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5卷 卷九十五 蕭同諸儒學案(全氏補本)
【繁体中文】 作者:佚名 发布:2016年06月07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蕭同諸儒學案 (全祖望補本)
蕭同諸儒學案表
蕭 孛朮魯翀 (子)遠
(附師蕭克翁。) 竇伯輝
呂思誠 和希文
(附翟彝。)
第五居仁
賈仲元(並見《庵門人》。)
同恕 第五居仁
(並晦翁續傳。) 賈仲元 石伯元
韓擇
侯均
(並勤齋同調。)
趙世延
(庵同調。)
----
蕭同諸儒學案序錄
祖望謹案:有元立國,無可稱者,惟學術尚未替,上雖賤之,下自趨之,是則洛、閩之沾溉者宏也。如蕭勤齋、同庵輩,其亦許、劉之徒乎!述《蕭同諸儒學案》。(梓材案:是卷亦謝山所特立,所以歸元儒之未詳師承者。)
◆晦翁續傳
貞敏蕭勤齋先生
蕭,字惟斗,陜西奉元人。自兒時,性至孝。初出為府史,語當道不合,即引退。讀書南山者三十年。製一革衣,由身半以下,及臥,輒倚榻玩誦不少置,學者及其門請業日眾。世祖分王秦,辟先生與韓擇同侍秦邸,以疾辭。授陜西儒學提舉,不赴。省憲大臣即其家具宴,使從史先詣先生舍。時先生方汲水灌園,從史固不識也,使飲馬,姑應之自若。少頃,冠帶出迎客,從史懼,伏地謝罪,亦殊不屑意。後累以集賢直學士、國子司業、集賢侍讀學士徵,皆不起。武宗嗣位,拜太子右諭德,扶病至京,入覲東宮,書《酒誥》為獻,以朝廷時尚酒也。尋解去。或問其故,曰:「禮,東宮東面,師傅西面,此禮今可行乎﹖」再除集賢學士、國子祭酒,疾作,固辭歸。卒年七十八,賜諡貞敏。先生教人,必自《小學》始。為文辭,立意精深,言近旨遠,侯均嘗謂:「元有天下百年,惟蕭惟斗為識字人。」所著有《三禮說》、《小學標題駮論》、《九州志》及《勤齋文集》行世。(從黃氏補本錄入。)
文貞同庵先生恕
同恕,字寬甫,其先太原人。五世祖遷秦中,遂居奉元。家世業儒,同居二百口
,無間言。先生年十三,以《書經》魁鄉校。世祖至元間,朝廷始分六部,選名士為吏屬,關陜以先生貢禮曹,辭不行。仁宗踐阼,即其家拜國子司業,使三召,不起。西臺侍御史趙世延,即奉元置魯齋書院,以先生領教事,先後來學者以千計。延祐設科,再主鄉試,人服其公。六年,召為左贊善大夫。明年,移疾歸。文宗天曆初,拜集賢侍讀學士,以老辭。其學由程、朱溯孔、孟,務貫浹事理,以利于行。平居,雖大暑,不去冠帶。時祀齋肅詳至。嘗曰:「養生有不備,事猶可復,追遠有不誠,是誣神也,可逭罪乎!」聚書數萬卷,扁所居曰庵。時蕭惟斗居南山下,亦以道高當世,入城,必主先生家,士論稱之曰蕭、同。卒年七十八,追封京兆郡侯,諡文貞。所著《庵集》二十卷。(同上。)
◆勤齋同調
徵君韓先生擇
韓擇,字從善,與蕭惟斗同邑。其教人,雖中歲後,必使自《小學》始。或疑為陵節勤苦,先生曰:「人不知學,白首童心。且童蒙所當知,而皓首不知,可乎﹖」世祖嘗召之赴京,不起。其卒也,門人服緦麻者百餘人。(同上。)
博士侯先生均
侯均,字伯仁,亦與惟斗同邑。少孤,獨與繼母居,賣薪以給奉養。積學四十年,群經百氏無不淹貫。每讀書,必熟誦乃已。嘗言:「人讀書不及千,終于己無益。」名震關中,用薦起太常博士。後以上疏忤時相意,不待報即歸。(同上。)
◆庵同調
文忠趙先生世延
趙世延,字子敬,其先雍古族人,居雲中北邊。祖按竺邇,幼孤,鞠于外大父朮要申,■為趙家,因氏為趙。後家成都。先生天資秀發,喜讀書,究心儒者體用之學。弱冠,世祖召見,俾入樞密院御史臺肄習官政。歷拜平章政事。至順元年,詔與虞集等纂修《皇朝經世大典》。至元改元,除奎章閣大學士、翰林學士承旨、魯國公。明年卒,年七十七,諡文忠。先生歷事九朝,歷省臺五十餘年,負經濟之資,而將之以忠義,守之以清介,飾之以文學,凡軍國利病,生民休戚,知無不言,而于儒者名教,尤拳拳焉。(參史傳。)
◆勤齋門人
文靖孛朮魯菊潭先生翀(附師蕭克翁、子遠。)
孛朮魯翀,字子翬,順陽人。狀貌魁梧,不妄言笑。父居謙,辟掾江西。先生稍長,即勤學,從新喻蕭克翁學。已復從蕭貞敏遊。(梓材案:以上二十八字,從黃氏補本節入。)其為學一本于性命道德,文章典雅,深合古法。累官集賢直學士,兼國子祭酒。時諸生素已望先生,至是,私相歡賀。先生以古者教必有業,退必有居,遂作屋四區,以居學者。諸生積分,有六年未及釋褐者,先生至,皆使就試而官之。卒,封南陽郡公,諡文靖。有文集六十卷。子遠,字明道,以蔭調祕書郎,轉襄陽縣尹。未行,南陽賊起,明道以忠義自奮,傾財募丁壯,得千餘人,與賊拒戰,俄而賊大至,遂被害。
(梓材謹案:先生傳向列《北方學案.魯齋門人》中,而不詳師承,黃氏補本則詳之,故合訂之,以入是卷。)
忠肅呂先生思誠(附翟彝。)
呂思誠,字仲實,平定州人。母馮氏,夢文昌星而生,目有神光,見者異之。及長,從蕭勤齋學治經。已而入國子學為陪堂生。擢泰定元年進士,授同知遼州事,改景州蓨縣尹。刻孔子像,令社學祀事。有翟彝者,自其大父因河南亂,被掠為人奴,歲納丁粟以免作。先生知彝力學,召其主與之約,終彝身粟三十石,仍代之輸,彝得為良民。累擢國子監丞,陞司業,拜監察御史大夫,出僉廣西廉訪司事。移浙西。達識帖睦爾時為南臺御史大夫,與江浙省臣有隙,嗾先生劾之,先生曰:「吾為天子耳目,不為臺臣鷹犬也。」不聽。已而聞行省平章應吉貪墨,浙民多怨之,先生奏疏其罪,流之海南。復召為國子司業,歷遷河東廉訪使。未幾,召為集賢侍讀學士,兼國子祭酒。官至光祿大夫、大司農。卒年六十五。先生三為祭酒,一法許文正之舊,諸生從化,後多為名士。嘗病古注疏太繁,魏鶴山刪之太簡,將約其中以成書,不果。有文集若干卷、《兩漢通紀》若干卷。諡忠肅。(參史傳。)
靜安第五先生居仁
賈先生仲元(並見庵門人。)
◆庵門人
靜安第五先生居仁
第五居仁,字士安,□□人。幼師蕭惟斗。弱冠從同氏受學,博通經史。躬率子弟力農,學徒滿門。嘗行田間,遇有竊其桑者,先生輒避之。鄉里高其行誼,率多化服。遊其門者,皆學明行修。卒之日,門人私諡靜安先生。(從黃氏補本錄入。)
賈先生仲元
賈仲元,□□人。學于蕭貞敏公、同文貞公,一出于正者也。(參《王忠文集》。)
◆菊潭門人(勤齋再傳。)
博士竇先生伯輝
竇伯輝,中山人。師國子祭酒孛朮魯先生。有讀書之堂,名曰「醉經」,實祭酒所命。年既艾而學不倦。累官郡博士,所至以經術教授子弟。(同上。)
◆忠肅門人
侍郎和先生希文
和希文,平定人。學行過人。洪武中,擢用,職勤能。官至刑部侍郎。(參《姓譜》。)
(梓材謹案:先生為贊善時,北歸養母,宋景濂送之以序,言:「先生呂忠肅公之高第弟子也。在勝國時,肄業成均,通《詩》之傳疏,積試八分,丁外艱而去。養母太行山中,飲水著書以為樂。」又言:「徐魏公聞其名,薦而起之,擢為刑部郎中。未幾,遷太子贊善大夫。」)
◆賈氏門人(庵再傳。)
鄉貢石先生伯元
石伯元,京兆人。嘗舉鄉貢進士,為陜西第一。已而隱不仕。其學受于貢仲元氏。所著《周易演說》、謂《易》道不可以傳注求,求《易傳》于傳注,則其道愈不明。于是諸儒之說悉棄弗省,獨取河、洛二圖以玩索之,一旦恍然,若心領其義而神會其旨者,乃筆而為書,每卦有說,專以明象為要,非苟為空言而已。至于《河圖》、《洛書》之數,重卦變卦揲卦之法,又為十二圖以發揮其要指云。(參《王忠文集》。)
蕭同諸儒學案表
蕭 孛朮魯翀 (子)遠
(附師蕭克翁。) 竇伯輝
呂思誠 和希文
(附翟彝。)
第五居仁
賈仲元(並見《庵門人》。)
同恕 第五居仁
(並晦翁續傳。) 賈仲元 石伯元
韓擇
侯均
(並勤齋同調。)
趙世延
(庵同調。)
----
蕭同諸儒學案序錄
祖望謹案:有元立國,無可稱者,惟學術尚未替,上雖賤之,下自趨之,是則洛、閩之沾溉者宏也。如蕭勤齋、同庵輩,其亦許、劉之徒乎!述《蕭同諸儒學案》。(梓材案:是卷亦謝山所特立,所以歸元儒之未詳師承者。)
◆晦翁續傳
貞敏蕭勤齋先生
蕭,字惟斗,陜西奉元人。自兒時,性至孝。初出為府史,語當道不合,即引退。讀書南山者三十年。製一革衣,由身半以下,及臥,輒倚榻玩誦不少置,學者及其門請業日眾。世祖分王秦,辟先生與韓擇同侍秦邸,以疾辭。授陜西儒學提舉,不赴。省憲大臣即其家具宴,使從史先詣先生舍。時先生方汲水灌園,從史固不識也,使飲馬,姑應之自若。少頃,冠帶出迎客,從史懼,伏地謝罪,亦殊不屑意。後累以集賢直學士、國子司業、集賢侍讀學士徵,皆不起。武宗嗣位,拜太子右諭德,扶病至京,入覲東宮,書《酒誥》為獻,以朝廷時尚酒也。尋解去。或問其故,曰:「禮,東宮東面,師傅西面,此禮今可行乎﹖」再除集賢學士、國子祭酒,疾作,固辭歸。卒年七十八,賜諡貞敏。先生教人,必自《小學》始。為文辭,立意精深,言近旨遠,侯均嘗謂:「元有天下百年,惟蕭惟斗為識字人。」所著有《三禮說》、《小學標題駮論》、《九州志》及《勤齋文集》行世。(從黃氏補本錄入。)
文貞同庵先生恕
同恕,字寬甫,其先太原人。五世祖遷秦中,遂居奉元。家世業儒,同居二百口
,無間言。先生年十三,以《書經》魁鄉校。世祖至元間,朝廷始分六部,選名士為吏屬,關陜以先生貢禮曹,辭不行。仁宗踐阼,即其家拜國子司業,使三召,不起。西臺侍御史趙世延,即奉元置魯齋書院,以先生領教事,先後來學者以千計。延祐設科,再主鄉試,人服其公。六年,召為左贊善大夫。明年,移疾歸。文宗天曆初,拜集賢侍讀學士,以老辭。其學由程、朱溯孔、孟,務貫浹事理,以利于行。平居,雖大暑,不去冠帶。時祀齋肅詳至。嘗曰:「養生有不備,事猶可復,追遠有不誠,是誣神也,可逭罪乎!」聚書數萬卷,扁所居曰庵。時蕭惟斗居南山下,亦以道高當世,入城,必主先生家,士論稱之曰蕭、同。卒年七十八,追封京兆郡侯,諡文貞。所著《庵集》二十卷。(同上。)
◆勤齋同調
徵君韓先生擇
韓擇,字從善,與蕭惟斗同邑。其教人,雖中歲後,必使自《小學》始。或疑為陵節勤苦,先生曰:「人不知學,白首童心。且童蒙所當知,而皓首不知,可乎﹖」世祖嘗召之赴京,不起。其卒也,門人服緦麻者百餘人。(同上。)
博士侯先生均
侯均,字伯仁,亦與惟斗同邑。少孤,獨與繼母居,賣薪以給奉養。積學四十年,群經百氏無不淹貫。每讀書,必熟誦乃已。嘗言:「人讀書不及千,終于己無益。」名震關中,用薦起太常博士。後以上疏忤時相意,不待報即歸。(同上。)
◆庵同調
文忠趙先生世延
趙世延,字子敬,其先雍古族人,居雲中北邊。祖按竺邇,幼孤,鞠于外大父朮要申,■為趙家,因氏為趙。後家成都。先生天資秀發,喜讀書,究心儒者體用之學。弱冠,世祖召見,俾入樞密院御史臺肄習官政。歷拜平章政事。至順元年,詔與虞集等纂修《皇朝經世大典》。至元改元,除奎章閣大學士、翰林學士承旨、魯國公。明年卒,年七十七,諡文忠。先生歷事九朝,歷省臺五十餘年,負經濟之資,而將之以忠義,守之以清介,飾之以文學,凡軍國利病,生民休戚,知無不言,而于儒者名教,尤拳拳焉。(參史傳。)
◆勤齋門人
文靖孛朮魯菊潭先生翀(附師蕭克翁、子遠。)
孛朮魯翀,字子翬,順陽人。狀貌魁梧,不妄言笑。父居謙,辟掾江西。先生稍長,即勤學,從新喻蕭克翁學。已復從蕭貞敏遊。(梓材案:以上二十八字,從黃氏補本節入。)其為學一本于性命道德,文章典雅,深合古法。累官集賢直學士,兼國子祭酒。時諸生素已望先生,至是,私相歡賀。先生以古者教必有業,退必有居,遂作屋四區,以居學者。諸生積分,有六年未及釋褐者,先生至,皆使就試而官之。卒,封南陽郡公,諡文靖。有文集六十卷。子遠,字明道,以蔭調祕書郎,轉襄陽縣尹。未行,南陽賊起,明道以忠義自奮,傾財募丁壯,得千餘人,與賊拒戰,俄而賊大至,遂被害。
(梓材謹案:先生傳向列《北方學案.魯齋門人》中,而不詳師承,黃氏補本則詳之,故合訂之,以入是卷。)
忠肅呂先生思誠(附翟彝。)
呂思誠,字仲實,平定州人。母馮氏,夢文昌星而生,目有神光,見者異之。及長,從蕭勤齋學治經。已而入國子學為陪堂生。擢泰定元年進士,授同知遼州事,改景州蓨縣尹。刻孔子像,令社學祀事。有翟彝者,自其大父因河南亂,被掠為人奴,歲納丁粟以免作。先生知彝力學,召其主與之約,終彝身粟三十石,仍代之輸,彝得為良民。累擢國子監丞,陞司業,拜監察御史大夫,出僉廣西廉訪司事。移浙西。達識帖睦爾時為南臺御史大夫,與江浙省臣有隙,嗾先生劾之,先生曰:「吾為天子耳目,不為臺臣鷹犬也。」不聽。已而聞行省平章應吉貪墨,浙民多怨之,先生奏疏其罪,流之海南。復召為國子司業,歷遷河東廉訪使。未幾,召為集賢侍讀學士,兼國子祭酒。官至光祿大夫、大司農。卒年六十五。先生三為祭酒,一法許文正之舊,諸生從化,後多為名士。嘗病古注疏太繁,魏鶴山刪之太簡,將約其中以成書,不果。有文集若干卷、《兩漢通紀》若干卷。諡忠肅。(參史傳。)
靜安第五先生居仁
賈先生仲元(並見庵門人。)
◆庵門人
靜安第五先生居仁
第五居仁,字士安,□□人。幼師蕭惟斗。弱冠從同氏受學,博通經史。躬率子弟力農,學徒滿門。嘗行田間,遇有竊其桑者,先生輒避之。鄉里高其行誼,率多化服。遊其門者,皆學明行修。卒之日,門人私諡靜安先生。(從黃氏補本錄入。)
賈先生仲元
賈仲元,□□人。學于蕭貞敏公、同文貞公,一出于正者也。(參《王忠文集》。)
◆菊潭門人(勤齋再傳。)
博士竇先生伯輝
竇伯輝,中山人。師國子祭酒孛朮魯先生。有讀書之堂,名曰「醉經」,實祭酒所命。年既艾而學不倦。累官郡博士,所至以經術教授子弟。(同上。)
◆忠肅門人
侍郎和先生希文
和希文,平定人。學行過人。洪武中,擢用,職勤能。官至刑部侍郎。(參《姓譜》。)
(梓材謹案:先生為贊善時,北歸養母,宋景濂送之以序,言:「先生呂忠肅公之高第弟子也。在勝國時,肄業成均,通《詩》之傳疏,積試八分,丁外艱而去。養母太行山中,飲水著書以為樂。」又言:「徐魏公聞其名,薦而起之,擢為刑部郎中。未幾,遷太子贊善大夫。」)
◆賈氏門人(庵再傳。)
鄉貢石先生伯元
石伯元,京兆人。嘗舉鄉貢進士,為陜西第一。已而隱不仕。其學受于貢仲元氏。所著《周易演說》、謂《易》道不可以傳注求,求《易傳》于傳注,則其道愈不明。于是諸儒之說悉棄弗省,獨取河、洛二圖以玩索之,一旦恍然,若心領其義而神會其旨者,乃筆而為書,每卦有說,專以明象為要,非苟為空言而已。至于《河圖》、《洛書》之數,重卦變卦揲卦之法,又為十二圖以發揮其要指云。(參《王忠文集》。)
【来源:作者原创】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