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序选脩>> 演讲辩论>> 演讲艺术

演讲艺术

评判一场演讲的好坏,标准到底有哪些?

以稿换稿】  作者: 久久老师   来源: 久久说话   阅读 次 【    】【收藏


今天,去做一场讲故事、演讲比赛的评委,听了同学们的演讲和一位资深老师对整场比赛的点评,深受启发。

整场比赛,选手的表现都非常棒——内容生动、流畅自然、情感充沛。主持人让我对讲故事的选手进行点评,我说了两条:

一是讲故事,最好能够讲自己的故事、讲亲身经历的事。

一来讲自己亲身经历的事,能够放松,消除紧张感;二来有真体会、真感情,容易打动听众。全场6位讲故事选手,有5位讲的都是革命故事,如王小二放牛、红军过草地、刘胡兰等等,尽管符合主题,但毕竟不是自己亲历的,总感觉有些隔膜。

有的学生要问:要是我没有故事怎么办?特别是“听党话、跟党走”这样的主题。这个主题确实离现实生活有些远,但我们可以挖掘故事背后的精神,比如讲“红军过草地”,实质反映的是——红军不拍困难、敢于挑战、突破极限的精神。我们在生活也会遇到类似场景,比如学习成绩不好,我们怎样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迎头赶上,这个事例的本质和“红军过草地”在某种程度来说,就是相同的。所以,围绕这个主题是可以讲自己的故事的,只要去认真思考就可以。

二是讲故事,要多讲细节才行。

故事没有细节,就不容易让听众产生画面感,而没有画面感,就很难和听众产生情感共鸣。

举个例子,××同学讲红军过草地,就讲非常非常艰难,死了好多人,如何如何,这段表述就缺乏细节。

我们上学的时候,就学过,红军过草地,一是没路可走。因为到处都是沼泽地,一不小心就会陷进去,而陷进去之后,越挣扎越会往下陷,而旁边救人的人,也要注意技巧,否则也会往里陷。必须慢慢的,将绑腿绑在被陷人的腰上,一点一点地拉上来。二是没东西吃。许多人以青稞、野菜、野草为食,青稞麦粒是一颗一颗地数着吃,许多野菜、野草还有毒,还有的人吃皮带。有的煮着吃,先用刀把皮带切成一条一条,然后煮到最表面一层软了,小心刮去,然后再吃。有的烤着吃,烤的变色、变软就要吃,否则就会烤焦了,烤完之后咬上一块在嘴里,要嚼半天才舍得咽到肚子里的。

这些都是细节,细节讲到位了,才能打动听众。

我点评完了后,是一位老教授对整场比赛的点评,我觉得也非常到位,他说:

好的演讲要做到“三实”——真实、扎实、朴实。

“真实”,就是讲自己的真实故事、真实情感,只有真实的演讲,听众才会买账。

“扎实”,就是要有细节,要生动细致,要引人入胜,要让人爱听,语言干巴巴的,没人喜欢。

“朴实”,就是演讲,虽然有“演”的成分在,但是总体上要朴实无华,尤其是学生,要有学生气,不要搞花里胡哨的形式、徒有其表,那恰恰会起反作用。

人为什么要说话,说话是为了交流,这也是我们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显著标志。说话也是一种权力,比如对公共事务发表看法,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和正当权利,这都需要用到说话。尽管“讲故事、演讲”是一种非典型性的说话形式,但都应体现“交流、权力”这两方面的内容。

所以,我们要提升讲话能力、增强说话本领,好好说话、认真说话、把话说好。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