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文章要善于“旧瓶装新酒”
【以稿换稿】 作者: 贾绪康 发布: 2020年03月08日 阅读: 次 【小 中 大】【收藏】
大家写文章都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每年都是同样的会议、同样的主题、同样的讲话人,甚至连参会人员也一样,这对写材料的人来说,是个不小的考验。如何保持良好的状态,把常规的材料写好,把重复的材料写出花样,笔者认为,要善于“旧瓶装新酒”。
“旧瓶装新酒”,就要分清“公与私”、善用“脑瓜子”。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几千年的历史变迁,形成了形式多样的各种文体。写文章,因人而异,兴趣、倾向各有不同,有的喜欢散文,有的喜欢小说,有的喜欢评论,等等。对于所感兴趣的文体,作者愿意为此付出精力、付出时间,也比较容易达到一定的水平。如果是写个人文章,只要遵守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没有错别字和标点符号,基本可以想怎样写就怎样写。但是如果是写公文,就不能那么随心所欲了,因为公文“姓公”,它代表着党和政府,从最基本的文本格式,到具体的遣词造句,对规范性、严谨性都具有很高的要求。这就需要作者多用精力、多用时间、多去研究,灵活掌握各种文体写法,做到切换自如。
“旧瓶装新酒”,就要抛弃“原材料”、想出“新点子”。在工作实践中,很多朋友都有这样的体会:除去日常性的小材料,每年要写的大材料基本是有数的,不外乎总结讲话、安排部署、通报表扬、阶段汇报等,把往年材料拿过来改改数不就行了吗?笔者认为,这种做法既是对工作的不负责,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反过来想,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提升机会,“强迫”自己“另开灶炉”,每年都推陈出新,以典型经验介绍为例,今年重点可以是措施,明年重点可以是成效,后年重点可以是保障……只有这样,才能倒逼自己去思考,去创新,才能写出“花样”,写出“风采”,最后最大的受益者还是自己。
“旧瓶装新酒”,就要跨过“瓶颈期”、蹚出“新路子”。无论是写哪种文体,每个作者都会遇到一个问题——瓶颈期,这时的感觉是最痛苦的、最无奈的。想突破,无门;想超越,无法。笔者认为,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转型”,就是尝试写新的文体,这样更容易激发和保持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倒逼自己跳出“舒适区”,去学习新知识、新技法,拓宽自己的写作路子。同时,不同文体之间,很多东西都是相通的。尝试新文体,更容易跳出自己看自己、跳出文章看文章,新文体对旧文体来说,具有非常好的启发作用,二者是可以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喜新不厌旧,才能不断打破自己的“写作天花板”。
做个写文章的“有心人”,把文章写好、写漂亮。“旧瓶装新酒”,越闻越香,越喝越香!
手机扫码阅读本文
【来源:贾一一的自留地】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