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献经典>> 专题>> 笔记>> 明人笔记

明人笔记

萬曆野獲編卷十九

繁体中文】  作者:(明)沈德符   发布:2015年05月04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秀水沈德符景倩著

桐鄉錢 枋爾載輯

工部

臺省

○工部

裴侍郎履歷

工匠卿貳

趙尚書薦賢

朱震川司空

劉晉川司空

邵上葵工部

京師營造

兩京街道

工部管庫

工部差

△裴侍郎履歷

【裴侍郎履歷】裴璉者。湖廣監利縣人。洪武間。以太學生授劍州知州。陞浙江按察僉事。再改江西。坐累謫興州。召入為北京道御史。陞河南按察副使。又以累謫武清。後薦起為廣東道御史。仁宗在東宮素知之。擢春坊中允。改大理評事。又陞刑部主事。坐事降易州同知。至洪熙初。以舊宮臣陞工部侍郎。改北京行部。又坐事降涪州知州。而子綸。先以永樂十九年登一甲第三名。為翰林編修。當貤封父母。璉乃棄其官。受編修文林郎之封。其人蓋三為方州正侯。兩為御史。三為外臺憲臣。再為流人。一為宮僚。再為法司屬官。再為兩京貳卿。而終以封公歸老。其宦途所歷。升沉變幻。何異渠家先世之裴伷先也。璉至宣德十年卒于家。蓋仕宦幾五十年。稱封公者又十年。

△工匠卿貳

【工匠卿貳】嘉靖間。徐杲以木匠至工部尚書。當時在事諸公。亦有知其非者。以世宗眷之。不敢諫。然先固已有之。宣德初。有石匠陸祥者。直隸無錫人。以鄭王之國。選工副以出。後陞營繕所丞。擢工部主事。以至工部左侍郎。祥有母老病。至命光祿寺日給酒饌。且賜鈔為養。尤為異數。正統間。有木匠蒯祥者。直隸吳縣人。亦起營繕所丞。歷工部左侍郎。食正二品俸。年八十四卒于位。賜祭葬有加。二人皆吳人為尤異。至若吏員徐晞之為兵部尚書。奈亨之為禮部侍郎。且充廷試讀卷官。廚役蔚能之為光祿卿。俱在英憲二廟年間。又不足言矣。

△趙尚書薦賢

【趙尚書薦賢】趙甬江少保。授任閱視征倭。首薦唐司直荊川 【 順之】 、秦中允白崖 【 鳴夏】 。俱為兵部主事。唐負重名。有公輔望。未幾得僉都御史。而歿於師中。秦至中途彭城。以亞夫之疾客死。不及用也。秦望非唐比。且以主試。中翟諸城二子罷歸。此起亦屬幸事。然兩公以木天近臣。久抑林下。驟得賜環。不無喜色。少保倖臣。強顏薦賢。亦何異石亨之薦吳康齋。兩公出山。雖顯晦稍異。而所就止此。不如康齋不拜之得也。

△朱震川司空

【朱震川司空】朱震川大司空。為左少宰。有才望。且交歡首揆徐華亭。以此驕于公卿間。時吾鄉陸五臺太宰為選郎。意薄之。會南司寇缺。即推用之。朱不預聞也。以此恨入骨。即嗾其最厚門人、御史孫立亭論之。陸遂削籍去。孫後再躓再起。為少宰家居。陸出秉銓。即起孫為總憲。與同事。孫感其恩。盡捐前郤。訂莫逆交。人謂陸慣操權術。以籠罩名流。豈其然乎。孫後正位銓席。與張新建有違言去位。張亦被蜚語繼歸。仇隙至今不解。人益追服陸之善處怨家云。朱後移北冬卿。又見知于江陵。幾正首曹之位。偶以小迕失歡罷歸。朱敭歷多勞績。前後皆受知于政府。終不得大柄。蓋有數耶。 【 朱名衡。陸名光祖。孫名丕揚。】

△劉晉川司空

【劉晉川司空】沁水劉大司空晉川 【 東星】 。清修名臣也。獨好為矯厲之行。甲午年。從協院副都御史轉少宰。時其同年沈繼山 【 思孝】 司馬。以大理卿召入。故其極厚同志也。初見即招入書室。蔬飲正洽。忽微諷沈曰。兄此來甚慰舉朝屬望。但蘭谿公善人。且耄。可待。幸姑留之數月何如。沈不知所謂。面發赤曰。我去國許年。僅尾九卿之末。首揆去留。我安從知之。且主之耶。即艴然別。是時太倉甫去位。蘭谿當國。其次即新建。兩人已不相洽。沈與新建素厚。故疑沈欲逐趙。而劉又趙所厚也。沈出遍詢。始知其語有由來。心已蓄不平。又一日過劉。則李克菴 【 楨】 司寇在座。李先為僉院。與劉同事。共飯脫粟。固勸沈同進。沈曰。吾已飽矣。劉哂曰。沈兄素豪侈。不能啖此粗糲。但我無從覓精鑿。奈何奈何。李固沈任光祿時舊寮。亦相善者。乃正色謂李曰。公且罷箸。聽我言。我輩忝大九卿。月俸例得上白糧。儘可供賓主饔飧。今匿其精者。而以操軍所請漕粟飼我。此人全作公孫弘行徑。不足信也。李、秦人。最樸誠。聞言大悟曰。劉公信非端士。即相率出門。後來沈與劉趙隙遂不解。以致富平太宰。新建相公。成貿首之仇。雖非一事。此段亦其張本云。○吾鄉吳生白 【 中偉】 比部。故劉司空督學浙江時所賞拔士也。戊戌舉進士。授南行人。歸過淮陰。時劉以故少宰起田間。總督河漕。吳謁之。留款坐話舊良久。因留之飯。又良久忽若自失者。顧左右云。可問內庖。今日是買肉日期乎。抑買豆腐日也。左右入問。又對曰。當買豆腐。乃揖之出曰。果如此。今日不敢奉留矣。奈何。以上二事。俱二公親為余言。

△邵上葵工部

【邵上葵工部】工部郎邵上葵 【 輔忠】 。浙之寧波人。戊申年朱山陰當國。不為時情所附。邵上書痛詆之。時浙人被彈射無免者。邵獨見推于名流。即得越次主山東試。旋推銓部。雖不得旨。然駸駸嚮用矣。次年復耑疏攻淮撫李修吾。于是臺省郎署繼起。白簡不絕。救李者亦接踵。佐鬬無虛日。去年名流輩遂大恨之。盡目之為戎首。邵尋以請告歸。齒及其姓氏者。輒戟手穢詈。邵之兩年昌言。其是非未可定。然一人之身。朝夷暮跖。亦可以觀世變矣。○邵今居憂。聞至墓次相地。白晝為人所刺。幸漏刃而逸。未知信否。

△京師營造

【京師營造】天家營建。比民間加數百倍。曾聞乾清宮窗槅一扇。稍損欲修。估價至五千金。而內璫猶未滿志也。蓋內府之侵削。部吏之扣除。與夫匠頭之破冒。及至實充經費。所餘亦無多矣。余幼時曾游城外一花園。壯麗敞豁。侔于勳戚。管園蒼頭。及司灑掃者至數十人。問之乃車頭洪仁別業也。本推輓長夫。不十年即至此。又一日於郊外遇一人坐四人圍轎。前驅呵叱甚厲。窺其幃中。一少年戴忠靖冠。披斗牛衣。傍觀者指曰。此洪仁長子。新入貲為監生。以拜司工內璫為父。故粧飾如此。

△兩京街道

【兩京街道】街道惟金陵最寛潔。其最穢者無如汴梁。雨後則中皆糞壤。泥濺腰腹。久晴則風起塵揚。覿面不識。若京師雖大不如南京。 【 京字據寫本補。】 比之開封似稍勝之。但冬月冰凝。尚堪步■〈屫,枼代喬〉。甫至春深。晴暖埃浮。溝渠滓垢。不免挑濬。然每年應故事而已。壬子之初夏。有一工曹郎。管街道廳。毅然任其事。特疏請旨。既得之。大書聖諭。揭之牌上。導以前行。凡房舍稍侵街巷者。悉行拆毀。怨聲滿耳。有一給事馬過。拆房者擲磚。誤中其顱。不勝忿。遂相奏訐工部。上疏詬之。 【 之字據寫本補。】 至云公道世間惟瓦礫。黃門頭上不曾饒。此給事故能作異同者。遂有人贊歎工郎以為風力。工郎益喜自奮。屢行建白。暢論時事。頓被正人之目矣。其時南中有一大老。本金陵人。為南少宗伯。久不北召。方引領大拜。偶署工部。值北有清街之舉。慕豔其事。亦出榜清理街道。凡係開國以後。興造大小房屋。俱命撤之。即其密戚先達。毫不假借。遠近公私。駭怖失措。施行未竟。而以艱謝事矣。街道一役。本兩公職掌。一以無心舉事。橫博時譽。遂弄假成真。一以有意取名。為識者所窺。不免舉故事失之。時局移人。即公務亦在楸枰中生活。

△工部管庫

【工部管庫】近年工部郎。多掛吏議。然有極可哀者。如節慎庫一差。本冬曹職掌。巡視者不過司監督稽察其弊耳。丁未戊申有一給事、滇人也。以庶常起家。為時情所推。來司巡視。則直專其出納。一切領狀。早衙金錢。入暮即批允。管庫主事。即開庫發銀。惴惴不敢吐氣。或發鏹稍遲。即呼詈如奴隸。但含淚謝過而已。兩年間。所槖黃白及珠琲瑰異。不下數十萬。京師大沸。相視莫敢發。有一臺臣為京師人。椎魯不識物情。露章彈之。給事出不意。盡寄其貲裝於所知。不待旨下。宵遁出城。其時蓋有仇家恐喝之。詭云臺臣欲圍其宅。搜其槖也。行後而救者蜂起。即南都亦響應。司庫主事。反以失職被彈去。至辛亥大計。主事與給事俱坐鐫級。物論亦有不平之者。終稱給事負枉。爭為昭雪。薦剡滿公車。而主事者林居食貧。每為人言往事。淚輒承睫。滇給事之在事也。權力震一時。都中人爭媚事之。有一錦衣以二女獻。一其女。一則姑也。給事嬖之。以冠諸妾。錦衣因為通賂。富亦至巨萬。友人馬仲良為作桃葉歌。今行於世。給事係籍鳳陽。其後因游江淮間。遣人至都索所寓寶貨。大半為舊交乾沒。斂氣而歸。至甲寅乙卯間。一御史閩人徐姓。視鹺政於兩淮。以墨被科臣白簡受重譴。亦寄所得於江南相知家。比再來徵故物。則償者十不能二三也。兩君俱高才負時望。獨以簠簋稍被議云。

△工部差

【工部差】工曹修造諸差。多與內監同事。迕之未免得禍。若與協和。必同染膩穢。為清流所薄。後日吏議。每從此搜抉。以故有志者類托故辭之。間有辭而不得者。如盧溝之重建。則皖人胡伯玉 【 瓚】 領之。橋成轉大參而出。大計竟以貪處。福府之鼎建。則都人房潭拓 【 楠】 領之。亦以勞得大參。至大計亦鐫秩。蓋皆中官所波累也。近偶有一二西臺談及。云曾以視工至一冬曹郎私宅。適其同管工內官移庖在焉。邂逅歡甚。固留同集。但席間每呼曹郎為表兄。曹郎有赧色。西臺怪詢其故。則云吾與工部公偕勤王事。為表裏衙門。故有此呼。以示親暱。西臺駭笑而別。抑 【 抑字據寫本補。】 更奇矣。

○臺省

湯劉二御史再譴

嘉靖諸御史

御史大夫被論

南北臺員

南御史改北

劉畏所侍御

山西喬御史

房心宇侍御

私書

御史與邊功

按臣笞將領

行酖

言官劾父

臺省之玷

科道被三木

六科廊章奏

吏垣都諫被彈

王聚洲給事

喬給事

羅給事

蝦蟆給事

科道對偶

言官迴避父兄

△湯劉二御史再譴

【湯劉二御史再譴】弘治元年。御史湯鼐。論輔臣劉吉及禮書周洪謨等。劉恨之。御史魏璋。因承劉旨劾鼐。云壽州知州劉概獻夢。以妖言謟之。鼐論風憲官受財。議革職贖徒。上特旨發肅州衞充軍。正德初年。以登極赦歸。寓壽州。為州民王濡所訐。坐以逃伍。加杖八十。仍戍肅州。今上四年御史劉臺劾張居正諸擅權事。斥為民。後為遼東巡撫于應昌等發其巡方時贓私。謫潯州衞充軍。尋死戍所。二御史俱以直諫受譴于先。又被誣于後。人皆冤之。然劉慨餽白金且與之書。其中云。別後夢中時相會。一夕夢老人騎牛背行泥濘中。公左手把一五色石。右手提牛肉。引就正路。因思人在牛骨。成一朱字。此乃國姓。孝宗怒而加等罪之不為過。時馬端肅掌西台。亦擬妖言坐斬。賴王三原救之得不死。劉臺按遼。誤報大捷。江陵條旨詰責。因懼而抗疏。二臣情事略同。其前後奇禍。各有指授。又若符節云。湯鼐初上疏劾諸大臣。謂禮部尚書周洪謨治家無法。黨附權臣。右侍郎倪岳急于功名。暱近權要。縗服徒步。送太監黃賜母柩。左侍郎張悅身服馬尾襯裙。為市井浮華之飾。南京兵部尚書馬文升身在兵曹。連姻武弁。縱子奢淫。少傅劉吉與萬安尹直奸貪。今二人斥去。而吉與邱濬恬然進官。按湯鼐此疏。彈閣部大僚凡六人。若劉博野固不足言。如周文安、倪文毅、馬端肅、邱文莊俱一代偉人。何至輕易暴殄。張悅生平不可知。是時言官方荐為冢宰。竟亦其時人望也。時馬端肅已改北都掌院。乃上疏謂鼐劾臣。今為屬官。必疑臣報復。乞放臣致仕。或改閒散避之。而上不許。元年五月。吏部尚書王恕以酷暑請暫停經筵。鼐又疏其不能將順。乞以六月初 【 肅州。今上四年至六月初共四百五十五字。據寫本補。】 一為始。仍舊經筵。則王端毅。亦其所不愜也。意其人以搏擊樹威。亦嘉靖初給事史道。御史曹嘉。隆慶之間給事韓楫、曹大埜之流歟。

△嘉靖諸御史

【嘉靖諸御史】嘉靖十八年。上行幸承天。御史胡守忠以扈駕勞。陞右僉都御史兼詹事府丞。二十九年。御史王忬按順天。以守通州功。陞右僉都御史。經略畿輔。三十二年。巡按浙江御史胡宗憲。以禦倭陞右僉都御史。撫浙江。蓋非常之遇也。胡守忠次年即以罪誅。王忬遷至右都御史。坐邊事下獄。死于市。胡宗憲加至少保兵部尚書。坐劾逮至京。死獄中。此皆世宗朝。可謂恩威並出。以至四十二年。御史姜儆者。江西南昌人。王大任者。陝西保安人。俱以訪仙訪法祕使還。並陞翰林侍講學士。尤為西臺未有異恩。甫三年而削奪及之。則穆廟登極後事也。諸君受主恩殊。特俱不克終。皆西臺非常之事。

△御史大夫被論

【御史大夫被論】左都御史。漢以為亞相。唐為副相。元尤雄劇。秩從一品。本朝洪武初亦一品。後與尚書同正二品。而六曹之事無所不預聞。且提挈十三道。為風紀之長。未有反遭彈射者。今上御極三十餘年。掌都察院者凡十餘人。其間兩公被劾。事出創見。前則臨川陳炌。為糾御史趙應元。被戶部郎王用汲所詆。後則仙居吳時來。為戊子場事。被戶部郎姜士昌等所詆。俱目為相門私人。語不可聞。陳僅王一疏論後。猶在位數年始去。吳自姜疏出。攻擊疊至。身無完膚。旋卒於位。尋至奪諡。此兩公俱以直臣起家致大位。晚途遭詬。不值一錢。憲體至是掃地矣。若辛商臣 【 自修】 。則為丁亥大計。與何司空 【 起鳴】 互訐兩罷。近日溫三原 【 純】 則為乙巳大計。與首揆沈四明相左去位。非如前兩公坐而受詈。噤不能出一聲也。頃己丑年南京御史王藩臣。疏劾南掌院右都耿定向。辛卯年北掌院左都李世達。亦為御史胡克儉所彈。則又皆堂屬也。

△南北臺員

【南北臺員】十三道例設御史一百十員。南道三十員。北則滿額。南或缺數。然亦必十人之外。近日考選久不行。事故者又相繼。北不及其半。奉命巡方之外。一人管道篆數顆。又有公出。至大朝會侍班。借諸幕僚經歷都事照磨之類以充數。豸班寥寥。殊失全盛之體。若南中止三四員。又有上下巡江屯倉諸差。其巡視五城。遂借刑部諸曹郎代攝。此豈直越俎已哉。窮則變通。亦宜亟為計矣。

△南御史改北

【南御史改北】吾邑故御史黃貞所 【 正色】 者。宮詹葵陽 【 洪憲】 兄也。以中書選南道御史。而先籍蘇州。差巡下江。以桑梓不便行事。改北道差。巡按廣東。事出創見。謂其別有徑竇。且宜幷宮詹為之委曲。物論大不相諒。尋積資出為福建憲副。同郡陸莊簡為太宰。以壬辰外計論調。次年癸巳內計竟坐斥。其斥也人皆不以為冤。而亦未盡然。同時有江亨泉 【 有源】 。為吳之太倉人。亦拜南御史。以鄉曲情。于申王兩政府已許之。而難于獨舉。適有黃先籍一事。南臺長為耿楚侗 【 定向】 。遂並題請改北。識者駭之。江故長者。且寒士。不為人所屬目。改後即以疾歸。尋歿于家。後更無人指及。而黃獨受譏矣。細思操江都御史。管轄上下兩江。延袤數省。安得人人異地始任事耶。即北直人為畿輔巡方。及他屯鹽諸差。亦未聞有迴避者。況前此南直人授南臺者多矣。從無調北之事。而自黃江以後。人亦自愛。無敢引以求改者矣。

△劉畏所侍御

【劉畏所侍御】江右劉侍御 【 臺】 。江陵辛未所錄士。受知甚深。以比部郎改西臺。出按遼左。時方奏捷。故事。按臣主查覈。不主報功。劉不諳臺規。以捷上聞。江陵票旨詰責太峻。劉遂疑懼。露章數千言。劾江陵諸不法。頗中肯綮。江陵雖盛怒。然內愧且服。止從削籍。但每對客。詞色間多露憤恚不堪意。諂者因思中之。誣其在遼時婪肆。撫按從而勘實之。又令劉鄉人告劉居鄉諸不法狀。亦對簿追贓。劉坐戍廣西之潯州病死。或云為其戍長所酖。莫能明也。江陵敗後得昭雪。原勘按撫王宗載、于應昌等俱抵罪。其後二十年。議補諸名臣諡。時江夏郭少宗伯 【 正域】 署部事。獨靳劉不與。謂其抗疏。乃遭詰畏禍。先發制人。非本心云。自劉疏後。門生劾大座主者。如李僉事 【 琯】 之於申吳門。安禮部 【 希范】 、孫比部 【 繼有】 、丁中舍 【 元薦】 之於王太倉。薛進士 【 敷教】 之於許新安。相繼而起。不可屈指矣。江陵籍沒時。刑部侍郎邱月林 【 橓】 銜命同大璫張誠行。邱故張怨家也。東阿于宗伯 【 慎行】 與邱同里。時為宮僚。特貽書為寛解。且請勿苦其太夫人趙氏。人以于為厚云。

△山西喬御史

【山西喬御史】喬御史名廷棟。山西蔚州人。起家己丑進士。由大行拜西臺。巡方三省。積資十年。其風采議論不可知。但聞其居家最可笑。每晨起具衣冠。升堂軒高坐。命僕隸呼唱開門。幷搜索內室。喧叫而出報曰無弊。然後家僮輩以次伏謁。或訴爭鬬事。為剖決笞斷訖。而後如儀掩門。退入內室。每日皆然。嘗聞宦情濃者多矣。然未有如此公者。

△房心宇侍御

【房心宇侍御】房心宇 【 寰】 侍御。督學南畿。時海忠介方自南少宰晉掌南臺。自以夙望峻威稜。留都庶僚不能堪。而無敢議之者。房頗以材諝著稱。獨奮起攻之。至謂海瑞矯情飾詐。種種奸偽。賣器皿以易袍。用敝靴以易帶。此真公孫弘布被中夢想所不能到者。時吾邑沈繼山 【 思孝】 司馬為南冏卿。又專疏為海代辨。而劾房以私怨辱直臣。房復上章攻沈。云臣砥礪二十年。天下所知。且思孝與臣同里同年。而論議枘鑿不侔如此。則臣之品行於此已見。時房方盛氣。其鋒距亦勁。臺省為之結舌。惟丙戌候選三進士共疏攻房。語頗峻。然不能勝。且得罪以去。房尋外轉吳中張陳二給事。以諸顧二人同里新進用邱論逐。而身居言路。不及先言。乃各疏詆房以伸海。時三進士已得錄用為府教授矣。房念衆咻不止。其勢且孤。乃盡出二給事先後請託諸手柬呈上覽。上為重貶張陳。而房亦降級。語具所論私書中。海之再出也。年力已憊。漸不及撫南畿時。諸辨疏亦稍餒荏。次年遂卒於位。房之試士。用法太嚴。江南士子恨之入骨。至擬杜牧阿房宮賦。作倭房公賦以譏切之。俱用杜韻腳。其組織之巧。叶字之穩。幾令人絕倒。房試南士。以試牘貽人。名曰公鑑錄。合刻一等六等之文。有一人以歲考領案補廩。次年科考。即以劣等斥之。其文並列。一日寄至都下。先人見太倉王相公。因問房心宇所寄考卷。曾寓目否。其一人忽賞忽擯。亦覺太奇。太倉公曰。余閱之不奇。此人兩試無可殿最。心宇品隲前後俱誤。若余作文宗。兩度俱入三等耳。其輕之如此。

△私書

【私書】告訐之書。先朝多有之。終非長者之事。然少有發人私書者。丙戌年。南直提學房御史心宇 【 寰】 。與海忠介相詬病。人頗不直房。羣起攻之。新科三進士。顧涇凡 【 允成】 、彭旦陽 【 遵古】 、諸景陽 【 壽賢】 。俱以劾房斥歸。士林高之。既而房外轉江西副使。至戊子歲。吳中張慎吾 【 鼎思】 為吏科都給事中。與同里同年陳給事吳峯 【 燁】 追論房諸不法。房乃發二給事往年提學時囑托生童諸事。幷其手書上之朝。上嚴旨詰責。二給事疏辯頗支飾。上愈怒。俱重貶。房亦調去。房遂不出。張陳雖漸以量移。終不振矣。房發私書。大非雅道。有識者俱薄之。自是人有戒心。往還筆札。故為廋詞隱語。以防漏洩。或不署名。或云望焚毀。乃至有乞即擲還之語。其鑿混沌彌巧彌深矣。○撫按在地方有事須商搉者。致書于司道。此始於嘉靖季年。至今上初年。而郡守司理州縣之長。俱被兩臺書札矣。就中受鄉紳請托者。反乞靈郡邑讞問之官。詞既不典。氣亦欠揚。或於紙尾書右繳二字。則下吏仍將原書繳還。上下相膠固。亦上下相猜防。欲求風裁之振。難矣。

△御史與邊功

【御史與邊功】邊功。自將帥而外。止當及督撫司道。若歸功兵部、兵科。以及閣臣。已為僭濫。猶曰發蹤調度之功也。至於御史雖有監軍記功之責。例主糾彈。不主薦舉。又主敍功後覆勘。不主報捷時敍功。此定規也。自正德末。差滿御史謝源等。以王守仁起義兵。征宸濠。留之軍前。而體褻矣。自嘉靖初。陝西巡按御史呂光詢。分總兵周尚文之賞。而職侵矣。迨庚戌虜犯京師。巡按御史王忬守通州。奏功驟拜中丞。而撻伐之勳。等於介冑矣。甲寅乙卯。倭踐江南。巡按御吏胡宗憲。與倖臣趙文華。合謀拒退。亦拜中丞。以至尚書三少而豸冠。風力化為繞指矣。隆萬之間。南北少事。臺規稍振。號能舉其職。今上初年。江陵當國。益務飭紀綱。御史不得他有所侵。會其門人劉臺按遼東。以新入臺。不知故事。誤報捷音。為江陵票旨詰責。臺懼甚。摭張陰事。訟言於朝。劉得罪以死。近年補諸臣諡。郭宗伯尚不許臺易名。則猶以報捷一事也。近日寧夏之役。梅御史國楨。力薦李如松往討。而身自領監軍。二人本兄弟交。至則協力成功。其報捷一疏。至比唐淮蔡舊事。蓋擬如松為李愬。而以裴度自居也。其時廟議方喜告成飲至。不加深詰。梅即得冏卿中丞。人亦不以為忝。獨給事中王如堅。特疏糾梅。謂其與武弁交結夸詡。無人臣禮。疏雖不行。識者壯之。○當寧夏奏功時。今中丞許少微 【 宏綱】 在兵科。以敍功奉旨侯京堂陞用。許辭官。且讓其功於巡按陝西御史劉芳譽。上不許。僅陞劉俸而已。許雖名不伐。然而非體矣。劉未幾亦止擢郡守。

△按臣笞將領

【按臣笞將領】武臣自總戎而下。即為副將及參將。體貌素崇。與司道同列。近來多黠卒及游棍濫居之。日以輕藐。余所知則今上癸未。順天巡按御史李順衡 【 植】 。廉知薊鎮東協副總兵陳文治。掩敗為功狀。特疏劾之。旨下即行御史逮問。至日便捕文治痛決三十板。下之獄。窮治問斬。此猶待詔下始行鞭朴也。近辛亥熊之岡中丞在遼東時。有瀋陽參將佟鶴年者。即虜族也。亦報級不實。熊先已具得其實。即挈佟並馬至戰場。遇地墳起處發之。則皆我戰士無首尸也。其數不可勝計。熊即于馬上褫佟下。就地綑打一百收監。隨亦奏聞正罪。則又不待上命。竟自以軍法行譴矣。二弁死不足贖。然按臣與制府事權。終自不同。揆之政體。恐稍未安。其他不及知者當尚多也。○反是者。則江太涵司馬在閩之於戚繼光。相倚若蛩蚷。謝太函方伯在遼之於李如梅。至結義兄弟。一則就功名。一則輸財色耳。二公同別號。又皆新安人也。文武協和。固是佳話。若峻風節者。或不出此。

△行酖

【行酖】頃年丙午丁未間。今廷尉余少源 【 懋衡】 在臺中。按陝西。與抽稅太監梁永不相能。一日進飲而銀椀色黑。疑永毒之。奏于朝。永不服。極辯其枉。余愈怒。奏訐不休。至余憂歸而後已。同時按楚御史史企愚 【 弼】 行部荊州。與江陵知縣過成山 【 庭訓】 不甚相知。亦進粥、銀椀稍黑。疑其毒出於過。方悲恚大驚嗔。過聞急走入。亦不置辨。但收其餘糜啜盡。史怒始解。史後與過同為臺臣。仍不失懽。因觀故戶部侍郎諡襄惠鄒守愚一事。亦相類。鄒為廣州守時。值其地御史。亦有庖人烹雞事。置之極典。鄒明其不然。呼囚再烹。則雞仍黑。乃捨之。蓋食物初熾。入銀器必變黝色。而按臣以法官孑身居異方。或執法太過。每疑下人進酖。以致有此舉動。似當精為辨之。不然。損憲體多矣。

△言官劾父

【言官劾父】臺諫在事。遇大奸居位。即奮筆而彈。不避親嫌。亦公爾忘私宜然。若今上初。劉御史臺之劾座師張江陵。其詞峻。其事確。卒罹殺身之禍。而議者猶以劉為薄。若正德間。兵科給事高淓者。奉命丈量滄州等處屯牧地。還奏備參先任各官撥派不均之罪。皆當追治。而都御史高銓預焉。銓即淓父也。時劉瑾播虐。以威脅天下。故淓逢其意。遂及乃父焉。時人皆切齒恨之。淓以直隸江都人。以庶常初授官。未數月而瑾誅矣。

△臺省之玷

【臺省之玷】弇州紀臺省之玷。首書永樂七年。御史袁綱、覃珩誣殺主事李貞一事。而永樂八年。又有一事。更可笑而不及書。北京御史鄒師顏等劾啟御史李公敏。娶見禁罪囚親屬為妾。或挾其妻就飲人家。通宵不返。廉恥道喪。漸習成風。致同僚御史劉先、劉勉、張睿、郭衡、商忠。俱娶離異不明之婦。皇長孫命鞫治。俱處以罪。夫以文皇何等威嚴。而臺臣宣淫至此。亦可駭矣。又是年省中亦有一事。而弇州省垣之玷。亦不書者。吏科給事中陶瑋。啟其鄉一匠不赴工役。私賈於外。皇太子曰。六科不以兵民休戚為言。而瑣瑣及此。豈汝有私憾乎。命刑部訊之。乃匠家居與瑋鄰。素有夙怨。故誣之。遂下瑋獄。又洪熙元年。戶部給事中沈寧。以賫詔往直隸各府索賄。為巡按御史所劾。謫為驛夫。宣德元年。禮科給事中章雲、馬俊。以受錦衣百戶劉彝等囑。賄放重囚。發交阯充吏。正統元年。行在刑科給事中王偡。以聞父喪未授官不舉。遲二十二日始發。革職為民。正統四年。刑科給事中李原縉。先以聞宣宗晏駕。不哀臨。私娶妾。下獄矣。至是又受雲南中衞舍人童銘賂。與堂弟童政爭襲。代為本章。屢上不已。兵部奏銘必有主使。下法司鞫之得實。遂論縉徒。景泰六年。戶科給事中孫珉。受宣課司吏艮。收不堪鈔。充肅州衞軍。天順三年。刑科給事中王儼同修武伯沈煜。冊封瀋府受其饋。為錦衣校尉所發。下獄治罪。降主簿。 【 景泰六年至降主簿共六十四字。據寫本補。】 成化五年。南吏科給事中王讓。為出繼子登科錄書所後為父母。又書本生母為生母。祭酒劉廷俊先被讓劾。乃言讓以所生母為出繼父之妾。讓慚托疾去。成化十二年。養病戶科給事蕭龍。妄受投獻田地。強占人女為妾。事覺。謫邊衞充 【 充字據寫本補。】 軍。弘治十七年。養病給事中趙欽。迫民鬻墓為地。凡發塚九十有二。又發宋葉學士墓。碎其誌石。又強娶子女論絞。其玷青瑣亦甚矣。至臺中敗類者更多。洪熙元年。御史馮泰居喪。挾勢取僧寺石柱石碑充葬。擅據按察分司受詞。批發州縣提問。事覺。發為民。洪熙元年。宣宗已即位。御史張珪前在處州監辦。盜官銀七十兩。當斬。免死罰役。遇赦。上命斥為民。宣德三年五月。御史嚴皚、方鼎、何傑等。耽溺酒色。久不朝參。事覺。上命枷項以狥。言官荷校。蓋自此始。宣德三年八月。巡按山東御史李素至歷城。與縣民李尚女姦。娶為妾。御史趙純。亦娶門子鄭能妹為妾。先後為山東按察司所糾。素時已死。逮純下獄論罪。巡按湖廣御史趙倫。需索官民羅綺。收買人口。又與樂婦姦通。命謫戍遼東。御史趙儼。以非法杖死九人。坐死繫獄中。其同僚御史張循理。具酒召儼出獄飲。儼出。乘閒逃逸。累循理逮下獄。死獄中。又三年。儼被獲。斬於市。宣德四年。御史宋準查盤至金華府。娶妾索府官白金。又私通民婦。上命追贓。杖戍遼東。又交阯道御史顧達。巡按淮安。為通判何正辱詈甘受之。清軍鳳陽。酗酒廢事。上命改用行在。御史楊居正。司鐸牟倫、雷恭、胡曄、潘奉。以貪淫不律。為都御史顧佐所奏。俱發遼東各衞充軍。御史胡謙往處州府辦糧課。科斂白金。杖殺民婦。降典史。御史沈潤。受土豪黃金白金文綺。出其殺人死罪。戍遼東邊衞。御史張衡。巡按湖廣。受罪人白金。戍遼東。行在御史林衡。居喪不謹。降戶部照磨。宣德六年。御史任祖壽。受典史周宗本送馬一疋。寛其斬罪。上命依律流之。宣德七年。監福建銀場御史王寶。斂民財。發人墓。謫戍遼東。御史陳絅私役民修神祠。微服嬉遊於外。驅逐焚香婦女。為都御史吳衲奏斥。 【 御史陳絅至奏斥共三十字。據寫本補。】 宣德九年。御史頡文林。坐索鋪戶衣物。又於公廨與囚婦姦通。上命杖之。同家屬發遼東充軍。宣德十年。丁憂御史宋原端。強葬父於他人塋。收迷失婦。勒夫貨財。奪民良田。坐法絞。遇赦為民。御史強敏差往山東。受贓為民。遇赦辨復不許。 【 御史強敏至不許共十八字。據寫本補。】 宣德十年。御史鄭禧。差查廠庫。欺侵物料。又受匠吏物。御史廖文昌。巡按廣西。擾害軍民。讞囚乖律。為御史劉楨所發。俱下獄訊治。正統元年。御史王璉。巡按回。多索隸卒。且攜杭州門子偕行。為浙江僉事商賢。蘇州知府況鍾所劾。下法司訊治。正統二年。御史王學敏。受巡檢陳永證賄。囑郎中崔鏞薦陞知縣。事覺。上命杖一百。枷示三月。謫戍遼東邊衞。御史廖文昌、丁寧受賄當斥。會選行人。姑降授之。既以出使有勞。補縣主簿。正統三年。御史李純奏遼東御史趙琰、趙礪、衞軍年倫。俱先任御史。以貪淫無恥罷職。礪、倫逃詣京師。琰假守制還鄉離役。上命各杖一百。發肅州哨守。正統六年。御史計珩、馬謹。以受千戶洪政白金。減其斬罪下獄。正統八年。巡按陝西御史時紀。至長垣縣。托縣丞蕭楫。娶殷氏為妾。其妻妬甚。妾父母告紀挾娶。刑部坐以奪良家子女當絞。遇赦斥為民。上曰。御史不才如此。其謫邊戍。南京御史王復。以貪淫逮送錦衣衞戍邊。正統十二年。致仕御史陳濬。以私忿杖同鄉訓導。削職又除名。御史頡文林。以代奸民仇庸。誣奏王妃父。命杖一百。發邊充軍。文林即宣德九年得罪人充軍赦回者。正統十三年。南御史葛崇。以自京還。舟中強奪人女為妾。充鐵嶺衞軍。景泰元年。巡關御史王璧。數至軍妻家與言。為都御史王竑所劾。發充鐵嶺衞軍。景泰三年。巡河御史王珉。數于濟寧等處姦淫。又微服至所淫者之家。拜其父母。又索運糧軍官餽贐尤多。為右僉都御史王竑所奏。事下勘實。法司論贖徒為民。帝特謫充開平衞軍。天順二年。在籍御史葉普亮。福建同安縣人。強奪人田宅。又娶族女為妾。為邑人所訐。上命按之得實。命籍其家。天順元年。南京御史顏正。巡按直隸御吏張祚。以受滁州軍官賄囑拿問。天順二年丁憂御史吉安人胡鍊。受姻戚賄囑。逮鍊姪訊鞫。得受賂狀。上命戍開平衞。天順七年。巡按南直御史李鱗。以酗酒擅出贓官。為民。成化四年。巡按山西御史李傑。以市狐裘不歸其直。除名。守制御史唐震。以欺取官物。誣陷人罪。逮至京。坐贓為民。成化五年。御史傅鼎母李氏。愬鼎妾陵辱。法司坐妾不孝。幷鼎調外任。成化十八年。丁憂御史方輅。占其叔田。奪寡嫂棺具。縱子 【 子原作于。據寫本改。】 制中作。發。降肅州衞經歷。弘治八年。巡按貴州御史趙■〈王厷〉。受將士賂千金。及銀花綵緞。寄清平衞鎮撫周源家。為源盜取殆盡。■〈王厷〉下源於獄。為仇家監生倪寛所發。時■〈王厷〉已陞南大理寺丞。詐稱丁憂逃歸。自正嘉以後。百年間見聞尚新者。又不勝紀矣。

△科道被三木

【科道被三木】正統二年七月。行在福建道御史王學敏。納巡檢陳永證賂。托行在工部郎中崔鏞。薦陞知縣。事發。上命杖一百。枷示各衙門三月。謫戍遼東邊衞。其年九月。兵科給事中金昭伯、戶科給事中吳繪。俱受廷試明經儒士賂。輒入午門代為文字。詔用大枷枷於長安門一月。發遼東充軍。事在一年兩月之內。臺瑣清班。俱膺三木。雖其罪皆自取。然辱言路甚矣。至正統六年。遂以枷項及大臣戶部尚書劉中敷等。未幾復官視事。十二月又下獄。又未幾王振用事。遂及儒臣國子祭酒李時勉。戚臣駙馬都尉焦敬而極矣。天順復辟後。坐法荷校者。遂不可勝紀。蓋錦衣門達。動以■〈言冏〉事酷暴得上眷也。直至憲宗嗣位。而縉紳之禍稍解云。○王學敏事。先見第一卷。

△六科廊章奏

【六科廊 【 廊字據寫本補。】 章奏】嘉靖乙丑春。千步廊燬於火。先朝所貯疏稿底本。俱成煨燼。時上意恨惜。以問輔臣徐階。他日修史。何所憑為張本。階跪對曰。此皆積年堆棄殘帙。各衙門緊要章奏。及四夷番文。共十三萬二千餘本。俱貯六科廊內。況有成案可查。此等無用故紙。正合付一炬。上始悅意解。按此時去弘正間未遠。若加蒐括。尚可緒存一二。乃逢迎意旨。曲說解嘲。真所謂以順為正也。今六科所貯本稿。往往被人借出不還。他日恐遂如文淵閣書矣。

△吏垣都諫被彈

【吏垣都諫被彈】吏科都給事中。為諫官領袖。責既宏鉅。職復雄峻。其陞擢後不稱。或遭白簡固有之。而在事時。未聞反被抨擊者。世宗朝。夏貴溪 【 言】 以侍讀學士兼是官。曾與輔臣張永嘉相訐。然皆為爭寵互詬。而張卒不勝。其以居官為時情所薄。受彈治無完膚者。無如今上之二陳。戊子己丑間。浙人陳與郊。以輔臣王太倉門生。在職稍久。稍因考選引用推官李春開。與同僚及清議諸臣相左。遂為少卿王汝訓、主事吳正志、進士薛敷教所聚攻。雖獲轉太常。請告歸。竟以言章冠帶閑住。至丁未戊申間。浙人陳治。則以輔臣朱山陰同里。在職亦久。以屢攻署部左侍郎楊時喬。物情已不歸之。會枚卜事起。詞臣黃、楊、李。三晉江爭為相。治則佐李黃以攻楊。時楊為言路所共推。益恨之。比新考選命下。治則遂為御史吳亮等露章十餘疏不休。乃棄官去。詔褫三級。辛亥大計。竟以不謹罷。兩君在吏垣。人品自有定論。但言官之長。微受鋒鏑。卒無奈衆咻。狼狽而去。雖時趨使然。而國體與垣規。拉攞壞盡。不可收拾矣。兩人同姓同鄉。相望三十年間。尤為創見。前與郊十年。又有都給事陳三謨。以首保江陵奪情。見非於世。後被彈褫斥。亦陳姓。亦吏科。亦浙人。然係陞太常少卿以後事。非在任時也。先與郊者。為吳人張鼎思。以論房寰。反被訐遠貶。代與郊者為楊文舉。以差賑江南功。方復命陞吏科都給事中。甫命下。亦為南京禮部主事湯顯祖等所劾。請病去。癸巳大計。以不謹斥。則世所指八狗三羊中之一人也。一時吏科之見輕如此。

△王聚洲給事

【王聚洲給事】滇人王聚洲 【 元翰】 。以庶常授工科給事。素著才名。慷慨論事。物情甚嚮之。忽為鄭御史環樞 【 芳】 所劾。專指其簠簋。穢狀滿紙。王不待處分竟歸。而鄧給事、史御史輩曹起代為之辨。鄭被攻無完膚。同堂至有絕之不與往還。入朝進署。無復酬對者。初甚疑駭。何以一青瑣去留。舉朝為之震動。繼知其故。則鄭疏太戇。不識時趨。自致之也。初楊止菴少宰署銓久。卒於位。繼之者當為南大司馬孫月峯 【 鑛】 。浙人也。其甲戌掄元。出沈四明本房。固已為時所忌。孫又每對人姍笑建言及講學諸君子。謂當盡束高閣。又與李淮撫 【 修吾】 書亦如之。時任留樞。又與同事六卿得時譽者相左。高閣之語。因而傳播。諸君子皆欲剸刃其腹。而故太宰孫富平在林下。年已八十。向故與浙人沈繼山爭訐。並罷去之。王遂上書閣部。歷數月峯罪狀。盡抹其生平。選郎為毛肖寰 【 一公】 。亦浙人也。因以惡聲劫之。吏部不得持。遂除浙孫名。而富平再登銓席矣。然則王果槖金如山。猶當十世宥之。況諸救疏皆保其清操。云遠勝楊震耶。○孫月峯、沈繼山兩公。以同歲生。最相善。俱無嗣。孫富平初與沈亦厚。尋以丁芍原 【 此呂】 事相仇。富平亦無子。三先生皆名臣無後。又沈與鄧定宇 【 以讚】 支干八字俱同。鄧以辛未會元鼎甲。遲沈一科。官少宰。先十年卒。沈官至御史大夫。後十年卒。然鄧亦無子。亦異矣。

△喬給事

【喬給事】鄉會座師皆為恩地。而本房尤重。本房又以會試為重。此情也。亦理也。近年有喬給事名允者。河南寧陵人。戊子鄉試。則大主考為山西澤州張元沖 【 養蒙】 。時以諫垣典試。次年己丑會試。則出分考吏科都給事陳與郊之門。陳、浙人也。陳與張爭為考官。又爭為吏垣。其矛盾有素矣。後陳給事陞太常罷去。張至少司農。復為御史許聞造連疏攻擊。許為陳給事同邑人。司農愈疑此舉出陳指授。恨遂入骨。比張歿於里。其家求喬給事為行狀。時喬亦以言事罷歸。作狀醜詆會試房師不遺餘力。時陳給事尚無恙也。蓋二公品譽原不同。張雖捐館。正為物情所皈依。故任意描寫乃爾。喬或者自謂董狐直筆。然鄉會座師低昂至此。律之門牆之誼。似尚未安。況喬之得庶常。又皆出陳之薦引乎。

△羅給事

【羅給事】辛卯九月。閣中請建儲。時首揆申吳門以被言在寓。新安、山陰再具揭催請。仍以申名冠其前。上怒甚。申復具揭明其不與聞。閣中特以故事列名耳。兼有早定大計等語。揭上發下。傳至科中。羅匡湖 【 大紘】 以禮科給事守科。上疏糾之。尋工部主事岳元聲具疏將上。而武英殿辦中書事序班黃正賓者。徽人也。見之欲附名。時岳意未決。因幷岳疏亦寢。會進士洪文衡者。亦徽人。有疏稿黃竊得。遂侵晨上之。說者謂次揆新安公實使之。以黃為同邑人也。而實不然。黃下獄訊治而羅斥歸矣。羅清望素著。與鄉同年同邑鄒南臯 【 元標】 為講學石交。其議論如出一口。羅歸二十餘年。而吳門公歿于里中。其家求鄒為立傳。申為鄒丁丑會試大座師。常劾江陵廷杖。時申為營護甚力。其特拜吏科與選入吏部。申力居多。素懷知己之感。因許為作傳。已脫稿寄吳中矣。羅聞之大怒。鄒初亦尚以夙誼為詞。羅至欲具揭告海內。鄒不獲已。篋其草。幷囑申氏勿刻。事乃得已。羅久為人士宗仰。與鄒相甲乙。此舉不無稍褊。後文定傳。遂出郭相奎 【 子章】 大司馬筆。雖羅同里相厚。然以其前輩。不能遏矣。

△蝦蟆給事

【蝦蟆給事】先人門士湯義仍 【 顯祖】 。論政府而及給事胡似山 【 汝寧】 曰。除參論饒伸之外。不過一蝦蟆給事而已。饒號豫章。為比部郎。曾抗疏詆太倉。而胡以言官糾之。會亢旱禱雨禁屠宰。胡上章請禁捕鼃。可以感召上蒼。故湯有此語。余後叩湯曰。公疏固佳。其如此言謔近於虐。湯笑曰。吾亦欲為此君圖不朽。與南宋鵝鴨諫議屬對親切耳。三君俱江西人。而胡與饒更同郡。

△科道對偶

【科道對偶】丁丑江陵奪情。公疏保留者。在言官則吏科都給事中陳三謨。御史曾士楚為首。曾為廣東之南海人。時粤中新罹大盜曾一本之亂。民生疾首。其鄉人惡曾之諂。即號士楚為曾一本。蓋以前疏為戲。正與科中陳可作的對也。未幾。曾出按江南。時吳人王荊石相公。以侍郎家居。力沮江陵奪情忤意。以省親告歸里。趙定宇、吳復菴二太史。皆江陵辛未門生。首出疏促其奔喪。俱切齒仇也。蓋欲曾跡三人居鄉狀。以法中之。曾既歎前疏之誤。且以三君子無事端可摭拾。遂托病歸。江陵敗後。白簡見及。遂以三謨一本作確對。並入彈章。亦同得旨並斥。曾坐此一事。終身不復振。人亦惜之。而終無詞可解也。舉事之不可不慎如此。

△言官迴避父兄

【言官迴避父兄】故事。父兄現任在京三品大臣。其子弟為科道言事官者。俱改任別衙門。照例循資外補。然弘治以前。俱改授行人。此後夤緣恩寵。遂改翰林編檢等史官。識者不以為然。至嘉靖初。給事中席春。以避兄禮部尚書席書。得改檢討。未幾以武宗實錄成。敍勞陞僉事。 【 勞陞僉事四字據寫本補。】 春謂首揆費宏作意抑之。訐奏於朝。張璁、桂萼。亦連疏繼上。助春劾宏。上心知宏所 【 所字據寫本補。】 執不謬。因三臣皆大禮貴倖。曲為調停。 【 曲為調停四字據寫本補。曲字上原有由字衍。】 改陞席春修撰。給事中鄭一鵬。言先朝大臣子弟為臺諫者。改行人。其躐冒詞林。乃近年倖竇。書何不援往年成例。而改春為檢討。 【 寫本改春為檢討作而逞私肆訐乎。】 席與張桂俱無以難也。未久。春仍外補僉事去。此後大臣子弟之改詞臣者。漸衰止矣。今上初元。禮部尚書陸樹聲從田間起。其弟樹德為禮科都給事。當避。改升為尚寶卿。時科俸已深。次當內轉。不以為過也。若近年壬寅御史趙標。避父南光祿卿欽湯。雖其俸薄。尚及五六年。且在臺中有聲。乙巳年御史徐光正。避兄應天申尹。則僅滿考。俱得升尚寶少卿。則借題速化。愈於改詞林遠矣。惟前此壬辰年南給事沈之唫。避兄節甫。改禮部主事。人以為得體云。 【 聲從田間起至為得體云共一百三十三字。據寫本補。】

【来源:作者原创】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