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序选脩>> 励志创业>> 社交礼仪

社交礼仪

外事接待用语艺术

    】【收藏】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加入会员

接待客人,总是话语先行。接待外宾,更是要把握语言的分寸和技巧。与人见面,留给对方第一印象便是说话。所谓接待用语,不是一般性的客套或礼节性辞令,而是包括外事活动中的介绍、宣传、讲解、回答问题等。   近年来,我国各地的外事活动增多,与外宾打交道较为频繁。讲究一点宣传用语,是“推销”本地区、本部门、本行业优势,增大本地知名度,吸引外资以及沟通交流的最好途径。对此,从事外事接待的人员不可小觑。   外事接待首先是语言接待。它贯穿于宾客的参观、访问及旅游的全过程。其它物质方面的“硬件”接待只是一种载体,主要靠宣传、对话来达到相互了解。要做到这点,就要知己知彼,针对不同国家、不同经历、不同层次的人采取不同的交谈内容和方式。例如,接待大企业家与中小企业家、银行家科学家、民间人士与政府官员等,都要有针对性地确定宣传用语。要把工作做在前面,事先多下一些功夫。对每一位外宾的职业、经验、政 治态度、是否来过中国、对什么问题感兴趣等背景情况,心中大致有谱,这样才能找到交谈的共同语言。在谈话中,对方感到你很熟悉他、尊重他,就会一下子拉近彼此的距离。   外事接待的宣传用语,要尽量用事实讲话,如实介绍自己,少讲“世界第一”之类的话。说我们的斜拉索大桥是“世界第一”,但美国1936年就造出了金门大桥。所以,对外的宣传用语要谦虚,不能光看到自己,否则人家会说你浅薄,孤陋寡闻。当然也不能妄自菲薄,说了有损自尊和国格的话。还有,要吸引外商来投资,应多说客观情况,讲清本地的优势和不足,千万不要说“来吧,包你发财”之类的话,人家来不来由他自己决断。   要正确使用对外用语,就要多学习,多了解外国的文化、风俗和语言表达习惯。中国人说话爱用概括语,什么“三句话”、“四个字”、“八大工程”之类,外国人听不懂,要解释半天,所以最好用浅显的话来说明复杂的道理。也不要把材料的话死记硬背,要注重临场发挥。还要尽可能多地掌握一些文史、地理、文学、天文方面的知识。比如一个外国访问团观看黄河,有外宾问“黄河有多深”?我们的接待员随口答道:“200多米吧”。人家听了很吃惊,说“比大海还深啊”!这简直是出洋相。此外,还要懂一些外来术语,尤其是本行业的知识更要精通。有位外商会见一个电力部门的负责人,问他对IPP有什么看法。这位负责人却摸不着头脑,竟不知道IPP是什么,结果那位外商气得一走了之。总之,外事接待的宣传用语是门艺术,从事外事工作的人不多学几手是不行的。  

手机扫码阅读本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