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劝与批评的礼仪
【小 中 大】【收藏】 作者: 未知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加入会员】
规劝,亦即在交谈中,对他人郑重其事地加以劝告,劝说其改变立场,改正错误。在这个意义上来讲,规劝与批评大体上具有许多方面的共性,因为批评就是对他人的缺点提出意见。
它们都是至交与诤友之所为。对“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愿得罪人”甚至想“看一出好戏”的人来说,他们是绝不会这样做的。
它们都是就事论事的。善解人意的人都清楚,“人非圣贤,谁无能过?”但“千里长堤,溃于蚁穴”。遇事而进言,乃友人之本分。
它们都是对“过失者”的一种关心与负责任的督促。指出他人的缺点与错误,找出其薄弱环节,意在使之今后扬长避短,更好地为人处世。这是对“过失者”最大的关心,最大的爱护,也是对其最负责任的表现。
注重说话技巧的商界人士,在规劝与批评他人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是表达上要温言细语,勿失尊重。有人笃信“良言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之说,一上来就对别人猛下“虎狼之药”,在批评规劝时,什么话难听,就非跟人家说这些话不可。
例如,他们在批评别人时,总爱无师自通地摆出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模样,张口闭口“瞧你这德性”,“叫我说你什么好”,“真不想再理你”之类的套话,滚滚而至。经常一开头,就让被批评者心不服,气不顺,产生逆反心理,拒绝进行合作。到后来,还有可能使被批评者“奋起反击”,反唇相讥,结果双方势同水火,终于酿成一场大战,反目为仇。
碰到这种情况,批评者可能会被批评者“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被批评者也可能会指责对方“你算老几?”这种情况的产生,关键在于批评者下“狠药”、开“苦口”的方法不得当。
人需要尊重,在批评规劝他人时也别忘了这一点。明智一些的话,在批评规劝他人时,完全可以把同一种意思表达得中听一些。别忘记,良药未必都要苦口,忠言也不一定非得逆耳不成。把规劝批评别人的话,讲得动听一些,利己又利人,何乐而不为呢?
第二,是尽可能不要当众规劝批评别人。树有皮,人有脸。当众批评规劝别人,尤其是以那些有地位、有身份的人士为批评对象的话,难免会让其自尊心备受伤害。当着部下的面训斥一名部门经理,当着孩子的面批评他的父亲,都会让后者长时间地“抬不起头来”,或许还会因此而对批评者心存怨恨。
不但在规劝批评他人时不要讲粗话、怪话、难听的话,而且尽量不要当众斥责他人,其原因都是为了尊重被批评者,而不使之难堪。
除非绝对必要,不要在会议上,写字间内当众批评他人。如果有条件,可找对方单独交谈,而不在他人面前交谈,哪怕就是规劝批评的话说得重一些,也易于为对方所接受。
还须说明的是,在外人面前规劝同事、批评下属,有时会有“借题发挥”、“指桑骂槐”之嫌。
第三,规劝与批评需要一分为二。著名公关专家、美国人卡耐基曾说:“当我们听到别人对我们的某些长处表示赞赏后,再听到他的批评,我们的心里时常就好受得多。”他的话确实非常实在。
规劝与批评需要一分为二,就是要求商务人员,不能将批评对象“照死里整”、“一棍子打死”。规劝批评别人时,先肯定,后否定,在肯定的基础上局部地否定,既顾全了被批评者的自尊心,又往往使之有台阶好下,是一种很好的办法。
擅长此道者,批评他人之前,还大都爱进行一番自我批评。在批评下属前,自己先承担一定责任;规劝年轻人时,表示自己当初也曾“年轻过”;比起标榜自己“一贯正确”来,往往更容易被接受。
手机扫码阅读本文
- 上一篇:会议期间和日常交际中寒暄与问候的礼仪
- 下一篇:商务活动中邀约的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