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序选脩>> 汉语知识>> 谚语方言

谚语方言

惠东县方言述略

以稿换稿 】  作者:佚名   发布:2014年03月02日   阅读:

【摘要】本文较为具体、详细地介绍了惠东县方言的分布情况,并具体地分析了惠东县境内客家话、学佬话、军话等几种主要方言的特点,以及它们与普通话的差异。

【关键词】方言;惠东方言;客家话;学佬话;军话(声)

一、惠东县语言概况

惠东县是广东省东部地区语言状况最为复杂的县份,在66万永久性居民中,使用着七八种大大小小的汉语方言和土语。除了岭南地区的三大汉语方言:客家话、学佬话(闽南话)和白话(粤语)齐备外,还有各种混合型的方言土语,它们是“军声”、“占米话”、“本地话”、和“平婆话”,加上还有古代少数民族遗留下来的“拳语”(即舍语)和“欧船蟹家话”,使得惠东县内的语言交际生活呈现出一幅绚丽多彩的图景。因此有人说,惠东县简直就是一所“语言学校”。置身于该县就可以学到七八种方言土语。

对惠东一带的方言状况,旧县志中已有所记载,尽管非常简单。如在乾隆四十八年刊本的《归善县志》(清o章寿彭等修)中就有这样的记述:

惠之方言大率齐韵作灰,庚韵作阳。如黎为来,声为商,石为砾之类。与江南同。……

谓父为亚爸,亦日爹;母日亚妈,亦日姐,亦日奶;兄曰亚哥,弟曰亚泰,小厮曰?子日患,亦曰仔;称媳妇为新婆子,初生曰翁哇仔。粉棵曰叛,谓午食日晏昼,早食日食朝,晚曰食晚。无日冒,亦日模。溪日开,岭日两。下雨曰落水。走曰行,读若杭,走拢日行埋,立住曰企住;看日娣,游玩日料料……

在这段文字里,既有归善客家话声韵规律的描写,又有特殊方言词语的介绍,有些例词如“娣”、“行埋”、“翁哇仔”等还反映了客闽粤三大方言共存共用的历史事实。

惠东县语言状况的复杂性与惠东所处的地理环境和人文历史背景有密切的关系。从地理位置看,本县的东北和西南与纯客方言区的河源和惠阳两市相邻,西北与讲客粤混合方言(即“本地话”)的惠州市接壤,而东南则与讲“学佬话”的海丰县交界。此外,南部沿海乡镇与粤语区香港也只有四五十海里之遥。

处在这样一种地理环境的惠东县,势必会因交际的需要而导致不同方言的长期接触和互相渗透,从而形成了一个个混合型的方言土语群;从人文历史看,惠东在明代以前还是一个十分荒凉、人烟稀少的地方。当时只有五六千原住民,其中还包括今惠东的先民—举族居民和蟹家渔民。明初以后,惠东所属沿海开始繁荣起来,主要原因是明洪武年间在平海设立了“守御屯田群牧千户所”即“平海所”。由于所城的建立,不仅调进了一千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军卒,而且由于军队的各种需要而使秸平半岛的工农商百业都兴旺起来。今平海所遗留的“顺德街”、“东莞街”和“广行会馆”、“潮州会馆”等正是当年百业兴旺和各方言区的人流人惠东的证明。

然而,尽管如此,直至清朝初年,今惠东所辖地域的居民充其量不足一万。所以现在惠东人的始祖大部分乃是清初至民初二百余年间陆陆续续从各地迁来的。如客家人大都从闽西、赣南和粤东各地辗转迁徙人惠,学佬话居民,包括沿海匝船渔民,大都从闽南及粤东东部沿海流人,而讲“本地话”和“占米话”的居民则多来自惠州、东莞一带。他们中的一部分乃是明末黄萧养起义军的后代。据史载,黄萧养起义失败后,所部四散奔逃,其中一部分便跑到海丰和惠东沿海落脚定居。本县以粤方言为母语的居民很少,只有港口镇的一个“艇户村”(渔村),人口不足一千,他们乃是从粤语区的阳江、阳春一带水上蟹家渔民在民初以后因渔船停靠港口而逐渐定居在那里的。至于“平婆话”居民,他们都来自揭西河婆附近,所以他们讲的客家话与本县客家话没有太大的区别.

由于惠东县有如此复杂的方言背景,所以不论是从全县来看还是从许多乡镇来看,语言应用状况都十分丰富多彩。如平海镇全镇三万两千人中就有军声、学佬话、客家话和占米话四种方言;港口镇的东海管理区只有五千多居民,却用学佬、客家、粤语、占米、军声和平婆六种方言和土语作为交际工具;吉隆镇上园管理区的东角村,一个800多人的自然村,竟然操着4种话,其中周姓讲学佬、叶姓讲客家、梁姓讲占米、罗姓讲平婆,像这样一些村镇方言与方言间互相渗透成了一种常见现象。

二、本县方言的分区

如果把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域结合起来观察,惠东全县的方言可以分为北、中、南三大片:北片,又可称为“山区片”。包括高潭、马山、宝口、安墩、新庵、石塘、松坑七个乡镇,总人口约十五万左右。本片除个别村落讲学佬话和占米(本地)话外,绝大部分都讲客家话,可以视为“纯客”方言区。

中片,又可称“沿江”(即“两枝江,’)片。包括多祝、增光、大岭、梁化、白花、吉隆、稳山七镇及县城平山镇,总人口约三十万左右。‘沿江片的主要方言是客家话,其次是学佬话和占米话。

南片,又可称“沿海片”。包括稳平半岛的铁涌、翼寮、平海及港口、盐洲、黄埠。该片方言最复杂,其中铁涌以讲占米为主,翼寮讲客家,平海是军声、学佬、占米各占三分之一,而盐洲、黄埠和港口则基本上属学佬话区,该片总人口约二十万。

在惠东的七八种方言土语中,客家话是最有地位和最具影响力的强势方言。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惠东讲客话的居民占多数(接近60%),二是长期以来客话是各级行政机关进行交流和交际的“官方语言”。这就使得整个惠东无论是山区还是沿江、沿海,均以客话作为主要官方工作语言和县内的通用交际用语。所以在惠东,非客家方言的居民差不多都会讲客家话,而客家人却不一定都会讲学佬话和军话等。客家话的这一优势地位使得它不断地对县内其它方言产生影响和渗透,以县城平山学佬话为例,许多字的读音都因长期受了客话的影响而改变了读音。最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是学佬话区里“校”字的读音,按学佬话,“校”应读为hau22,但现在这个音已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客音kaus“和ka31。所以“学校”说成kau53,而“校长”则说成ka231- 'a ti,半客半学佬。这种现象在非客方言区中都存在,特别是中青年一代的字音。

不仅字的读音受到客话影响而改变,有些语词和语法表达也往往照搬客家的说法。如:蜘蛛叫I213 - 22 gia213;公鸡叫“鸡公头”;外公、外婆叫“姐公”、“姐婆”;瘟病叫“哥魔”;顺利叫“春车”等。语法上,有一些客家话语缀,如“公—碗公”、“头—钵头”和句式(如“过”字句)也常用客话的表达方法。因此,从发展趋势看,客家方言在惠东的优势和影响力还会进一步加强,而其它方言土语则会由于交际功能的减退而逐渐丧失本身的一些特点,最后客家方言便可能成为惠东单一的社会通用语,而其它方言土语则退居为家庭语言或社区交际语。

【来源:互联网络】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