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县志》卷之一·地舆类 十八、桥渡
【繁体中文】 作者:明-林有年 发布:2016年06月07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桥,水梁也;津,小渡也。车舆之行,有桥梁之设;天限之分,有津堠之立,则民无病涉之患矣,亦王政一事也,志《桥渡》。
桥 凡三十二桥。
龙津桥 在县治南,即古黄龙渡。宋绍兴八年,县令倪察始以舟为浮桥。淳熙二年,县令赵善竦再修。庆元五年,县令赵师戬始创石址木梁。嘉泰二年,县令龚晏始成之。长六十八丈,广二丈四尺,上覆以屋,凡四十三间。咸淳丁卯,县令钟国秀重修。元至正间圯。国朝天顺四年,邑人李森建,今圯。
凤池桥 在县治西。宋开禧三年,县令杨承祖始建。嘉定六年,县令陈宓重修,石址木梁,覆以屋,凡四十六间,邑人德之,刻石曰“陈公桥”。复斋以为专前人之功,纳之水,以其接于凤山,改为“凤池桥”。后四十三年,沙拥石出,若有所待,邑人复募而峙立焉,俗呼“上缘桥”。
以上二桥,实车马往来之冲,但龙津桥正直南门,地理家病其有伤县治,又各梁斜向学基,未免有害。凤池桥适当溪流湍急之处,终难植立。议者谓:当以二桥旧石并作一桥,移造于东大隘之下,连续永安东皋之地,以为水口关锁,则用力省,风气完密,且水宽溪浅,可保坚固无虞矣,起废兴衰之机端有俟云。
大岭桥 在县西北。
小岭桥 在县治西北。
东园桥 在县治西北。
芒洲桥 在崇善里,跨山坑,小桥通永春县。邑人李森天顺间修建。
石圳单板桥 在崇善里。
溪口桥 在崇善里。
拱 桥 在崇善里。
仙人跳桥 在崇善里。
上任、下任桥 在崇善里。
大澚桥 在崇善里。
源口埔头桥 在龙兴里。
牛岭桥 在龙兴里。
汤头拱桥 在感化里。
马迹桥 在感化里。
盆口桥 在感化里。
卓舍桥 在感化里。
东山桥 在感化里。
下坑桥 在感化里。
白涂桥 在长泰里罗渡东。嘉靖元年,里人黄添养重修。
大宇桥 在长泰里,跨山坑,接南安县,安溪地界直至此为止。
建口桥 在常乐里。建口桥,国朝正统六年建,石址木梁,构屋二十三间于上,今圯。
双济桥 在崇善里。宋清水大师建。绍熙中,僧惠华增高之。开禧丁卯,邑人吴逊之、僧了性重建,洿上坑,通源口渡巡司,今圯。
谷口桥 在崇善里。又名佛口桥,其上为屋十一间。旧有清水大师自永春来,见行者艰涉,遂造成桥,今废。
西洋桥 在依仁里。旧名“官厅石桥”,跨小溪凡三十三间。宋淳熙十二年,大水坏其九,道人僧惠明重建。壬申,水坏其四,邑人林绍老、僧一宁修之;丙子,又坏其四,林又与僧悟晃修之。丁巳丙寅十年雨水,其三又坏,邑人施天祐及僧道珍又修之,后有寓公寺丞赵嗣嘉以僧自晃主缘,于中一址修作小浮屠其上,今俱圯,石址存。
黄塘桥 在感化里。俗呼“黄坂桥”,里人吴煜重修,今筑成路。
乔美桥 在依仁里。三间,路通同安。
埔土寻桥 在永安里。去县东四里。国朝正统十三年,水泛桥颓,其址尚存。
两港桥 在永安里。去县东十里,跨山坑,水自丽碧山而下,横入于溪,故名。淳熙九年,僧性金创。久废。嘉靖六年,知县黄怿重建。
永安桥 在县治东北,跨东溪。宋,清水岩僧惠清主缘为之,石址,四屋九间,今废。
坝头桥 在来苏里。平洋横跨官圳,俗呼“下刈沟边”。
渡
建口渡 在常乐里,亦名仙澚渡。
新溪渡 在感化、来苏二里之间,又名新魁渡。
下林渡 在感化、来苏二里之间。义民胡钦家,世代施舟以济往来,俗呼“黄坂渡”。
绵淹渡 在感化、来苏二里之间。
源口渡 在龙兴里。原巡检司在焉。
吴埔渡 在县西北五里。
薛坂渡 在光德里,一名仙苑渡。
大洋渡 在新溪里。
澚下渡 在光德里。
凌渊渡 在光德里。
常沿渡 在县治西凤池桥下,编年渡夫一名。
黄龙渡 在县治南龙津桥上,年编渡夫一名。
罗 渡 在长泰里,编渡夫一名。
【来源:作者原创】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