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外交的礼仪
【以稿换稿】 作者:佚名 发布:2008年10月27日 阅读: 次
民间的国际交往,或称“民间外交”,对于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促进国际间的经济、科技和文化交流,建立和发展国与国之间的友好关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民间外交”面向社会,接触面宽,渠道多,方式方法灵活多样。它有力地协助和支持“官方外交”,与“官方外交”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民间外交”具有悠久的历史。在中国对外关系的历史上,玄奘西行,鉴真东渡,都起到了“人民使者”的作用,促进了中印、中日友好关系的发展。著名的“丝绸之路”,通过民间贸易,开拓了东西方相互往来的渠道。在现代,民间的国际来往,更加广泛活跃、丰富多彩。1971年,当美国乒乓球队恶化访问时,周总理曾对他们说:“你们这次应邀来中国访问,打开了两国人民友好来往的大门。”“乒乓外交”从此饮誉全球。中国同日本在1973年建立外交关系之前,也是民间贸易先行。廖承志同高琦达之助在1962年签署了两国民间贸易备忘录,随后又设立了“备忘录贸易办事处”,两国人民之间进行了多方面的民间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并且“以民促官”,有力地推动了两国关系的发展。
在我国,自从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民间的国际交往,在更广阔的领域,以更大的规模,多渠道地进行着。1997年,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就接待了来自50多个国家的200多个人代表团、派出友好代表团访问了40多个国家和地区。
“民间外交”,同“官方外交”一样,也应当讲究国际礼仪,遵从国际礼仪的一般准则;待人接物应当彬彬有礼,不亢不卑,落落大方。“官方外交”与“民间外交”在礼仪做法上是相通的。“民间外交”的礼宾工作可以借鉴并参考“官方外交”的礼仪准则。当然,由于“民间外交”自身具有的特点,在礼仪的具体运用上,应当与“官方外交”有所区别。主要有下述几点:
一、在礼仪规格的掌握上,“民间外交”既要讲求适当的礼仪规格,又要注意“从简求实”的精神。
为了表示对交往对象的尊重与友好,对他们的迎送、会见、座谈、宴请、参观访问以及生活接待等方面都应掌握适当的礼仪规格。有时候,还应注意把这些活动安排得更加亲切一些,以示相互关系的亲近友好。当然,由于民间人士通常是以对华友好组织或社团、公司的代表或个人的身份出现,他们一般不具备政府官方代表的身份。因此,在接待这类客人时,就不能套用给予国家元首、政府首 脑、议长、外长等国家正式代表的那一套礼宾待遇。这是国际上遵行的通则。
1994年1月,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应邀来我国访问。在他访问期间,江泽民主席会见了他,同他一起在中南海小花园中散步;李鹏总理会见并宴请了他;万里前委员长宴请他,同他共叙了“网球球友”的旧谊。这次对他的接待是诚挚的、友好的。但是,同他5年前作为美国在职总统来访时相比,这次没有正式的欢迎仪式,不举行隆重的国宴,也不举行双边的正式会谈。这种礼仪安排简化多了。这样的礼遇规格,对于一位以个人身份前来访问,并同中国有老关系的美国前总统,无疑是完全适当的。
同民间人士交往的礼遇规格,不但同“官方代表”有所区别,而且,还应按照交往对象的不同情况,做出切合实际的安排。民间交往对象,数量多,范围广,上至前总统、前总理、议员等上层人士,下至一般民间人士,各行各界的人士都有,情况很不一样。其社会的影响,同我方的关系也有差别。因此,对礼宾规格的掌握,不但要考虑他们的现在身份、地位和影响,而且要顾及他们的历史 地位、社会背景、相互关系、来往性质等许多因素,以“求实”的精神,做出恰如其分的安排。
1990年,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设立了“人民友好使者”的称号,颁发证书和有绶带的奖章,以表彰长年为与中国友好而奋斗并做出卓越贡献的知名人士,迄今已授予十余人此称号。这种做法对一些老朋友是一种鼓励,能更好地团结国际友人。下面列举几位获此称号的朋友:
1.卢森堡的旨朗克,是卢森堡中国友好协会前主席,是第一位荣获“人民友好使者”称号的中国老朋友;
2.英国的李约瑟博士,是英国著名的科学家,积极地向全世界介绍了中国古今的科技成就;
3.日本的井上靖,是日本著名作家,日本中国文化交流协会前会长;
4.日本的西园寺公一,是一位世界和平运动的斗士,日中友好的掘井人,曾被周总理誉为“中日民间大使”;
5.印度的陆文星,30多年来为印度中国友好做了大量工作,著名英籍女作家韩素音的丈夫;
6.加拿大的文幼章,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一贯同情和支持中国的革命事业。
7.弗兰克•佩斯塔纳,美中友协创始人,为中美两国之间的友好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民间外交”既要有广泛性,又要注意专业性。
“民间外交”有极其深厚的群众基础,这正是它的优势所在。应该发挥这种优势。广交朋友,不断拓宽相互交往的领域。对于长期致力于友好事业的国际组织和得高望重的国际友好人士,要珍视、保持和不断加深相互关系;同时还应广泛开展同各国年轻人的友好工作。要不忘老朋友,广交新朋友。1986年12月,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召开全国理事会会议,当时担任名誉会长的邓颖超大姐因在外地未能出席,但她委托秘书转达了她对友协今后工作的几点意见,特别谈到交友之道,说:“在交朋友时,要注意稳定性、连续性、长期性,使老朋友更加了解我们,新朋友发展为深交,从少数扩大到多数,增强友谊,发展友谊。”邓大姐的这段指示,言简意深,为“民间外交”要结交更多的朋友,指明了方向。
1984年,中日间成立了“中日友好21世纪委员会”,其目的就是要在两国年轻一代中开展频繁的友好活动,促使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能跨越世纪,世世代代留传下去。这的确是一件面向未来的有意义的创举。
当今世界下面临着和平与发展两大任务,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面临着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的迫切任务。“民间外交”在这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为此,大力发展国际间的经济、科技、文化、教育、体育运动、医疗卫生等方面的专业对口来往,将为我国同世界各国之间的友好事业打下良好基础,促进相互间友谊的深入发展。我国从1963年至1993年的31年中,先后向非洲的39个国家派遣了医疗队员1.1万人次。中国医生以妙手回春的高超医术,为非洲人民治疗各种觉疾病和疑难杂症,并积极培训了当地的大批医务人员。在医疗条件极差的非洲农村,中国医疗队满腔热情,克服种种困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为非洲人民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的高尚医德和精湛医术赢得了非洲人民的交口赞誉。中国医疗队不仅是一支“白衣天使”的专业队伍,而且是播种友谊种子的“人民使者”。
三、地方和基层的“民间外交”,应注意表现出地方和民间的特色。
奥地利总理弗拉尼茨基曾经指出:“奥中之间不仅政府要有渠道,民间也要有渠道。不仅中央层次,地方层次也要有经济合作和往来,使两国关系更密切,为下一代的友好打基础。”确实,“民间外交”必须有地方的积极性和基层的积极性,多层次地进行,才能广泛和深入地开展下去。到1997年底,我国与世界各国建立的友好城某地的关系已超过800对(其中包括友好某某、州、某地关系),这方面的交往中,除了必须遵从中央的方针政策和国际交往的基本准则外,应当尽可能表现出地方和单位的特色。各地方还可利用地方的特点向对华友好做出突出贡献的友好人士和一些国家领导人授予“荣誉某地民”的称号。例如,广州某地就曾向对中国十分友好的美国洛杉矶广州友好城某地委员会主席阿曼森夫人授予了“荣誉某地民”称号。又如,1993年10月底喀麦隆共和国总统保罗•比亚访华时,他的喀麦隆家乡的某某份南方某某同我国湖北某某建立了友好某某关系,赞比亚总统访问武汉时,湖北某某向他授予了“荣誉某地民”称号。地方和基层招待外宾,宴请时,切忌追求豪华和糜费,而要多注意地方风味;为外宾介绍情况,宜着重介绍本地方、本单位的特点,少说一般性在套话;组织参观访问,要注意安排有特点的项目。
送礼,不要一味追求价格高昂,而可多考虑送些地方特产。这些做法,不但会显得更亲切友好,不落俗套,而且有助于相互学习借鉴,以及经济信息上的互补,文化上的交流,达到较好的实际效果。
四、“民间外交”在礼仪安排上,应当具有更多的灵活性。
“民间外交”与“官方外交”不同,礼仪上的条条框框不多,固定的礼仪程序较少,机动的余地较大,更便于因地、因时、因人制宜开展活动。无论是“上中下”“左中右”都可以交往。在活动的方式上,也不必拘泥于常规俗套,可以多采取灵活、多样、简便的方式。除了有迎送、宴会等一般方式外,开展民间外交活动还可以彩座谈、演讲、茶叙、打球、下棋、打桥牌、共同出游、音乐欣赏、吟诗作画、小型演出、小型展览等多种多样的活动方式。有的民间团体,财力有限,更宜于不事铺张、比较某某钱的活动方式。“官方外交”代表政府,个人来往机会较少。民间交往则不妨以“个人交谊”的方式进行。总之,各部门应当适应形势的需要,抓住有利时机,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实事求是、勇于开拓地开展人民之间的友好交往。我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最近率团访问了欧洲一些国家,积极推动了我国与这些国家及欧盟的关系。全国政协包括了我国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界人士的代表,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它“亦官亦民”,对外交往中可以灵活运用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发挥统一战线组织独特的作用。
【来源:网络整理】
- 上一篇:绅士风度的西方礼仪
- 下一篇:在国外公共场吸烟的礼仪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