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字工作>> 实务性工作>> 观点见地

观点见地

什么是公文的“谋篇布局”?

    】【收藏】  作者: 薛贵辉  来源: 公文与写作  阅读 次 【加入会员

谋篇布局之于写文章,如同规划设计之于建筑施工,是绕不过去的一道“坎”,决定着写作成败。

什么是谋篇布局?我感觉,可从两个维度来理解:

第一,从静态维度来理解。也算是一种狭义的理解,是指文章的结构方式和逻辑关系。如果再把谋篇布局比喻为诸葛亮作“隆中对”,那在这个“文字三国”里,谋篇布局又有两个层含义:一个是这篇文章分为几个部分,是魏、蜀两部分,还是魏、蜀、吴三部分,每部分下设几个“州”(子标题)。另一个是这篇文章各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魏蜀吴三家是平等,还是迭代关系?哪个排前面,哪个排后面?

第二,从动态维度来理解。不仅涉及结构的选择,还涉及主题的确定、材料的分析、标题的打磨等等,第一步干什么,第二步干什么?把每个步骤都考虑到,就像诸葛亮“隆中对”中提出的先取荆州,再取益州,以成鼎足之势,继而图取中原复兴汉室这样的考虑。

一、从静态维度来看

结构这个词是建筑学的专用术语,本意是指建筑房屋所立起来的间架,比如汉代王延寿在《鲁灵光殿赋》里就有“於是详察其栋宇,观其结构”的句子,这里结构就是建筑结构。文章也存在结构,只不过这种结构是虚拟的结构,是一种想象的结构,存在于人的思维之中。比如,日本作家小林多喜二就说过:“结构二字的字面含义和盖房子一样,不管你的目的多么高尚,材料多么优良,如果盖得不好,摇摇晃晃,结果是毫无用场。”文章里的结构是指文章各部分、各段落、各层次间的逻辑关系,常用形式有横式、纵式、总分式三种。

1.横式结构。这种结构也称并列结构,是从不同维度反复说明一个事物、阐释一主旨、论证一论点,各层次是并列平行关系,没有主次、轻重之别。这种结构形式在文稿中运用最多,几乎所有文稿类型、文稿每个部分、段落和层次都可使用。比如,(单字替换)的《十八大报告》总结成绩部分的几个段落:

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民主法制建设迈出新步伐

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

从这几个段落的标题看,分别总结的是改革、民生、政 治、文化等方面的情况,属于一个层面上的概念,先后顺序不明显,属于并列结构。比如,(一个伟人的名字加最高职务,你可以前后对照进行准确替换)《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对于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部分,写了三点:

一是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

二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三是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这三部分是并列结构,因为“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在概念上是对等的、平行的,适当调换一下次序,也没大问题。

再如,笔者参与起草的领导在《在全省推进工业跨越发展大会上的讲话》中,对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问题,提了“八个发展”的要求:

一、壮大工业经济总量,实现新型工业化跨越发展

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工业集约发展

三、优化空间布局,推动工业协调发展

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工业内涵发展

……

从逻辑上讲,“跨越发展”“集约发展”“协调发展”“内涵发展”等八个概念都是平等的,从不同维度来切割,属于并列横式结构。

2.纵式结构。纵式结构也称递进结构,每个部分是渐进深入的关系,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环环紧扣、步步推进,像剥竹笋一样铺展开。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结构中,各部分环环相扣,次序不能随意调换。这种结构多用于动员讲话、工作方案等部署性文稿中。这种结构通常有三种递进逻辑:一是时间逻辑,以先后顺序铺排观点。二是空间逻辑,以事物的上下、前后、左右、远近等空间关系展开。三是以事物特有的顺序、规定、程序来安排观点。例如,笔者2017年为领导起草的《在2017年全省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初稿中,三个一级标题如下:

一、砥砺前行,全省工业和信息化工作成效明显

二、认清形势,全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任重道远

三、稳中求进,全力以赴打好工业经济攻坚战

这三个模块是按时间的先后逻辑来铺排的,先总结2016年工作,随后分析当前形势,最后安排2017年度任务,属于时间逻辑上的递进结构。

再如,同样是上面这篇文章,当讲到“认清形势,全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任重道远”时,采用了如下表述范式:

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仍然比较薄弱,市场需求普遍减弱,国际贸易陷入低迷,经济增长始终在较低水平徘徊……

从国内看,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受“三期叠加”、结构性矛盾和外部环境影响,经济运行中产能过剩等突出问题还会持续……

从省内看,随着“一带一路”等一系列国家重大战略在我省交汇叠加,我省将从边缘地区和“末梢”变成开放前沿和辐射中心。

这三个自然段分别从国际到国内,最后落脚在省内,空间范围发生了转变,从大到小,逐步收缩,属于空间逻辑上的递进结构。

再如,一篇名为《紧盯三个环节,增强(单字替换)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文稿,三个一级标题就用了纵式结构。

强化教育的引导力,筑牢思想道德防线

强化监督的制衡力,规范权力的运行

强化惩治的震慑力,切实维护群众利益

这个提纲就是事理逻辑下的纵式结构,因为在纪检监察工作中,教育、监督和惩治是三个有紧密逻辑关系的环节,教育在前,然后才监督,出了问题才会去惩治,三者环环相扣,不能颠倒。

3.总分结构。所谓总分结构,就是内容有分述,有总述,在顺序上,或先分后总,或先总后分,总分结合,在文章里有“总分总”“总分”或“分总”三种表现形式,不管哪一种,都是在“总”和“分”上进行组合。这种结构常用于信息、总结汇报、交流材料、署名文章等。

例如,(一个伟人的名字加最高职务,你可以前后对照进行准确替换)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开篇进行概括:

刚才我们参观了《复兴之路》展览,这个展览回顾了中华民族的昨天,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今天,也宣示了中华民族的明天,观后感触良多,给人以深刻的教育和启示。

中华民族的昨天正可谓‘雄关漫道真如铁’……;中华民族的今天,正可谓‘人间正道是沧桑’……; 我们现在比历史的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目标……。

历史告诉我们,我们每一个人的个人的前途命运,都是和这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是和这个民族的前途命运密切关联。

先总结提出观点,接着分条论述,最后总结,属于总分总结构。

再如,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一文中写道:

全世界多种多样的国家体制中,按其政权的阶级性质来划分,基本地不外乎这三种:(甲)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乙)无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丙)几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共和国。

第一种,是旧民主主义的国家。在今天,在第二次帝国主义战争爆发之后,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已经没有民主气息,已经转变或即将转变为资产阶级的血腥的军事专政了。某些地主和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国家,可以附在这一类。

第二种,除苏联外,正在各资本主义国家中酝酿着。将来要成为一定时期中的世界统治形式。

第三种,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革命所采取的过渡的国家形式。各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革命必然会有某些不同特点,但这是大同中的小异。只要是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革命,其国家构成和政权构成,基本上必然相同,即几个反对帝国主义的阶级联合起来共同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在今天的中国,这种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形式,就是抗日统一战线的形式。它是抗日的,反对帝国主义的;又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的,统一战线的。但可惜,抗战许久了,除了共产(单字替换)领导下的抗日民主根据地外,大部分地区关于国家民主化的工作基本上还未着手,日本帝国主义就利用这个最根本的弱点,大踏步地打了进来;再不变计,民族的命运是非常危险的。

这篇文章第一段先总括出三种国家体制,然后第一种、第二种、第三种分条阐述,属于总分结构。

二、从动态维度来看

前面从静态维度谈了谋篇布局的三种结构形式,下面,从动态维度讲讲谋篇布局从何处入手、分几个步骤?按笔者的理解,谋篇布局至少要解决五个问题:定主题、选结构、拓思路、拉提纲、配材料。

1.定主题。主题是文章的中心思想、主要任务,从这个意义上看,诸葛亮《隆中对》里的“兴复汉室”就是刘备所“写”文章的主题。定主题也叫定“调子”,是谋篇布局的第一件事情,就像战争前确定战略原则、战略思想和战略目标一样,写作中,文章的主题通常有四种:

(1)目标性主题。如《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报告在标题里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算是定了全文的“调子”。

(2)理念性主题。如《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一文,在标题里用“融合发展”“全媒体”理念为文章定了调子。

(3)要求性主题。如《深入贯彻落实(一个伟人的名字加最高职务,你可以前后对照进行准确替换)海洋强国战略思想 努力在发展海洋经济上走在前列》一文,在标题里提出“在发展海洋经济上走在前列”的要求,也算定了“调子”。

(4)措施性主题。如《稳增长 调结构 促融合 奋力推进全省工业和信息化转型升级》一文,标题里用三个短句表述转型升级内涵,“稳”“调”“融”三字为文章定下了工作基调。

2.选结构。结构是文章的骨架,没有骨架,文章就立不起来,至于结构形式,前面已谈了三种,不再赘述,下面重点说说结构里的逻辑关系。

(1)从横式结构看,不同板块大致有三种逻辑关系:一是平等关系,就是横向几个板块在“地位”上是平等的,没有大小先后之分。如前面说到的“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二是对立关系,即不同板块的关系是相对的,如好与坏、正与反、积极与消极,成绩与问题、机遇与挑战等等。三是主次关系,就是横向板块间虽然并列,却有轻重缓急之分,不能随意铺排。

(2)从纵式结构看,不同板块间有三种关系:一是时间逻辑,以先后顺序铺排观点。二是空间逻辑,以事物的上下、前后、左右、远近等空间关系展开。三是事理逻辑,以事物特有的顺序、规定、程序来安排观点。

(3)从总分结构看,不同板块间也有三种关系:一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比如人体是一个整体,眼耳鼻舌身则是局部。二是概括与分析,比如人分为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三是本质与现象,前面是共同特点,后面是具体表现。

3.拓思路。思路是解决问题或达成目标的路径,对于谋篇布局来说,就是对每个问题从哪些方面展开、细分为几点?如诸葛亮隆中对里谈到的:“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就是思路。所谓拓展思路,就是如何展开思维扇面,如何拆解问题、划分问题。如何拓展思路?通常有三种方法:分类、分块、分层。

(1)分类,将问题分为若干平行的类别。举个简单的例子:大家经常吃苹果,可是要让你以苹果为主题写点东西,怎么写?是不是突然觉得无法写起,不知道从哪些方面展开?懂得了分类,你可以把苹果按照颜色划分为青苹果、红苹果、紫苹果等,可以按产地划分为昭通苹果、陕西苹果、烟台苹果等,甚至可以从品种上分为红富士、乔纳金、金帅等。只要展开思维的扇面,每个角度都会划分出不同的类别来,只要划分的维度足够多、足够细,对苹果的理解就谈得上深刻。

(2)分块,将一个整体分为若干个组成部分。世界是一个结构化的世界,每个物体都由不同板块组成。如人体由肌肉、骨骼、血液、器官、毛发等组成。一个单位由不同的业务部门组成,一座城市由不同的城区组成。但凡事物都可从不同维度切割成不同组成单元。只要划分得足够细,对事物的理解就足够深。

(3)分层,对问题进行纵向划分层次。世界是一个有层次的世界,大到宇宙,小到分子,组成要素间都会按一定秩序排列组合,并呈现出特有的层次性。若注意观察不难现,不管是城市里的高楼大厦、铁轨上飞驰的列车,还是手中慢慢展开的书刊、公园里俊秀挺拔的翠竹,无不是一层层、一段段、一页页、一节节地体现着层次性。即便时间、空间这样的抽象概念,也能分出层次来。

4.拉提纲。从构成上来看,提纲是由主标题、副标题、各级子标题及写作要求等要素构成的一种文本形式。它是写作的规划性文本,对写作具有规范性、指导性作用,诸葛亮的《隆中对》就是一个概要性提纲。

提纲可思考到三种深度:

(1)概念型。这是提纲的初级层次和形态,是最简单的一种提纲,它类似于城市规划设计中的“概念性规划”,主要作用是明确文章的核心意图、战略目标、搭建文章的“四梁八柱”、勾画文章的基本轮廓。这种提纲的线条相对较粗,一般在写篇幅简短、结构简单的文稿时用,只要划分出基本的结构层次、逻辑关系和段落大意就可以了。

(2)标题型。这是提纲的第二种层次和形态,是在概念型提纲的基础上,进一步收拢思考范围,缩小思考尺度,对标题进行拆解,明确某部分的具体问题、表述方式、篇幅长短,通过定位、定界、定性、定量,把问题明确化、要求具体化,类似于城市规划设计中的“控制性详细规划”。这种提纲通常用于结构相对复杂、层次较多、篇幅较长的综合文稿,是最普遍提纲形态。如果是一个人独立承担写作任务,推演到这种程度,也就基本可以正式动笔了。

(3)方案型。这是更为复杂的提纲,在标题型提纲的基础上再细化,提出具有操作性的要求,比如材料怎么来,什么人写哪部分,什么时间内完成等,类似于工程建设中施工方案,操作性很强。这种提纲比较全,也比较细,常用在政府工作报告、(单字替换)委全会报告等大型综合文稿的写作中,因为这类稿子通常由团队完成,不把这些要求明确下来,不好分头实施。

5.配材料。配材料如同军队统帅调兵遣将,对兵力进行时空上的安排,对写作而言,就是哪个部分需要什么材料,哪个材料放在哪个部分,怎样使用材料等等。

一是摸排情况。提纲确定下来后,战略目标也就敲定了。接下来,花时间摸摸自己的素材,看看手中到底有多少可供调遣?还需要补充哪些?对于某些条目下实在无法补充的素材,有必要反过来调整写作提纲。

二是分析研究。对于手中素材,不仅要分析量够不够?还应分析合不合用?此时,最好也对素材进行一次深度审查,重点看素材的真实性、典型性、新颖性和实用性,并对素材进行必要的粗加工,确保素材“招之能来、来之能战”。

三是排兵布阵。对于列好的提纲,要像建筑施工图纸一样,在每个标题下面标出具体设计要求。如篇幅多长?表达什么观点?用什么素材支撑?细一点的,还可考虑材料的运用角度,就像军事家作战前部署,方案越细,越具有操作性。

三、如何养成谋篇布局的好习惯?

谋篇布局是写好文章的关键,写作者一定要有谋篇布局的意识,养成谋篇布局的习惯,掌握谋篇布局的方法,笔者的建议如下:

1.学会静下心来想一想。谋篇布局,“谋”字当头。不管拿到什么文稿,不管写作时间多么紧急,最好静下心来想一想,想想文章的核心是什么?想想写作背景、思考写作基础,在心里画个草图,因为只有想清楚了才能写得明白。

2.无提纲,不写作。袖手于前,始能疾书于后。写提纲是写好文章的“关键一招”,与盖房子是一个道理,提纲是设计图纸,没有图纸,技艺再精湛的建造师也难免把房子盖砸了,写作前,建议先写提纲再写作,做到谋定而动、事半功倍。大量实践证明,后期修改时所加的班,都是提纲上偷的懒!“疾书于后”的收益,完全可以有效对冲“袖手于前”的成本,而且只会赚,不会赔。

3.掌握谋篇布局的基本方法。谋篇布局不是胡思乱想,它有一定方法和步骤,正如前面讲到的,它需要按特定顺序环环相扣往下思考,这个过程中,需要写作者掌握文章的基本体例和范式、结构形式、思考方法,只有如此,才能对文章作出合理的规划。

4.加强思维条理性训练。写作,写的是思维。思维就是思考问题的维度,有一定规律性,要写好材料,就要在一次次写作中刻意练习,形成思维的习惯,养成系统的思维方式,只有思考问题具有了逻辑性,才能让谋篇布局具有条理性、周密性、系统性。

5.善于“临摹”优秀提纲。模仿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建议在学习优秀文稿时,学会从文章结构入手,看各部分是什么结构关系,采用了什么结构技巧,见到好的框架就摘下来学习,时间长了,自然就能找到谋篇布局的“感觉”。

6.学会利用集体讨论。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提升谋篇布局的水平,还要善于团队讨论,如果条件允许,写作前最好组织讨论,来一次头脑风暴,让参与者畅所欲言,对新人来说,多参加这样的集体讨论对思考能力有很大的作用。


手机扫码阅读本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