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者要善用矛盾平衡法
【以稿换稿】 作者:席锁柱 发布:2013年02月26日 阅读: 次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全党同志要“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自觉地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作为领导活动的价值追求。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我国社会的组织、体制、就业、利益分配等日益多样化,由此产生的矛盾和问题也呈现出复杂性、多样性、潜在性、对立性、突发性等基本特点。掌握矛盾和问题存在的这些基本特点,并分析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的能力是领导干部领导力的体现。
一 关于矛盾、平衡与和谐
构建和谐社会作为当前社会发展中的新事物,对领导者的思维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构建和谐社会,领导者责任重大。领导者不但要在思维中明确和谐社会的真正内涵,还要思考如何有效推进工作。矛盾平衡是为了实现和谐,和谐建设是为了科学发展。任何社会、任何事物、任何时间都存在着矛盾,“矛盾存在是永恒的、普遍的”,矛盾的存在并非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障碍,因为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都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就和谐本身而言,和谐不是没有矛盾,也不是排斥矛盾,“而是包含了矛盾于自身又对之进行了限制或限定,是创造出一种使矛盾双方不至于发展为冲突的社会运行机制和社会正常生活的局面”。构建和谐社会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化解、不断平衡社会矛盾的过程。在领导活动中,矛盾和问题错综复杂。当矛盾各方处于均势状态时,人们常常难以察觉问题的存在。一旦这种均势被打破,业已存在的平衡关系就会变成不平衡关系,甚至表现出明显的对立,这就需要领导者努力去恢复这个平衡。“平衡是最常见的现象之一。平衡是物质运动的基本形态,反映了运动的一般规律。平衡是矛盾规律的动态表现形式,对事物的发展起重要作用”。所谓平衡就是协调各种矛盾,解决各种问题,调动各方的积极性,提高领导工作的有效性。领导者不能把和谐与矛盾对立起来,误认为和谐就是排斥矛盾的和谐,是无矛盾的或克服了矛盾后的和谐。平衡不是平均,更不是矛盾的压制。成功的领导者总是善于在变革中实现一个又一个平衡,使改革的步调协调一致,从而实现改革的基本目标。
二 矛盾平衡的目标和切入点
实施矛盾平衡,实现和谐目标,具有四个层面的基本内涵:首先,在平衡人和社会的关系上,就是既努力使社会发展成果惠及每一个人,又积极创造人们能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的工作环境和社会氛围,不断促进每一个人的全面发展。其次,在平衡人和人、群体和群体的关系上,就是注重公正、公平、和谐,不断实现人们的平等发展、和谐发展。它既包括维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基本需求和独立人格,也包括尊重强势群体的创造个性和能力贡献。再次,在平衡人和组织、人和部门的关系上,就是各级组织、各个部门要为每个人的能力的充分发挥提供机会与平台、政策与规则、管理与服务。第四,在平衡人和自然的关系上,就是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解决当代和未来的矛盾。可持续发展能力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对同代人来讲就是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对代际人来讲就是保持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具有良性的循环能力。
在社会、组织和部门里矛盾都有共同点,即矛盾各方的共同利益、共同意愿和共同需求等,共同点就是矛盾平衡的切入点。领导人要尊重实际、尊重客观,以科学发展出发去追求矛盾平衡。在领导实践中,奖励与惩罚、表扬与批评、支持与反对等等都是一个共同点,实行奖励见人有一份,评选先进轮流坐庄,待遇人人一份,表面上看似乎做得不偏不倚,可实际上并未实现真正的平衡。领导者怎样才能真正找到矛盾平衡的切入点呢?
首先,事物的是非界限是一个平衡的切入点。领导者要分清事物的是非界限,在尚未弄清事物的是非之前,不搞平衡;即使把握了事物的是非界限,但条件不成熟时,不强行搞平衡。在没有弄清事物是非的情况下,可以拖延,等弄清事物是非,条件又成熟的情况下再采取措施,去平衡;在已经弄清事物是非,但条件不够成熟时,要支持正确一方,明辨是非,通过宣传、教育,调动多数人的积极性,争得多数人支持和参与,为实现平衡创造条件,其次,矛盾双方作用对比是一个平衡的切入点。领导者要看到矛盾双方的作用大小,要实事求是地评价它们的作用。在处理问题时做到有条有据、有松有紧、进退有度,谨慎处理。再次,矛盾作用差异是一个平衡的切入点。领导者要重视矛盾双方乃至多方实际作用的差异。并以此为根据确定矛盾各方的平衡点。如果领导者只以自己偏好、兴趣作为为基准去搞平衡,非但不能达到目标,还可能把矛盾尖锐化。第四,把握平衡的度是一个切入点。度是质与量的统一,度的两端都存在着极限。领导者要实施平衡时把握一个度,既有质的要求,又要有量的要求。平衡是相对的、动态的,是非绝对的。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原有平衡总是被打破,出现新的不平衡。为实现新的平衡,领导者在处理问题时要把握一个度,以应对复杂的、难以预测的新情况的出现,始终掌握主动权。
三 实现平衡的正确方法
首先,辩证法认为矛盾既对立又统一,又认为矛盾的统一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当事物处于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阶段时,这个阶段就是事物处于“平衡”的阶段。领导者把矛盾统一性的原理运用于实际工作,就必须运用“平衡”的方法,学会通过“平衡”统筹兼顾,尽可能消除事物相互之间的摩擦和碰撞,把各方面的力量凝聚成一种“合力”,去完成目标任务。古人讲的中庸之道也是矛盾解决的平衡发展法,有助于矛盾双方相互共存、相互吸取、相互促进,使事物协调、平衡、和谐的存在和发展。在矛盾统一体中,如果一方包含于另一方之中,那么它的发展变化必须服从对方的需要。在领导工作中,领导者在平衡长远与眼前、全局与局部、集体与个人关系时可采用这种方法。其次,辩证法认为,客观世界的矛盾归纳为两类,即对抗性和非对抗性矛盾。这就要求领导者处理和平衡矛盾时,既要坚持原则性,又要注意策略的灵活性。领导者要善于做到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结合。在领导活动中,原则性不能丧失,丧失了就会失去方向和目标,同时还要注意把握灵活性,若不顾灵活性就变成机械、教条,就很难适应快速发展的环境。许多问题内部存在着相互对立的态势,含有相反的属性,如进与退、对与错、破与立、现代与传统等,这就要通过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结合求得平衡,从而实现新的平衡的目的。再次,矛盾双方处于对等的地位和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而且联系着广泛的事物时领导者对任何一方都必须高度重视,不可轻视任何一方在矛盾中的作用。尽可能使双方两全其美,相得益彰。
四 矛盾平衡的要点
首先,从宏观上把握事物的不确定性。在领导活动中,矛盾着的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平衡也充满了不确定性。领导者只有善于把握这些不确定性,才能保持平衡。领导者要高瞻远瞩,从总体上把握事物的状态、趋势和变化,使矛盾发展的方向把握在可控的范围里。其次,从微观上解决影响平衡的问题。领导活动的总体目标是由许多小目标有机结合而成的,领导者要重视各种小目标的平衡发展,全面解决影响小目标平衡发展的各种问题。从微观着手,从小目标做起,从眼前做起,就有利平衡。再次,采用奖惩实现平衡。可以实行奖优罚劣,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使平衡对象求得平衡,使各种力量汇集成合力,最终实现平衡目标。第四,采用系统论的方法进行平衡。系统论的出现,使人类的思维方式发生了深刻地变化。系统论认为,整体性、关联性、等级结构性、动态平衡性、时序性等是所有系统的共同的基本特征,其核心思想是系统的整体观念。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系统中各要素不是孤立地存在着,每个要素在系统中都处于一定的位置上,起着特定的作用。矛盾平衡是一个系统,是一个整体,各种矛盾就是其中的要素。这就要求领导者要以整体系统思维出发,分析、解决矛盾,从而实现平衡的目的。第五,要从整体的角度把握构成这个整体的各个局部以及这些局部之间的相互关系,在谋求平衡时统一考虑这些局部的实际情况和要求,兼顾到各个局部和各个局部的各个方面,从而形成能够代表各个局部要求的整体发展合力和共同价值取向,使各个局部在实现平衡发展中各得其所。第六,结合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平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教育群众、化解矛盾和整合力量的功能。领导者要善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艺术,通过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喜闻乐见的教育活动,调动人的积极性和热情,提高平衡对象的素质和修养,从而实现平衡。
总之,矛盾平衡是难度较大的领导活动,矛盾的失衡会引起内耗,甚至带来阻力,降低领导效能,影响大局,这就要求领导者讲究领导方法和艺术。领导者要搞好平衡,就必须找准矛盾平衡的切入点,选择正确的平衡方法,把握影响矛盾平衡的不确定因素,以切实保持平衡。
(本文作者:席锁柱 内蒙古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党委书记,副教授)
【来源:网络整理】
- 上一篇:领导者应走出“识人陷阱”
- 下一篇:领导者要善于运用细节领导艺术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