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学鉴赏>> 散文名篇>> 明清朝代

明清朝代

《万木图》序

繁体中文】  作者:(明)杨士奇   发布:2014年06月20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万木图》者,右春坊右庶子兼翰林侍讲建安杨荣勉仁[1],昭其大父达卿先生之德[2],示其后之人也。   先生有孝行,于为善施义汲汲焉[3]。然不喜以施名,以为受人之施者,恒有愧耻为辱之心,而不自谦也[4]。夫施于人,而使其心愧耻为辱而不自谦,犹不施也。必使受吾之旋者,如其所当得,如无与于吾,而即乎其心之安,庶几何也。   元之季世[5]。兵戈饥馑,民困穷冻馁无食,至相食以苟活,虽父子夫妇,相视不能相保恤,所在皆然。时先生藏谷甚富,将发廪赈之,指某山号于众曰[6]:“有能相吾力树木者乎?树一木,予谷若干。顾相吾力者先予谷。”于是争愿出力,来请谷。既悉饭之,乃如所言。愿树木从寡,予之谷,不藉识其姓名[8],卒亦不视其功,而所活不可胜计矣。先生之乐旋,何其忠厚委曲而周备欤!   居数岁,木郁然崇茂,悉中于材。先生指以戒其子若孙曰[9]:“不自意今之盛如此也!其毋苟自为利,将有为学宫[10]。为释老之宫[11],为桥梁及津渡之舟而需材者,给之;有贫欲为居室,没欲为棺而不得材者[12],给之。毋苟自利也!”于是所施利益多矣。   时福建行省左丞阮德柔闻而高之,命工作万木图表之。搢绅君子,多为文若诗,纪之咏之。既皆失于兵。而其子若孙,佩服训戒[13],至于今不违。然欲其后世皆制服不违,此图所以继作也。   呜呼!始先生知施谷而已,知求受赐者即乎其心之安而已,岂计树之木后当何如哉!而受施者必尽力焉,不可以苟,盖天理之在人心,有不能已也。先生所存如此,惜乎其仅施于衰乱艰虞之际,畎亩之间[14],而徒布衣以终其身也[15]。不然,使遇治平之时得一命,为所欲为,所施利不其博哉!如其后之人能世承其训,推广是心,而行之不已焉,其于施利固又博也。是用告诸其来者。     注释:   [1]杨荣:字勉仁,建安(今福建建瓯)人。建文进士,授编修。成祖即位,入文渊阁。以多谋善断,最受知遇。每次北征,常为扈从。后擢文渊阁大学士。仁宗即位。进谨身殿大学士、工部尚书。前后历事四朝,与杨士奇、杨溥并久为辅臣,时称“三杨”。文中称“右春坊右庶子”是杨荣当时的官名。明代太子宫设左、右春坊,设有庶子、谕德等官,与翰林官进讲经史以辅导太子。[2]太父:祖父。[3]汲汲:急切的样子。[4]慊:满足。[5]季世:末代。[6]号:令。[7]相:助。[8]不藉识其姓名:不在簿册上记下姓名。藉,同“籍”。[9]若:和,及。[10]学宫:学校。[11]释老之宫:指佛寺、道观。[12]没:同“殁”,死亡。[13]佩服:感念不忘。[14]畎(quǎn)亩:田间。[15]布衣:谓平民。     杨士奇(1365—1444),名寓,以字行,号东里,泰和(今属江西)人,少时家贫,以授徒自给。建文帝初,参与修《太祖实录》。以史材被荐,召入翰林院,充编纂官。成祖即位,入内阁典机务,进侍读。永乐十五年(1417),进翰林学士。仁宗即位,擢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旋兼后部尚书,为《太宗实录》总裁官之一。宣统时,充《仁宗实录》总裁。他与杨荣、杨溥都是当时台阁重臣,号称“三杨”,形成了明永乐至成化年间的一个文学流派,被称为“台阁体”。著有《东里文集》等。   本文选自《东里文集》卷四。杨荣为了表彰其祖父杨达卿的义举,并用来告知后代要遵从祖先遗训,就作了一幅《万木图》,杨士奇为此图作了这篇序记。杨达卿在元末为赈济灾民,又为了不使灾民受施而自愧,就采用种树救灾的办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使某山成了一片万木林,这确是造福后代子孙的办法。又遗命其子孙“毋苟自利”,要用来作公益事业及救助贫穷的人。这种行为,在封建社会确实罕见。作者由此而联想到,杨达卿若生于承平之世,发挥其才能,人们将会得到更大的利益。作者也深为杨达卿的义举所感动,文字写得朴实无华,崇敬之心也溢于言表,非泛泛应酬之作可比。  

【来源:作者原创】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