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献经典>> 专题>> 笔记>> 明人笔记

明人笔记

萬曆野獲編卷十七

繁体中文】  作者:(明)沈德符   发布:2015年05月04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秀水沈德符景倩著

桐鄉錢 枋爾載輯

兵部

○兵部

鐵冊軍

恩軍

文臣改武

邊材

南京貢船

河套

火藥

武弁殺邑令父子

項襄毅占寇

武臣好文

文士論兵

兵部郎敍功

石司馬

日本

日本和親

程鵬起

暹羅

金丹說客

沈惟敬

斬蛟記

征安南

安南納款

仇鸞談兵之舛

殺降

奇兵不可再

武弁報恩

款議有所本

蔡見菴憲使

京營操軍

兵事驟遷

尅復松山

西南諸捷

梅客生司馬

福將

進銀立兵營

名器之濫

武臣自稱

都督將軍

叉手橫杖

△鐵冊軍

【鐵冊軍】洪武二十三年。韓公李善長。以嫌自殺。上始詔部制公侯伯屯戍百戶。部幷給鐵冊。先是以功臣有大勳。各賜卒百十二人為從。曰奴軍。至是以公侯年老賜還鄉。各設百戶一人。統其衆以護之。給屯戍之印。賜以鐵冊。末云。俟其壽考。子孫得襲。則兵皆入衞。蓋防其二心。且稽察之也。於是魏、開、曹、宋、信、潁、涼諸公。西平、江夏、長興、江陰、東平、宣寧、安慶、安陸、鳳翔、靜寧、會寧、懷遠、景川、崇山、普定、鶴慶、東川、武定、瀋陽、航海、全寧、西涼、定遠、永平諸侯。皆給兵。未幾宋公馮勝、潁公傅友德以嫌死。涼公藍玉以反誅、而長興、會寧、懷遠、景川、普定、鶴慶、航海、西涼、定遠、永平諸侯。或坐藍黨。或坐舊嫌。皆得罪死。蓋鐵券山河之誓。曾不比鐵冊警衞之苛也。悲哉。

△恩軍

【恩軍】洪武二十七年。詔兵部以罪謫充軍者。名為恩軍。意以免死得戍。當懷上恩也。然是時。方以重典刑亂國。良民多坐微眚。隸斥籍。其戴恩者必無多。因思完顏季年。中原喪敗。令刺民為兵。以起亘 【 亘字原缺。校者意補。】 古之怨。名之曰怨軍。正堪與此作確對。○陸釴漫記云。遼東養馬皆恩軍。

△文臣改武

【文臣改武】張信字彥實。英國公張輔從兄也。中洪武三十二年鄉試第一。文皇初。拜禮科給事中。尋遷刑科都。永樂九年晉工部右侍郎。仁宗登極。轉兵部左侍郎。其弟輔。為信求改武階。乃調錦衣衞指揮同知。尋陞指揮使。交趾叛。率兵往剿。以功進四川都指揮僉事。又進都使。在蜀十五年。以正統十年卒於官。蓋信從鉛槧起家。居省闥者幾十年。為卿貳者十三年。徙右列握兵柄者又二十年。夫以省垣近臣。中樞政地。忽伍兜鍪。似出謫辱。乃以英國雁行。為乞恩澤始得之。且專征仗鉞。恩遇始終。抑又何耶。弇州雖紀其姓名。未詳事實。因為稍述其概。○按宋韓、范經略西夏。亦曾以雜學士換觀察使。時用兵方謀帥。事理亦宜。乃二公尚以官高祿厚為辭。終不屑受。蓋意薄之也。張信官小司馬。在宋則為樞密副使。居執政之列。而降為三衞仗士。竟恬然安之。何顏之厚。

△邊材

【邊材】文臣以勳勞開五等者。自正統王靖遠後。在天順則吳縣之徐封武功。成化則濬縣之王封威寧。一以天文兼技擊。一以騎射兼結納。然皆傾危捭闔。爵不及竟其身。而韓襄毅繼起。幷世錦衣不得襲。弘治以文治天下。縉紳無以武事見知者。正德則有太原之王晉溪。行邊制閫。俱著勞績。得封威寧。而以附麗權貴。乘時邀寵。君子所羞稱。惟王文成以理學建安攘。遂開國封。固書生之希遘矣。嘉靖初。楊邃庵以先朝勳舊故相。起行邊而無戰功可錄。其後楊虞坡出鎮入樞。功名亦如之。至末年惟滄州劉帶川。以文士奮跡。而歷踐戎行。初為吾浙之嘉湖道臣。出城游徼。而倭艇率大衆猝至。適台州解箭到。滿一船。因立橋上。與健兒十餘曹取射之。發輒洞甲。盡舟中之矢。倭始退歸。而肩髀不能舉。則骱已脫矣。隆慶初。以少司馬征廣寇曾一本。先外祖王大參。以職方郎贊其軍。見其懸一金錢於百步外。射必貫其竅。無一失者。其技真不減陳堯咨。他部曲則十得七八耳。後以御史大夫。總督薊遼。虜畏之不敢犯塞。然奢淫汰恣。帳下紀綱卒數百人。後堂曳羅綺者不下百人。每出游獵。駿騎連翩。妖童執絲簧。少婦控弓弩。服飾詭麗。照耀數里。同時有宜黃譚二華者。其將略亦相亞。今上初年。亦以督薊遼入正中樞。數年而罷。為督府時。與薊帥戚繼光者。比周如一人。然兩人俱以比材武。為江陵公所器愛。日致名姝瑰異以自固。譚又善御女術。進之江陵而驗。故得久居津要。其揮霍機變。自奉驕侈。與滄州大略彷彿。且俱享上壽。以功名終。二公之捐館不過十餘年外耳。劉名燾。譚名綸。○邊材一路。大抵自有賦授。及耑門名家。非書生讀紙上語。便可抵掌登壇者。即如唐荊川之學問。亦可稱通天地人三才矣。海內仰之如麟鳳。晚年一出。大不副人望。其撫淮陽。正值倭難。積勞中暍。盡瘁軍中。終無尺寸之效。天下有殷浩、房琯之疑焉。至以倖臣趙少保所薦議之。則過矣。近日如李見羅。其生平品望。出人數等。自負亦在留、鄴二侯之間。金騰用兵。以奏功超遷中丞。撫鄖為麾下健兒所窘。遂不及展一籌。旋以滇南殺降冒功。被白簡逮治。幾伏法而僅免。乃知王文成真天植異稟。其用兵幾同韓、白。而見羅亦以良知餘唾。妄希茅土。且兼十哲三良而有之。亦不知量矣。

△南京貢船

【南京貢船】南都入貢船。大抵俱屬龍江廣洋等衞水軍撐駕。掌之者為車駕司副郎。專給關防行事。入貢抵潞河。則前運俱歸。週而復始。每年必往還南北不絕。歲以為常。聞係文皇帝初遷北平所設。定制有深慮存焉。其貢名目不一。每綱必以宦官一人主之。其中不經者甚多。稍可紀者。在司禮監則曰神帛筆料。守備府則曰橄欖茶橘等物。在司苑局則曰荸薺芋藕等物。在供用庫則曰香稻苗薑等物。御用監則銅絲紙帳等物。御馬監則惟 【 惟字據寫本補。】 苜蓿一物。印綬監則誥敕軸。內官監則竹器。尚膳監則天鵝鷓鴣櫻菜等物。其最急冰鮮。則尚膳監之。鮮梅枇杷鮮笋鰣魚等物。然諸味尚可稍遲。惟鮮鰣則以五月十五日進鮮於孝陵。始開船。限定六月末旬到京。以七月初一日薦太廟。然後供御膳。其船晝夜前征。所至求冰易換。急如星火。然實不用冰。惟折乾而行。其魚皆臭穢不可嚮邇。余於夏月北上。曾附其舟。幾欲嘔死。偶鄰舟友人邀會文。則舫齋芳潔。不減吳下沙棠。怪問之。乃知納賂主者。盡徙貢物於他舫耳。其魚到京。始洗刷進充玉食。上頒賜閣部大臣。及經筵日講詞臣。先人時叨恩賚。次日早朝謝恩。貴璫輩雜調雞豕笋葅。以亂其氣。用以銀沙鑼餉遺近臣。侈為珍味。然實不堪下箸。亦何止海上之癖也。有一守備大璫。新赴南任。夏月忽呼庖人。責以饌無鮮鰣魚。庖人以每頓必進為言。璫怒不信。索至諦視之。始疑訝曰。其狀頗似。但何以不臭腐耶。聞者捧腹。○金陵城外臨江。舊設鰣魚廠。每打魚時。內官出視。科索百端。大為漁戶及地方之害。十年前礦稅盛行。閹人流毒。輒於寶坻縣創為銀魚廠。與南對峙。乃至冬月椎冰。令漁者跣立打捕。又課富室折乾潤槖。民不聊生。近年聞上知其弊。已革去矣。○冰鮮船在途驛騷日久。弘治初。上欲革之。以中貴人進言。祖宗時薦為重。遂得不罷。舊京土產上供寢園。即勞民亦不為過。而孝宗聖德。軫念郵傳。自節口腹至此。以視大業之責食車。天寶之貢荔子。不亦霄壤哉。今上頃年。以湖廣魚鮓不潔。斥左布政使武尚耕為編氓。蓋祖宗時食。在聖主孝思。又須虔恪。守土大吏。不舉其職。自當議罪。此又用漢世酎金失侯例。所謂先聖後聖。其揆一也。○近年龍袍船。尤為恣橫。遠出冰鮮之上。即凶惡如漕卒糧船。亦斂避不敢較。至仕紳乘傳者。為其所凌。噤不敢出聲。何況行旅。按龍衣之進。止在南京。其後增入蘇杭。初猶以鎮守中臣兼領。及世宗革鎮守。始特設內臣管織造。至隆慶登極革回。止留南京舊設者。至三年復遣太監李祐。往涖其事。至六年二月再遣。以迄於今。遂成故事。中貴以此差為登仙。其名下小閹。踞以為外府。春秋二運。往來如織矣。

△河套

【河套】成化間。虜入河套。督撫都御史白圭、余子峻等。前後請大舉蒐套。驅虜出河外。沿河築堡。抵東勝。徙民耕守其中。時葉盛為吏部侍郎。上敕盛往議。且上方略。盛上言蒐河套。復東勝。未可輕議。惟增兵守險。可為遠圖。而王越亦以為不可。上從之。弘治初。又議復套。時倪岳為禮部尚書。亦疏論邊事。略曰。建白紛紛。率謂復子受降之故險。守東勝之舊城。則聲援可接。非不善也。但二城廢棄已久。今欲城河外以為守。出孤遠之軍。涉荒殘之地。彼或徉為遁逃。潛肆邀伏。或抄掠其前。躡襲其後。進不得城。退不得歸。一敗塗地。聲威大損矣。時大虜入套未久。儘可驅逐。而當時葉文莊、倪文毅、王襄敏。俱一時名臣。其議論已畏縮如此。至嘉靖二十六年。則距成化時將八十年。去弘治五十年矣。虜之盤踞日深。我之士馬日耗。陡議大舉。人心已搖。主上亦慮萬一蹉跌。噬臍無及。以故嚴、仇之譖必得售。夏、曾之功必不成。不待智者而知也。

△火藥

【火藥】古來禦兵。唯用兵仗。故鼂錯之言曰。勁弩長戟。匈奴之弓弗能格也。即有用火者。大都乘風縱勢。如即墨赤壁是也。其大礮等物。不過曹操霹靂車之屬而已。本朝以火器禦虜。為古今第一戰具。然其器之輕妙。實於文皇帝平交趾始得之。即用其偽相國、越國大王黎澄為工部官。專司督造。盡得其傳。今禁軍內所稱神機營者。其兵卒。皆造火藥之人也。當時以為古今神技。無可復加。然亦相傳所稱大將軍蒺藜砲之類耳。弘治以後。始有佛郎機砲。其國即古三佛齊。為諸番博易都會。粤中因獲通番海艘。沒入其貨。始並砲收之。則轉運神捷。又超舊制數倍。各邊遵用已久。至今上初年。戚繼光帥薊門。又用火鴉、火鼠、地雷等物。虜胡畏之。不敢近塞。蓋火器之能事畢矣。數年來。因紅毛夷入寇。又得其所施放者。更為神奇。視佛郎機為笨物。蓋藥至人斃。而敵猶不覺也。以此橫行天下。何虜敢當之。但恐守砲者畏怯。虜未來而先放。比對陣。則藥盡。反速戰士之奔。此自來通病也。○正德十五年。滿剌加國為佛郎機所併。遣使請救。御史何鼇。言佛郎機砲精利。恐為南方之禍。則其器入中國本不久。至嘉靖十二年。廣東巡檢何儒。招降佛郎機國。又得其蜈蚣船銃等法。論功陞上元縣主簿。令於操江衙門督造。以固江防。三年告成。再陞宛平縣丞。中國之佛郎機。盛傳自此始。而儒老於選調。不聞破格用之。可歎也。

△武弁殺邑令父子

【武弁殺邑令父子】廣西總兵都督過興。召還京師。途經湖廣祁陽縣。興命其子得隆。索賄於知縣李翰。不得。杖翰幷其子釗俱死。事聞。法司擬得隆恃勢。故殺二命。擬斬而已。邑令為健兒所笞。已是怪事。乃父子俱死箠楚。寧非衣冠奇禍。何以置興不問。興尋病得伏枕死。天網嚴而國法廢矣。此成化元年事。與正統末年。都司李暠杖知州李玉事相似。

△項襄毅占寇

【項襄毅占寇】弘治元年。吾郡城中百戶陳輔者得。素以興販私鹽為業。事發革任。所聚徒黨漸衆。遂思為亂。同其父陳端。其子陳文、陳武。鳩集所部。白晝入郭。知府徐霖。踰垣遁去。遂虜郡印。劫庫藏。釋囚徒。又劫奪嘉興守禦千戶印。執千戶白鑑。殺掠吏民。盡剽城中金帛婦女。全家入太湖為寇。其勢猖獗。闔郡驚惶。意其或成大事。時正初夏。故兵部尚書項襄毅 【 忠】 。以削籍在家。為輔卜其成敗。既而曰。無能為也。今日旺神在西。而此賊乃揚兵東出。是為休門。旦夕見俘耳。俄上聞變。亟遣侍郎彭韶。領專敕巡視浙江。督責地方文武。用軍興法。事權甚重。比至無幾時。而百戶父子。皆就戮矣。項公雖名臣。不聞善風角。而奇中乃爾。信乎前輩多能。不肯炫鬻見長。如魏陽元善射。非臨用。何由知之。○彭惠安公敕中云。一應軍民詞訟。輕則量情發落。重則發巡按御史按察司問理。是時御史之體。未甚貴倨。彭以刑侍奉使。初未兼憲職。尚以屬吏待巡按如此。迨嘉興事寧後報命。乃以原官。改僉都御史。清理兩浙鹽法。始得帶憲銜。再涖吾鄉。蓋中丞雄峻。當時尤靳惜之云。

△武臣好文

【武臣好文】本朝武弁能文者。如郭定襄、湯允績之屬。皆以詩名。然不過聊以自娛耳。非敢藝壇建旄鉞也。自嘉靖間東南倭難孔熾。倖臣胡宗憲、趙文華輩。開府江浙。時世宗方喜祥瑞。爭以表疏稱賀博寵。收取詞客充翹館。胡得浙人徐渭、沈明臣、趙得松。江人朱察卿。俱荷異禮。獲厚貲。浸淫及於介冑。皆倚客以為重。漸如唐季藩鎮。至隆萬間戚少保 【 繼光】 為薊帥。時汪太函、王弇州。並稱其文采。遂儼然以風雅自命。幕客郭造卿輩。尊之為元敬詞宗先生。幾與縉紳分道揚鑣。而世所呼為山人。充塞塞垣。所入不足以供此輩溪壑。久亦厭之而不能止矣。近年蕭都督 【 如薰】 。以偏裨立功。峻拜寧夏制帥。頻更大鎮。亦以翰墨自命。山人輩作隊趨之。隨軍轉徙。無不稱季馨詞宗先生。蟻附蠅集。去而復來。時諸邊事力已絀。非戚帥時比。蕭之內人。前為楊司空女。繼為南太史妹。俱盛有嫁貲。至脫簪珥佐之而猶不給。武臣好文。自禍至此。○自隆慶來。款市事成。西北弛備。輦下皆以諸邊為外府。山人之外。一切醫卜星相。奉薦函出者。各滿所望而歸。幼年曾見故相家僮業按摩者。游宣府亦得二百金。已為怪事。今年至都。在黃貞甫禮部座中。見二三小唱。窄袖急裝若遠游者。來叩首。云謝別。問之。則乞得內召候考選名公書。往塞上也。余笑謂貞甫曰。他日必有坊曲女伴。祈公等書牘。作隴頭兒者。將奈何。貞甫曰。不然。諸邊營妓如雲。大勝京師。我却愁諸弁以此相薦。報我輩龍陽子都耳。因相與拊掌不已。邊事如此。欲武人不掊克得乎。

△文士論兵

【文士論兵】嘉靖以來。名公如唐荊川中丞、趙大洲閣老、趙浚谷中丞。皆巍科大儒。士林宗仰。然俱究心武事。又皆出詞林。足為文人生色。今上初年。如馮仰芹 【 子履】 、于完樸 【 達真】 二大參。俱真正邊材。惜乎不及大用。其次則沈少林狀元、董伯念禮部。並有聲藝苑。亦好談兵。但阨於年。賫志以沒。唯二十年來。如顧沖庵 【 養謙】 、葉龍潭 【 夢熊】 、萬邱澤 【 世德】 、李霖寰 【 化龍】 、梅衡湘 【 國楨】 。皆因四方多事。各從簪筆吮毫。時伸其彎弓擊劍之技。俱正位司馬。延世金吾。頓令措大吐氣。若穆宗朝楊虞坡、譚二華、王鑑川、劉帶川輩。又未易指數。又如今上丁亥。有一鄖撫。其人素講學兼文武才。至以王文成自命。忽為部卒譁亂。備極窘辱。既而逃入襄陽。尋冒功事發。詔徵入獄。則真尿汁諸葛亮也。

△兵部郎敍功

【兵部郎敍功】先外祖王諱俸。登壬戌進士。拜兵部主事。尋晉副郎職方正郎。又以才選贊畫。從劉大司馬 【 燾】 征海寇曾一本。成大功還。歷俸將滿九年。會議開馬市。忤高張二相。高方掌銓。出之為永州知府。尋乞身歸。後高張先後敗。起廬州知府。循資陞憲副大參。旋以病乞身。沒於家。兵部九年。無出守者。邊功未有不敍者。又忤權。高臥十餘年。時吳門太倉俱同年在政府。太倉尤莫逆交。竟不論敍往事。先外祖既不自鳴。言路亦無為稱薦者。似皆有古人風。

△石司馬

【石司馬】大司馬石東泉 【 星】 。以封貢關白下獄。時曹心洛先已久繫。正坐論石得罪者。石見之慙欲入地。曹顧慰勞有加。云各為國事致禍。何敢相尤。兩人遂締深交。且有婚媾之議。未幾石以憂死。曹為經紀其身後甚周悉。且津送其孥累。時石妻子編管粤西。正曹之桑梓也。聞曹歸里。欲緒成前議。未知果否。此一舉也。曹不失為過厚。而司馬地下。則有赧色矣。曹名學程。 【 曹名學程四字據寫本補。】

△日本

【日本】日本貢道。本從浙福二省。自朝鮮之役。我往彼來。俱從朝鮮之釜山徑渡。海面既無多。亦無湍險。至封貢事起。則直自山海關入京。日本幾成陸路通衢矣。所幸彼國安富。遠過中國。初無意內犯。向來許多張皇。真是■〈木巳〉人之憂。而朝鮮、日本。向為與國。且世通婚姻。特關白一人黷武。近已寧帖。寂不聞交兵事矣。丁職方元甫 【 應泰】 。習知其事。且目睹其奉倭正朔。遂欲乘大兵全力一舉滅之。如唐故事。且自為封五等地。不知主上仁聖。非唐文皇好大喜功者比。一時將帥。亦無有與李勣、薛仁貴伯仲者。此舉亦豈易言。且兵以義起。名為卹患救災。所以異於宣和伐遼之舉。一旦利其土地。即力能郡縣之。而使聲罪致討之。日本反得有辭於我。何以風示四夷也。丁疏醜詆東征諸文武。自邢崑田 【 玠】 以下。無一得免。邢即出師時。舉丁贊畫者。丁為此謀。與勘事科臣徐涵碧 【 觀瀾】 者協意。既而朝鮮君臣惴恐。揚言將甘心焉。丁遂宵遁。徐亦不復閱事還京。兩人俱以聽勘歸。又六年為乙巳大計。徐以不及謫。丁竟坐墨斥。丁有才氣能任事。亦楚人之錚錚者。東事奏功。十年之局已結。飲至告成。即主上亦幸息肩。以享太平。丁必欲盡沒戰功。嚴核伍籍。至為剃眉查覈之法。軍心已大離。朝鮮復加飾其罪狀。丁遂無解於朝論矣。丁之初疏。豈無數端實中師中情弊者。攻擊四起。漸增飛語。應之十餘疏而不止。益支離失實。謂之妒功生事則可。其恨之者。至云黨倭奴以壞戰局。又云。丁欲自據高嚴作夜郎王。冤矣。○日本自古凶狡。非諸國比。以元世祖威力。十萬之衆。僅三人得還。復屢招之不至。本朝入貢甚虔。雖以胡惟庸事暫絕。後仍通貢。每天朝主上新立。頒用日字。勘合可考。其嘉靖間入寇閩浙者。乃島中賊倭。如中國洋船。其國主不及知也。大抵來貢。不過利中國貿易。初非肅慎越裳可擬。故或踰期不至。中國亦不詰責之。正合來不拒去不招之義。石司馬乃欲以封貢縻之。保其為忠臣孝子。愚矣。李宗城以臨淮勳衞。銜命渡海。欲借此以復先世曹國公故封。石司馬亦面許之。甫至朝鮮。即令沈惟敬執櫜鞬庭趨。旋為沈部下計怵。盡棄節印。單騎遯入關。貽笑遠人。賴上恩慈不誅。又三年而丁、徐之事繼之。狼狽脫走。跡同亡虜。豈止委君命於草茅。其辱國甚矣。石之負乘不待言。其初蘭溪在首揆。亦不得辭責。

△日本和親

【日本和親】李如松家塾師諸龍光。故浙江餘姚人也。受李氏恩豢已久。後復多所需求。李氏父子漸疎外之。龍光積忿未發。會如松奉征倭之命。先勝於平壤道。後敗於碧蹄館。久戍朝鮮。而封貢議起。如松頗附會文帥宋應昌。及本兵石星。速成其事。以結東征之局。此實情也。一時抑和主戰者。議不得伸。漸謂軍中行賄媚倭。至甲午四月。且有和親結好之說。龍光遂借以傾李氏。上急變告如松私許日本與天朝和親。御史唐一鵬等信之。遂露章劾如松。幷東征在事諸臣。科臣喬允。因而和之。上命訊之。實無此事。下龍光究問主使之人。不得。法司擬以杖譴。上大怒。先命立枷。後遣戍。不數日遂死三木之下。按古來北虜與中國和親。唯漢唐有之。未聞島夷敢萌此念。若云日本願獻。則高麗進其國女子。在祖宗朝自有事例。似亦可許。至於公主下降。則納幣賜敕。宴使定期。古來一有故事。軍中安能偽飾以欺外夷。況倭奴狡猾。為諸夷第一。非沈惟敬輩所能籠絡。造為此說者。皆出東征失志游棍。流謗都中。而言路一二無識者。遽登之白簡。至紛紛為諸龍光訟冤。辱朝廷而羞士大夫。真可痛恨。于文定與石司馬私恨。遂記之筆麈以為信。然失國體矣。○封事初壞。李宗城逃歸。上命急遣一科臣往。而皆憚行。羣起諫止。上意已怫。會曹學程有和親割地之說。聖怒遂不可解。錮獄十年而始釋。蓋鮮倭本與國。其婚姻乃恒事。但訛云天朝。則可恨矣。

△程鵬起

【程鵬起】關白侵朝鮮事起。建白者。章滿公車。石司馬以集衆思為名。多所采納。其可哂者。如張念華冏卿 【 文熙】 。議集浙、直、福、粤瀕海四省之兵。入海搗日本之巢。已為悠繆不經之甚。旋為言路所駁。謂其騷動江南。罷不行矣。有一妄男子程鵬起者。求往海外暹羅國借兵。以攻關白。可令回師自救。以解朝鮮之困。石司馬大喜。以為奇策。即請於上。加參將職銜。給餉召募。其寮掾二十人。皆無賴椎埋輩也。並授指揮。充中軍旗鼓等官。先入朝鮮。約會師之期。索其賂數萬。至閩廣造船募兵。費餉數十萬。俱匿入槖中。盤桓海上不發。始為言者論罷輟行。後石得罪。田東洲 【 樂】 秉中樞。捕程笞數十。論戍逃歸。至今往來南北。攜數十女優。及惡少數輩。遇豪家即令演劇。以博纏頭。間有挑之者。旋使薦枕。連宵閱日。恬不知恥。又遍拜薦紳名公稱弟子。余嘗遇之廣坐中。歷指其扮戲諸婦曰。此為鄒爾瞻老師所愛。此為顧叔時老師所賞。以一漏網健兒。汚衊賢者至此。而薦紳先生。無一呵叱之者。異哉。

△暹羅

【暹羅】倭事起時。有無賴程鵬起者。詭欲招致暹羅。舉兵搗其巢。以紓朝鮮之急。其說甚誕。一時過計者。又恐暹羅入境。窺我虛實。且蹂踐中華。于穀峯宗伯。時在春曹。極訕笑之。以為茫茫大海。不知暹羅在何方。所云調征者已可笑。乃又憂其入內地。此待其來時。再議之可也。其言似是。然暹羅實與雲南徼外蠻莫、及緬甸相鄰。陳中丞用賓撫滇、嘗欲與協力圖緬。夷為郡縣。可得地數千里。事雖無成。然其國濱海。而可以陸路通。無疑矣。程鵬起泛海求援。固屬說夢。即于公譏詆亦未得肯綮。于久為禮官。暹羅為入貢恭順之國。其道里圖經。何以尚未深究。

△金丹說客

【金丹說客】金丹者。吾邑諸生也。素以舌辨見稱。微有拳勇。時蔣洲等。入海游說未歸。當事俱憂之。募能再往者拜官。丹出應募。成約而歸。胡司馬嘉其功。即以都閫題請。丹時本業已荒。遂就右列。歷官閩參將。中白簡歸。用降汪徐諸酋勞。敍功得世本衞副千戶。丹為先大父客。余幼時尚識之。其子病廢不能襲。其孫貧而無賴。非承勇爵者。黃雖尚存。已付高閣。然較之蔣洲輩。不蒙寸賞。已為優矣。

△沈惟敬

【沈惟敬】沈惟敬。浙之平湖人。本名家支屬。少年曾從軍。及見甲寅倭事。後貧落。入京師。好燒煉。與方士及無賴輩游。石司馬妾父袁姓者。亦嗜爐火。因與沈善。會有溫州人沈嘉旺。從倭逃歸。自鬻於沈。或云漳州人。實降日本。入寇被擒。脫獄。沈得之為更姓名。然莫能明也。嘉旺既習倭事。且云關白無他意。始求貢中國。為朝鮮所遏。以故舉兵。不過折柬可致。袁信其說。以聞之司馬。惟敬時年已望七。長髯偉幹。顧盼燁 【 燁字原缺。據寫本補。】 然。司馬大喜。立題授神機三營遊擊將軍。沈嘉旺亦拜指揮。與其類十餘人充麾下。入日本。司馬既以封貢事委之。言無不合。言路交攻。不為動。沈留釜山年餘。廷遣制使二人往封。以惟敬為宣諭使。偕渡海。臨淮李小侯既逃。朝命副使楊方亨充正。即以惟敬為副使代之。過海至山城州。草草畢封事。而倭留朝鮮者。終不去。貢事亦不成。石司馬以違旨媚倭下獄。沈為督府邢司馬捕至京論斬。妻子給功臣為奴。惟敬無子。妻為南妓陳淡如。少亦知名。時已老矣。沈誅後。部曲星散。淡如與嘉旺。俱不知所終。○惟敬渡海時。余家有一舊僕隨之。及還。云日本國多風。四時皆然。四面皆至。所謂颶風也。俗好樓居。至十餘層。而又不善陶埴。即王居亦以茅覆。故易敗。亦易成。土俗與舊傳略似。唯所譚用箸最奇。其俗侈於味。強半海錯。中國所未名者。每宴會。雖黃白雜陳。不設匕箸。臨食則侍奴取小材長尺許者。對客削成札。人置一雙。既餕。便對客折之。不復再用。每堂廡間。必設箸材半楹。以備朝夕供具。日必再浴。不設浴鍋。但置密室。高設木格。人坐格上。其下熾火。沸湯蒸之。肌熱垢浮。令童子擦去。然後以水從頂灌之。大抵其好潔如此。

△斬蛟記

【斬蛟記】關白之犯朝鮮。朝議傾國救之。時宋桐岡 【 應昌】 。以少司馬督師專征。宋無閫望。能大言。次年將內計。有物色之者。因力任東事。大司馬石東泉主之。內閣則趙蘭溪暫代首揆。唯石是聽。特遣二主事贊畫。皆妙選才望。賜四品服以往。宋亦加服一品。得僇副帥以下。事權特重。後碧蹄館敗歸。師遂不振。次年癸巳。一贊畫者。以拾遺論罷。其人故耆夙名士。為太倉相公門人。號相知。意其能援手。時競傳關白已死。遂作一書。名斬蛟記。首云關白平秀吉者。非人亦非妖。蓋蛟也。漏刃於旌陽。化成此酋。素嗜鵝。在朝鮮時。曾謀放萬鵝於海中。關白恣啖。因得剚刃。而主之者。曇陽大師也。記出。遠近駭怪。其同邑先達。遂作闢蛟記詆之。以快宿隙。究之關白實未死。此君亦未得出山。而太倉相公曾見此記與否。皆未可知也。○斬蛟之記亦有所本。潘璽卿雪松 【 士藻】 。馮司成癸未所錄士。滯符臺十年。在京偕諸名士立講會。每云吳猛鎮鐵柱宮。實多遁去者。許真君約後千年。當生八百散仙。馘此孽魔。今正其時矣。我為一人。與某某等皆同列。余師司城公。亦其一也。京師信之。競求附仙籍。潘一同年素不預講。亦遙隸羣真。起大宅埒王公。云拔宅上昇時。勿令貲產有所遺。司成見而姍笑之。又袁中郎為吳令時。與彼中一名公交厚。名公素以聖人自命者。每論事。輒云如來如此說。大士與我商略。亦如此說。其他稱引果位不勝紀。袁談及必撫掌不已。又屠緯真在湖上。一日忽對余曰。昨日吾解一大紛。關壯繆、蘇文忠各來枉顧。二人素未識面。偶蘇舉曹劉並稱。壯繆震怒。謂小子何敢辱吾兄。至與阿瞞伍。蘇爭之甚不服。兩相搏鬬不休。若非余力解。則東坡飽老拳矣。屠為予父執。第俯首匿笑。不敢對。大抵才士失職。往往故為夸誕。以發舒胸中磊塊。不足信。亦不足哂也。

△征安南

【征安南】嘉靖初年。安南久踰貢期。又侵奪廣東欽州四峒。朝議欲問其罪。時王文成新起征田州。威名甚重。桂文襄暴貴用事。諷王乘兵力取安南為己功。王不應。恚甚。嗾人論之。奪其世爵。時湛甘泉亦附桂力主恢之說。王禍遂不可解。 【 時湛甘泉至不可解共十八字。據寫本補。】 ○又數年安南尚不賓。時閩人林希元者。為欽州知州。林故名士。從卿寺外謫。負才不得志。乃上言安南可取狀。凡六疏猶不止。時夏文愍新登首揆。林同年也。以保境息民為言。林說遂不行。僅勒莫登庸歸四峒。獻代身金人。遂罷兵。林鄉人李默。移書戲之曰。欽州非用武之地。君面亦非封拜之相。蓋譏林貌寢也。夏貴溪不欲用兵。亦謀國遠慮。迨其後議復河套。又力主其事。致陷重辟。蓋貴寵已極。復思以書生開茅土。此與桂安仁同一肺腸。即張永嘉當局。曾議恢復大寧三衞故地。使其說果行。亦必至僨轅取禍矣。○安南議起。時太師武定侯郭勳。欲因以希上賞。奏請勒禁兵及各路師待發。已得旨。獨戶部左侍郎唐冑力諫。有七不可之說。且云。太宗以黎李犂弒篡。殺使臣。諸大罪討之。兵已壓境。猶遣行人朱勸。許其贖罪。及不悛而後滅之。求陳氏後不可得。乃郡縣之。仁宗每以為恨。至宣德再叛。楊士奇等舉先帝遺意。以聞宣宗。亦曰皇考追憾此事。時形慨歎。朕屢聞之。遂決意棄焉。世宗聞其說。亦為心動。時咸寧侯仇鸞、尚書毛伯溫等奉命。兵餉已集乃遣禮部尚書黃綰往諭。其後莫登庸服罪。罷兵而還。卒用冑策。其全中國生靈多矣。今上癸巳甲午間。日本侵朝鮮。至調天下精兵。夷漢俱擾。卒不得要領。而海內物力已竭矣。使有唐冑其人。當不至此。袁中郎論朝鮮事云。譬如鄰人自相訐訟。我乃鬻田宅。賣兒女。為之佐鬬。不亦惑乎。斯語可念。

△安南納款

【安南納款】安南在本朝。凡三征而三定之。人知之矣。不知元世祖時。亦征之凡三次而後輸服。特未及郡縣之耳。初征時。故宋陳尚書子丁孫。及其壻梁奉御。蘇少保子蘇寶章。及趙孟信葉郎將等。俱降附。蓋宋遺臣逃異國。不特陳宜中入占城也。陳日烜在元世祖朝。僭國號大越主。憲天體大明光孝皇帝。更名陳威晃。年號紹寶。元兵陷其國都而歸。本朝自宣德棄地後。尚修朝貢。嘉靖初。莫登庸篡黎氏自立。亦建國曰大越。改元明德。禪位於子方瀛。改元大正。分所部為十三承政司。以擬天朝之布政。各立憲察司。以擬按察。又各立總兵使司。以擬都司。及上赦之。革其王號。降封方瀛子福海為安南都統使。賜以銀印。秩從二品。其十三司改為宣撫。然而仍帝其國。不用所賜印。且名入貢曰交鄰。其後不復守三年入貢之約。且侵粤西無虛日。蓋自漢及六朝以後。專制一方。屢服屢叛。夷方之難制。未有及之者。○元時獻代身金人。以精金為全軀。以大珠為兩目。但不知莫登庸嘉靖間所獻。其製何若。又安南人自稱其國為阿南國。至今尚然。福海死。子宏瀷嗣。嘉靖末年瀷歿。子莫茂洽嗣。後溺死。其國漸亂。莫氏相傳凡五十餘年。至今上初年。而黎氏又興。先是黎譓為莫登庸所篡。其子寧猶奉黎祀。又三世為黎惟邦。與其故臣鄭松協謀。起兵誅滅莫氏。盡復故土。惟邦死。黎惟潭立。始以情事上聞。且進代身金人。以求封號。時萬曆二十五年也。上嘉其意。封都統使。如嘉靖故事。別鑄印以賜之。又七年而惟潭死。子惟新襲位。不告哀。不入貢。亦不請封。詔命詰責之。始以年幼初立。國內逆賊搆亂為辭。上命姑貸之。仍許通貢。封爵如其父。再請給印。時屢勘無他。乃又賜以新銀印。上表謝恩。貢奉如期。較先朝更恭順云。

△仇鸞談兵之舛

【仇鸞談兵之舛】仇鸞自庚戌秋虜入。得上寵。比壬子追僇。恰二年耳。其間意氣之驕盈。議論之舛謬。概難枚舉。即如辛亥六月。虜報漸急。鸞奏請欲自領京兵MB迎賊。而以邊兵分遣附近。追剿零賊。且許軍馬食民田禾。大學士嵩乃言。今歲調遣到邊兵。以其慣經戰陣。全賴入衞京師。今却遣兵出外。以待零賊。而用京兵MB以迎大賊。臣等莫喻其意云何。又行軍紀律。有擅取一物者即斬。寧使虜過。田苗食盡。必不可下此一令。會禮卿階亦言之。得旨允行。七月鸞又請借民田車。以備戰守。上曰。去歲造完戰車。專備禦敵。如何又取民車。益增騷擾。不允行。蓋建白乖謬。而君相俱疑厭之矣。是年鸞出行邊。惟督臣與雁行。即巡撫亦僉坐。不敢具賓主。若兵備則竟隅侍。鸞晏然受之。人謂其器滿將覆矣。○初仇與嚴共事。夏曾得志。情若父子。既已同諸大臣入直撰玄文。遂擬郭勛故事。欲擠嚴而獨擅大柄。嵩始恨之。而仇亦密以嵩父子貪橫事上聞。其說幾行矣。嚴乃益結徐共排鸞。因其死。遂合謀使陸炳發其陰事。以至夷滅。是時嚴、徐尚未有隙。弇州獨歸誅鸞之功於徐。未必盡實。然實錄中亦云。徐階密疏鸞通虜誤國狀。上始驚。收其兵權。鸞因悸死。未知何據。

△殺降

【殺降】嘉靖丙辰。倭酋請降。時督帥為胡襄愍 【 宗憲】 。許以不死。已上疏於朝。既而有流言。謂賊首汪直、汪五峯者。與胡少保俱徽人。潛通重賂。貸其族誅。胡悸懼無策。趙文華正以少保視師。勸胡追還前疏。盡改其辭。汪酋輩遂俱授首。近年壬辰。寧夏之事亦然。初哱承恩受圍既久。乃請降於監軍御史梅衡湘 【 國楨】 。亦許貸其命。且授以官。承恩欣然。斬劉東陽諸叛賊以獻。既而督臣葉龍潭 【 夢熊】 。媿功非己出。決策誅之。遂俘之朝。寸磔於市。梅恨甚。有詩曰。棄甲拋戈滿路旁。家家門外跪焚香。軍門忽下坑降令。關市翻為劫奪場。計就平吳王濬老。謀成返晉介推藏。山中黃石休相問。已乞仙人辟穀方。其怨悱可知矣。自古殺降必非陰福。然汪、哱之流毒南北。即戮之非過也。

△奇兵不可再

【奇兵不可再】戚少保 【 繼光】 。初以征倭至江南。命士卒於山中習放鳥銃火鼠之屬。適林莽中有羣猴。見而竊效之。久之。猴之技勝於人矣。一日倭大至。而戚兵少。度與戰必不利。乃匿勇壯於隱處。而以輕銳挑之佯北。先擲諸火器於山■〈山奥〉內。倭之追者尋至。猴見髠跣橫行。不類所習覩。疑為異獸將噬之。爭燃火發砲。倭大駭狂奔。死者枕籍。伏兵四起。遂獲全捷。往丙戌丁亥間。顧沖菴 【 養謙】 撫遼左。俘得海上零倭數十。皆貸命以實行伍。私念大虜目。未識島夷。可以奇勝之。一日報虜騎入犯。命諸倭仍故裝匿中軍。候戰酣時。忽執刀跳躍齊出。虜驚未定。則霜刃及馬足。皆踣仆就戮。餘騎迸散。顧因以奏功。他日虜再入。復命如前法赴鬬。遂無一人還者。蓋虜奴知其技止此。已先為備矣。乃知田單之牛。劉尋之驢。俱已陳芻狗。再用未有不敗者。如戚少保出奇。真堪大噱。

△武弁報恩

【武弁報恩】錢寧微時。受知於右都督毛倫。後倫坐劉瑾黨。論永戍。揭黃停襲。迨寧用事。為之夤緣赦罪為編氓。比倫死。其子毛錦請襲世職。兵科給事潘勛駁之。謂倫因壻楊玉。入劉瑾黨。朋奸亂政。即十世不可宥。其祖職萬無可繼之理。蓋玉與張文冕等。俱瑾第一用事羽翼。已駢斬於市久矣。至是寧勢熏灼。擅回天之力。請於上命。錦仍襲指揮使。以報倫知遇焉。嘉靖間。曾司馬銑以復套事見法。其愛將李珍者。榆林人也。先為遊擊將軍。坐法貶行伍。曾愛其能。從徒中超復故官。曾得罪後。分宜相憾之不已。又欲羅織殺其子淳。令人劾珍尅侵軍餉數萬餽淳。浼其入京賂要津。比逮至。拷掠窮治。備極五毒。終不承銑子受贓事。法司乃止坐珍減餉論死。而淳得免。若珍者不知何如人。然以死存孤。使曾氏不至夷滅。庶幾有國士之風。錢寧罪惡。死不足贖。亦能不負恩地。曲報知己。俾延世爵。其善亦豈可沒。今之士大夫讀書知理義者。有愧武人多矣。○李珍。尋以庚戌虜警。赦出復用。至大將。

△款議有所本

【款議有所本】隆慶四年。北虜俺答。失其孫把漢那吉。時高中元在閣。王鑑川在邊。議還之以易叛人。初甚譁。而後卒得成功。其論雖創。實有所本。宣德十年。北虜脫火赤等三人歸附。言其酋朵兒只怕。率騎三千。近在涼州。失其甥卜曾罕虎里。乞還之。時皆不之信。先是朵兒只怕。從和寧王阿魯台歸附。已拜為都督。阿魯台為也先所敗。朵兒無依。常寇涼州。其甥為邊將所獲。故遣使求款。上與兵部尚書王驥議。謂宜遣人招撫。乃敕邊將。同脫火赤等往諭。但盡歸涼州所掠人口。亦還爾甥。若萌異心。妻子不保矣。後果如所策。高中元豈先具此藳於胸中耶。抑暗合也。若嘉靖末。宣大總督楊順之。納淫婦桃松於寨。致虜大入。相嵩居內。遂欲棄大同右衞。真無策矣。

△蔡見菴憲使

【蔡見菴憲使】隆慶間。北虜效順。各鎮議馬市講款。虜酋俺答。貢馬至宣府。其妻三娘子者。專虜中事。時蔡見菴 【 可賢】 憲使。備兵陽和。正同督府宴犒於城上。蔡少年登第。丰姿白皙如神仙。三娘子心慕之。在城下請於督府曰。願得兵道蔡太師至吾營中。一申盟誓。以結永好。蔡出城至其營。正奉湩酪為壽。忽以精騎數十。擁蔡北去。塞上大駭。欲追。然諸砦俱安堵。未敢遽議剿。數日後。仍送蔡入城。則虜婦已薦寢於毳帳數夕矣。自此邊塵不驚。西陲寢烽者數歲。蔡坐此。被議罷歸。三娘子每至邊。輒以蔡為問。一時推轂者亦衆。因再起再廢。至壬辰夏。劉哱之亂。言者復以邊才薦。又用為寧鎮河西道。既奏功。進大參。又以言歸。甲午再起遼東。未久仍被議去。而蔡亦暮年矣。閼氏自獻。邊臣不能守慎獨之戒。於廉隅或稍妨。而威重亦未失。遽遭吏議。而屢蹶不振。惜哉。

△京營操軍

【京營操軍】京師禁兵。號稱數十萬。然皆尫弱。又大半頂名。無一能操戈者。嘉靖庚戌。虜薄都城。戒嚴固守。至不任登陴。後趙大洲 【 貞吉】 相公。有分營操練之議。竟無寸效。頃年庚寅。曾健齋 【 乾亨】 為光祿少卿。故以御史外謫。有伉直聲。議欲選三大營。幷罷諸弁不任事者。此疏初傳。京城洶洶。曾不知也。時光祿兄見臺 【 同亨】 為工部尚書。一日入朝。為無賴武弁數百人。擁其輿。訴且詰。至於詬詈。幾碎其衣冠。急避得免。蓋誤傳草疏者。為司空也。使其得請允行。必有領軍張彝之變。俯仰古今。可為浩歎。

△兵事驟遷

【兵事驟遷】嘉靖間不次用人。如議禮張桂諸公不必言。從倭虜事起。西臺中則有王思質 【 忬】 。以御史庚戌守禦通州功。陞僉都御史。既而倭事起。胡梅林 【 宗憲】 。以浙江巡按御史。陞僉都撫浙。此皆兵事驟興。難拘典制。若通政趙甬江 【 文華】 。出視倭警。歸而報曰。旦夕且平。未幾倭大熾。懼上譴責。乃告訐吏部尚書李古沖 【 默】 。出題謗訕。上大悅。從工部侍郎。直陞尚書、太子太保。仍出視師。則人人切齒。抑不可比於軍興矣。此後登進遂少有超異者。惟隆慶間張學顏。以山東副使陞僉都。撫遼東。劉應箕以山西副使陞僉都。撫大同。吳兌以河南副使陞僉都。撫宣府。雖以才望。亦出高新鄭掌銓。報宿知也。至今上乙酉。陞薊州兵備副使顧沖菴 【 養謙】 。為僉都撫遼左。則以邊才素著。庚寅陞蘇松兵備副使李養愚 【 淶】 為僉都撫應天。則以先朝直臣。此後不多見。至壬辰寧夏功成。監軍御史梅衡湘 【 國楨】 。當不次大用。然猶先轉太僕少卿。尋以僉都撫大同。蓋當事者猶斤斤惜名器。稍迂其途以酬功。而御史逕超僉堂。遂絕響矣。

△尅復松山

【尅復松山】陝西邊防。以弘正之失河套。為第一要害。次則嘉隆間之失大小松山。皆關右虜族內犯。最緊巢穴也。河套在寧夏鎮。自夏文愍、曾襄愍被禍以來。無人敢再議。今則以為必不可復。且必不宜復矣。唯松山在甘肅鎮。自為虜寇賓兔所據之後。內地僅有一綫之通。先朝西方名將如馬芳。濱死猶以不及恢復松山為恨。近日萬曆戊戌。三邊督臣李次溪 【 汶】 。甘肅撫臣田東州 【 樂】 。甘肅總兵達雲。道臣劉敏寛等。厚集夷漢將士。盡銳剿殺。虜衆舉族遁去。大小松山盡入版圖。建築城堡。以蘆塘等城屬固原鎮。紅水河等屬臨洮鎮。河壩嶺等處屬甘肅鎮。其地東阻黃河。北控寧夏之賀蘭山。西南連接莊羌蘭靖諸邊。延袤千餘里。號為沃土。於是甘肅千四百里之衝。俱安枕矣。功狀條上於朝。再覈得實。李田俱晉宮銜。蔭世襲錦衣。達雲外衞世千戶。其賞似未足酬勞。今上武功雖盛。此役尤為俊偉云。

△西南諸捷

【西南諸捷】今上用兵西南。大抵多捷。如萬曆乙亥。四川之平九絲。拓地幾千里。時大將為劉顯。癸未之緬甸大酋莽瑞體反。糾隴川酋岳鳳同逆。鳳為遊擊將軍劉綎所擒。俘獻闕下。綎即顯之子。後屢為大將。又越三十七年歲乙未。為楊鎬所紿。戰歿於遼左。當俘鳳時。申許二相。俱峻加三孤。又如萬曆癸巳。緬酋多俺又反。陳用賓擒斬之。萬曆丁酉。順寧府土酋猛廷瑞。大候州土酋奉學叛。討滅之。各改流官。萬曆丁未。隴川酋多安民又叛歸緬。滇兵亦舉平之。此皆雲南一方事。至川黔之滅播川。平苗仲。亦無不如意。惟近日東北用兵。竭天下之力。聚三大帥數十萬衆。盡沒遼水。坐成厝火燎原之勢。差為不競耳。昔唐文皇芟刈羣雄。手定率土。獨困於東方莫離支一小醜。近事亦略似之。

△梅客生司馬

【梅客生司馬】麻城梅客生 【 國楨】 大司馬。少登公車。高才任俠。其中表劉思雲 【 守有】 。亦大司馬 【 天和】 孫。時領緹騎。與江陵、吳門二相相暱。而好文下士。梅每游京師。輒以羽林衞士給之。因得縱游狎邪。如杜牧之為淮南書記時。嘗題詩倡館。有門垂夜月梨花冷。簾捲東風燕子寒之句。為時所膾炙。後至癸未始登第。齒已長矣。出為邑令。入西臺。會劉哱倡亂。朝廷大震。乃上疏力薦遼帥李如松往討。而請身監其、軍。至則親擐甲冑。當矢石。屢挫賊鋒。鎮城窘急。亦自相魚肉。獻賊自贖。因奏功還。峻遷中丞。開府雲中。以至右都御史。贈今官。如松在環衞。故與梅為方外之游。握手銜杯。誓以功名各自奮。果不負所期云。如松後以遼帥戰歿。梅亦終保身名而卒。○如松為寧遠伯成梁長子。有弟如柏、如楨、如樟、如梅。皆至大帥。俱善以酒色苞苴籠致縉紳。有徽州謝存仁號太涵者。為遼陽道參政。如梅為鎮帥。出其愛妾一幅畫者。與角飲。謝酒酣相娛謔。立遣輿贈之。其人固燕市娼。以美冠都下者。兄弟才術。大都不出此。今楊中丞滄嶼 【 鎬】 撫遼時。亦與如柏結義兄弟。曲宴私覿。大抵如前。所云建□匪茹。楊從田間起督師。以大兵四路出關。如柏時以遼帥起廢於家。楊請於朝。使將中軍。以為功在漏刻。為李氏茅土地。既知事不就。陰檄如柏率部全師歸。杜劉二帥不知其旨。第奉令尅期深入。救援路絕。隻輪不返。李成梁始起遼東。不為無功。至是一敗不復。亦皆如柏之力。楊李俱論斬。如柏死獄中。士大夫素以豪傑自命。不幸為此輩所豢誘。入其彀中。究至誤身以誤天下。悲夫。○先是援朝鮮時。蔚山之戰。城已垂尅。因楊鎬欲李如松居首功。不許南將先入。下令退還。倭衆乘之。天朝全師俱潰。識者恨之。

△福將

【福將】古云。薄福之人。不可與共功名。此語信然。李少師 【 于田】 。身長八尺。腰腹十圍。望之知為巨公。播事正亟。用為制帥。一鼓滅之。會以憂歸。而運道告梗。旋從苫次起治河。因開泇河。為百世利。其舉動安詳。語言敏贍。又粹然文士也。己酉遼東邊事漸棘。時李已秉中樞。余妄獻一議。謂當亟將遼地改為郡縣。使文吏得展其才。專其責。且使武弁亦嚴。刀筆吏不敢恣橫如舊時。而靉陽寛奠清河外諸要地。為撫臣趙楫、鎮臣李成梁擅行割棄者。亦可從此清出。李大喜。是其說。而事體重大。衆議未諧。議因中格。此舉果成。亦不足為遼重輕。而此公處心聽採。亦見一斑。使其今日在事。遼事未必敗壞至此。如天之不憗遺何。播奏凱後。上欲踐初約。封以世伯爵。首揆沈四明力沮之而止。○少師乙巳年從濟上憂歸。而安氏爭地。事久不決。李從苫次抗疏。謂播地寸尺不可授安。且悔當時不盡一時兵力。幷安氏滅之。蓋才大氣銳。自不以縣遼為非也。

△進銀立兵營

【進銀立兵營】丁酉戊戌間。礦稅盛興。奸人輩競為欺罔。己亥三月。有福建福清縣舉人林章者。同百戶王官。把總徐希昌等。上疏乞於淮南一帶。買鹽行引。又求於大江天寧州黃天蕩二處。養兵以防寇盜。且進銀一萬三千兩以嘗上。時閣臣憂之。上疏直云。大江之中浩渺賊藪。此輩欲得之為巢穴。以聚衆起事。其志不小。上允其奏。逮諸人下詔獄治之。則此萬餘金。乃揚州監生代出。而林章主其議以上疏。法官恨之。相繼死狴犴。全盛之世。主上偶計刀錐。羣小遂借以售奸。名在賢書者。亦思盜兵逞志。言利之害至此。

△名器之濫

【名器之濫】宋時雜技異途。亦有虛銜。如某州醫學助教之屬。以優假閭里中雜流耳。惟本朝則凡醫人出入貴家者。輒求得告身。稱太醫院吏目。門下奴目客。則稱禮部鑄印局大使。遂儼然銓曹選人矣。又如武途雖云雜冗。乃兩都元樞。以劄付餉親友。初猶名色把總耳。今乃不書都司。則書守備矣。初猶一二人。近來普天皆是矣。夫都閫係正二品大帥。國初列方伯之上。守備專制一路。領敕行事。此豈兵曹得給劄除授乎。昔至德間。大將軍告身。纔易一醉。宣和間。朱勔家奴。皆拜橫行刺史。衣金紫。行酒炙。無乃似之。但其時何時也。

△武臣自稱

【武臣自稱】往時浙弁牛姓者。官副總兵。上揭張永嘉相公。自稱走狗爬見。其甥屠諭德 【 應峻】 恥之。至不與交。然此右列常事耳。江陵當國。文武皆以異禮禮之。邊將如戚繼光之位三孤。李成梁之封五等。皆自稱門下沐恩小的某萬叩頭跪稟。又何怪於副將之走狗耶。

△都督將軍

【都督將軍】古人都督之名甚輕。如賈充伐吳。其帳下都督周勤 【 勤原作覲。據晉書列傳第十賈充傳改。】 見錄充入一徑。蓋不過牙門列校之屬耳。然其時。即充已有都督秦涼諸軍事之拜。出為方鎮大帥。自是六朝皆然。至隋唐因有某州都督。遂為郡牧正任矣。宋世以宣撫使為兵官第一。得斬節度使以下。其後又以宣撫不足重。加宰相呂頤浩為都督。而張浚因之。乃至中書三省。亦奉行其文書。而尊寵古今無匹矣。本朝以此銜為右列流官之冠。其秩正一品。而同知從一。僉事正二。超六卿之上。其貴幾埒晉唐。此後因以為正總兵官帶銜。未幾而副將亦得之。遂櫜鞬而趨走於撫院之庭。又何論制府。至嘉靖之末。馬芳以遊擊奏功。世宗特加右都督。則偏裨亦領此秩。愈不足重矣。若將軍。則秦漢以來乃制將軍號。其後名稱漸繁。不可僂指。本朝以鎮國將軍為正一品。以待宗室郡王之支子。次則輔國奉國。而大帥之掛印為將軍者。如鎮西、征西、征虜、平虜之屬。尚是雄任。若龍虎驃騎以下。則為二品至五品散官。姑為美稱而已。其最猥下者。則殿廷侍衞之大漢。擺列之紅盔。亦以市井丐乞得稱將軍。而賤極矣。

△叉手橫杖

【叉手橫杖】今胥吏之承官長。輿儓之侍主人。與夫偏裨卒伍之事帥守。每見必軃袖撒手。以示敬畏。此中外南北通例。而古人不然。如宋岳鄂王初入獄。垂手於庭。立亦欹斜。為隸人呵之曰。岳飛叉手正立。岳悚然聽命。是知古以叉手為敬。至今畫家繪僕從皆然。則今之垂手者倨也。古伍伯在公庭。必橫梃待命。其怠傲不遵命者。始直其杖。余觀今禁門守卒與武弁輩。每遇大僚出入。俱直立其杖。大呼送迎。無一人敢橫持者。蓋古今不同制如此。又古大帥涖事。文武官為之屬吏者。不過庭趨聲喏。今皆蒲伏叩頭。無敢言及喏矣。若撫按之待其下。惟由科目者尚得打躬。講揖讓之禮。他如州邑佐貳。頫首階下。與隸卒無異。想古人亦不然。

【来源:作者原创】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