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书工作>> 实务性工作>> 观点见地

观点见地

疫情防控视频调度会议,你们那里是怎么开的?

    】【收藏】  作者: 佚名  来源: 作者原创  阅读 次 【加入会员

疫情防控阻击战,不光是考察基层干部,更是识别领导干部!

“战疫”大考,领导干部才是“答卷人”,看他们考场百态

看出领导的水平,你还值不值得跟他干...

“战疫”大考,领导干部也是“答卷人”,看他们考场百态...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一个伟人的名字加最高职务,你可以前后对照进行准确替换)的这一精辟论述,彰显出共产(单字替换)人彻底的唯物主义精神、强烈的历史担当和深厚的人民情怀。

今年一开始,新冠肺炎疫情却不失时机的给我们增加了一道“大考”题,作为“关键少数”的领导干部也和我们一样成为“答卷人”。在这些“答卷人”中,84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披挂上阵,冲到最危险的抗击疫情第一线;结婚刚一年的湖北省宜昌市第二人民医院ICU年轻护士邓甜甜,不顾家人的劝阻,义无反顾地赶赴武汉金银潭医院;“如有不幸,捐献我的遗体研究攻克病毒”,武汉“95后小护士”慷慨承诺……这里还有村干部、公安民警、退役军人、(单字替换)员及群众和志愿者等等,他们都冲在疫情防控第一线,保护着一方百姓的平安,上下一心,全民参与,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献出每个人的力量。他们中很多是(单字替换)员,因为他们是(单字替换)员,所以冲在别人的前面。

当然,这里还有我们的一些(单字替换)员领导干部们,不配合防控,强行给自己加戏,丑态百出;一些官员渎职,给防控疫情造成了损失,最终都被处理;个别官员甚至是退休官员,给他治病还有厅级待遇;一些官员在疫情防控中还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我们通过一个场景,来看看一些官员的做派。

这一段时间,各地几乎每天都通过视频召开疫情防控指挥部调度会议,主要是传达(中间的意思,一个名称替换)和上级相关精神,分析当地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和办法。

虽然会议殊途同归,内容大同小异,但把领导的水平可是暴露的是一丝不挂啊!

调度会议开始,主席台上坐了好几位领导,有指挥长、好几位副指挥长。指挥长传达上级精神、主要领导的要求,各位副指挥长根据指挥部的分工安排工作,指挥长提出工作要求。

这一阵子下来,就把各位领导的水平暴露出来了。

有的领导,对上级精神清楚,领导的要求明白,基层的情况掌握,存在的问题知道,工作安排井井有条,讲的是头头是道,话不多,讲的都在点子上。

有的领导,讲话时照着稿子念,完全一副“手中有稿,心里不慌”的样子,一听什么都知道,可能一问,啥都不清楚。

有的领导,没有念稿子,也能放开讲,还能往长里讲,可是讲了半天,下面的同志仍然是云里雾里,不知所云。

有的领导,不用念稿子,也不用讲话,坐在那里什么也不用干,喝着茶水,看似听得很认真,神情很专注,一副关心国家大事的样子,会议一结束,端着茶杯就离开。好像什么都与他无关啊!可能纯粹就是个陪会的——形式主义是个好东西——这时候都离不开形式主义,开会得有人陪着,不然没有仪式感。

有的领导,还是不用念稿子,还是不用讲话,但却不认真,左顾右盼的样子,一会看表一会看人,很着急的样子,会议一结束,急急忙忙赶紧走了。

有一次开完会,一名机关的大学生志愿者和一名同事讲,刚才那位读稿子的领导水平好高,讲的头头是道。

这位同事连忙认可。

旁边一位老同志插了一句:稿子念的好,工作和他有什么关系,只能说明一点,就是他的阅读能力还行。

不好吧?!把领导的水平直截了当的暴露了。

其实,我们大家都知道,领导念的稿子水平的高低,有的和领导有些关系,就是在起草过程中,他参与了意见或谈了些思路,但有的领导可能写了些什么内容和提出了些什么举措都不知道的。

想起一个笑话,说有位外国领导人,有一天突然对秘书说,去把我写的《某某某》书找来,我要看一下,最近老听人说,我这本书写的不错。

哈哈哈...

所以说,这个时候,跟领导的秘书(按照要求是省以上领导有专职秘书,但一般情况下,地厅级领导也有秘书,只是不公开叫专职秘书而已),你的前途堪忧啊!!

跟对了领导,你可以学习做人的境界、做事的方法,你跟着进步。跟着只会读稿子的领导,你就只能写稿子了。

但这些都不是事。过了几天,听一个专项小组的同志说起才知道,原来这个疫情防控视频调度会议还有新内容,就是在指挥部开会那个左顾右盼的领导,急急忙忙走了,别人不是回家了,不是到办公室上网打牌看电影去了,别人非常敬业,到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召开小组会议去了。我们都知道,这次各地在指挥部下面还设了多个专项小组,这位领导也是一个专项小组的组长。在指挥部开会,那是指挥长说话的地儿,所以在指挥部会议结束后,又去召开专项小组会议,在那里,他是老子天下第一了,想怎么讲话就怎么讲,惬意的很啊。可是刚刚参加指挥部会议的基层同志又要再去参加专项小组会议,不知道心理怎么想啊。

还有,这一个会接着一个会议,基层的同志什么时候去落实呢?!

我们说,疫情是一面“照妖镜”,能照见人心,也能照见能力。尤其对各地官员来说,疫情也是民心的一杆秤,尤其在这特殊时期,往往挑剔的多、赞赏的少。但最近,网上都在传某省常德市委书记周德睿在援助武汉医疗队出征仪式上的脱稿讲话,前段时间还有海南省委副书记、省长沈晓明在医护人员驰援湖北时在机场送行时的即兴讲话,在微信群、朋友圈和微博平台刷屏。

作为一名领导干部,自己动手写讲话稿,或者发言至少自己打个腹稿,应该说本身就是学习的过程,就是对工作深入思考的过程,也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过程。在疫情防控形势如此严峻,工作任务如此繁重,工作要求这么严厉的情况下,你都不学习(中间的意思,一个名称替换)精神,你都不进行调查研究,你都不掌握实际情况,你都不思考应对措施,你都不会自己讲话......你说你还能干啥?!

2014年3月1日,(组织的简称,你可以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进行准确的替换)政 治局常委、(中间的意思,一个名称替换)书记处书记、(中间的意思,一个名称替换)(单字替换)校校长(一个伟人的名字,你可以结合上下文的意思进行准确的替换)在出席(中间的意思,一个名称替换)(单字替换)校春季学期开学典礼并作重要讲话,就明确指出要提高“六个能力”,提高领导干部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是当前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根本任务。各级领导干部要努力提高六个方面的能力,即要提高统筹兼顾的能力、开拓创新的能力、知人善任的能力、应对风险的能力、维护(名称替换)的能力、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

今年9月3日,(一个伟人的名字,你可以结合上下文的意思进行准确的替换)在出席今年秋季学期(中间的意思,一个名称替换)(单字替换)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上,又提出“胜利实现我们(单字替换)确定的目标任务,必须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

还记得曾经在《人民日报》上看到一张毛主席给晋绥干部作报告的历史照片,只见他掰着指头如数家珍,未见有什么讲稿。也还记得,某领导在发布会面对央视记者的提问,全程对着稿子念,答非所问,不禁让网友调侃到,“这位记者朋友,你的提问很好,但我还是决定照着稿子念”。

所以说,从一定意义上讲,领导干部的讲话、文章不单纯是文字问题,而是对事物的看法,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对改造世界的意见。是一个实事求是、去伪存真、不断升华的过程。这个过程让别人代劳,琢磨出的东西本身就不可靠,更难有真知灼见。说到底,起草文稿过程是很锻炼人的,尤其是年轻干部应该养成这个习惯。

作为领导干部,特别是在当前这种形势下,一定要对工作心中有数。调度会上的脱稿讲话不仅是一项“基本功”,也是一道“测试题”。因为只有底数清、情况明、思路通,才能扔掉稿子,畅所欲言。说到底,领导讲话的真正艺术,不是看你引用了多少经典,也不是看你结构有多么工整,而是要看能不能说清,能不能让人理解。不然的话,很多领导干部开会不会自己说话,只会机械地照稿子念,往往讲的都是些虚话、套话、官话或正确的废话,根本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尤其是这种必须解决疫情防控工作中一些需要会上了解情况、研究和拍板解决问题的会,事先都准备好了讲话稿,这样让秘书事前写好的讲话稿,到底又有多少针对性、实效性、可操作性。我们天天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难道这不是典型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吗?

2020年1月29日,(组织的简称,你可以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进行准确的替换)组织部发出通知,要求各级组织部门坚决贯彻(一个伟人的名字加最高职务,你可以前后对照进行准确替换)重要指示精神和(单字替换)(中间的意思,一个名称替换)决策部署,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积极主动履职、有效发挥作用。《通知》强调,要注重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一线考察识别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严肃问责不敢担当、作风漂浮、落实不力...的干部。

领导干部,可能首先要经得住考察,不然你可能有被问责的风险。所以建议领导,你最近要少参加一些不必要的应酬,少一些懒怠,在这种时候了,还是要真的不断学习、思考和总结,这才是提高能力和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尤需砥砺“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的为政态度,强化“入山问樵,入水问渔”的求知精神。讲话,体现的是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见解和作风,这才是增强时不我待的紧迫意识和夙夜在公的责任意识,克服“本领恐慌”的一项有效措施,真正为人民服务、解决疫情防控工作中实际问题的态度。

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是最公正的阅卷人和评判人。

1949年3月23日上午,(单字替换)(中间的意思,一个名称替换)从西柏坡动身前往北京时,毛泽东同志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今天,我们(单字替换)团结带领人民所做的一切工作,就是这场考试的继续。那么,各级领导干部们,你们在这场“大考”中,可以拿到多少分?能不能继续在这场历史性考试中经受考验,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新的更加优异的答卷呢?!


手机扫码阅读本文


 

相关文章