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场流行语
【以稿换稿】 作者:完颜绍元 发布:2013年01月18日 阅读: 次
清代嘉庆十年(1805年),四川总督勒保觐见皇帝。在君臣闲聊的时候,皇帝问勒保:“以你历任督抚的经验,你觉得在官员中间哪一类人最占便宜?”勒保回答说:“会说话的人最占便宜。”皇帝赞同道:“能干的人,因为善于说话而显得更加能干;不能干的人,也因为善于说话,使自己的毛病得到遮盖;最惨的一种人就是,虽然做了极好的事,但是因为不会说话,反而将好事变成了坏事。难怪孔子教导徒弟的时候还专门设了言语之科哩。”
那么,怎样才算“会说话”,官员说些什么话才能“占便宜”呢?
会拍马屁才能保命、保官
中国官场的传统规则是官吏的考核升降、荣辱赏罚全由上司掌控,所以不管是什么人,只要还想在官场上混下去,就不能不以取悦上司为立身之本。
取悦上司的办法有很多,最省钱也最保险的大概首推说奉承话,所以清人汪辉祖说“居官时不患无谀词”,即不怕听不到奉承话。俗话说,“千错万错,马屁不错”“舌头上打个滚,翻过来不蚀本”。
秦末,陈胜、吴广揭竿而起,皇帝胡亥召博士诸儒对此事件进行评估,大家都作出不胜忧虑的样子,或言反,或言盗,请求赶快发兵平乱。只有待诏博士叔孙通说:“如今上有英明领袖,下有法令制度,人人奉职,天下归心,哪会有人胆敢造反呢?这些人不过是鼠窃毛贼而已,这会儿多半已被郡守都尉抓获了,何足挂齿!”结果凡是言反者都下了狱,言盗者都被罢官,唯有叔孙通当场被拜为博士正官,并获赐一套官礼服、二十匹帛。等到他出宫回到官舍时,被罢官的同僚纷纷指责他太会拍马屁了,叔孙通说:“你们懂什么?不那么说我怎么能脱虎口!”说完便急急如漏网之鱼,逃出了咸阳。后来叔孙通在秦楚汉连年战争中不断跳槽,先后侍奉过10个主子,都因为会拍马屁而得到了重用,直到位居西汉开国九卿。在他的山东老乡中颇有人对此不齿,但谁都无法否认他的确是靠谀言才得以保命、得以进身的事实,所以叔孙通笑骂这些乡党是“鄙儒”。
“假大空”者吃得开
官员说的空话大多以原则鲜明、辞采动听而内容空疏为基本特点,多为不作调查研究、不干实事的官员的习惯语言。
官场流行话语中和空话同属一脉的还有大话和假话,而且一般都是“假、大、空”同时出现。
大话,一般多出于迎合领导旨意,以此表示忠顺。西汉惠帝时,匈奴单于写信给吕后,言语中透露着一股轻薄。吕后大怒,召群臣商议。上将军樊哙慷慨激昂道:“臣愿将兵10万,横扫匈奴!”其他人也同声附和。唯独中郎将季布说:“樊哙可斩也!”为什么?当年高祖皇帝拥兵40余万,照样被匈奴困于平城,形势危急。现在你樊哙自称以10万之众便可横行匈奴,不是当面欺瞒吗?吕后闻言默然。不过在官场上偏是亮起嗓门充英雄的说大话者吃得开,实话实说的季布之类大多不讨好。
“刀切豆腐”保平安
官场纷争不已,在一时竟无从回避的情况下被迫发言,能否两不得罪,全身自保,是官员必须掌握的说话技巧。所以,许多官员在说话的时候总是像用刀切豆腐一样,一分为二,两不得罪。
晚清,张之洞任湖广总督,谭继洵任湖北巡抚,督抚同城,意见不合,遇事经常产生矛盾。某日,同城官员聚集在黄鹤楼举行宴会,大家都喝多了,座中有人随意问,汉水江面有多宽?谭继洵说五里三分,见之某某书。张之洞对大家说此言不实,汉水实广七里三分,有某某书可考。这两位互相争执,谁都不肯让步。当着这么多下属的面,两位领导急欲一竞胜负,然而又无所取决,于是派人急召江夏知县陈树屏来评判。陈树屏得知消息,连忙整肃衣冠前往。两位领导问他:“君知江夏县事,汉水在你的辖境,可知江面是七里三分,还是五里三分?”陈知县这时才弄明白是怎么回事,于是应声而答:“江面水涨,即广至七里三分;水落,即狭至五里三分。”张、谭和满座听到这个回答,都哈哈大笑起来。这个故事可谓说话取巧两不得罪的经典案例。
【来源:网络整理】
- 上一篇:占领意识形态斗争领域主阵地
- 下一篇:红颜是否祸水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