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字工作>> 政务性工作>> 综合协调

综合协调

同为“一把手”,有人洒脱有人忙,忙要忙在点子上,忙在刀刃上

    】【收藏】  作者: 佚名  来源: 作者原创  阅读 次 【加入会员

同为“一把手”,有人洒脱有人忙。洒脱者,容光焕发,游刃有余;忙着,焦头烂额,烦而至极。烦之所在,家里有人等,路上有人拦,会场上有人找,办公室有人缠.……

一把手尤其财政这样“吃香”部门的一把手常常深有感触。由此,有的累了自己烦了家人;有的忙了自己远了朋友;有的急了自己闲了同事;有的甚至损了自己还得罪了领导。……凡此种种,大有难言之隐。

1.“以一当十”法。常言道“宁当争食佬,不当分食佬”。财政局长忙在钱上,也难在钱上。有米好做饭,无米难为炊。纵观“予”与“取”的诸多矛盾,突出表现在处理与“四大家”领导的关系上,常常顾了东头丢西头,难以摆平。因为从一定程度上讲,“四大家”是争钱的,财政是分钱的,由于财力常常供不应求,因此,分钱与要钱总是财政局长难以化解的一对矛盾。

财政作为政府的“管家”,局长作为县长的“内阁”成员,在有关资金的拨付管理上,显然认定的只能是一家领导机关——政府;服从的只能是顶头上司——直管财政的县长。为了既按规矩办事,而又不因为坚持原则导致四大家领导的误解,进而避免“一把手”事业受挫,规范“四大家”领导签字批钱的行为,是解脱自己的关键。

我县自今年以来,以县政府文件专门出台管理办法,规定财政一律不直接办理非主管领导签批的一切解决资金的报告,这样,财政直接与部门、与领导的“冲突”大为减少,过去的“门庭若市”如今已显几分“冷落”。

2.“摒弃藩篱”法。把权力看得轻些、事业看得重些;把做官看得轻些、做人看得重些;把眼前看得轻些、未来看得重些,是“一把手”摒弃藩篱,解脱自己的又一关键。

比如一些领导总是把“一把手”与“一支笔”等同视之,大事小事,大钱小钱都得亲自过问,人为的作茧自缚,不仅自己四门难出,而且矛盾倍出。可想而知,一个把权力在手中捏得汗流的领导者肯定不会有好的工作环境。正如韩非所言:“权聚人散,权散人聚。”因此,作为“一把手”适度分权是必要的。

对此,笔者有过切身的体验,在我担任乡镇长时,各个乡镇都实行的是镇长“一支笔”而我却把“一支笔”一分为二,让协助我管财贸的领导行使财政资金拨付“一支笔”的权力,让管机关的领导行使机关经费“一支笔”的权力。这样既使我从繁琐的事务堆中解脱出来,能集中精力解决大事,又使被授权者感到被充分信任,从而认真负责,兢兢业业地工作。

3.“律已善人”法。为政之要贵在用人,用人之道贵在用人。作为一把手如何以自身的“内力”——非权力因素感召部属,进而获得“士为知己者死”的效果,不失为解脱自己精神之忧的一个方面。做到这一点,“律己善人”至关重要。

因为一把手要推动某项工作并富有成效,靠的不仅是大会小会强调,更重要的是靠领导者严于律己,身体力行,象战争年代一样喊“跟我上”,而不象国民(单字替换)军官那样喊“给老子上”。领导者用自己行动来影响和带动大家。如此教而不语的做法,会使部属主动跟随领导步伐,甚而做出无私的奉献。

一位哲学家说过:“如果把部属当人看,他会把自己当牛看,而去拼命工作;如果把部属当牛看,他会通过各种反抗方式而把自己当人看”。因此,通过“一把手”的言传身教,赢得部属的理解信任,进而得到对领导决策和工作的支持并全力而为,也就有了工作无往而不胜的前提,也就消除了少数人“死守机关,唯恐兵交”的后顾之忧,自然也就解脱了精神繁忙症。

4.“以静制动”法。大凡一个领导尤其是“一把手”新到一个岗位,常有“新官上任三把火”的创新之举,“一朝君子一朝臣”的动人之举,“约法三章”的立规之举。对此,笔者认为要视情况而为之,大不必以此作为工作的突破口来显示一把手的地位和魄力,甚至落入俗套。

一定程度上讲,“以静制动”,伺机观察,切脉而诊,病则医之,更为适宜。因为,从人的因素上讲,任何一个思维正常的人,都想干一番事业,并且都想干好事业,不会因为一把手的更换而改变其本性,正所谓,人之初,性本善。

忠于先贤者,必有诚于后来者。因此,不可以换人易位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通道。从运行机制上讲,任何一个单位,其过去都有一套固定或许是极为有效的管理模式,维持不变,亦可“无为而治”;就是“维新变法”,也要“择善而从”,更要从解决问题的高度出发,对症下药,以求实效,大不必为了创新而“白忙”。


手机扫码阅读本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