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集解卷三:外篇天地第十二
【繁体中文】 作者:(清)王先谦 发布:2016年06月01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天地虽大,其化均也; 郭云:「均于不为而自化也。」 万物虽多,其治一也; 郭云:「一以自得为治。」 人卒虽众,其主君也。君原于德而成于天, 本于有德而成于自然。 故曰:玄古之君天下,无为也,天德而已矣。 成云:「玄,远也。玄古圣君,无为而治天下,自然之德而已矣。」苏舆云:「玄字句绝,与下文『玄德』之玄同义。」 以道观言而天下之君正, 郭云:「无为者自然为君。」郭嵩焘云:「
言者,名也。正其君之名,而天下听命焉。故曰名之必可言也,衷诸道而已矣。」 以道观分而君臣之义明, 郭云:「各当其分,无为位上,有为位下也。」 以道观能而天下之官治, 郭云:「官各当其所能则治。」 以道泛观而万物之应备。 宣云:「泛应不穷。」 故通于天地者,德也; 郭云:「万物莫不皆得,则天地通。」 行于万物者,道也; 成云:「至理无塞,恣物往来同行,故曰道。」宣云:「道盖义字之讹。」 上治人者,事也; 成云:「事事有宜而天下治。」 能有所艺者,技也。 郭云:「技者,万物之末用也。」 技兼于事,事兼于义,义兼于德,德兼于道,道兼于天。 郭云:「天道顺则本末俱畅。」 故曰:「古之畜天下者, 畜,养。 无欲而天下足,无为而万物化,渊静而百姓定。」 成云:「老子曰:『我好静而民自正。』」 记曰: 释文:「书名,老子所作。」 「通于一而万事毕, 成云:「一,道也。事从理生,理必包事,本能摄末,故知一,万事毕。语在西升经。」 无心得而鬼神服。」 以无心得者,无不服也。
夫子曰: 司马云:「庄子也。一云:老子也。」宣云:「孔子也。下言『夫子问于老聃』可知。」 「夫道,覆载万物者也,洋洋乎大哉!君子不可以不刳心焉。 成云:「刳,去也,洗也。法道之无为,洗去有心之累。」 无为为之之谓天, 上为去声。成云:「率性而动,天机自张。」 无为言之之谓德, 成云:「应答无方,物来斯应。」 爱人利物之谓仁, 成云:「心无偏执,措其性命。」 不同同之之谓大, 郭云:「万物万形,各止其分,不引彼以同我,乃成大耳。」 行不崖异之谓宽, 宣云:「和光同尘。」 有万不同之谓富。故执德之谓纪, 成云:「能持以前之德行者,可谓群物之纲纪。」苏舆云:「故字疑衍。」 德成之谓立〔一〕, 成云:「德行既成,方可立功济物。」 循于道之谓备, 成云:「循,顺也。顺于虚通,德行方足。」 不以物挫志之谓完。 成云:「一毁誉,混荣辱,不以物屈,其德完全。」 君子明于此十者,则韬乎其事心之大也, 成云:「韬,包容也。」俞云:「事心,犹立心也。礼郊特牲郑注:『事,犹立也。』吕览论人篇『
事心乎自然之涂』,亦以事心连文。」 沛乎其为万物逝也。 成云:「
逝,往也。为群生所归往。」 若然者,藏金于山,藏珠于渊;不利货财,不近贵富; 宣云:「不以物累身。」 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丑穷;寿夭俱忘,穷通不足言矣。不拘一世之利以为己私分, 郭云:「皆委之万物。」 不以王天下为己处显。 郭云:「忽然不觉荣之在身。」 显则明,万物一府, 成云:「忘于物我。」 死生同状。」 成云:「冥于变化。」
〔一〕「立」原作「力」,据集释本改。
夫子曰:「夫道,渊乎其居也,漻乎其清也。 释文:「广雅云:『漻,清貌。』」 金石不得,无以鸣。 金石不得其和不鸣,亦道之见端也。 故金石有声,不考不鸣。 感而后应。 万物孰能定之! 推此而言,万物应感无方,孰能定之! 夫王德之人,素逝而耻通于事, 抱朴以往,羞通于庶务。苏舆云:「素逝,即山木篇『晏然体逝』之意。『
通于事』与『通于神』对文,耻字疑误。」 立之本原而知通于神。故其德广, 本原既立,智可通神,故德能广被。 其心之出,有物采之。 非感不应。 故形非道不生,生非德不明。 成云:「道能通生万物,故非道不生;德能鉴照本原,故非德不明。老经云『道生之,德畜之』也。」 存形穷生,立德明道,非王德者邪!荡荡乎!忽然出,勃然动,而万物从之乎!此谓王德之人。 郭云:「忽、勃,皆无心而应之貌。」 视乎冥冥,听乎无声。 宣云:「道不在形势故。」 冥冥之中,独见晓焉;无声之中,独闻和焉。 宣云:「道又非寂灭故。」 故深之又深,而能物焉; 宣云:「至不测矣,而物由此出。」 神之又神,而能精焉。 至无方矣,而精不可掩。 故其与万物接也,至无而供其求, 非有而求无不给。 时骋而要其宿, 行远而其归可会。 大小、长短、修远。」 宣云:「『修远』当作『远近』。大而小,长而短,远而近。」
黄帝游乎赤水之北,登乎昆仑之丘而南望,还归,遗其玄珠, 文选广绝交论注引司马云:「赤水,假名。玄珠,喻道也。」宣云:「
赤者,南方明色,其北则玄境也。南乃明察之方。已游玄境,不能久守,而复望明处,则玄亡也。」 使知索之而不得, 释文:「知音智。」 使离朱索之而不得,使吃诟索之而不得也。 郭嵩焘云:「广韵:『
吃,同●。』●,声也;诟,怒也,怒亦声也。集韵云『吃诟力诤』者是也。知以神索之,离朱索之形影,吃诟索之声闻,是以愈索愈远。象罔者,若有形,若无形,故眸而得之。」 乃使象罔,象罔得之。黄帝曰:「异哉!象罔乃可以得之乎?」 宣云:「似有象而实无,盖无心之谓。」
尧之师曰许由,许由之师曰啮缺,啮缺之师曰王倪,王倪之师曰被衣。尧问于许由曰:「啮缺可以配天乎?吾藉王倪以要之。」 尧欲让天下于啮缺,因王倪要致之。 许由曰:「殆哉圾乎天下! 圾同岌,危也。 啮缺之为人也,聪明叡知,给数以敏,其性过人, 释文「数音朔。」成云:「叡,圣。给,捷。敏,速也。」 而又乃以人受天。 宣云:「非纯乎天者。」 彼审乎禁过,而不知过之所由生。 郭云:「过生于聪知,又役知以禁之,其知弥甚矣。」 与之配天乎?彼且乘人而无天, 若令为天子,彼且专任人而无复自然之性。 方且本身而异形, 显分人己。 方且尊知而火驰, 宣云:「尚智巧而急用之。」 方且为绪使, 宣云:「为细事所役。」 方且为物絯, 释文:「广雅云:『束也,公才反。』」宣云:「为物所拘。」 方且四顾而物应, 宣云:「酬接不暇。」 方且应众宜, 事事求合。 方且与物化而未始有恒。 宣云:「屡为物变而不能定。」 夫何足以配天乎?虽然,有族有祖, 宣云:「凡聚族必有宗祖。」 可以为众父,而不可以为众父父。 宣云:「众父父者,乃族之祖也,万化之大宗也。啮缺亦可为众人之父,但不能为众父之父耳。」 治乱之率也, 率,主也。用智理物,治之主,亦乱之主。 北面之祸也,南面之贼也。」 宣云:「不可为人臣,亦不可为人君。」案:借此言以警尧,非啮缺真如此也。
尧观乎华。 司马云:「地名。」 华封人曰:「嘻!圣人!请祝圣人:使圣人寿。」尧曰:「辞。」「使圣人富」。尧曰:「辞。」「
使圣人多男子」。尧曰:「辞。」封人曰:「寿、富、多男子,人之所欲也。女独不欲,何邪?」尧曰:「多男子则多惧,富则多事,寿则多辱。是三者,非所以养德也,故辞。」封人曰:「始也我以女为圣人邪,今然君子也。 宣云:「今如此,但可为君子。」 天生万民,必授之职,多男子而授之职,则何惧之有!富而使人分之,则何事之有!夫圣人鹑居而鷇食, 宣云:「鹑无常居,言不求安;鷇待母食,言不求饱。」 鸟行而无彰; 成云:「与物俱冥,如鸟之飞行,无踪迹可见。」 天下有道则与物皆昌,天下无道则修德就闲;千岁厌世,去而上僊,乘彼白云,至于帝乡。三患莫至, 成云:「三患,前富、寿、多男子也。」 身常无殃,则何辱之有!」封人去之,尧随之,曰:「请问。」封人曰:「退已!」
尧治天下,伯成子高立为诸侯。 释文:「通变经云:『老子从此天地开辟以来,吾身一千二百变,后世得道,伯成子高是也。』」 尧授舜,舜授禹,伯成子高辞为诸侯而耕。禹往见之,则耕在野。禹趋就下风,立而问焉,曰:「昔尧治天下,吾子立为诸侯;尧授舜,舜授予,而吾子辞为诸侯而耕。敢问其故何也?」子高曰:「昔尧治天下,不赏而民劝,不罚而民畏。今子赏罚而民且不仁,德自此衰,刑自此立,后世之乱自此始矣。夫子阖行邪?无落吾事!」俋俋乎耕而不顾。 释文:「阖,本亦作盍。落,犹废也。字林云:『俋俋,勇壮貌。』」
泰初有无, 并不得谓之无。 有无名, 可谓之无而不能名。 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 宣云:「太极尚未着。」 物得以生,谓之德; 宣云:「物得此未形之一以生,则性中各有一太极,故谓之德。」 未形者有分,且然无间,谓之命; 宣云:「虽分阴阳,犹且阳变阴合,流行无间,乃天之所以为命也。」 留动而生物, 宣云:「动即造化之流行,少留于此,即生一物。」 物成生理,谓之形; 宣云:「物受之而成生理,谓之形。」 形体保神,各有仪则,谓之性。 成云:「体,质。」宣云:「形载神而保,合之视听言动,各有当然之则,乃所谓性也。上所谓『得以生,谓之德』者,此也。言性在形之后者,性须形载之,故曰形体保神。」 性修反德, 宣云:「性修则复其所得于未形之一。」 德至同于初。 宣云:「德之至,则同于泰初,此极诣也。」 同乃虚,虚乃大。 宣云:「形容同于初之妙境。」 合喙鸣, 宣云:「浑合众口,盖忘言也。」 喙鸣合,与天地为合。 宣云:「既忘言则与天地一体矣。」 其合缗缗, 释文:「缗,武巾反。」 若愚若昏, 郭云:「坐忘而自合耳。」 是谓玄德,同乎大顺。 郭云:「德玄而所顺者大矣。」
夫子问于老聃曰:「有人治道若相放,可不可,然不然。 郭云:「若相放效,强以不可为可,不然为然。」 辩者有言曰:『离坚白若县宇。』 成云:「坚白,公孙龙守白论也。孔穿之徒,坚执此论,当时独步,天下无敌。今辩者云『我能离析坚白之论,不以为辩,如县日月于区宇』也。」 若是,则可谓圣人乎?」老聃曰:「是胥易技系,劳形怵心者也。 解见应帝王篇。 执留之狗成思,猿狙之便自山林来。 释文:「执留,本又作●,一本作狸。司马云:『●,竹鼠也。』一云:「执留之狗,谓有能,故被留系,成愁思也。」案:说文:「
●,竹鼠也。」埤雅:「一名竹●。」郭璞山海经注「其音如留牛」,亦引此文「执留之狗」为证。据此,知留是留牛,非竹●,特竹●之音似留牛耳。留牛即斄牛,留、斄双声字。盖斄牛身大,逍遥游篇所谓「若垂天之云」者,此狗独能执之,故谓之执留之狗。言狗以有能被系而成愁思,猿狙以便捷亦自山林而来,见拘絷也。应帝王篇引老子语云「猿狙之便、执斄之狗来藉」,与此文微异,而恉大同,尤留、斄同字之明证矣。 丘!予告若,而所不能闻与而所不能言。 谓道也。若、而,皆汝。 凡有首、有趾、无心、无耳者众, 宣云:「具体为人,而无知无闻者皆是。」 有形者与无形无状而皆存者尽无。 有形,人也;无形无状,道也。能人与道俱存者无之。 其动,止也;其死,生也;其废,起也。此又非其所以也。 动静、死生、兴废,皆非道之所在。 有治在人, 苏舆云:「言道无可名,徒有治化之迹在人耳。」 忘乎物,忘乎天,其名为忘己。 忘物矣,并其自然之天而亦忘之,是之谓忘己。 忘己之人,是之谓入于天。」 宣云:「与天为一。」
将闾葂见季彻曰: 释文:「将,一本作蒋。葂,亦作菟,音免。姓将闾,名菟。或云:姓蒋,名闾葂也。季彻,人姓名,盖季氏之族。」 「鲁君谓葂也曰:『请受教。』辞不获命〔一〕,既已告矣,未知中否,请尝荐之。 尝,试。荐,进也。吾进告彻。 吾谓鲁君曰:『
必服恭俭, 若被服之。 拔出公忠之属, 属,类。 而无阿私, 行政无私曲。 民孰敢不辑!』」 辑,和。 季彻局局然笑曰:「若夫子之言,于帝王之德,犹螳蜋之怒臂以当车轶,则必不胜任矣。 释文:「局局,大笑貌。轶音辙。」 且若是,则其自为处危, 非自安之道。 其观台多物, 观台,君所居地。物,事也。言君所自此多事。 将往投迹者众。」 举足投迹者众,君且不胜其烦,非帝王修德安人之道。 将闾葂覤覤然惊曰:「葂也汒若于夫子之所言矣。 释文:「覤覤,惊惧貌,许逆反。」案:汒若,犹茫然。 虽然,愿先生之言其风也。」 俞云:「风读为凡,犹云言其大凡也。风本从凡声,故得通用。」 季彻曰:「大圣之治天下也,摇荡民心,使之成教易俗, 宣云:「摇荡,犹言鼓舞。」 举灭其贼心而皆进其独志, 成云:「举,皆也。」宣云:「除其害道之心,进其得一之志。」 若性之自为,而民不知其所由然。若然者,岂兄尧、舜之教民,溟滓然弟之哉? 郭云:「溟滓,甚贵之谓。」宣云:「言不肯让尧、舜居先而己后之。」 欲同乎德而心居矣。」 宣云:「欲同天下于一德,而心安处于不用矣。」
〔一〕「命」字,据集释本补。
子贡南游于楚,反于晋,过汉阴,见一丈人方将为圃畦, 李云:「菜蔬曰圃,埒中曰畦。」 凿隧而入井, 成云:「隧,地道。」 抱瓮而出灌,搰搰然用力甚多而见功寡。 郭云:「搰搰,用力貌。」 子贡曰:「有械于此,一日浸百畦,用力甚寡而见功多,夫子不欲乎?」为圃者卬而视之曰:「奈何?」 成云:「问其方法。」 曰:「凿木为机,后重前轻,挈水若抽, 李云:「抽,引也。」 数如泆汤, 释文:「数,所角反。泆,本或作溢。李云:『疾速如汤沸溢。』」 其名为槔。」 释文:「本又作桥,司马、李云:『桔槔也。』」 为圃者忿然作色而笑曰:「吾闻之吾师:『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 生、性同。言不可载道。 吾非不知,羞而不为也。」子贡瞒然惭, 释文:「瞒,李天典反,惭貌。司马本作怃。」 俯而不对。有间,为圃者曰:「子奚为者邪?」曰:「孔丘之徒也。」为圃者曰:「子非夫博学以拟圣,于于以盖众, 郭嵩焘云:「应帝王篇:『其觉于于。』说文:『于,于也,象气之舒。』是于、于字同。于于,犹于于也。」 独弦哀歌以卖名声于天下者乎?汝方将忘汝神气,堕汝形骸,而庶几乎! 犹云其庶乎!而,汝也。 而身之不能治,而何暇治天下乎?子往矣,无乏吾事! 释文:「乏,废也。」 子贡卑陬失色,顼顼然不自得,行三十里而后愈。 李云:「卑陬,愧惧貌。顼顼,自失貌。」 其弟子曰:「向之人何为者邪?夫子何故见之变容失色,终日不自反邪?」 成云:「反,复也。崇朝神气不复。」 曰:「始以为天下一人耳, 昔以为天下止一人耳。意尊孔子。 不知复有夫人也。 不知复有此辈人也。 吾闻之夫子:『事求可、功求成、用力少、见功多者,圣人之道。』今徒不然。 徒,辈也,言此辈人。 执道者德全,德全者形全,形全者神全。神全者,圣人之道也。托生与民并行, 宣云:「寄生于世,与民大同。」 而不知其所之,汒乎淳备哉! 汒乎,言不能测其所至。 功利、机巧,必忘夫人之心。 宣云:「夫人之心,必无此四累。」 若夫人者,非其志不之,非其心不为。 之,往也。心志有所专执。 虽以天下誉之,得其所谓, 称为全德。 謷然不顾; 謷然,犹傲然。 以天下非之,失其所谓, 成云:「声名丧失。」 傥然不受。 成云:「傥然,无心貌。」 天下之非誉,无益损焉,是谓全德之人哉! 郭云:「此宋荣子之徒,未足以为全德。子贡之迷没于此人,即若列子之心醉于季咸也。」 我之谓风波之民。」 成云:「水性虽澄,逢风波起,我心不定,类彼波澜。」 反于鲁,以告孔子。孔子曰:「彼假修浑沌氏之术者也: 郭云:「以其背今向古,羞为世事,故知其非真浑沌也。」宣云:「假修,言假人事以修之。」案:二说并通。 识其一,不知其二; 郭云:「徒识修古抱灌之朴,不知因时任物之易。」 治其内,而不治其外。 成云:「守道抱素,治内也;不能随时应变,不治外也。」 夫明白入素,无为复朴, 成云:「心智明白,会于质素之本;无为虚淡,复于淳朴之原。」 体性抱神,以游世俗之间者,汝将固惊邪? 郭云:「此真浑沌也,故与世同波而不自失,则虽游于世俗而泯然无迹,岂必使汝惊哉!」俞云:「固读为胡。胡、固皆从古声,故得通用。汝将胡惊邪,言汝与真浑沌遇,则何惊也?郭注正得其意。」 且浑沌氏之术,予与汝何足以识之哉!」 郭云:「浑沌玄同,孰识之哉!」
谆芒将东之大壑, 海也。 适遇苑风于东海之滨。苑风曰:「子将奚之?」曰:「将之大壑。」曰:「奚为焉?」曰:「夫大壑之为物也,注焉而不满,酌焉而不竭,吾将游焉。」 成云:「大海宏深,以譬至理。虽寄往沧溟,实游心大道也。」 苑风曰:「夫子无意于横目之民乎? 成云:「五行之内,惟民横目。」 愿闻圣治。」谆芒曰:「
圣治乎,官施而不失其宜, 司马云:「施政布教,各得其宜。」 拔举而不失其能,毕见其情事而行其所为, 宣云:「尽见情理,顺而行之。」 行言自为而天下化, 躬行其言,皆以自为,而人化之。 手挠顾指,四方之民莫不俱至, 言以手麾,以顾指,而民毕从。司马云:「挠,动也。」郭庆藩云:「顾指,谓顾其人而指使之。左思吴都赋『搴旗若顾指』,刘逵注:『谓顾指如意。』」 此之谓圣治。」「愿闻德人。」曰:「德人者,居无思,行无虑,不藏是非美恶。 宣云:「心中过而不留。」 四海之内,共利之之谓悦,共给之之谓安; 民与上共悦安。为、谓字同。 怊乎若婴儿之失其母也,傥乎若行而失其道也。 释文:「字林云:『怊,怅也。』」案:傥,心无主也。民仰赖之如此。 财用有余而不知其所自来,饮食取足而不知其所从。 成云:「寡欲止分,故财用有余;不贪滋味,故饮食取足。」 此谓德人之容。」 郭云:「德者,神人迹也,故曰容。」 「愿闻神人。」曰:「上神乘光,与形灭亡, 上品神人,乘光照物,不见其形迹。 此谓照旷。 成云:「智周万物,明逾三景,无幽不烛,岂非旷远!」姚云:「晋人讳昭,皆书作照,右军法帖皆然。不知者乃因照字作解,非也。」 致命尽情, 宣云:「致天命,尽实理。」 天地乐而万事销亡, 宣云:「与天地同乐,而物累皆捐。」 万物复情, 齐其情实。 此之谓混冥。」 混同于玄冥。
门无鬼 司马本作「无畏」,云:「门姓,无畏字。」 与赤张满稽, 宣云:「赤张姓,满稽名。」 观于武王之师。 谓孟津之役。 赤张满稽曰:「不及有虞氏乎!故离此患也。」 不及有虞之揖让,故遭离征伐之患。 门无鬼曰:「天下均治而有虞氏治之邪,其乱而后治之与?」 言天下皆治,而有虞氏又从而治之邪,其必有乱而后治之与? 赤张满稽曰:「天下均治之为愿,而何计以有虞氏为? 郭云:「均治则愿各足矣,复何为计有虞氏之德而推以为君!」 有虞氏之药疡也, 李云:「疡,头创也。」王引之云:「药,古读曜,与疗声近义通。方言:『疗,治也。』」郭云:「天下皆患创乱,故求虞氏药之。」 秃而施?,病而求医。 宣云:「不秃何用??不病何用医?」 孝子操药以修慈父, 修,治也。 其色燋然,圣人羞之。 宣云:「言不如养亲使不病也。」 至治之世,不尚贤,不使能;上如标枝, 如树枝无心而在上。 民如野鹿; 郭云:「放而自得。」 端正而不知以为义, 自然合宜。 相爱而不知以为仁;实而不知以为忠,当而不知以为信; 成云:「任真当理。」 蠢动而相使,不以为赐。 互相役使,故不谢。 是故行而无迹,事而无传。」 成云:「率性而动,故无迹可记。迹既昧矣,事亦灭焉。」姚本「无传」为一节,从之。
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亲之所言而然,所行而善,则世俗谓之不肖子;君之所言而然,所行而善,则世俗谓之不肖臣。而未知此其必然邪! 宣云:「明于责臣子之谄谀,却不知人情皆必然。」 世俗之所谓然而然之,所谓善而善之,则不谓之道谀之人也。 则与而同义。郭庆藩云:「道即谄也。渔父篇:『希意道言谓之谄。』荀子不苟篇『非谄谀也』,贾子先醒篇『君好谄谀而恶至言』,韩诗外传并作『道谀』。道、谄一声之转。」宣云:「世俗明道谀,而不谓之道谀。」 然则俗固严于亲而尊于君邪! 宣云:「道谀君亲则责之,道谀世俗则安之,岂世俗更严更尊邪?」 谓己道人,则勃然作色;谓己谀人,则怫然作色。而终身道人也,终身谀人也, 宣云:「恶其名而甘蹈其实。」 合譬饰辞聚众也, 宣云:「广合譬喻,使人易晓;修饰辞令,使人动听。所谓招人附己也。」 是始终本末不相坐。 宣云:「蹈其实,不坐其罪,故曰不相坐。」 垂衣裳,设采色,动容貌,以媚一世,而不自谓道谀, 指人君。 与夫人之为徒,通是非,而不自谓众人, 宣云:「与众人为徒,同是非之习,而又自谓独异于众。」 愚之至也。知其愚者,非大愚也;知其惑者,非大惑也。大惑者,终身不解;大愚者,终身不灵。 司马云:「灵,晓也。」 三人行而一人惑,所适者犹可致也, 成云:「适,往也。致,至也。」 惑者少也;二人惑则劳而不至,惑者胜也。而今也以天下惑,予虽有祈向, 祈,求也。 不可得也。不亦悲乎!大声不入于里耳, 司马云:「
大声,谓咸池六音之乐。」 折杨、皇荂, 成云:「盖古之俗中小曲。」释文:「荂,本又作华,音花。」 则嗑然而笑。 李云:「嗑,笑声。」 是故高言不止于众人之心, 宣云:「不相入也。」成云:「超出俗表,谓之高言。」 至言不出,俗言胜也。 成云:「出,显也。」 以二缶锺惑,而所适不得矣。 释文:「缶,应作垂;锺,应作踵。言垂脚空中,必不得有之适也。司马本作『二垂锺』,云:『锺,注意也。』」郭嵩焘云:「说文:『缶,瓦器也,所以盛酒浆。』『锺,酒器也。』小尔雅:『釜二有半谓之薮,薮二有半谓之缶,缶二谓之锺。』缶、锺皆量器:缶受四斛,锺受八斛。以二缶锺惑,不辨缶锺所受多寡也,持以为量,茫乎无所适从矣。上文『一人惑』、『二人惑』,据人言;此『以二缶锺惑』,据事言。」案:郭注云「各自信据,故不知所之」,所见盖与今本同。自陆氏易「缶锺」为「垂踵」,成疏因之,说究未安。俞氏易「二缶锺」为「一企踵」,改字更多,不如郭注望文生义之为胜也。 而今也以天下惑,予虽有祈向,其庸可得邪?知其不可得也而强之,又一惑也,故莫若释之而不推。 宣云:「不必推究。」 不推,谁其比忧! 成云:「比,与也。」案:自宽之词。 厉之人夜半生其子,遽取火而视之,汲汲然惟恐其似己也。 宣云:「厉,癞也。丑人惟恐子之相似,今知天下之惑,而我乃欲强所不可得而又成一惑,独不惧其相似邪?故莫若释之而远于忧,盖惟恐同蹈于惑也。」 百年之木,破为牺尊, 淮南俶真篇高注:「牺尊,犹疏镂之尊。」 青黄而文之,其断在沟中。 断弃之木。 比牺尊于沟中之断,则美恶有间矣,其于失性一也。跖与曾、史,行义有间矣,然其失性均也。且夫失性有五:一曰五色乱目,使目不明;二曰五声乱耳,使耳不聪;三曰五臭熏鼻,困惾中颡; 成云:「五臭,谓膻、熏、香、●、腐。惾,塞也。言鼻耽五臭,故壅塞不通而中伤颡额。外书呼香为臭,故易云『其臭如兰』;道经谓『五香』,故西升经云『香味是冤』也。」释文:「惾,子公反,郭音俊。」 四曰五味浊口,使口厉爽; 郭庆藩云:「大雅思齐笺:『厉,病也。』广雅:『爽,伤也。』言病伤滋味。」 五曰趣舍滑心,使性飞扬。 成云:「趣,取。滑,乱也。」 此五者,皆生之害也。而杨、墨乃始离跂自以为得,非吾所谓得也。 离跂,离人独立。 夫得者困, 成云:「既伪其性,则遭困苦。」 可以为得乎?则鸠鸮之在于笼也,亦可以为得矣。且夫趣舍声色以柴其内, 如柴之塞。 皮弁、鹬冠、搢笏、绅修以约其外, 成云:「皮弁,以皮为冠。鹬鸟翠羽饰冠。搢,插也。笏,犹珪。绅,大带。修,长也。」 内支盈于柴栅, 成云:「栅,笼也。支柱充塞于内,故以柴栅拟之。」 外重纆缴, 释文:「重,直龙反。」成云:「纆缴,绳也。」 睆睆然在纆缴之中 成云:「睆睆,视貌。」 而自以为得,则是罪人交〔一〕臂、历指, 司马云:「交臂,反缚也。」宣云:「
历指,关指。」 而虎豹在于囊槛,亦可以为得矣。
〔一〕「交」原作「支」,据集释本改。注文「交」字同。
【来源:作者原创】
- 上一篇:庄子集解卷四:外篇天道第十三
- 下一篇:庄子集解卷三:外篇在宥第十一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