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献经典>> 子部>> 道家类

道家类

庄子集解卷一:内篇齐物论第二

繁体中文】  作者:(清)王先谦   发布:2016年06月01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天下之物之言,皆可齐一视之,不必致辩,守道而已。苏舆云:「天下之至纷,莫如物论。是非太明,足以累心。故视天下之言,如天籁之旋怒旋已,如鷇音之自然,而一无与于我。然后忘彼是,浑成毁,平尊隶,均物我,外形骸,遗生死,求其真宰,照以本明,游心于无穷。皆庄生最微之思理。然其为书,辩多而情激,岂真忘是非者哉?不过空存其理而已。
  南郭子綦隐机而坐, 司马云:「居南郭,因为号。」释文:「隐,冯也。李本机作几。」案:事又见徐无鬼篇,「郭」作「伯」,「
  机」作「几」。 仰天而嘘,荅焉似丧其耦。 向云:「嘘,息也。」释文:「荅,解体貌,本又作嗒。耦,本亦作偶。」俞云:「偶当读为寓,寄也。即下文所谓『吾丧我』也。」案:徐无鬼篇「嘘」下无此句。 颜成子游立侍乎前, 李云:「子綦弟子,姓颜名偃,谥成,字子〔一〕游。」案:徐无鬼篇作「颜成子入见」。 曰:「何居乎? 徐无鬼篇作「夫子物之尤也」。 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文子道原篇引老子曰:「形若槁木,心若死灰。」徐无鬼篇与此二句同,「木」作「骸」。知北游篇:「形若槁骸,心若死灰。」庚桑楚篇亦有二句,「槁骸」作「槁木之枝」。达生篇亦云:「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是此「槁木」即槁木之枝。槁骸,亦槁枝也。以下异。 今之隐机者,非昔之隐机者也。」子綦曰:「偃,不亦善乎而问之也! 而同尔。 今者吾丧我,汝知之乎?汝闻人籁而未闻地籁,汝闻地籁而未闻天籁夫!」 郭云:「籁,箫也。」 子游曰:「敢问其方。」 成云:「方,术也。」 子綦曰:「夫大块噫气, 俞云:「块,?或体,大地。」成云:「噫而出气。」 其名为风。是唯无作,作则万窍怒呺。而独不闻之翏翏乎? 之,犹其。下同。释文:「翏翏,长风声。李本作飂。」 山林之畏佳, 即?崔,犹崔巍。 大木百围之窍穴,似鼻,似口,似耳,似枅,似圈,似臼,似洼者,似污者; 字林云:「枅,柱上方木。」成云:「圈,兽之阑圈。」宣云:「洼,深池。污,窊也。三象身,三象物,二象地,皆状木之窍形。」 激者,謞者,叱者,吸者,叫者,譹者,穾者,咬者, 宣云:「激如水激声,謞如箭去声;叱出而声粗,吸入而声细;叫高而声扬,譹下而声浊;穾深而声留,咬鸣而声清。皆状窍声。」释文:「謞音孝。司马云:『譹,哭声。』」案:「交交黄鸟」,三家诗作「咬咬」。 前者唱于而随者唱喁。 李云:「于、喁,声之相和。」成云:「皆风吹树动,前后相随之声。」 泠风则小和,飘风则大和, 李云:「泠,小风也。」尔雅:「回风为飘。」和,胡〔二〕卧反。 厉风济则众窍为虚。 向云:「
  厉,烈也。济,止也。」风止则万窍寂然。 而独不见之调调、之刁刁乎?」 郭云:「调调、刁刁,皆动摇貌。」 子游曰:「地籁则众窍是已,人籁则比竹是已。 以竹相比而吹之。 敢问天籁。」子綦曰:「夫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已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邪!」 宣云:「待风鸣者地籁,而风之使窍自鸣者,即天籁也。引子綦言毕。」案:此文以吹引言。风所吹万有不同,而使之鸣者,仍使其自止也。且每窍各成一声,是鸣者仍皆其自取也。然则万窍怒呺,有使之怒者,而怒者果谁邪!悟其为谁,则众声之鸣皆不能无所待而成形者,更可知矣,又何所谓得丧乎!「怒者其谁」,使人言下自领,下文所谓「真君」也。
  〔一〕「子」字,据陆德明经典释文(以下简称释文)补。
  〔二〕「胡」原误「明」,据释文改。
  大知闲闲,小知闲闲; 释文:「知音智。下同。」成云:「闲闲,宽裕也。」俞云:「广雅释诂:『闲,覗也。』闲闲,谓好覗察人。」此智、识之异。 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炎炎,有气焰。成云:「
  詹詹,词费也。」此议、论之异。 其寐也魂交,其觉也形开, 此寐、觉之异。 与接为构, 成云:「构,合也。」 日以心斗。 宣云:「心计相角。」 缦者,窖者,密者。 简文云:「缦,宽。」司马云:「窖,深也。」宣云:「密,谨也。」成云:「略而言之,有此三别。」此交、接之异。 小恐惴惴,大恐缦缦。 李云:「惴惴,小心貌。」宣云:「缦缦,迷漫失精。」此恐、悸之异。 其发若机栝,其司是非之谓也; 释文:「机,弩牙。栝,箭栝。」成云:「司,主也。」案:发言即有是非,荣辱之主也。 其留如诅盟,其守胜之谓也; 留不发,若诅盟然,守己以胜人。此语、默之异。 其杀若秋冬,以言其日消也; 宣云:「琢削,使天真日丧。」 其溺之所为之,不可使复之也; 溺,沈溺。宣云:「『为之』之『之』,犹往。言一往不可复返。」 其厌也如缄,以言其老洫也; 宣云:「厌然闭藏。缄,秘固。洫,深也。老而愈深。」 近死之心,莫使复阳也。 宣云:「阴鸷无复生意。」 喜怒哀乐,虑叹变慹, 宣云:「虑多思,叹多悲,变多反复,慹多怖,音执。」 姚佚启态; 成云:「姚则轻浮躁动,佚则奢华纵放,启则情欲开张,态则娇淫妖冶。」案:姚同佻。动止交接,性情容貌,皆天所赋。以上言人。 乐出虚, 无声而有声。宣云:「本虚器,乐由此作。」 蒸成菌。 无形而有形,皆气所使。以上言物。 日夜相代乎前,而莫知其所萌。 日与夜代,于何萌生?上句又见德充符篇。 已乎已乎!旦暮得此,其所由以生乎! 既无可推求,不如其已乎。然俯仰旦暮间,自悟真理。此者,生之根也。 非彼无我, 宣云:「彼,即上之此也。」 非我无所取。 成云:「若非自然,谁能生我?若无有我,谁禀自然乎?」 是亦近矣, 成云:「我即自然,自然即我,其理非远。」 而不知其所为使。 宣云:「究竟使然者谁邪?」案:与上「怒者其谁邪」相应。 必〔一〕有真宰,而特不得其眹。 崔云:「特,辞也。」李云:「眹,兆也。」案:云若有真为主宰者使然,而其眹迹不可得见。 可形已信,而不见其形, 可运动者,已信能之,而不见运动我之形。 有情而无形。 与我有相维系之情,而形不可见。 百骸、 成云:「百骨节。」 九窍、 眼、耳、鼻、口七窍,与下二漏而九。 六藏, 李桢云:「难经三十九难:『五藏,心、肝、脾、肺、肾也。』亦有六藏者,肾有两藏也。左肾,右命门。命门者,谓精神之所舍也。其气与肾通,故言藏有六也。」 赅而存焉, 成云:「赅,备。」 吾谁与为亲? 成云:「岂有亲疏?」 汝皆说之乎?其有私焉? 将皆亲而爱悦之乎?或有私于身中之一物乎? 如是皆有,为臣妾乎,其臣妾不足以相治也〔二〕。其递相为君臣乎,其有真君存焉。 成云:「臣妾,士女之贱职。」案:谓役使之也。言皆悦不可,有私不可。既如是矣,或皆有之,而贱为役使之臣妾乎,然无主不足以相治也。其或递代为君臣乎,然有真君在焉。即上「真宰」也。此语点醒。 如求得其情与不得,无益损乎其真。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尽。与物相刃相靡,其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 成云:「刃,逆。靡,顺也。」真君所在,求得不加益,不得不加损。惟人自受形以来,守之不死,坐待气尽,徒与外物相撄,视岁月之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不可悲乎!案:「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尽」,又见田子方篇,「亡」作「化」。 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 所有皆幻妄,故无成功,疲于所役,而不知如何归宿。卢文弨云:「●,当作苶。」司马作「薾」。简文云:「疲,困貌〔三〕。」 人谓之不死,奚益?其形化,其心与之然,可不谓大哀乎? 宣云:「纵生何用?及形化而心亦与之化,灵气荡然矣。」 人之生也,固若是芒乎!其我独芒,而人亦有不芒者乎! 成云:「芒,闇昧也。」 夫随其成心而师之,谁独且无师乎?奚必知代而心自取者有之?愚者与有焉。 心之所志,随而成之。以心为师,人人皆有,奚必知相代之理而心能自得师者有之?即愚者莫不有焉。 未成乎心而有是非,是今日适越而昔至也。 未成凝一之心,妄起意见,以为若者是道,若者非道,犹未行而自夸已至。此「是非」与下「是非」无涉。天下篇「今日适越而昔来」,惠施与辩者之言也,此引为喻。 是以无有为有。无有为有,虽有神禹,且不能知,吾独且奈何哉! 无而为有,虽禹之智,不能解悟。自夸自欺,吾末如之何矣。此段反复唤醒世人。
  〔一〕「必」,集释本作「若」。按:据王氏案云「若有真为主宰者使然」,则王氏本亦当作「若」。
  〔二〕「也」,集释本作「乎」。
  〔三〕「困貌」,释文作「病困之状」。
  夫言非吹也。 应上「吹」。 言者有言,其所言者特未定也。果有言邪?其未尝有言邪?其以为异于鷇音,亦有辨乎,其无辨乎? 人言非风吹比,人甫有言,未定足据也。果据以为言邪?抑以为无此言邪?抑以为与初生鸟音果有别乎,无别乎?其言之轻重尚不定。 道恶乎隐而有真伪?言恶乎隐而有是非? 隐,蔽也。道何以蔽而至于有真有伪?言何以蔽而至于有是有非? 道恶乎往而不存?言恶乎存而不可? 宣云:「触处皆道,本不须言。一言一道,亦不须辩。」 道隐于小成, 小成,谓各执所成以为道,不知道之大也。宣云:「偏见之人,乃致道隐。」成引老子云:「大道废,有仁义。」 言隐于荣华。 成云:「荣华,浮辩之词,华美之言也。只为滞于华辩,所以蔽隐至言。老子云:『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故有儒、墨之是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 成云:「昔有郑人名缓,学于求氏之地,三年艺成而化为儒。儒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行仁义之道,辩尊卑之位,故谓之儒。缓弟名翟,缓化其弟,遂成于墨。墨者,禹道也。尚贤崇礼,俭以兼爱,摩顶放踵,以救苍生,此谓之墨也。缓、翟二人,亲则兄弟,各执一教,更相是非。缓恨其弟,感激而死。然彼我是非,其来久矣。争竞之甚,起自二贤,故指此二贤为乱群之帅。是知道丧言隐,方督是非。」案:儒、墨事,见列御寇篇。 欲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则莫若以明。 郭嵩焘云:「彼是有对待之形,而是非两立,则所持之是非,非是非也,彼是之见存也。」案:莫若以明者,言莫若即以本然之明照之。 物无非彼,物无非是。 有对立,皆有彼此。 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 观人则昧,返观即明。 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说也。 有此而后有彼,因彼而亦有此,乃彼此初生之说也。 虽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 然其说随生随灭,随灭随生,浮游无定。郭以此言死生之变,非是。 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 言可,即有以为不可者;言不可,即有以为可者。可不可,即是非也。 因是因非,因非因是。 有因而是者,即有因而非者;有因而非者,即有因而是者。既有彼此,则是非之生无穷。 是以圣人不由, 宣云:「不由是非之途。」 而照之于天, 成云:「天,自然也。」案:照,明也。但明之于自然之天,无所用其是非。 亦因是也。 是,此也。因此是非无穷,故不由之。苏舆云:「犹言职是故也。」 是亦彼也,彼亦是也。 是,此也。郭云:「此亦为彼所彼,彼亦自以为此。」 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 成云:「此既自是,彼亦自是;此既非彼,彼亦非此。故各有一是,各有一非也。」 果且有彼是乎哉?果且无彼是乎哉? 分则有彼此,合则无彼此。 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 成云:「偶,对。枢,要也。体夫彼此俱空,是非两幻,凝神独见,而无对于天下者,可得〔一〕会其玄极,得道枢要。」 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 郭嵩焘云:「是非两化,而道存焉,故曰道枢。握道之枢,以游乎环中。中,空也。是非反复,相寻无穷,若循环然。游乎空中,不为是非所役,而后可以应无穷。」唐释湛然止观辅行传宏决引庄子古注云:「以圆环内空体无际,故曰〔二〕环中。」案则阳篇亦云:「冉相氏得其环中以随成。」 是亦一无穷,非亦一无穷也。 郭云:「
  天下莫不自是而莫不相非,故一是一非,两行无穷。」 故曰「莫若以明」。 惟本明之照,可以应无穷。此言有彼此而是非生,非以明不能见道。
  〔一〕「得」,集释本引成疏作「谓」。
  〔二〕「故曰」,止观辅行传宏决作「名为」。
  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 为下文「
  物谓之而然」立一影子。近取诸身,则指是;远取诸物,则马是。今曰指非指,马非马,人必不信,以指与马喻之,不能明也。以非指非马者喻之,则指之非指,马之非马,可以悟矣。故天地虽大,特一指耳;万物虽纷,特一马耳。 可乎可,不可乎不可。 郭云:「可乎己者,即谓之可;不可于己者,即谓之不可。」 道行之而成, 宣云:「道,路也。」案:行之而成,孟子所云「用之而成路」也。为下句取譬,与理道无涉。 物谓之而然。 凡物称之而名立,非先固有此名也。故指、马可曰非指、马,非指、马者亦可曰指、马。 恶乎然?然于然。恶乎不然?不然于不然。 何以谓之然?有然者,即从而皆然之。何以谓之不然?有不然者,即从而皆不然之,随人为是非也。 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 论物之初,固有然有可,如指为指,马为马是也。论物之后起,则不正之名多矣,若变易名称,无不然,无不可,如指非指,马非马,何不可听人谓之?「恶乎然」以下,又见寓言篇。此是非可否并举,以寓言篇证之,「不然于不然」下,似应更有「恶乎可?可于可。恶乎不可?不可于不可」四句,而今本夺之。 故為是舉莛與楹,厲與西施,恢?憰怪,道通為一。 释文:「为,于伪反。」成云:「为是故略举数事。」俞云:「说文:『
  莛,茎也。』汉书东方朔传:『以莛撞钟。』司马云:『楹,屋柱也。厉,病癞。』莛、楹,以大小言;厉、西施,以美丑言。」成云:「恢,宽大之名。憰,奇变之称。憰,矫诈之名。怪,妖异之称。」案:自知道者观之,皆可通而为一,不必异视。 其分也,成也; 分一物以成数物。 其成也,毁也。 成云:「于此为成,于彼为毁。如散毛成?,伐木为舍等也。」 凡物无成与毁,复通为一。 如此成即毁,毁即成,故无论成毁,复可通而为一,不必异视。 唯达者知通为一,为是不用而寓诸庸。 唯达道者能一视之,为是不用己见而寓诸寻常之理。 庸也者,用也; 宣云:「无用之用。」 用也者,通也; 无用而有用者,以能观其通。 通也者,得也。 观其通,则自得。 适得而几已。 适然自得,则几于道矣。 因是已。 因,任也。任天之谓也。 已而不知其然,谓之道。 宣云:「已者,既通为一,不知其然,未尝有心也。谓之道,所谓『适得而几』也。」案:此言非齐是非不能得道,以下又反言以明。 劳神明为一,而不知其同也,谓之朝三。 若劳神明以求一,而不知其本同也,是囿于目前之一隅,与「朝三」之说何异乎? 何谓朝三?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 列子黄帝篇:「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而怒。俄而曰:『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物之以能鄙相笼,皆犹此也。圣人以智笼群愚,亦犹狙公之以智笼众狙也。名实不亏,使其喜怒哉!」张湛注:「好养猿猴者,因谓之狙公。芧音序,栗也。」案:漆园引之,言名实两无亏损,而喜怒为其所用,顺其天性而已,亦因任之义也。 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是之谓两行。 释文:「钧,本又作均。」成云:「均,自然均平之理。」案:言圣人和通是非,共休息于自然均平之地,物与我各得其所,是两行也。案寓言篇亦云:「始卒若环,莫得其伦,是谓天均。天均者,天倪也。」此作「钧」,用通借字。 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 成云:「至,造极之名。」 恶乎至?有以为未始有物者,至矣尽矣,不可以加矣。 郭云:「此忘天地,遗万物,外不察乎宇宙,内不觉其一身,故能旷然无累,与物俱往,而无所不应。」 其次以为有物矣, 以上又见庚桑楚篇。 而未始有封也。 封,界域也。其次见为有物,尚无彼此。 其次以为有封焉,而未始有是非也。 虽见有彼此,尚无是非。 是非之彰也,道之所以亏也。 见是非,则道之浑然者伤矣。 道之所以亏,爱之所以成。 私爱以是非而成。 果且有成与亏乎哉?果且无成与亏乎哉? 成云:「果,决定也。道无增减,物有亏成。是以物爱既成,谓道为损,而道实无亏也。故假设论端,以明其义。」 有成与亏,故昭氏之鼓琴也;无成与亏,故昭氏之不鼓琴也。 宣云:「故,古也。」成云:「
  姓昭名文,古善琴者。鼓商则丧角,挥宫则失征,未若置而不鼓,五音自全。亦犹存情所以乖道,忘智所以合真者也。」 昭文之鼓琴也,师旷之枝策也, 成云:「枝,柱也。策,打鼓枝,亦言击节枝。旷妙解音律,晋平公乐师。」案:枝策者,拄其策而不击。 惠子之据梧也, 司马云:「梧,琴也。」成云:「检典籍,无惠子善琴之文。据梧者,止是以梧几而据之谈说。」案:今从成说。德充符篇庄谓惠子云:「今子外乎子之神,劳乎子之精,倚树而吟,据槁梧而瞑。」案据梧而瞑,善辩者有不辩之时,枝策者有不击之时。上昭文鼓琴,亦兼承不鼓意。 三子之知几乎!皆其盛者也,故载之末年。 崔云:「书之于今也。」案:言昭善鼓琴,旷知音律,惠谈名理,三子之智,其庶几乎!皆其最盛美者也,故记载之,传于后世。 唯其好之,以异于彼,其好之也,欲以明之彼。 宣云:「惟自以为异于人,且欲以晓于人。」成云:「彼,众人也。」案:「唯其好之」四语,专承善辩者言。 非所明而明之,故以坚白之昧终。 非人所必明,而强欲共明之,如「坚石」「白马」之辩,欲众共明,而终于昧,故曰「以坚白之昧终」。坚白,又见德充符、天下、天地、秋水四篇。成云:「公孙龙,赵人。当六国时,弟子孔穿之徒,坚执此论,横行天下,服众人之口,不服众人之心。」 而其子又以文之纶终,终身无成。 郭云:「昭文之子,又乃终文之绪。」成云:「昭文之子,倚其父业,卒其年命,竟无所成。」案:终文之绪,犹礼中庸云「缵太王、王季、文王之绪」也。所谓无成者,不过成其一技,而去道远,仍是无成。 若是而可谓成乎,虽我亦成也。 成云:「我,众人也。若三子异于众人,遂自以为成,而众人异于三子,亦可谓之成也。」 若是而不可谓成乎,物与我无成也。 若是而不可谓成乎?则天下之无成者多矣。当知以我逐物,皆是无成也。 是故滑疑之耀,圣人之所图也。为是不用而寓诸庸,此之谓以明。 司马云:「滑疑,乱也。」案:虽乱道,而足以眩耀世人,故曰「滑疑之耀」。圣人必谋去之,为其有害大道也。为是不用己智,而寓诸寻常之理,此之谓以本然之明照之。以上言求道则不容有物,得物之一端以为道,不可谓成。
  今且有言于此,不知其与是类乎?其与是不类乎?类与不类,相与为类,则与彼无以异矣。 如人皆执彼此之见,今且有言如此,不知其与我类乎?与我不类乎?若务求胜彼,而引不类者为类,则与彼之不类有异乎?宣云:「是,我也。」 虽然,请尝言之。 成云:「尝,试也。」 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始也者, 成云:「未始,犹未曾也。」案:事端未露。 有未始有〔一〕夫未始有始也者。 并无事端,仅具事理。 有有也者,有无也者, 言之有无。 有未始有无也者, 言未曾出。 有未始有〔二〕夫未始有无也者。 并出言之心亦未曾萌。 俄而有无矣,而未知有无之果孰有孰无也。 忽而有有言者,有无言者,然有者或情已竭,无者或意未尽。是有者为无,无者为有,故曰「未知有无之果孰有孰无也」。 今我则已有谓矣, 既显有言矣。 而未知吾所谓之果有谓乎,其果无谓乎? 未知吾所言之果为有言乎,其果为无言乎?合于道为言,不合则有言与无言等。 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释文:「殇子,短命者也。或云:年十九以下为殇。司马云:『兔毫在秋而成。』」成云:「秋时,兽生毫毛,其末至微,故谓秋毫之末也。人生在于襁褓而亡,谓之殇子。物之生也,形气不同,有小有大,有夭有寿。若以性分言之,无不自足。故以性足为大,天下莫大于豪末,莫小于太山。太山为小,则天下无大;豪末为大,则天下无小。小大既尔,夭寿亦然。是以两仪虽大,各足之性乃均;万物虽多,自得之义唯一。」案:此漆园所谓齐彭、殇也。但如前人所说,则诚虚诞妄作矣。其意盖谓太山、豪末皆区中之一物,既有相千万于太山之大者,则太山不过与豪末等,故曰「莫大于豪末,而太山为小」。彭祖、殇子,皆区中之一人,彭祖七八百年而亡,则彭祖不过与殇子等,故曰「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我能与天地无极,则天地与我并生;我不必与万物相竞,则万物与我为一也。漆园道术精妙,唤醒世迷,欲其直指最初,各葆真性。俗子徒就文章求之,止益其妄耳。 既已为一矣,且得有言乎? 何所容其言? 既已谓之一矣,且得无言乎? 谓之一,即是言。 一与言为二,二与一为三。自此以往,巧历不能得,而况其凡乎! 成云:「夫以言言一,而一非言也。一既一矣,言又言焉,有一有言,二名斯起。复将后时之二名,对前时之妙一,有一有二,不谓之三乎?从三以往,虽有善巧算历之人,亦不能纪得其数,而况凡夫之类乎!」 故自无适有,以至于三,而况自有适有乎! 成云:「自,从也。适,往也。至理无言,言则名起。从无言以之有言,纔言则至于三。况从有言适有言,枝流分派,其可穷乎!」 无适焉,因是已。 若其无适,惟有因任而已。此举物之大小、人之寿夭并齐之,得因任之妙。 夫道未始有封, 成云:「道无不在,有何封域?」 言未始有常, 郭云:「彼此言之,故是非无定。」 为是而有畛也。 为言无常,而后有畛域。 请言其畛:有左,有右, 或袒左,或袒右。 有伦,有义, 郭云:「物物有理,事事有宜。」释文:「崔本作『有论有议』。」俞云:「崔本是。下文云『存而不论』,『论而不议』。又曰:『故分也者,有不分也;辩也者,有不辩也。』彼所谓分、辩,即此『有分有辩』。然则彼所谓论、议,即此『有论有议』矣。」案:上言「有畛」,伦义非畛也。当从俞说。 有分,有辩, 分者异视,辩者剖别。 有竞,有争, 竞者对竞,争者群争。 此之谓八德。 德之言得也。各据所得,而后有言。此八类也。 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 成云:「六合,天地四方。妙理希夷,超六合之外,所以存而不论。」 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 成云:「六合之内,谓苍生所禀之性分。圣人随其机感,陈而应之。既曰凭虚,亦无可详议。」 春秋经世,先王之志,圣人议而不辩。 成云:「春秋者,时代。先王,三皇、五帝。志,记也。祖述轩、顼,宪章尧、舜,记录时代,以为典谟。圣人议论,利益当时,终不取是辩非,滞于陈迹。」案:春秋经世,谓有年时以经纬世事,非孔子所作春秋也。 故分也者,有不分也;辩也者,有不辩也。 以不分为分,不辩为辩。 曰:何也?圣人怀之, 存之于心。 众人辩之以相示也。 相夸示。 故曰:辩也者,有不见也。 不见道之大,而后辩起。 夫大道不称, 宣云:「无可名。」 大辩不言, 使其自悟,不以言屈。 大仁不仁, 成云:「亭毒群品,泛爱无心,譬彼青春,非为仁也。」 大廉不嗛, 释文:「徐音谦。」成云:「知万境虚幻,无一可贪,物我俱空,何所逊让?」 大勇不忮。 宣云:「无客气害人之心。」 道昭而不道, 以道炫物,必非真道。 言辩而不及, 宣云:「不胜辩。」 仁常而不成, 郭云:「有常爱,必不周。」 廉清而不信, 宣云:「外示皦然,则中不可知。」 勇忮而不成。 成云:「
  舍慈而勇,忮逆物情,众共疾之,必无成遂。」 五者?而几向方矣。 释文:「?,崔音圆〔三〕,司马云:『圆也。』」成云:「几,近也。」宣云:「五者本浑然圆通,今滞于迹而近向方,不可行也。」 故知止其所不知,至矣。 成云:「智不逮,不强知。知止其分,学之造极也。」 孰知不言之辩,不道之道? 不道,即上「不称」。 若有能知,此之谓天府。 宣云:「浑然之中,无所不藏。」 注焉而不满,酌焉而不竭,而不知其所由来, 郭云:「至理之来,自然无迹。」 此之谓葆光。 成云:「葆,蔽也。韬蔽而其光弥朗。言藉言以显者非道,反复以明之。」
  〔一〕「有」字,据集释本补。
  〔二〕「有」字,据集释本补。
  〔三〕「圆」,释文作「刓」。
  故昔者尧问于舜曰:「我欲伐宗、脍、胥敖, 崔云:「宗一,脍二,胥敖三国。」案人间世篇:「尧攻丛枝、胥敖,国为虚厉。」是未从舜言矣。 南面而不释然。 成云:「释然,怡悦貌也。」案:释同怿。语又见庚桑楚篇。 其故何也?」舜曰:「夫三子者, 成云:「三国君。」 犹存乎蓬艾之间。 存,犹在也。成云:「蓬艾,贱草。」 若不释然,何哉?昔者十日并出, 淮南子:「尧时十日并出,使羿射落其九。」故援以为喻。 万物皆照,而况德之进乎日者乎!」 成云:「
  进,过也。欲夺蓬艾之愿,而伐使从我,于至道岂宏哉!」尧、舜一证。 啮缺问乎王倪曰: 释文:「倪,徐五嵇反,李音义。高士传云:『王倪,尧时贤人也。』天地篇云:『啮缺之师。』」 「子知物之所同是乎?」曰:「吾恶乎知之!」 郭云:「所同未必是,所异不独非。彼我莫能相正,故无所用其知。」 「子知子之所不知邪?」 成云:「子既不知物之同是,颇自知己之不知乎?」 曰:「吾恶乎知之!」 郭云:「若自知其所不知,即为有知,有知则不能任群才之自当。」 「然则物无知邪?」 汝既无知,然则物皆无知邪? 曰:「吾恶乎知之! 成云:「岂独不知我,亦乃不知物。物我都忘,故无所措其知也。」 虽然,尝试言之。庸讵知吾所谓知之非不知邪?庸讵知吾所谓不知之非知邪? 李云:「庸,用也。讵。何也。」案:小知仍未为知,则不知未必非。 且吾尝试问乎女:民湿寝则腰疾偏死, 司马云:「偏枯。」 ?然乎哉? 案:言物则不然。成云:「泥?。」 木处则惴栗恂惧, 释文:「恂,徐音峻,恐貌。班固作眴。」 猿猴然乎哉?三者孰知正处? 民、?、猿,孰知所处为正? 民食刍豢, 刍,野蔬。豢,家畜。孟子:「刍豢之悦我口。」 麋鹿食荐, 说文:「荐,兽之所食。」 蝍且甘带, 释文:「蝍且,字或作蛆。广雅云:『蜈公也。』崔云:『带,蛇也。』」 鸱鸦耆鼠, 鸱、鸦二鸟。耆,释文:「字或作嗜。」 四者孰知正味? 民、兽、虫、鸟,孰知所食之味为正? 猿,猵狙以为雌, 释文:「猵,徐敷面反,郭、李音偏。司马云:『猵狙,一名獦牂,似猿而狗头,?与雌猿交。』」 麋与鹿交,?与鱼游。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 崔云:「决骤,疾走不顾。」 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自我观之,仁义之端,是非之涂,樊然殽乱,吾恶能知其辩!」 释文:「樊音烦。」说文:「殽,杂错也。」成云:「行仁履义,损益不同,或于我为利,于彼为害,或于彼为是,于我为非,何能知其分别!」 啮缺曰:「子不知利害,则至人固不知利害乎?」王倪曰:「至人神矣: 成云:「
  至者,妙极之体;神者,不测之用。」 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冱而不能寒, 向云:「冱,冻也。」 疾雷破山、风振海而不能惊。若然者,乘云气, 郭云:「寄物而行,非为动也。」 骑日月, 郭云:「有昼夜而无死生。」 而游乎四海之外。 三句与逍遥游篇同,「骑日月」作「御飞龙」。 死生无变于己, 郭云:「与变为体,故死生若一。」 而况利害之端乎!」 啮缺、王倪二证。
  瞿鹊子问于长梧子曰:「吾闻诸夫子, 长梧子,李云:「居长梧下,因以为名。」崔云:「名丘。」俞云:「瞿鹊,必七十子之后人。夫子,谓孔子。下文『丘也何足以知之』,即孔子名。因瞿鹊述孔子之言而折之。崔说非也。下文『丘也与汝皆梦也,予谓女梦亦梦也』,予者,长梧子自谓。既云『丘与女皆梦』,又云『予亦梦』,则安得即以丘为长梧之名乎?」 圣人不从事于务, 郭云:「务自来而理自应,非从而事之也。」 不就利,不违害, 成云:「违,避也。」 不喜求,不缘道, 郭云:「独至。」 无谓有谓, 谓,言也。或问而不答,即是答也。 有谓无谓, 有言而欲无言。 而游乎尘垢之外。夫子以为孟浪之言, 向云:「孟浪,音漫澜,无所趋舍之谓。」宣云:「无畔岸貌。」李云:「犹较略也。」成云:「犹率略也。」案:率略即较略。谓言其大略。 而我以为妙道之行也。吾子以为奚若?」长梧子曰:「是黄帝之所听荧也, 「黄」,元作「皇」,释文:「本又作黄。」卢文弨云:「黄、皇通用。今本作黄。」成云:「听荧,疑惑不明之貌。」 而丘也何足以知之!且汝亦大早计, 释文:「大音泰。」成云:「方闻此言,便谓妙道,无异下云云也。」 见卵而求时夜, 崔云:「时夜,司夜,谓鸡。」 见弹而求鸮炙。 司马云:「鸮,小鸠,可炙。毛诗草木疏云:『大如斑鸠,绿色,其肉甚美。』」成云:「即鵩鸟,贾谊所赋。」案:二句又见人间世篇。 予尝为女妄言之,女亦以妄听之,奚? 成云:「何如?」 旁日月, 释文:「旁,薄葬反,司马云:『依也。』」郭云:「以死生为昼夜之喻。」 挟宇宙, 尸子云:「天地四方曰宇,古往今来曰宙。」说文:「舟舆所极覆曰宙。」成云:「挟,怀藏也。」郭云:「以万物为一体之譬。」 为其吻合, 吻,司马云:「合也。」向音唇,云:「若两唇之相合也。」成云:「无分别貌。」 置其滑愍, 成云:「置,任也。滑,乱也。向本作汨。涽,闇也。」 以隶相尊。 成云:「隶,贱称,皁仆之类。」案:此贵贱一视。 众人役役,圣人愚芚, 芚,徐徒奔反。司马云:「浑沌不分察。」成云:「忘知废照,芚然若愚。」 参万岁而一成纯。 参糅万岁,千殊万异,浑然汨然,不以介怀,抱一而成精纯也。 万物尽然,而以是相蕴。 释文:「蕴,积也。」案:言于万物无所不然,但以一是相蕴积。 予恶乎知说生之非惑邪! 说音悦。 予恶乎知恶死之非弱丧而不知归者邪! 丧,失也。弱龄失其故居,安于他土。 丽之姬,艾封人之子也。 成云:「艾封人,艾地守封疆者。」 晋国之始得之,涕泣沾襟;及其至于王所, 崔云:「六国诸侯僭称王,因谓晋献公为王也。」 與王同筐?, 釋文:「筐,本亦作匡,崔云:『方也。』」 食刍豢,而后悔其泣也。 又借喻。 予恶乎知夫死者不悔其始之蕲生乎! 郭云:「蕲,求也。」 梦饮酒者,旦而哭泣;梦哭泣者,旦而田猎。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 觉、梦之异。 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 死为大觉,则生是大梦。 而愚者自以为觉,窃窃然知之。 自谓知之。 君乎,牧乎,固哉! 其孰真为君上之贵乎?孰真为牧圉之贱乎?可谓固陋哉! 丘也,与女皆梦也;予谓女梦,亦梦也。是其言也,其名为吊诡。 释文:「吊音的,至也。诡,异也。」苏舆云:「言众人闻此言,以为吊诡,遇大圣则知其解矣。」 万世之后,而一遇大圣知其解者,是旦暮遇之也。 解人难得,万世一遇,犹旦暮然。 既使我与若辩矣,若胜我,我不若胜,若果是也?我果非也邪?我胜若,若不吾胜,我果是也?而果非也邪? 若、而,皆汝也。 其或是也,其或非也邪? 有是有非。 其俱是也,其俱非也邪?我与若不能相知也,则人固受其黮闇。吾谁使正之? 使我各执偏见,不能相知,则旁人亦因之不明,是受其黮闇也。我欲正之,将谁使乎?黮闇,不明之貌。 使同乎若者正之,既与若同矣,恶能正之!使同乎我者正之,既同乎我矣,恶能正之!使异乎我与若者正之,既异乎我与若矣,恶能正之!使同乎我与若者正之,既同乎我与若矣,恶能正之!然则我与若与人俱不能相知也,而待彼也邪? 同彼,我不信;同我,彼不服。别立是非,彼我皆疑,随人是非,更无定论,不能相知,更何待邪?极言辩之无益。 化声之相待,若其不相待。 郭嵩焘云:「言随物而变,谓之化声。若,与也。是与不是,然与不然,在人者也。待人之为是为然,而是之然之,与其无待于人,而自是自然,一皆无与于其心,如下文所云也。」 和之以天倪,因之以曼衍,所以穷年也。 成云:「天,自然也。倪,分也。曼衍,犹变化。因,任也。穷,尽也。和以自然之分,任其无极之化,尽天年之性命。」案:此二十五字,在后「亦无辩」下,今从宣本移正。又寓言篇亦云:「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因以曼衍,所以穷年。」 何谓和之以天倪?曰:是不是,然不然。是若果是也,则是之异乎不是也亦无辩;然若果然也,则然之异乎不然也亦无辩。 成云:「是非然否,出自妄情,以理推求,举体虚幻,所是则不是,所然则不然。何以知其然邪?是若定是,是则异非;然若定然,然则异否。而今此谓之是,彼谓之非;彼之所然,此以为否。故知是非然否,理在不殊,彼我更对,妄为分别,故无辩也矣。」 忘年忘义, 成云:「年者生之所禀,既同于生死,所以忘年。义者裁于是非,既一于是非,所以忘义。」 振于无竟,故寓诸无竟。」 成云:「振,畅。竟,穷。寓,寄也。」案:理畅于无穷,斯意寄于无穷,不须辩言也。瞿鹊、长梧三证。
  冈两问景曰: 郭云:「罔两,景外之微阴也。」释文:「景,本或作影,俗。」 「曩子行,今子止,曩子坐,今子起,何其无特操与?」 成云:「独立志操。」 景曰:「吾有待而然者邪!吾所待又有待而然者邪! 影不能自立,须待形;形不自主,又待真宰。 吾待蛇蚹、蜩翼邪! 言吾之待如之。释文:「蚹音附。司马云:『蛇腹下龃龉,可以行者也。』」成云:「若使待翼而飞,待足而走,禽兽甚多,何独蛇蚹可譬?蚹,蛇蜕皮。翼,蜩甲也。蛇蜕旧皮,蜩新出甲,不知所以,莫辩所然,独化而生,盖无待也。是知形影之义,与蚹甲无异也。」案:言吾之所待,其蛇蚹邪,蜩翼邪?谓二物有一定之形,此尚不甚相合也。以上与寓言篇同,而繁简互异。 恶识所以然?恶识所以不然?」 成云:「待与不待,然与不然,天机自张,莫知其宰。」罔两、景四证。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 成云:「栩栩,忻畅貌。」 自喻适志与! 李云:「喻,快也。」自快适其志。与音余。 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成云:「蘧蘧,惊动之貌。」 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周、蝶必有分,而其入梦方觉,不知周、蝶之分也,谓周为蝶可,谓蝶为周亦可。此则一而化矣。现身说法,五证。齐物极境。
   

【来源:作者原创】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