨而不死者也。」 言必欲谨持其名,苦身体,绝甘美,约奉养以持生,则与久病长阨而不死者同,究何益乎? 知和曰:「平为福,有余为害者,物莫不然,而财其甚者也。今富人耳营钟鼓筦钥之声,口嗛于刍豢醪醴之味, 说文:「嗛,口有所快也。」 以感其意,遗忘其业,可谓乱矣;侅溺于冯气,若负重行而上也,可谓苦矣; 释文:「徐音碍,五代反。又户该反。饮食至咽为侅。」王念孙云:「左昭五年传注:『冯,盛也。』冯气,犹盛气。」案:贪欲既多,侅塞沈溺于盛气,如负重上行,其苦甚矣。 贪财而取慰,贪权而取竭, 郭庆藩云:「淮南缪称训高注:『慰,病也。』与竭对文,皆疾也。」 静居则溺,体泽则冯, 平居则酣溺,体泽则冯怒。 可谓疾矣;为欲富就利,故满若堵耳而不知避,且冯而不舍,可谓辱矣;财积而无用,服膺而不舍,满心戚醮, 成云:「戚醮,犹烦恼也。」 求益而不止,可谓忧矣;内则疑劫请之贼,外则畏寇盗之害,内周楼疏, 李云:「重楼内匝,疏窗外通,谓设备守具。」 外不敢独行,可谓畏矣。此六者,天下之至害也,皆遗忘而不知察,及其患至,求尽性竭财, 嗜财若天性。财即性也,故曰尽性竭财。 单以反一日之无故而不可得也。 郭嵩焘云:「单、亶古字通。亶训但,单亦训但。」 故观之名则不见,求之利则不得,缭意体而争此,不亦惑乎!」 缭,曲也。言曲意屈体而争之。
   

【来源:作者原创】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