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赋园文风•辞赋交流与中辞发展
【繁体】 作者: 玖捃 来源: 作者原创 阅读 次 【小 中 大】【收藏】
近日辞赋版面文友之间暨创作经验与学术交流日渐繁盛,甚是喜人。但也存在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例如:讨论使用的语言力度,参与讨论的文友的倾向性,管理层的介入和引导等等问题。如何把握学术讨论的良性发展和经常深入地延续,使其朝着有利于中辞协会健康发展,有利于活跃学术交流氛围;有利于普遍提高文友的创作能力;有利于提高广大辞赋爱好者鉴赏辞赋文章的能力。这些问题都是中辞管理层和全体会员必须重视的,也是亟待解决的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让我们首先看看讨论使用的语言力度。何为语言力度?就是筛选语言使用语言的态度和语言内涵的意义深度。一篇优秀的作品在语言上要禁得住反复的推敲,在主体结构上要禁得住反复的评论。我们不能禁止文友的质询,要耐心认真的答复每一个问题,因为质询者首先是求教者。他不十分确定作者所使用的语言词汇是否正确,所以才提出质询。我们不能希望质询者“多看多思考之后再提﹏这样就显得专业一些,让人哭笑不得就不好了”,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这样的答复让质询者看了很不舒服。回过头来再看看提问者的语言“不需要你教”,不需要作者解答清楚你质询什么呢?也有可能先生解答的语言力度伤害了自尊心,但是你对解答的不满不是同样伤害了先生的自尊心吗?这些类似的语言就是语言力度没有掌控好的典型例证。试想质询者如果能够确定作者使用的词汇准确,还能质询作者吗?那不是无聊自讨没趣吗?所以作者凡遇到质询必须要耐心细致认真的答复每一个问题,竟管这个问题在作者的脑子里不是问题。千万不要认为作者“没有义务与你们详说”,你确实没有“义务”回答读者的提问,但是你有责任回答对你的作品提出的任何疑问,必须认真的回答每一个质询者的问题。因为这样做不仅是作者满足了质询者的提问,更重要的是作者把自己的创作经验和深厚的文化知识以及博大的胸襟素养同时一并传授给了质询者。这对质询者来说满足了知识的渴求,对作者来说是一件天高地厚的功德,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由此问题就衍生了一个如何构建中辞,如何繁荣辞赋创作健康发展中辞的问题。而这和网站内部辞赋作者之间学术讨论交流有着极大的关联。我们知道网内寸地网外尺天的道理,每一名辞赋作者都是中辞的宝贵财富。尤其是那些创作经验和艺术技巧丰富的大家名师,不仅是栋梁也是广大文友爱戴的榜样。把自己的良好形象立于文友心中是一件多么令人景仰的事啊,千万不要在网站无形中滋生傲骨。因为你们的形象就是中辞的一面镜子,身负重责啊。千万不要有“贤者虽独悟,所困在群愚”(语出东汉赵臺•刺世嫉邪赋)的想法。谦虚若怀,容谏四海。名师大家要有一颗包容之心,有一滴穿石之力,教导那些(包括我在内)不习赋体又想创作的文友提高艺术技能不也是一件美德吗?先生教于勤,学生疏于懒。勤则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懒则学无询师之惰也。做先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定要耐住性子经得住就一个问题学生的反复询问,你的作品也要经得住学生的反复推敲和评论。因为你是老师吗,为人师表总不会错的。关于中辞的发展问题我在这里就不做陈述了,只是涉及到一笔带过而已。更多的方略有管理层谋略吧。
下面再说说参与讨论的文友的倾向性问题。辞赋版面当下就一篇辞赋骈文展开的讨论达到了空前的热烈氛围,这和参与讨论的文友各抒己见的助推是分不开的。那么,文友该如何参加学术讨论呢?其实很简单,首先要有一个公正的态度,怀有一颗学习的心。其次要就事论事而不对人,特别是说话不要带有明显的倾向性,不要带有任何对双方人品的语言攻击性。这样做的后果将导致中辞陷入一种只见高山听不见泉水叮叮咚的语境。不利于中辞健康的发展,不利于活跃学术交流的氛围的形成。天山客说得好“作为先生则应具有更多的耐心和亲和力以搞好这一工作!质疑是一种很好的交流形式,谁都可以通过质疑来搞通一些问题!对事不对人!”作为教师就要像天山客说的这样,对学生和文友要有足够的亲和力和耐心。学生孜孜以求,老师则诲人不倦。假如中辞的会员出去交流比赛获得好的成绩不也是中辞诸位老师的荣耀吗?若是被人指点点的说,这是中辞出来的人啥也不是,这不也是作为老师的耻辱吗?所以说,学生要爱戴老师,老师也要尊敬学生。凡是参加学术讨论的文友一定要抱有一颗公平公正之心,对事不对人;共同创建中辞人文和谐,学术交流与文章上乘一流的协会和网站。
辞赋创作风格各异,体式的形成也在悄然的发生变化。政府倡导国学复兴,抢救中华民族文化之瑰宝是一件紧急而又长期的使命。我们不能设想在短期内使其华夏传统文化得到全面的繁荣复兴。更何况随着二十一世纪文明全球化的演进,我们五千年的传统文化的递进也要做出相应的妥协,以便更快更稳更好的融入国际大舞台。所以,我们要复兴国学就要尊重各个流派和各种文化文学样式的自然回归,我们能做的就是努力的引导方向,而不要设定固定的条条框框限制其自然发展。天山客说:“赋的体式是怎样形成的,不就是因为有人喜欢,模仿的人多了就成了吗?”“ 文章昭示给后人的肯定不是组字杂技!而一定是一种思想”。天山客的这些话讲得很好,水到渠成。再经过学生和老师的细心雕琢,润色排韵,一定会自然成体,这难道不是中辞各位老师和协会网站的结晶吗?何愁中辞在社会上不会有巨大的影响力!
第三再说说管理层的介入和引导。一个网站能展开如此热烈的学术讨论是一件多么令人鼓舞的事情。至于在讨论的过程中出现的语言过激也属于正常的。这时候就需要管理层选择适当的时机迅速介入节制双方的情绪,及时引导循着和谐健康的轨道继续深入细致的讨论,而不是立刻制止。一个好的学术氛围必有学术争鸣,只有通过争鸣才能出响当当的精品,从而遗传后世,百代流芳。而且通过不断地研讨和争鸣还能促进广大的文友的创作欲望,通过参与研讨的过程还能快速提高鉴赏辞赋文章的能力,研讨乃是一举多得的好事。所以我们不要轻易地禁言和整体删除参与讨论的文字。就像岸人首评说的那样“切实注意发言讨论的尺度、方式与表述心境。故一些偏激言辞、与本主帖无关、隐含不友善性的回复将予删节,对严重的恶意性伤击将予批评与警告。”岸人首评说的“回复将予删节”是说双方的,“删节”是说删除有问题的文字部分而不是全部删除。这样的介入和引导是非常及时必要的。我们在讨论中绝不可以出现任何攻击人品的语言和暗示,这是不道德的举止行为。岸人首评说:“作为中辞人员,我们务必要培育辞赋作者的创作能力与自身修为,我们务必要维护中辞总体形象与发展壮大,我们更应该珍惜社会文化发展和辞赋征文主办方为中国辞赋作家提供的良好创作平台,这正应该是我们辞赋作者的责任和努力。”岸人首评的话正好切中中辞网站当下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勇于面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做好自己,读懂别人。这样我们才能与人和谐相处,共同维护中辞的利益和发展。
做为复兴国学的人更要讲究修德,所谓修身养性应该是我们的天资本性。且不要在研讨中以“南岳献嘲,北垄腾笑”(语出南齐孔稚珪•北山移文)为乐趣而自鸣得意。和谐共进,开创一代中辞良好的创作新环境,然后你的才华和文章才会有深刻的影响力。如此中国辞赋家协会和网站才会有更新更亮更好的创作和研究国学的环境。我们的辞赋名师大家在这样的环境里何愁你们的文章不以一字一文一篇而驰骋天下乎?
手机扫码阅读本文
- 上一篇:浅谈赋园文风•批评与创作
- 下一篇:恒爱石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