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8卷 卷七十八 張祝諸儒學案(全氏補本)
【繁体中文】 作者:佚名 发布:2016年06月07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張祝諸儒學案 (全祖望補本)
張祝諸儒學案表
張行成 呂凝之
(譙氏門人。)
王卿月
(並百源續傳。)
祝泌 廖應淮(見下《杜氏門人》。)
傅立 程直方
(《祝氏續傳》。)
朱元昇 (子)仕可
(並邵學之餘。) (子)仕立
杜可大 廖應淮 彭復初 傅立(見上《祝氏續傳》。)
(王氏續傳。附吳浚。)
荊□ 李俊民(別見《明道學案》。)
(並邵學別派。)
----
張祝諸儒學案序錄
祖望謹案:康節之學不得其傳,牛氏父子自謂有所授受,世弗敢信也。張行成疏通其紕繆,遂成一家,玉山汪文定公雅重之。其後如祝子涇,又稍不同。至于廖應淮之徒,則益誕矣。康節本出于希夷,其後卒流而為應淮,所謂「必復其始」者與﹖述《張祝諸儒學案》。(梓材案:張、呂二先生傳,黃氏本附《康節學案》,謝山《序錄》別定為《張祝諸儒學案》。)
◆百源續傳
郎中張觀物先生行成
張行成,字文饒,臨邛人。乾道間,由成都府路鈐轄司幹辦公事,丐祠歸。(梓材案:下文云「乾道二年,表進其書」,中間著述十年,則其丐祠當在紹興間。)杜門十年,著成《述衍》十八卷,以明三聖之《易》;《翼玄》十二卷,以明楊氏之《易》;《元包數義》三卷,以明衛氏之《易》;《潛虛衍義》十六卷,以明司馬氏之《易》;《皇極經世索隱》二卷,《觀物外篇衍義》九卷,以明邵氏之《易》。先生之學,歸宿在康節,故又別著《周易通變》四十卷,取自陳希夷至邵氏所傳《先天卦數》等四十圖,敷演解釋,以通諸《易》之變,始若殊塗,終歸一致,共七種,凡七十九卷。先是,康節之學有所傳十四圖者,世莫之傳,先生得于蜀中估籍吏人之家,因演解之,以為象數之用,皆起于交,交則變,故曰「通變」。乾道二年六月,表進其書。詔獎之,除直徽猷閣。先生之《自序》曰:「康節先生謂:『圖雖無文,吾終日言而未嘗離乎是。蓋天地萬物之理,盡在其中矣。』謂《先天圖》也。先生之學,祖于象數二圖。象之變為交泰,圖體極于一十二萬九千六百,而以八萬六千四百為用,在觀物為以元經會、以會經運、以運經世之數,其要則總于四象運行之一圖。數之變為《既濟》,圖體極于一十二萬二千八百八十,而以三萬四千四十八為用,在觀物為日月,星辰、水火、土石、聲音、律呂、倡和之數,其要則總于八卦變化之八圖。四象運行者,天數也;八卦變化者,物數也。處乎其間,上以承天,下以生物者,地數也。故二者之用,全在卦氣之一圖,以動植通數,布為九位,中五斡旋,卦乃生焉。二百五十六卦,會分十二,位分十六,具一十三萬八千二百四十之體,九萬二千一百六十之用,而天之運行,物之變化,自一至千八百萬之數皆在其中。衍而伸之,逐類而長之,以至于坤之無極之數,陰陽之消息,運世之否泰,人物之盛衰,可得而攷矣。夫天垂象,河、洛出《圖》、《書》,伏羲因之而畫卦。伏羲之意,傳天之意也。先生之書,盡寓乎十四圖。先生之意,推明伏羲之意也。僕不自揆,輒敷演解釋,命曰『通變』,庶幾學先天者得其門而入焉。李氏心傳嘗曰:『行成謂三陳九卦者,明天用二十七也。序十三卦者,明地用七十八也。二十七者,卦體也。其爻用則百六十二者,九九之合也。七十八者,爻用也。其卦體則十三者,閏歲之月也。』蓋亦牽合也。祝泌亦為康節之學者,謂:『先生之書,其發明固多,其支蔓亦多。』獨魏文靖公則盛稱之,而惜其書之不盡傳。嘗曰:『行成大意,謂理者,太虛之實義,數者,太虛之定分,未形之初,因理而有數,因數而有象,既形之後,因象以推數,因數以知理。』是則論《易》之名言也。」先生官至兵部郎中、知潼川府。汪文定應辰帥蜀,薦其有捐軀殉國之忠,而又善于理財。
(梓材案:玉山帥蜀,在隆興二年。)學者稱為觀物先生。(修。)
祖望謹案:陳本堂云:「張文饒自謂精數,及其立身行事,則大悖于《易》,與汪玉山之言異當。」(雲濠案:謝山《學案劄記》有此條,蓋案語而未及歸者,特為附入。)
(梓材謹案:《儒林宗派》列先生于譙天授之門,蓋因譙先生傳云:「馮時行、張行成得先生之餘意。」故與馮先生牽連及之,則亦伊川私淑也。)
附錄
王深寧《困學紀聞》曰:「張文饒曰:『處心不可著,著則偏;作事不可盡,盡則
窮。先天之學,止此二語,天之道也。』愚謂:邵子詩『夏去休言暑,冬來始講寒』,則心不著矣;『美酒飲教微醉後,好花看到半開時』,則事不盡矣。」
尚書王醒庵先生卿月
王卿月,字清叔,祥符人也。南渡,卜居天台。累官至太府卿。其提刑蜀中時,從康節後人傳其《易》學,論人窮達壽夭甚中。及以吏部尚書充金國生辰使,語家人曰:「今年吾當厄萬里之行,其能免乎﹖」已而疽發于背,或勸之辭,曰:「君命也。」行次揚州卒。先是,取其所著書盡焚之,遂無傳。
(雲濠謹案:先生乾道進士。樓攻媿誌其墓云:「隆興改元,試入右庠。乾道二年,中其科,官漢陽都巡檢,非其志也,益進于學。五年,遂登進士第。」
梓材謹案:先生號醒庵居士,《台州府志》作臨海人。)
◆張氏門人
太府呂先生凝之
呂凝之,字澤父,蜀人也。淳熙八年,以知閬州入覲,奏陳經世之學。阜陵大喜,以問周必大,對曰:「此必從張行成講學者。」上曰:「行成所著頗略。」必大對曰:「凝之以卦爻配年,所以加密。」留為太府丞。其《觀物篇》隔眼大書云:「康節手筆也。」
◆邵學之餘
提幹祝子涇先生泌
祝泌,字子涇,德興人。自稱觀物老人,著有《皇極經世書鈐》。袁蒙齋贈之以序曰:「康節《觀物篇》,其學自老氏乎﹖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斯道也,豈獨老氏!《易》《繫辭》曰『設卦觀象』,物皆象也。又曰『聖人見天下之動而觀其會通』,物皆動也。老氏守靜觀復乃動也,《易》觀其動乃靜也。何動非靜﹖何靜非動﹖陰陽剛柔,互為其根,知此者,可以觀矣。祝君好康節書,余大書觀物二字遺之。非觀物也,自觀也。觀我生,觀民也。大觀在上,何物何我!」(參《袁蒙齋文集》。)
(梓材謹案:先生一字涇甫。《德興縣志》載:「先生以進士授饒州路三司提幹,傳邵氏皇極之學于廖應淮。年老乞休,御書『觀物樓』扁額賜之。元世祖詔徵,不赴。」是先生元初尚存,然考黃瑞節題蔡西山《皇極經世書纂圖指要》云:「邵子之書,伯溫略發其微,至祝氏而其說祥,其用異。蔡氏蓋由博而約之也。」又云:「若夫以聲起數,以數合卦,則具祝氏《鈴》,而邵子未言,蔡氏未用」云。似先生與蔡氏及見然者,且與袁蒙齋往來,在紹定、嘉熙間,如及元初,則當百餘歲矣。」)
皇極經世書鈐自序
《易?繫》曰:「天生神物,聖人則之。天地變化,聖人效之。天垂象,見吉凶,聖人象之。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制法垂教,祖道鉤元,是極也。先高厚而肇始,運萬有而不遺。推其動靜,得兩儀之本。沿其始交,得四象之元。循其變化,識卦位之分。得《河圖》、《洛書》而證其擬議形容之實,傳十四圖而悟布卦用卦之旨。今探賾索隱,儻不明其所由,肇是康節之學,且入于術矣。不揣其本而齊其末,可乎﹖粵疏造物之圖,達于取卦之妙,而後備列先天之所由運行,動植之所以感應,而要之以折衷之法,庶幾覽者由門及序,升堂入室,識其條貫,是編也,尚少裨好古博雅之君子。若鄭夬所謂「泄天之蘊,豈無禍福」,不可謂之知言。今但虞絕學之無傳,亦何暇慮乎禍福之間哉!
巡檢朱水簷先生元昇(附子仕可、仕立。)
朱元昇,字日華,號水簷,平陽人。所著《三易備遺》,家鉉翁表進之。別有《邵易略例》,今不傳。其言曰:「孔安國、馬融、鄭康成、關子明諸儒,皆謂自一至十為《河圖》,自一至九為《洛書》,唯劉牧反是。牧非無見而然也。河以通《乾》出天苞,洛以流《坤》出地符,《河圖》本天,宜得奇數,《洛書》本地,宜得耦數,此其據依以為左驗者也。由是因往順來逆之八卦,推五行納音,以明四十五數之為《河圖》;因起《震》終《艮》之八卦,推五行生成,以明五十五數之為《洛書》,而三《易》之大綱定矣。《連山》,夏《易》也。賈公彥謂《連山》作于伏羲,因于夏后氏,夏《易》不可見,即羲《易》可見矣。《連山易》即春首純《艮》之義也。《說卦》曰:『《艮》,東北之卦也,萬物之所成終而成始也。』又曰:『終萬物,始萬物者,莫盛乎《艮》。』邵子雖以此一節為明文王之卦,要之首《艮》之秘,已具此兩言,是以述《連山象數圖》,以備夏后氏《易》之遺。《歸藏》,黃帝《易》也,商人用之。黃帝命大撓作甲子,使伶倫造律呂。日辰有十幹十二枝,而其相承之數,究于六十。律呂有五聲十二律,而其相承之數,亦究于六十。《乾》之策三十六,《坤》之策二十四,此六十也。《震》、《坎》、《艮》之策三十二,《巽》、《離》、《兌》之策二十八,亦六十也。稽之以納音,定之以策數,己亥為陰陽之終,子午為陰陽之始,納音遇己亥、子午之間,數必交,音必藏,交則生生之機不息,藏則化化之不露,一象一數,莫不與《圖》、《書》合。《大傳》曰『顯諸仁,藏諸用。』《說卦》曰:『《乾》以君之,《坤》以藏之。』是以述《歸藏象數圖》,以備商《易》之遺。卦之象,不易者四,反易者二,此以六變而成八也。重卦之象,不易者八,反易者二十八,此以三十六變而成六十四也。其說尚矣,未有究先天後天之體用,因象數之合,以驗羲、文之合者。《乾》、《坤》之體,不互《夬》、《姤》、《剝》、《復》,具《乾》、《坤》之體,不互《既濟》、《未濟》,具《坎》、《離》之體,不互其餘互卦五十六。其說尚矣,未有悉以卦爻彖象之辭證之者,是以演《反對互體圖例》,備《周易》之遺。」先生登右科,官政和縣巡檢。長子仕可,字起予,亦登右科;次子仕立,字起潛,皆能卒業于其父之書。邵學別派
杜道士可大
杜可大,蜀道士也。廖應淮配漢陽軍,抵漢江濱,遇之。可大揖曰:「子非廖應淮邪﹖」應淮愕然曰:「道士何自知之﹖」可大曰:「字宙太虛一塵爾,人生其間,為塵幾何﹖是茫茫者,尚了然心目間,矧吾子邪﹖然自邵堯夫以先天學授王豫天悅,天悅死,無所授,同葬玉枕中。未百年,而吳曦叛,盜發其冢,得《皇極經世體要》一篇,《內外觀象》數十篇,余賄盜得之。今餘五十年,數當授子,吾俟子亦久矣。」乃言于上官,脫其籍,盡教以冢中書。其算由聲音起,應淮神鑒穎利,可大指畫未到者,應淮已先意逆悟,可大自以為不及云。(參《宋文憲文集》。)
隱君荊先生□
荊□。
(梓材謹案:先生河南隱士,嘗授皇極數學於李鶴鳴。見黃氏補本《李鴻鳴傳》。)
◆祝氏門人
廖溟涬先生應淮(見下《杜氏門人》。)
◆杜氏門人
廖溟涬先生應淮(附吳浚。)
廖應淮,字學海,南城人也。自號溟涬生。抱負奇偉,年三十,遊杭,上疏言丁大全亂政狀,配漢陽軍,先生荷校行歌出都,見者壯之。蜀人杜可大者,客漢陽,言之營將,脫戍籍,授以邵子先天易數。其算由先天起數,先生神警,一授即了。自是能洞知未知,乃坐臨安市樓賣大衍卜。卜已,輒閉樓危坐,取一鐶,按劍自鍛之,當火少休,復危坐以為常。賈似道延之,先生直言宋鼎將移,語畢徑出。常過曾淵子家索酒,飲酣,抵掌放歌。有國子監簿吳浚者,以《先天易箋》、《陰符經注》、《六花陳法》欲上之朝,先生擲之曰:「嘻!誤天下國家者,此書也。」浚請受《易》,罵曰:「若黃口小兒耳!若能此,則人人安樂翁矣。」其後,以所傳授進士彭復之。再傳為鄱陽傅立。所著有《歷髓》、《星野指南》、《象滋說會補》、《畫前妙旨》諸書。先生數學雖近于方伎,然亦畸士,有不可泯滅者,故附之《康節弟子學案》,(梓材案:謝山始以是卷合王、張諸儒為《康節弟子學案》,故云爾。)以存其別派。
(雲濠謹案:《德興縣志》言:祝泌傳邵氏皇極之學於廖應淮,是溟涬兼得祝氏之傳者也。)
◆荊氏門人
莊靖李鶴鳴先生俊民(別見《明道學案》。)
◆廖氏門人(杜氏再傳。)
進士彭先生復初
彭復初,安福人。精于《易》,嘗本朱子、邵子之說,著《易學源流》。(參《江西通志》。)
(梓材謹案:《廖溟涬傳》所謂「進士彭復之」,蓋即先生,一名、一字爾。)
◆祝氏續傳
文懿傅初庵先生立
傅立,字權甫,德興人也。刻意經學。先是,祝氏有《皇極元元集》之作,其說多與張氏異同,而進士彭復之從溟涬生別有所得,先生受之,頗有與祝氏異同者,遂通其學。入元,累官集賢院大學士。諡文懿,學者稱為初庵先生。而程直方其高弟,乃有《皇極續元元集》之作。
(雲濠謹案:《饒州府志》言:「先生得里人祝泌皇極數學。」《元史》《世祖本紀》,至元十六年,「遣使訪求通皇極數鄱陽祝泌子孫,其甥傅立持泌書來上」。蓋先生為祝氏後人之甥而續其傳,又可見《德興縣志》所云「詔徵不赴」者,謂泌後人也。)
◆彭氏門人(杜氏三傳。)
文懿傅初庵先生立(見上《祝氏續傳》。)
◆傅氏門人
程前村先生直方
程直方,字道大,婺源人。讀書十年不下樓,尤深於《易》。入元,絕意仕進。行部至者必造請,或敦延至學宮,執禮授教。(參《安徽通志》。)
(梓材謹案:《經義考》引董時乂之說,言先生號前村,嘗闢書室曰觀易堂,與初庵傅先生為莫逆交,盡得邵氏不傳之祕。又言其通諸經,平生著述,《易》則有《程氏啟蒙翼得》、《四聖一心》、《觀易堂隨筆》,《書》則有《蔡傳辨疑》,《詩》則有《學詩筆記》,《春秋》則有《諸傳考正》、《春秋旁通》。是先生所著,不獨《續元元》之作,其于初庵,蓋在師友之間。)
張祝諸儒學案表
張行成 呂凝之
(譙氏門人。)
王卿月
(並百源續傳。)
祝泌 廖應淮(見下《杜氏門人》。)
傅立 程直方
(《祝氏續傳》。)
朱元昇 (子)仕可
(並邵學之餘。) (子)仕立
杜可大 廖應淮 彭復初 傅立(見上《祝氏續傳》。)
(王氏續傳。附吳浚。)
荊□ 李俊民(別見《明道學案》。)
(並邵學別派。)
----
張祝諸儒學案序錄
祖望謹案:康節之學不得其傳,牛氏父子自謂有所授受,世弗敢信也。張行成疏通其紕繆,遂成一家,玉山汪文定公雅重之。其後如祝子涇,又稍不同。至于廖應淮之徒,則益誕矣。康節本出于希夷,其後卒流而為應淮,所謂「必復其始」者與﹖述《張祝諸儒學案》。(梓材案:張、呂二先生傳,黃氏本附《康節學案》,謝山《序錄》別定為《張祝諸儒學案》。)
◆百源續傳
郎中張觀物先生行成
張行成,字文饒,臨邛人。乾道間,由成都府路鈐轄司幹辦公事,丐祠歸。(梓材案:下文云「乾道二年,表進其書」,中間著述十年,則其丐祠當在紹興間。)杜門十年,著成《述衍》十八卷,以明三聖之《易》;《翼玄》十二卷,以明楊氏之《易》;《元包數義》三卷,以明衛氏之《易》;《潛虛衍義》十六卷,以明司馬氏之《易》;《皇極經世索隱》二卷,《觀物外篇衍義》九卷,以明邵氏之《易》。先生之學,歸宿在康節,故又別著《周易通變》四十卷,取自陳希夷至邵氏所傳《先天卦數》等四十圖,敷演解釋,以通諸《易》之變,始若殊塗,終歸一致,共七種,凡七十九卷。先是,康節之學有所傳十四圖者,世莫之傳,先生得于蜀中估籍吏人之家,因演解之,以為象數之用,皆起于交,交則變,故曰「通變」。乾道二年六月,表進其書。詔獎之,除直徽猷閣。先生之《自序》曰:「康節先生謂:『圖雖無文,吾終日言而未嘗離乎是。蓋天地萬物之理,盡在其中矣。』謂《先天圖》也。先生之學,祖于象數二圖。象之變為交泰,圖體極于一十二萬九千六百,而以八萬六千四百為用,在觀物為以元經會、以會經運、以運經世之數,其要則總于四象運行之一圖。數之變為《既濟》,圖體極于一十二萬二千八百八十,而以三萬四千四十八為用,在觀物為日月,星辰、水火、土石、聲音、律呂、倡和之數,其要則總于八卦變化之八圖。四象運行者,天數也;八卦變化者,物數也。處乎其間,上以承天,下以生物者,地數也。故二者之用,全在卦氣之一圖,以動植通數,布為九位,中五斡旋,卦乃生焉。二百五十六卦,會分十二,位分十六,具一十三萬八千二百四十之體,九萬二千一百六十之用,而天之運行,物之變化,自一至千八百萬之數皆在其中。衍而伸之,逐類而長之,以至于坤之無極之數,陰陽之消息,運世之否泰,人物之盛衰,可得而攷矣。夫天垂象,河、洛出《圖》、《書》,伏羲因之而畫卦。伏羲之意,傳天之意也。先生之書,盡寓乎十四圖。先生之意,推明伏羲之意也。僕不自揆,輒敷演解釋,命曰『通變』,庶幾學先天者得其門而入焉。李氏心傳嘗曰:『行成謂三陳九卦者,明天用二十七也。序十三卦者,明地用七十八也。二十七者,卦體也。其爻用則百六十二者,九九之合也。七十八者,爻用也。其卦體則十三者,閏歲之月也。』蓋亦牽合也。祝泌亦為康節之學者,謂:『先生之書,其發明固多,其支蔓亦多。』獨魏文靖公則盛稱之,而惜其書之不盡傳。嘗曰:『行成大意,謂理者,太虛之實義,數者,太虛之定分,未形之初,因理而有數,因數而有象,既形之後,因象以推數,因數以知理。』是則論《易》之名言也。」先生官至兵部郎中、知潼川府。汪文定應辰帥蜀,薦其有捐軀殉國之忠,而又善于理財。
(梓材案:玉山帥蜀,在隆興二年。)學者稱為觀物先生。(修。)
祖望謹案:陳本堂云:「張文饒自謂精數,及其立身行事,則大悖于《易》,與汪玉山之言異當。」(雲濠案:謝山《學案劄記》有此條,蓋案語而未及歸者,特為附入。)
(梓材謹案:《儒林宗派》列先生于譙天授之門,蓋因譙先生傳云:「馮時行、張行成得先生之餘意。」故與馮先生牽連及之,則亦伊川私淑也。)
附錄
王深寧《困學紀聞》曰:「張文饒曰:『處心不可著,著則偏;作事不可盡,盡則
窮。先天之學,止此二語,天之道也。』愚謂:邵子詩『夏去休言暑,冬來始講寒』,則心不著矣;『美酒飲教微醉後,好花看到半開時』,則事不盡矣。」
尚書王醒庵先生卿月
王卿月,字清叔,祥符人也。南渡,卜居天台。累官至太府卿。其提刑蜀中時,從康節後人傳其《易》學,論人窮達壽夭甚中。及以吏部尚書充金國生辰使,語家人曰:「今年吾當厄萬里之行,其能免乎﹖」已而疽發于背,或勸之辭,曰:「君命也。」行次揚州卒。先是,取其所著書盡焚之,遂無傳。
(雲濠謹案:先生乾道進士。樓攻媿誌其墓云:「隆興改元,試入右庠。乾道二年,中其科,官漢陽都巡檢,非其志也,益進于學。五年,遂登進士第。」
梓材謹案:先生號醒庵居士,《台州府志》作臨海人。)
◆張氏門人
太府呂先生凝之
呂凝之,字澤父,蜀人也。淳熙八年,以知閬州入覲,奏陳經世之學。阜陵大喜,以問周必大,對曰:「此必從張行成講學者。」上曰:「行成所著頗略。」必大對曰:「凝之以卦爻配年,所以加密。」留為太府丞。其《觀物篇》隔眼大書云:「康節手筆也。」
◆邵學之餘
提幹祝子涇先生泌
祝泌,字子涇,德興人。自稱觀物老人,著有《皇極經世書鈐》。袁蒙齋贈之以序曰:「康節《觀物篇》,其學自老氏乎﹖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斯道也,豈獨老氏!《易》《繫辭》曰『設卦觀象』,物皆象也。又曰『聖人見天下之動而觀其會通』,物皆動也。老氏守靜觀復乃動也,《易》觀其動乃靜也。何動非靜﹖何靜非動﹖陰陽剛柔,互為其根,知此者,可以觀矣。祝君好康節書,余大書觀物二字遺之。非觀物也,自觀也。觀我生,觀民也。大觀在上,何物何我!」(參《袁蒙齋文集》。)
(梓材謹案:先生一字涇甫。《德興縣志》載:「先生以進士授饒州路三司提幹,傳邵氏皇極之學于廖應淮。年老乞休,御書『觀物樓』扁額賜之。元世祖詔徵,不赴。」是先生元初尚存,然考黃瑞節題蔡西山《皇極經世書纂圖指要》云:「邵子之書,伯溫略發其微,至祝氏而其說祥,其用異。蔡氏蓋由博而約之也。」又云:「若夫以聲起數,以數合卦,則具祝氏《鈴》,而邵子未言,蔡氏未用」云。似先生與蔡氏及見然者,且與袁蒙齋往來,在紹定、嘉熙間,如及元初,則當百餘歲矣。」)
皇極經世書鈐自序
《易?繫》曰:「天生神物,聖人則之。天地變化,聖人效之。天垂象,見吉凶,聖人象之。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制法垂教,祖道鉤元,是極也。先高厚而肇始,運萬有而不遺。推其動靜,得兩儀之本。沿其始交,得四象之元。循其變化,識卦位之分。得《河圖》、《洛書》而證其擬議形容之實,傳十四圖而悟布卦用卦之旨。今探賾索隱,儻不明其所由,肇是康節之學,且入于術矣。不揣其本而齊其末,可乎﹖粵疏造物之圖,達于取卦之妙,而後備列先天之所由運行,動植之所以感應,而要之以折衷之法,庶幾覽者由門及序,升堂入室,識其條貫,是編也,尚少裨好古博雅之君子。若鄭夬所謂「泄天之蘊,豈無禍福」,不可謂之知言。今但虞絕學之無傳,亦何暇慮乎禍福之間哉!
巡檢朱水簷先生元昇(附子仕可、仕立。)
朱元昇,字日華,號水簷,平陽人。所著《三易備遺》,家鉉翁表進之。別有《邵易略例》,今不傳。其言曰:「孔安國、馬融、鄭康成、關子明諸儒,皆謂自一至十為《河圖》,自一至九為《洛書》,唯劉牧反是。牧非無見而然也。河以通《乾》出天苞,洛以流《坤》出地符,《河圖》本天,宜得奇數,《洛書》本地,宜得耦數,此其據依以為左驗者也。由是因往順來逆之八卦,推五行納音,以明四十五數之為《河圖》;因起《震》終《艮》之八卦,推五行生成,以明五十五數之為《洛書》,而三《易》之大綱定矣。《連山》,夏《易》也。賈公彥謂《連山》作于伏羲,因于夏后氏,夏《易》不可見,即羲《易》可見矣。《連山易》即春首純《艮》之義也。《說卦》曰:『《艮》,東北之卦也,萬物之所成終而成始也。』又曰:『終萬物,始萬物者,莫盛乎《艮》。』邵子雖以此一節為明文王之卦,要之首《艮》之秘,已具此兩言,是以述《連山象數圖》,以備夏后氏《易》之遺。《歸藏》,黃帝《易》也,商人用之。黃帝命大撓作甲子,使伶倫造律呂。日辰有十幹十二枝,而其相承之數,究于六十。律呂有五聲十二律,而其相承之數,亦究于六十。《乾》之策三十六,《坤》之策二十四,此六十也。《震》、《坎》、《艮》之策三十二,《巽》、《離》、《兌》之策二十八,亦六十也。稽之以納音,定之以策數,己亥為陰陽之終,子午為陰陽之始,納音遇己亥、子午之間,數必交,音必藏,交則生生之機不息,藏則化化之不露,一象一數,莫不與《圖》、《書》合。《大傳》曰『顯諸仁,藏諸用。』《說卦》曰:『《乾》以君之,《坤》以藏之。』是以述《歸藏象數圖》,以備商《易》之遺。卦之象,不易者四,反易者二,此以六變而成八也。重卦之象,不易者八,反易者二十八,此以三十六變而成六十四也。其說尚矣,未有究先天後天之體用,因象數之合,以驗羲、文之合者。《乾》、《坤》之體,不互《夬》、《姤》、《剝》、《復》,具《乾》、《坤》之體,不互《既濟》、《未濟》,具《坎》、《離》之體,不互其餘互卦五十六。其說尚矣,未有悉以卦爻彖象之辭證之者,是以演《反對互體圖例》,備《周易》之遺。」先生登右科,官政和縣巡檢。長子仕可,字起予,亦登右科;次子仕立,字起潛,皆能卒業于其父之書。邵學別派
杜道士可大
杜可大,蜀道士也。廖應淮配漢陽軍,抵漢江濱,遇之。可大揖曰:「子非廖應淮邪﹖」應淮愕然曰:「道士何自知之﹖」可大曰:「字宙太虛一塵爾,人生其間,為塵幾何﹖是茫茫者,尚了然心目間,矧吾子邪﹖然自邵堯夫以先天學授王豫天悅,天悅死,無所授,同葬玉枕中。未百年,而吳曦叛,盜發其冢,得《皇極經世體要》一篇,《內外觀象》數十篇,余賄盜得之。今餘五十年,數當授子,吾俟子亦久矣。」乃言于上官,脫其籍,盡教以冢中書。其算由聲音起,應淮神鑒穎利,可大指畫未到者,應淮已先意逆悟,可大自以為不及云。(參《宋文憲文集》。)
隱君荊先生□
荊□。
(梓材謹案:先生河南隱士,嘗授皇極數學於李鶴鳴。見黃氏補本《李鴻鳴傳》。)
◆祝氏門人
廖溟涬先生應淮(見下《杜氏門人》。)
◆杜氏門人
廖溟涬先生應淮(附吳浚。)
廖應淮,字學海,南城人也。自號溟涬生。抱負奇偉,年三十,遊杭,上疏言丁大全亂政狀,配漢陽軍,先生荷校行歌出都,見者壯之。蜀人杜可大者,客漢陽,言之營將,脫戍籍,授以邵子先天易數。其算由先天起數,先生神警,一授即了。自是能洞知未知,乃坐臨安市樓賣大衍卜。卜已,輒閉樓危坐,取一鐶,按劍自鍛之,當火少休,復危坐以為常。賈似道延之,先生直言宋鼎將移,語畢徑出。常過曾淵子家索酒,飲酣,抵掌放歌。有國子監簿吳浚者,以《先天易箋》、《陰符經注》、《六花陳法》欲上之朝,先生擲之曰:「嘻!誤天下國家者,此書也。」浚請受《易》,罵曰:「若黃口小兒耳!若能此,則人人安樂翁矣。」其後,以所傳授進士彭復之。再傳為鄱陽傅立。所著有《歷髓》、《星野指南》、《象滋說會補》、《畫前妙旨》諸書。先生數學雖近于方伎,然亦畸士,有不可泯滅者,故附之《康節弟子學案》,(梓材案:謝山始以是卷合王、張諸儒為《康節弟子學案》,故云爾。)以存其別派。
(雲濠謹案:《德興縣志》言:祝泌傳邵氏皇極之學於廖應淮,是溟涬兼得祝氏之傳者也。)
◆荊氏門人
莊靖李鶴鳴先生俊民(別見《明道學案》。)
◆廖氏門人(杜氏再傳。)
進士彭先生復初
彭復初,安福人。精于《易》,嘗本朱子、邵子之說,著《易學源流》。(參《江西通志》。)
(梓材謹案:《廖溟涬傳》所謂「進士彭復之」,蓋即先生,一名、一字爾。)
◆祝氏續傳
文懿傅初庵先生立
傅立,字權甫,德興人也。刻意經學。先是,祝氏有《皇極元元集》之作,其說多與張氏異同,而進士彭復之從溟涬生別有所得,先生受之,頗有與祝氏異同者,遂通其學。入元,累官集賢院大學士。諡文懿,學者稱為初庵先生。而程直方其高弟,乃有《皇極續元元集》之作。
(雲濠謹案:《饒州府志》言:「先生得里人祝泌皇極數學。」《元史》《世祖本紀》,至元十六年,「遣使訪求通皇極數鄱陽祝泌子孫,其甥傅立持泌書來上」。蓋先生為祝氏後人之甥而續其傳,又可見《德興縣志》所云「詔徵不赴」者,謂泌後人也。)
◆彭氏門人(杜氏三傳。)
文懿傅初庵先生立(見上《祝氏續傳》。)
◆傅氏門人
程前村先生直方
程直方,字道大,婺源人。讀書十年不下樓,尤深於《易》。入元,絕意仕進。行部至者必造請,或敦延至學宮,執禮授教。(參《安徽通志》。)
(梓材謹案:《經義考》引董時乂之說,言先生號前村,嘗闢書室曰觀易堂,與初庵傅先生為莫逆交,盡得邵氏不傳之祕。又言其通諸經,平生著述,《易》則有《程氏啟蒙翼得》、《四聖一心》、《觀易堂隨筆》,《書》則有《蔡傳辨疑》,《詩》則有《學詩筆記》,《春秋》則有《諸傳考正》、《春秋旁通》。是先生所著,不獨《續元元》之作,其于初庵,蓋在師友之間。)
【来源:作者原创】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