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献经典>> 子部>> 道家类

道家类

庄子集解卷一:内篇养生主第三

繁体中文】  作者:(清)王先谦   发布:2016年06月01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顺事而不滞于物,冥情而不撄其天,此庄子养生之宗主也。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生有穷尽,知无畔岸。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向云:「殆,穷困〔一〕。」 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已,止也。事过思留,其殆更甚。言以物为事,无益于性命。 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 王夫之云:「声色之类,不可名为善者,即恶也。」二语浅说。 缘督以为经, 李颐云:「缘,顺。督,中。经,常也。」李桢云:「人身惟脊居中,督脉并脊而上,故训中。」王夫之云:「
  身后之中脉曰督。缘督者,以清微纤妙之气,循虚而行,自顺以适得其中。」深说。 可以保身,可以全生, 全其有生之理。 可以养亲, 以受于亲者归之于亲,养之至也。 可以尽年。 天所与之年,任其自尽,勿夭折之,则有尽者无尽。从正意说入,一篇纲要,下设五喻以明之。
  〔一〕「穷困」,释文作「疲困之谓」。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释文:「丁其名。崔、司马云:『文惠君,梁惠王。』」成云:「解,宰割。」 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 苏舆云:「说文:『踦,一足也。』膝举则足单,故曰踦。」 砉然向然,奏刀騞然, 司马云:「砉,皮骨相离声。」崔云:「砉音画。騞音近获,声大于砉也。」成云:「砉然向应,进奏鸾刀,騞然大解。」 莫不中音。 释文:「中,丁仲反。下同。」 合于桑林之舞, 司马云:「桑林,汤乐名。」崔云:「宋舞乐名。」释文:「
  左传『舞师题以旌夏』是也。」 乃中经首之会。 向、司马云:「经首,咸池乐章也。」即尧乐。宣云:「会,节也。」 文惠君曰:「嘻! 李云:「叹声。」 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成云:「进,过也。」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成云:「操刀既久,顿见理间,纔睹有牛,已知空郄。亦犹服道日久,智照渐明,所见尘境,无非虚幻。」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 向云:「暗与理会。」 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成云:「官,主司也。」案:「官」承上,专以目言。目方睹其迹,神已析其形。 依乎天理, 成云:「依天然之腠理。」 批大郄, 字林:「批,击也。」成云:「大郄,间郄交际之处。」郭音却。 道大窾, 郭庆藩云:「窾当为款。汉书司马迁传注:『款,空也。』谓骨节空处。」 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 俞云:「技盖枝之误。枝,枝脉;经,经脉。枝经,犹言经络〔一〕。素问王注引灵枢经云:『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支、枝通作。经络相连处,必有碍于游刃,庖丁因其固然,故无碍。」释文:「肯,着骨肉。司马云:『綮,犹结处也。』音启。」言枝经肯綮,皆刃所未到。尝,试也。 而况大軱乎! 軱音孤。崔云:「盘结骨。」 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崔云:「族,众也。」俞云:「谓折骨,非刀折。左传曰:『无折骨。』」 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释文:「磨石。」 彼节者有间, 节,骨节。 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闲,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 郭云:「交错聚结为族。」 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 郭云:「不属目他物。」 行为迟。 郭云:「徐其手。」 动刀甚微,謋然已解, 謋与磔同,解脱貌。 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郭云:「逸足容豫自得之谓。」案:田子方篇亦云:「方将踌躇,方将四顾。」 善刀而藏之。」 释文:「善,犹拭。」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牛虽多,不以伤刃,物虽杂,不以累心,皆得养之道也。一喻。
  〔一〕「络」原误「路」,据集释引俞樾说改。
  公文轩见右师而惊曰: 司马云:「公文姓,轩名,宋人。」简文云:「右师,官名。」 「是何人也?恶乎介也? 介,一足。 天与,其人与?」 司马云:「为天命与,抑人事也?」 曰:「天也,非人也。天之生是使独也, 司马云:「独,一足。」案此与德充符篇三兀者不同:介者天生,兀者人患。 人之貌有与也。 郭云:「两足并行。」 以是知其天也,非人也。」 形残而神全也。知天则处顺。二喻。
  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蕲畜乎樊中。 蕲同期。犹言不期而遇。下同。李云:「樊,藩也,所以笼鸟〔一〕。」 神虽王,不善也。 释文:「王,于〔二〕况反。」不善,谓不自得。鸟在泽则适,在樊则拘;人束缚于荣华,必失所养。三喻。
  〔一〕「鸟」,释文作「雉」。
  〔二〕「于」原误「千」,据释文改。
  老聃死, 司马云:「老子。」案:老子不知其年,此借为说。 秦失吊之, 释文:「失音逸。」 三号而出。弟子曰:「非夫子之友邪?」曰:「然。」「然则吊焉若此,可乎?」曰:「然。始也,吾以为其人也, 谓真人不死。 而今非也。向吾入而吊焉,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彼其所以会之,必有不蕲言而言,不蕲哭而哭者。 所谓「不言而信,不比而周」也。会,交际。言,称誉。言老子诚能动物,我之不哭,自有说也。 是遯天倍情,忘其所受, 释文:「遯,又作遁。」是,谓老聃。情,乃惠子所谓情,见德充符篇。受者,受其成形。 古者谓之遁天之刑。 语又见列御寇篇。德充符以孔子为天刑之,则知「遁天刑」是赞语。旧解并误。 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是帝之县解。」 释文:「县音玄。」成云:「帝,天也。」案:大宗师篇云:「
  得者时也,失者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此古之所谓县解也。」与此文大同。来去得失,皆谓生死。德充符郭注亦云:「生为我时,死为我顺;时为我聚,顺为我散也。天生人而情赋焉,县也。冥情任运,是天之县解也。」言夫子已死,吾又何哀!四喻。
  指穷于为薪, 以指析木为薪,薪有穷时。 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形虽往,而神常存,养生之究竟。薪有穷,火无尽。五喻。
   

【来源:作者原创】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