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演义第四回 百家争鸣始皇统一全中国 鸿门设宴楚汉相争闹乾玙
【繁体中文】 作者:佚名 发布:2013年09月22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秦始皇为自己修筑骊山陵,高50丈,周围5里。陵内穹顶用珍珠嵌成日月星辰,下面用水银做成江河湖海;陵内有宫殿楼阁,奇珍异宝无数,动用劳工70万,前后修了36年!时光即逝,大厦倾毁,楚汉相争,几何激烈!上回说到秦始皇统一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割据称雄格局。正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称雄造成了一大批人才,思想文化领域呈现出诸子百家争鸣的崭新的局面。出现了孔子、孟子、墨子、庄子、韩非子、孙子、屈原和左丘明等等的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
《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集,共有305篇,按风、雅、颂编排分类,它真实地反映了周代的社会生活。诗经中有一部分是记叙周朝历史的。
《诗经》各篇作品的具体创作年代,绝大多数无法考证,因为《诗经》并非一时之作,而是绵延了数百年的。《诗经》中最早的诗篇产生于西周的初期,最晚的诗篇则出于春秋中叶。
到了春秋后期和战国时期,随着奴隶制的衰亡和封建制的兴起,代表着各种集团利益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和科学家大批地涌现于社会舞台,形成了儒、墨、道、法、纵横、杂等许多学派,多个学派的人物著书立说,授徒讲学,四处游说,互相辩驳,活跃异常,蔚为壮观。
《左传》,亦称《左氏春秋》,作者是左丘明。《左传》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史。春秋时,孔子开始整理鲁国的历史,编成《鲁春秋》,即鲁国的史书,此书只有标题,没有下文,很简单。在孔子的同时代,鲁国有一位太史左丘明,很有才学。他虽双目失明,但仍为《春秋》作注,补充史实,并用这些史实写成了我国古代第一部较为详细的编年史——《左传》(《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左传》记录着春秋时期的历史资料。它以《鲁春秋》为纲,把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历史按年、月顺序叙述下来。《左传》全书60卷,18万多字,记载了公元前722年至公元前468年共250多年间的各诸侯国政治、军事、经济和外交等方面的重大事件。
战国时期,我国还有一部历史著作《国语》。相传《国语》的作者也是左丘明。
《国语》全书共21卷,分别记载了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女国从西周穆王起到东周贞定王为止500多年间的史事。
战国时期的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名平,公元前340年出身于楚国的一个贵族家庭。他从小就受过良好的教育,知识渊博,又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和政治家,特别擅长外交辞令。他对当时国内外的政治形势十分熟悉,年轻时代就深得楚怀王的信任。
屈原生活的年代正是战国称雄时期。当时,比较强大的国家有南方楚国、西方的秦国和东方的齐国。他主张改革政治、联齐抗秦,使楚国强盛以完成统一中国大业。但是,当时的楚怀王的宠妃郑袖、儿子子兰和近臣靳尚为代表的贵族,千方百计排挤屈原,离间屈原和楚怀王的关系。昏庸的楚怀王终于疏远了屈原,使屈原的改革措施受挫。
却说,秦昭襄王即位后,约楚怀王到武关立盟。是去还是不去,怀王拿不出主意。
大夫屈原说:“强暴的秦国像豺狼一样不止一次地欺凌我们楚国,大王一去准上圈套。”可是,楚怀王的幼子公子子兰却在一旁说:“我们楚国和秦国人作对没有好处,如今秦国愿意跟我们和好是求之不得的,怎么能推辞呢?”楚王听信子兰之言,去秦立约。
秦国预先在武关埋伏下人马,楚怀王刚进秦国的武关即被截断了后路。秦昭襄王逼迫楚怀王割让黔中之地给秦国,怀王不允。秦王就把楚王押至咸阳软禁起来,要楚国用土地来赎换国君。
楚国听到消息,立太子为新国君,即楚顷襄王,任公子子兰为令尹,拒绝割让土地。
楚怀王在秦国被囚一年多,病死于秦国。屈原力劝楚顷襄王任用贤臣,远离小人,强国复仇。可楚顷襄王却偏听子兰和靳尚等的谗言,把屈原革职流放到湘南去。
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统兵攻打楚国郢都,秦军烧杀抢掠,楚人四散逃亡,楚国的君臣也仓皇出逃,楚国面临灭亡的危险。屈原此时的救国理想已经毁灭,陷入绝望境地。五月初五这一天,他终于抱着石头,含着无限悲愤和痛苦,自沉于汩罗江,结束了他伟大的一生。
附近的人划着船去江中打救屈原,可是捞了半天也没能捞到屈原的尸体。他们十分难过,把竹筒子里的米饭撒下江心,献给屈原。后来,人们把盛米饭的竹筒改为粽子。每到五月初五,人们划龙舟,包粽子,以祭奠屈原。这就是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的来历。
屈原从怀王疏之到汩罗河自沉,度过了30多年的艰苦岁月,遭尽了打击和迫害,但他始终不肯离开自己的国土。而且,越是在最痛苦最困难的时候,他越是念念不忘自己的祖国。正是这种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使屈原成为千古不朽的伟大诗人。
屈原在坎坷不平的一生中,留下了20篇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作品。其作品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为《离骚》、《九章》等述志诗;第二类是包括《九歌》、《招魂》的祭歌;第三类为有关宇宙天体神话传说的《天问》。《离骚》是屈原最成熟的作品,也是《楚辞》中最典型的诗篇。人们常把以《离骚》为代表的屈原作品与《诗经》中的《国风》相提并论,称之为“风骚”。它们对我国文学发展特别是诗歌创作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更为活跃。这里说一说孔、孟、墨、庄等大思想家。
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死于公元前479年。他出身于鲁国一个没落贵族家庭。六世祖孔父嘉是宋国的司马,被华督所杀。其子逃往鲁国避难,以后就在鲁国定居。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在鲁国的一个地方当一名武官。孔子的母亲曾在尼丘山祷告求子,以后生下孔子,给他取名为丘、字仲尼。孔子3岁时父亲去世。他从小勤奋好学,对西周时期流传下来的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和古代的典章制度十分精通。到了青年时代,孔子在曲阜城就以崇古好古、知识渊博而出了名。最初,孔子当过小官,管理牛羊,到了30岁的时候,孔子开始收徒讲学。踉他学习的人有3000人之多,其中有颜渊、子路、子贡等72人最著名,正所谓“三千名弟子、七十二位名徒”。私人办学,这是孔子在我国历史上的创举。儒学就是由孔子及其弟子们的言论而形成的一个学派。
鲁国国君鲁昭公让孔子去周都洛邑去学周朝礼乐,他的生活习惯都按礼的规定,非常讲究,连吃的肉也要按照规矩切成方块,否则就不吃。
孔子35岁那年,鲁昭公被鲁国掌权的三家大夫轰走。孔子就到齐国去求见齐景公,向齐景公谈了他的政治主张。齐相国晏婴认为孔子的主张不切实际,齐国因而未用他。
孔子回到鲁国,继续收徒教书。
公元前501年,鲁宝公派孔子做中都宰,第二年做了司空,后又做了司寇(管司法的长官)。
这一年,齐景公约鲁宝公到齐鲁交界处的夹谷会盟。鲁宝公让孔子担任“相礼”,即其助手。在夹谷会议上,由于孔子的相礼,鲁国取得外交上的胜利。会后,齐景公决定把从鲁国侵占过来的汶阳地方的3处土地还给了鲁国。
齐国的大夫认为,孔子留在鲁国做官对齐国不利。他们挑选一班女乐共80名歌女送给鲁国。鲁宝公接受了这班女乐,整天吃喝玩乐,不问政事。孔子想劝他,他躲着不见。孔子感到失望,便离开了鲁国。
从此,孔子便带着一批弟子周游列国,希望能有机会去实现他的政治主张。
他先后到过卫、曹、宋、郑、陈、蔡、楚国。那时,大国倾力于争霸,小国面临危险,这些国家对孔子宣扬的恢复周朝初年礼乐制度的主张无人理采,国君都不理他。
孔子周游列国达七八年之久。最后,他又回到了鲁国,从事教学和整理古代文化典籍。孔子,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在我国教育史上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
他在晚年整理了几种重要的古代文化典籍如《诗经》、《尚书》、《春秋》等,在我国文学史和历史等方面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论语》是孔子的言行录。
孔子于公元前479年去世。他的学说后经他的弟子们相传,形成了儒家学派,孔子亦即儒学的创始人。孔子,我国古代第一位大思想家、大教育家的学术思想深深地影响着后世,被历代所推崇。孔子和后来的儒学大师孟子的学说,构成了中国封建社会中的正统思想——孔孟之道。
孟子,名轲,也是鲁国人(公元前390——305)。孟子政治思想中最重要的是兴“五道”,行“仁政”,提出“性善论”。孟子也曾带着几百弟子游历宋、滕、魏、齐国,宣传他的政治主张,也像孔子一样,不能被国君所接受。晚年回到鲁国整理自己的著述,写出了《孟子》7篇。
在孔子倡导儒家学说之后,墨子(名翟)创立了另一个学派——墨家。墨子的中心思想是“兼爱”。他认为,社会上,人们之间如果能互相爱护,互相协助,互相取得利益,就可以使饥饿的人得到食物,缺衣的人得到衣服,辛劳的人得到休息,混乱的社会秩序也可以得到治理了。
在儒、墨兴盛之时,道家的学说也开始出现。其代表人物为老子(老聃),传说是《道德经》作者。老子学说的宗旨是“无为自化,清静自正”。主张“无为而治”,消极虚幻。道家学说的另一代表人物为庄子(庄周),《庄子》是其著作集。庄子更是一个悲观处世者。
荀子,名况,字卿,认为人定胜天,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古代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
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韩非和李斯。春秋战国时期的军学说——《孙子兵法》是我国古代的十分著名的兵书。此外,像巧匠鲁班、名医扁鹊则被称为木工和医学的始祖。春秋战国时期活跃的思想文化植根于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度的大动荡的社会之土壤中,秦始皇灭六国以后,建立起统一的封建制国家,社会又趋于平稳。
秦始皇君临天下以后,觉得自己的功绩大于上古的三皇五帝,“王”的称号已不适于他,于是便采用“皇帝”的称号。他是中国第一个皇帝,就称“始皇帝”,继他之位的子孙就称二世皇帝,三世皇帝,一代一代传下去。相传,秦人祖先大业属东方渤海沿岸的氏族。其子大费,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舜赐其姓嬴。西周孝王时,大费的后代非子养马有功,孝王封其一邑,名秦,才成为诸侯国的附庸。秦邑在今甘肃清水县东北。从此,原出于东方的氏族才立足于西方发展起来。
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采用李斯的建议,废除分封制,采用郡县制,即把全国分成36个郡,郡下面再分县,郡的长官由朝廷直接任命。国家的政事,不论大小,都由皇帝决定。当时,把天下划为36郡,后又增4郡,共40郡。郡守、县令等官吏不同于诸侯,不能世袭。在中央,设置了一套国家机构,任命九卿分管政务。九卿之上是三公,即,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他们分管国务、军事和监察。皇帝掌握一切权力。这种中央集权的封建政体,一直相沿下去。当时的县以下设乡,乡以下有里,乡有乡官,里有里正。
当时的法律也很严厉繁刻。其中规定,5人共盗一钱以上要断去左足,额上刺字,徒刑6年;5人以下的盗窃者,所盗超过660钱,割去鼻子。当时的刑罚有斩首、断裂肢体、于市中处死陈尸、斩左趾、刺字、割鼻等,十分残酷。秦律渊源于李悝的《法经》,商鞅改经为律,又经补充修订,形成了秦朝的统一法律。
秦王朝颁布的第一批政令,就是统一各种制度。下令各地拆除阻碍交通的关隘、城防、城堡,修建以咸阳为中心向四域辐射的驰道,东至今河北、山东,南至江苏、湖北,北抵阴山。全国的驰道宽度是统一的,一律50步,驰道两侧每隔3丈各种青松一棵。国郡县都变得四通八达,秦始皇先后5次巡视六国故地和边境地区,并在6处立刻石宣扬秦的威德,以达到巩固中央集权统治的目的。
秦始皇接着又采取措施,实现经济文化方面的统一。
为统一征收全国田税,他颁布法令,让百姓据实申报自己拥有田地的面积,按顷为单位纳税,这样就以国家统一法令的形式确认了封建土地的私有权。
战国时期,各地域间的语言文字还有很大的差异,“言语异声,文字异形”;“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还有度量衡、货币等都不统一。秦始皇遂下令以原秦国制度为基准,对全国的度量衡、货币、文字、车轨等进行统一。
度分寸、尺、丈;量分升、斗、桶;衡以十钱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一百二十斤为一石。
战国时钱币形制不一,三晋为布钱,燕齐为刀钱,楚有铜贝,秦国为环钱。黄金为各国通用交换媒介。秦始皇下令定钱而为二等。黄金为上币,以镒(20两)为单位。铜钱“半两”(圆形方孔)为下币,以半两为单位,而废除其他。
秦始皇令丞相李斯等作小篆(亦称秦篆),以作为官书文告的标准字体。他还命令统一车轨,即统一两轮之间的宽度,史称“舆六尺”,“车同轨”。
10年之内,“书同文”、“车同轨”,实现了涉及千百万人习惯的历史性改革。
在我国古代的北方生息着一游牧民族——匈奴。商代称之为鬼方,西周时称之为■狁,战国时才被称为匈奴或胡。当时匈奴奴隶主贵族经常率领骑兵南下,骚扰燕、赵、秦边境。秦昭王时筑长城抵抗匈奴。赵国沿阴山而西至高阙筑长城,燕国自造阳至襄平筑城。秦始皇为了消除匈奴对秦的威胁,于公元前215年命将军蒙恬率大军30万攻匈奴,取河南地(今内蒙古五原一带),设34县。第二年攻击高阙、阴山、北假,筑亭障,随后大规模修筑长城。公元前213年,秦又发“罪人”前往服役,终于将原来的秦、赵、燕北边长城连结起来,形成西至甘肃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
妇孺皆知的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讲的就是修筑长城之事。可以这么说,长城是用勤劳的中国人民的血肉筑成的。
秦始皇在位期间,大兴土木,战争和徭役使人力物力消耗达到了惊人的程度。他在骊山北麓(今陕西临潼东)开始建筑自己未来的坟墓。骊山陵墓高50余丈,周围5里多。有70万名从兼并六国征发来服役抵罪的刑徒和奴隶参加建造,前后修了36年!早在兼并6国的过程中,嬴政就叫建筑师模仿各国宫殿型式建造。又于公元前212年建造阿房宫,阿房宫的结构规模空前宏大,东西500步,南北50丈。
有人估计,秦时服役的人口总数不下300万,可秦当时的全国人口大约只有2000万,可以想见,当时人民所饱受的徭役之苦是多么深重。
据古书记载,秦始皇为自己修筑的陵墓骊山陵高50丈,周围5里,即边长约600米,陵基根深,下及三泉。棺椁是用铜汁铸的。陵内建筑有宫殿、楼阁、朝房,堆积了难以计数的奇珍异宝。陵内弯顶上以珍珠嵌成了日月星辰,下面用水银造成了江河大海,四室排列着百官位次,点燃着用鲸油制成的长明灯。为防盗墓,墓内设有暗藏的机关,入墓即被射死。
1974年春天,当地农民、工人在骊山陵东北大约1000多米的地方抗旱打井,出土一些残破的古代陶片。后来一发掘,原来是在地下埋藏了2000多年的秦始皇的御林军塑像,一共有6000多具,全部WZ的战士、仆役和战马拖着载人的马车,人马同真人真马大小一样,有些战车原就是实物。这就是秦兵马俑。
回过头来我们再来看看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在咸阳宫内大宴群臣。仆射周青臣在宴上祝酒,称颂秦始皇统一中国之业绩。博士淳于越起而反对,并引经据典,以古讽今。丞相李斯提议要严厉制裁以古讽今者。他主张,除了医药种树等和秦国历史以外的书统统烧个干净,谁要是再敢私下谈论诗书和百家言论就办死罪,以古非今就满门抄斩。
秦始皇采纳李斯建议,将秦史、农艺、医药、卜筮及国家所藏以外的“诗书百家语”,限令30日之内焚毁,无数文化典籍遂变成了一堆堆灰烬。焚书之事引起了儒生们的不满。
第二年,曾为秦始皇寻找仙药的方士侯生、卢生逃亡并散布不满秦始皇言论。秦始皇立即派人追查,进而发生坑儒事件。
原来,秦始皇晚年总是希望自己长生不老,多次派人去海外寻求长生不老之仙药,都未能弄到。于是他便派船队,载300名童男童女,由徐福率领去东海仙岛求药。徐福一去不复返。
秦始皇捉住侯生、卢生后,知道咸阳儒生对他的指责,大为恼火,就把与此事有牵连的460个儒生一起活埋了。
这就历史上有名的“焚书坑儒”。
秦始皇36年,即公元前211年,在东郡(今河北濮阳)坠落了一块陨石,上面刻有“始皇帝死而地分”的字句。这也是他的不祥之兆。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巡游申于沙丘(今河北平乡东北)时死去。秦始皇刚死去,小儿子胡亥就与掌管玺印文书的中东府令赵高、丞相李斯密谋,逼死了任北方监军的始皇长子扶苏,夺取了帝位,史称秦二世。残暴的秦二世一上台,就诛杀异己,连他的22个兄弟姐妹,也都被暗杀、赐死或车裂了。王朝内外矛盾普遍激化。
公元前209年7月,阳城(今河南封登封东南)的地方官派一支900名民夫组成的队伍,去渔阳(今北京市密云西南)筑城防守。这支队伍长途跋涉到了蕲县大泽乡(今安徽宿县东南),恰遇连日暴雨,道路变成了沼泽,行走十分艰难。看来是无法如期到达渔阳了。按照秦的法律,误期就要被斩首。人人心惊胆跳,死亡威胁着每一个役人。
这支队伍中有两名小头目,个子大,办事精明。一个叫陈胜,是阳城(今河南登封东西)人,长工出身。此人很有抱负,一次和其他长工在地里干活时,陈胜说:“我们将来要是富贵了,可不要忘记了老朋友啊!”大伙儿听了甚觉好笑,说:“你我都是长工,整天给别人卖命,耕种土地。你说你的富贵能从哪里来?”陈胜自言自语地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意思是说,小小的燕雀怎么会懂得鸿雁的远大志向啊!这支队伍中另一个小头目叫吴广,又叫吴叔,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也是一个为人佣耕的贫苦农民。
陈胜和吴广都在民工队伍中,服役于秦王朝的皮鞭之下。他俩很快成了朋友。他俩在危亡之时进行了偷偷的商量。陈胜说:“不能如期赶到是死,逃亡也难免被抓处死,既然都是死,还不如起来造反,死得其所。”吴广赞同。
陈胜又说:“天下苦秦久矣,如果竖起反秦大旗,天下响应者肯定很多。”他们遂定下大计。
为了取得大家的相信,他们拿了一块白绸布,用朱砂在上面写上“陈胜王”3个大字,把布塞进一条人家捕回的鱼肚里。兵士们买鱼回去,剖开鱼腹,发现绸上之字,非常惊奇。
到了半夜,吴广又偷偷跑到营房附近一座破庙里,点起篝火,先学狐狸叫,接着又喊到“大楚兴,陈胜王”。人们听了又惊又怕。
第二天,从伙儿看到陈胜,就在背后窃窃私语议论,对陈胜更加尊敬。一天,两个带队的军官喝醉了酒。吴广故意跑去激怒军官,说:“我们反正已经误了期,误期就要被处死,还是让大家散伙回去吧。”军官果然大怒,拿起皮鞭打吴广,想惩一儆百,结果反而激怒了众人。吴广夺刀杀了一位军官,陈胜赶上去,结果了另一名军官的性命。陈胜立刻号召大家:“我们已经误期,即使到了渔阳也会被砍头。我们不能白白地送死,何不起来共举大事呢!王侯将相,难道都是命里注定的吗?!”陈胜话音刚落,大家群起响应。陈胜叫人搭了个台子,做了一面大旗,旗上书了一个斗大的“楚”字。
大伙对天起誓,同心协力推翻秦朝。他们公推陈胜吴广为首领,迅速占领了大泽乡。他们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支农民起义军。广大人民迅速响应,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就这样爆发了。
大泽乡起义爆发后,陈胜吴广率众而进,进驻于陈(今河南淮阳),沿路反秦将士蜂拥而来,行程只有360里,队伍就发展到兵车六、七百辆,骑兵1000多名,步兵数万人。陈地父老一致认为陈胜应该称王。陈胜遂立国号“张楚”。以前,楚人反秦最切。陈胜立国号“张楚”,在当时很有号召力。陈胜为楚王,又称为陈王。陈胜封吴广为假王。各地的反秦火焰顿时被点燃。人民杀州夺县,奋起响应。旧时的六国贵族及地方权贵也纷纷据地称王。
陈胜又号召天下“伐无道,诛暴秦”。并派兵取赵魏等地,南取九江,东伺淮岱,西捣咸阳,声势浩大。陈王的将军周文率几十万大军,破函谷关,驻军于戏(今陕西临潼),进逼到秦都咸阳东不到50里的地方。
昏聩的秦二世慌了手脚,急忙下令赦免在骊山脚下服苦役的几十万刑徒,发给他们戈矛,由章邯统率,迎战起义军。
周文率领的起义军初战失利,退到函谷关,急求增援。陈王传令各地驰援,但赵、魏、齐、燕等地反秦力量的领导权大都为旧贵族势力所把持,他们都据地称王,不肯出援。周文军队最后被章邯军击败,周文自刎。
假王吴广准备夺取秦朝最大的粮仓荥阳(今河南郑州西),围攻荥阳时被部下田藏杀死。后田藏也战死军中,最后全军覆灭。秦军主力遂乘胜东进,陈胜孤军奋战,退往城父(今安徽涡阳东南)。
在退至路中,陈胜被手下叛徒庄贾杀害,庄贾后来被起义军处死。到公元前208年,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失败了。陈胜死后,葬于芒■山下(今河南永城境内)。陈胜、吴广虽死,可他们点燃起来的反秦之火却烧遍了各地。其中主要的代表人物是项羽和刘邦。
项羽,也叫项籍,下相(今江苏宿迁)人。少时随叔父项梁逃亡到会稽(今苏州,非浙江绍兴)。项羽身高8尺,力能举鼎。项梁是楚国大将项燕的儿子。楚被秦攻灭之时项燕兵败自杀。
项梁见侄子项羽身材魁梧,又很聪明,便亲自教他识字。可项羽学了几天就不愿再学了。项梁又教他学剑,项羽学了两日也不学了。项梁很生气,而项羽却满不在乎地说:“读书识字有什么用?学会了,不过只用来记记自己的名字罢了;学剑也没有用,学会了,也只能跟几个人对杀,也没有什么大用处。要学,就要学打大仗的本事。”项梁听他口气不小,就把祖传的兵书拿出来教他,项羽也不愿深钻。
陈胜起义的消息传来,项梁觉得机会到了,便集结了当地的8000名青年,拉起了反秦的队伍。这支队伍称为“子弟兵”。
项梁、项羽领着8000名子弟兵渡江很快打下了广陵(今江苏扬州)郡,接着又渡过淮河北上。
第二年,刘邦带领了一支100多人的队伍来投靠项梁。刘邦,亦名刘季,沛(今江苏沛县)人。他在当时是泗水一名小亭长(管理范围在10里以内)。后因押送刑徒去骊山做苦役,刑徒多半途逃亡,难以交差。
一天,他和被押的刑徒们谈话说:“你们到骊山去做苦役,不是累死也是被打死,即使不死,也不知道何时才能归家。现在,我把你们放了,你们自找活路去吧!”众人感恩不尽。
刘邦遂弃官,与十余人逃至芒■山中,聚集了100多人。当时,沛县文书萧何和监狱官曹参同情刘邦,暗中往来。
陈胜7月在大泽乡起义,刘邦9月杀掉沛县县令,自称沛公,起兵响应。队伍发展到两三千人,攻占了丰乡(他的家乡),接着又带领一部分队伍去攻打别的县城。可留在丰乡的部下叛变。他到了留城(沛县东南),恰遇张良带兵100余人,两家合一,决定去投奔项梁。后成项梁的部下。
项梁听取谋土范增的意见,把流落在民间的楚怀王的孙子(名叫心)找来,立为楚王。当年楚怀王受骗死在秦国,楚国人对他同情,对秦国怨恨。项梁立怀王孙子为楚王,具有较强的号召力。人们把他的孙子也称楚怀王。项梁接连打了几个胜仗,打败秦将章邯。项羽、刘邦带领另一支队伍,杀了秦将李由。项梁产生了骄傲情绪,章邯趁其不备,发动反攻,杀死项梁。项羽、刘邦退守彭城。
公元前207年,项羽在巨鹿(河北平乡西南)战役中破釜沉舟,消灭了秦军主力,迫使章邯率20万大军投降。事情是这样的:项羽渡过漳水,命令将士每人带3天的干粮,把军队做饭的锅(釜)全部砸碎,所渡河的船只(舟)全部凿沉,对将士们说:“这次和秦军作战,有进无退,3天之内一定要打退秦兵。”项羽的决心和勇气,鼓舞了全军将士,士气大振,终于击败秦军,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项羽“破釜沉舟”的典故。
项羽在亡秦战争中立下首功,实际上成了各路反秦军的领袖。
章邯投降的消息传到咸阳,秦王朝也发生了内讧。当时,秦朝的权力完全操纵在丞相赵高手中。赵高害死了李斯后,知道大臣中有人不服他。一次他牵来一只鹿到朝,当着大臣们对秦二世说:“我得到了一匹名贵的马,特牵来送给陛下。”秦二世虽然是个糊涂虫,毕竟还是能分清马和鹿的。他笑着说:“这明明是头鹿,你怎么能说是马呢?”赵高说:“这分明是马,不信,请大家说说吧。”众大臣懂得赵高的用意,不敢顶撞赵高,不少人便附和着说:“真是一匹好马!”只有少数人说不鹿。没过几天,那几个说是鹿的大臣都被赵高给治了罪。从那以后,没有人敢在二世的面前说赵高的不是了。这就是“指鹿为马”的故事。
公元前206年,刘邦的人马攻破了武关(今陕西丹凤县东南),离秦都咸阳不远。秦二世赶紧派人叫赵高发兵抵抗。赵高派了心腹逼死了秦二世,欲假立二世的侄子婴为秦王。子婴知道赵高的阴谋,在举行登位大典前袭击了赵高,改皇帝号称秦王。
沛公刘邦乘秦军崩溃,王朝内讧之机,捷足先登,由武关打入关中,直逼咸阳。刚刚登位46天的子婴,乘坐素车白马,出咸阳来到城东的霸上(今西安东),站在道旁,脖上系一条白练,手捧皇帝玉玺,向沛公投降。这发生在公元前206年10月。秦王朝至此覆灭。
刘邦进入秦都咸阳,封闭了宫室、仓库,不取一钱一物,又同关中父老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秦的苛法全部废除。沛公之举深得民心,关中百姓携壶捧浆,慰劳刘邦将士。
之后,刘邦仍还军霸上。
一个多月后,项羽率40万大军来到关中,驻军于鸿门(今陕西临漳东北),与刘邦10万大军的驻地霸上距离是40里。两军对峙。
自此,项羽、刘邦开始分裂。接着就是“鸿门宴”。在两军对峙如同水火的情势下,项羽的谋士范增建议袭击刘邦军。刘邦自度力量不及项羽,硬拼是不行的,便亲自带着谋士张良、樊哙和随从,到鸿门去向项羽解释误会。项羽设宴款待,认为刘邦并无做王的意图,轻易相信了刘邦。
酒宴上,范增一再向项羽暗示,要项羽趁此机会,下决心杀掉刘邦,可项羽只当没见。范增看项羽不忍心下手,就便出去找了项羽的堂弟项庄,叫他舞剑刺杀刘邦。
项庄进去敬过酒,舞剑助兴,慢慢舞到刘邦面前。项羽的叔父项伯是刘邦谋士张良的挚友,张良曾经救过他的命。当时,他看出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便说:“一个人舞没有意思,我们两人来对舞吧!”他一面舞,一面护住刘邦。
张良一看形势严峻,离开酒席,找到樊哙,告诉他情况紧急。樊哙右手提剑,左手持盾,气得眼角都要裂开了,直接进去。项羽十分吃惊,按剑问道:“这是什么人?来此何干?”张良跟了进来,忙说:“这是为沛公驾车的樊哙。”项羽说:“好一位壮士!”吩咐侍从赏给他一杯酒和一条猪腿。樊哙一边喝酒,一边气愤地说:“沛公劳苦功高,没受赏赐,将军反倒想杀害他,这是在走秦王的老路啊!”过了一会,刘邦借故溜出酒席,和樊哙沿小路回到了霸上。一场剑拔弩张的“鸿门宴”总算结束了,项羽、刘邦之间的矛盾暂时缓和。
鸿门宴后,项羽进入咸阳。杀掉秦降王子婴,又放火烧掉了咸阳的宫殿、阿房宫和始皇陵等,大火一直烧了3个月才灭。项羽接着自称西楚霸王,改称楚怀王为义帝,后来又干脆把义帝杀了。
他分封功臣宿将、各路诸侯,一共封了18个王。然后带着抢掠的珍宝美女衣锦还乡,东向彭城(今江苏徐州)而去。所封诸侯,也纷纷回到封地就职。在所封18诸侯中,刘邦被封在偏远的西蜀和汉中,为汉王。刘邦来到封国都城南郑(今陕西汉中东),拜萧何为丞相,曹参、樊哙、周勃等为将,养精蓄锐。却说项羽营中有个小军官,叫韩信,是江苏淮阴人。他几次向项羽献计,项羽都没采用,韩信就到南郑去投奔汉王刘邦。韩信到汉,也只当了一个小官。后来,丞相萧何看出韩信有才,劝汉王重用,刘邦不听。
韩信知汉王不肯重用,就找个机会走了。萧何得知消息,立即骑快马追去,2天以后,把韩信找了回来。汉王拜韩信为大将。
公元前206年,刘邦和韩信率汉军攻打关中,3个月的功夫,关中地区就成了汉王地盘。
楚汉战争初期,汉军屡屡受挫,但兵源和物资充足;楚军十分强大,但缺少补足,渐渐削弱。
公元前203年底,项羽军因少助食尽,被迫和汉军讲和,约定以鸿沟为界,分土而治,两军在鸿沟两边对垒。鸿沟在河南荥阳境内,南北向。双方约定鸿沟的东归楚,以西归汉。
鸿沟议和后,项羽引军东撤,刘邦乘势追击,追至垓下(今安徽灵壁南沱河北岸))包围了楚军,久久不去。
公元前202年的一天夜里,项羽的爱妾虞姬正陪着他在军帐中以酒浇愁,忽听见四面的汉营里传来了楚国的歌声。
项羽听到四面楚歌,吃惊地说:“汉营中那来这么多楚人?难道刘邦已经打下西楚了吗?!”英雄一世的项羽倍感凄凉。连他的那匹心疼的乌骓马也引颈嘶鸣起来。项羽再也忍不住了,对着宝马、爱姬也悲怆地唱了起来:“国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标若何?”虞姬也和唱起舞:“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遂拔剑自刎。刚强的项羽见爱姬以命相殉,禁不住潸然泪下。左右侍从无不伤心落泪。这段故事被后人搬上舞台,《霸王别姬》的悲剧震颤着人心。
当天夜里,项羽率800名精兵从东南方突围而去。汉军紧追不舍。项羽渡过淮河,只剩下100多人,又迷了路。
项羽来到三岔路口,见一农夫,问哪条道可以到彭城。农夫知是霸王,不愿为他指路,叫他往左边走。
项羽和100多名将士往左跑去,只见前面有一片沼泽地,知道受骗,赶紧调转马头,绕出沼泽地。这时,汉兵已经追上来了。项羽又往东南跑,到了东城(今安徽宝远东南),点了点人数,只有28个骑兵了。几千名汉兵这时密密层层地围了上来。
项羽分成四路,杀死汉兵几百,冲出重围,还有26人。
项羽带着这26人向南跑去,到了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恰巧,乌江的亭长有一条小船停在岸边。亭长劝项羽马上渡江,说:“江东虽小,可还有100多亩土地,几十万人口,大王过了江还可以在那边称王。”项羽觉得无颜再见江东父老,不愿渡江。他把乌骓马送给了亭长,和26名兵士拿着短剑和汉兵肉搏,又杀死了几百名汉兵。项羽觉得大势已去,遂拔剑在乌江岸边自刎。
公元前202年春,汉王刘邦正式即皇帝位,是为汉高祖,国都长安。
从公元前206年刘邦称王、公元前202年称帝时起的以后200余年,史称“西汉”或“前汉”;后来200年,迁都洛阳,史称“东汉”或“后汉”。汉朝统治时期共400年。
西汉的一切制度基本上都是秦的延续和发展,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汉承秦制”。
公元前195年,刘邦去世,子刘盈即位,是为惠帝。此时,大权操纵在其母吕后手中,吕后强韧狠毒,众王、臣遭杀或遭遇排挤。吕后死后,周勃、陈年等诛灭吕氏一族。
后来,刘恒于公元前179年继位,即著名的汉文帝。他谨慎而有谋略,以节俭而闻名,任用贤能,国力渐盛。
公元前157年,文帝死后,太子刘启健立,是为景帝,他平定了七国之乱,加强了朝廷的权威。
文、景两世先后连续奉行“与民休息”的政策近40年,社会经济空前繁荣,社会秩序安定,史称“文景之治”。
公元前141年,景帝太子刘彻16岁即位,是为汉武帝。汉武帝在位共54年,他的统治对西汉王朝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从即位开始,他就不断实行许多内政外交方面的重大措施。汉武帝主张“废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的新儒家学派受到尊崇。
雄心勃勃的汉武帝北逐匈奴,东南平定诸越,开发西南地区,通使本域,建立起一个空前强大的汉帝国。中原人不再称“秦人”而称“汉人”。古华夏族从此被称作汉族了。
早在汉高祖之时,北方匈奴南下侵汉,汉室采取和亲政策,以公主嫁给匈奴单于(匈奴最高统治者)为妻。
汉武帝时,国内已稳定巩固,开始对匈奴进行反击战争。派遣张骞远使西域,前往联合大月氏国夹击匈奴。对匈奴的大规模战役有3次,匈奴贵族力量逐渐衰弱,主力逐渐西移。后来,汉元帝时,以宫人王昭君出塞嫁于匈奴单于,以后40余年没有发生过战争。
西汉时期,人们把玉门关、阳关以西至中亚或更远的地方统称为西域。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张骞率100多人踏上征途,不幸走到陇西即被匈奴所俘,被拘禁10年。逃出后,他向西越过葱岭,经大宛(今中亚细亚)、康居(今塔什干)、最后抵达大月氏(阿姆河中上游)。大月氏谢绝汉的要求,张骞东归,于公元前126年奔回长安。这次出使虽未成功,但却访问了大宛、康居(今巴尔喾什湖和咸海之间)、大夏(今阿富汗北部)各国,又听到许多关于乌孙(今巴尔喀什湖东南)、奄蔡(今里海东北)、条支(今伊拉克和阿拉伯半岛)、安息(今伊朗)各地的传闻,大开了眼界。
张骞回国6年后,于公元前119年第二次被派遣出使西域,诱说乌孙东归故地,以断匈奴右臂。未能成功。但是,他却成功地建立起汉国同西域各国的联系。他分遣副使到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身毒及其邻国访问。张骞在乌孙停留一年多东返。乌孙国派使臣数十人带良马数十匹随同到长安报谢。汉武帝十分高兴。
过了一年,张骞病死。他派至西域各国的副使也陆续东归长安,汉同西域各国的友好关系终于建立起来。副使把到过的地方合起来一算,总共到过36个国家。汉与各地商贸往来不断,中国的丝绸,经过西域运到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后来,人们称这条路线为“丝绸之路”。
公元前60年,匈奴对西域的控制瓦解。汉室任命卫司马郑吉为西域都护,立幕府于乌垒城(今新疆轮台车)。这不汉朝在葱岭以东今巴尔喀什湖以南的广大地区设置外政机构的开端。
西汉最后一个皇帝是哀帝,他昏庸荒淫,宠爱弄臣董贤,贪恋色相。哀帝死后,王莽篡政,毒死平帝,摄政3年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新”,是年为公元8年。西汉王朝结束。
公元17年、18年,爆发了绿林、赤眉农民起义,至公元23年,王莽被杀,历时15年的“新”朝被推翻。起义军的胜利果实被刘秀夺取,他干公元25年在部称帝,后定都洛阳,建立起了东汉王朝(公元25——公元189)。东汉末年,统治黑暗,民不聊生,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黄巾起义。黄巾起义的领袖名叫张角,河北巨鹿人。张角本是个道人,四处传道、治病。其信徒遍布大半个中国,有几十万人,所传的道称为“太平道”。
公元184年,张角提出口号“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甲子年就是184年,这一年的3月5日,信徒们在全国发动起义。起义军头裹黄巾为记,向东汉发起猛烈进攻。声势浩大,震撼朝廷。由于封建势力的反扑,起义不到一年就被镇压下去。
东汉王朝近200年的统治至此已名存实亡。后来又经过20多年的混乱,全国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
在汉代,中国古代历史学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出现了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
司马迁字子长,出于史官家庭。传说他10岁就能诵古文。少年学习儒家经学,20岁以后漫游长江中下游和黄河流域很多地方,见识广,学问深。公元前99年,司马迁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被下狱处以腐刑,(阉割生殖器),这使他蒙受了很大的痛苦和屈辱,决心闭门写书,写出了伟大的历史巨著——《史记》,它是古代中国的第一部通史。人们称司马迁为中国史学鼻祖。
《史记》记述的历史上溯黄帝,下至汉武帝,上下3000年,包括《本纪》、《表》、《书》、《世家》、《列传》5大部分,共130篇,《史记》不但开创了中国纪传体历史典籍的先例,也成为中国古代散文的典范。司马迁,既是中国史学巨匠,也堪称文苑中的魁首。
到东汉时,名儒班彪作《史记后传》65篇。其子班固秉承父志继续撰写,历20余年,史书著成,共120卷。这部史书所记均为西汉事,因此题名《汉书》。后来,班固的妹妹、女才子班昭与马续共同续撰《汉书》,这部巨著大功告成。
汉代,我国的科学技术也有了高度的发展,涌现出许多著名的科学家。
医学方面有外科鼻祖华佗、医学家张仲景;造纸术的改革家蔡伦;制作浑天仪和地动仪杰出的天文学家张衡等等。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来源:作者原创】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